周伟驰:当代中国基督教诗歌及其思想史脉络

作者:周伟驰   2016年07月29日 19:08  中国诗歌网    3270    收藏


中国近现代世界观生态大变局


如果将中西思想生态史作一个对比,用城市发展来打比方,则西方在五百年的现代化过程中,新思潮和新思想范式是以“新街区”、“新城区”的方式衔接、镶嵌在老城区中间和周围的,各种思想都基本能和平相处,得到保留,而中国在一百六十年“压缩式的”“被现代化”中,则出现了“拆除老城建新城”,“不破不立”的现象。各种思想都倾向于以“原教旨”的“革命”面目出现,不能容纳也不能见容于其他思想。思想生态遭到了严重破坏。

明清天主教由于“礼仪之争”(涉及皇权与教权之争)而丧失在华发展的黄金期。晚清时,基督教骑在炮弹上飞来,被人们视为洋教,发展缓慢。就知识阶层的反基督教运动来说,晚清主要是从维护儒教正统出发的,其理据是儒教义理,甲午战争尤其义和团事件后,大规模留学运动兴起,新知识分子或在欧美或经日本(注23)接触到西方现代人文社会科学,其眼界已与晚清康有为一辈经过传教士之手接触“西学”(注24)不同,其反基督教的理据逐渐转为“科学”。(注25)1905年废除科举和1911年清帝逊位,标志着统治中国二千年的儒家道统政统学统的断绝。与上一辈知识结构大为不同的新一代知识分子开始成长,“五四”正是这一代世界观在历史情境中的爆发。(注26)非宗教思想、无神论由欧美传来,新知识分子视西方基督教和本土宗教为迷信,这在“非基”运动和“科玄论战”中表现明显。(注27)新知识分子在引进西方思想时只重现代思潮,以“科学”主义这把双刃剑既切除了基督教,也切除了自家传统(打倒孔家店,非基,非宗教),他们虽然自身没有多少科学素养(当时反而教会大学及其学者科学素养深),但在激越的民族主义和革命情绪中,“唯科学主义”占据了话语霸权,导致随后几十年思想双重的生态失衡。(注28)唯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在失去了天敌的环境中生存,有些反常地发展,变成了一种信仰,而不容反思和批评,这与生物界的生态失衡相似。在许多事情上本来儒释道是可以与基督教互相支援的,比如它们都注重人和自然的超越价值,不会受唯科学主义的裹挟而肆意妄为。尽管如此,四九年前在普通民众层面,中国本土的宗教和基督教仍然相生相克,尚维护着一个宗教生态的平衡。

四九年后,作为信仰和教条的唯物论和作为反科学的“唯科学主义”通过国民教育成为中国人压倒性的世界观。三十年的法俄式无神论教育和反传统教育,不仅基督教,所有其他宗教和世界观都遭到毁灭性打击,几代人对于本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都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如果不了解这个思想和教育背景,我们便很难理解为何今天中国呈现出如此的精神风貌,而诗歌写作竟然是后现代、肉体主义横行,这即使在后现代的发源地西方,也没有如此兴盛。因为在西方,始终这种新兴的小思潮要受到其他思想的制约和制衡,不会急遽地一下子就放大成为很多人的思想和生活实践。


新时期基督教的发展


当代诗人归入基督教的原因,有宗教上的一般原因,也有基督教的特别原因。

宗教上的一般原因是,在一个正常的社会里,人们总会有多元的宗教上的、灵性上的需要,改革开放后社会渐趋于正常,无神论教育虽在继续,但政党信仰基本破灭,社会陷入信仰真空,于是各种宗教的信徒都在增多,诗人们自不例外,因此出现有佛教的、道教的、基督教倾向的诗人,这都只不过是在恢复社会平常的状态而已。

基督教的特别原因则有很多。如果与晚明和晚清的传教环境相比,当代基督教已没有了以前最大的几个传教障碍:儒教作为制度早已彻底消失了,士大夫为卫道而攻击基督教的行动没有了;释道和民间宗教被当作封建迷信扫除了;引起“礼仪之争”的传统礼仪普遍不被遵守了(而且基督教对此已作了调整),因此本土宗教的制衡淡化或消失了;同时,国家独立后,基督教早已“三自”,洗掉了洋教色彩,成了国人自己的一个宗教(吊诡的是,一些人信教反而是冲着洋味去的);国家早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向着大国崛起,谈不上有什么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威胁(反倒是西方兴起了中国威胁论,视孔子学院为文化渗透了)。同时,与晚清民初儒教消亡给思想自由和混乱留下了极大空间一样,改革开放结束了文革极左的意识形态,扫除了儒释道的源于启蒙主义的政党信仰破灭了,因为人们认识到,无神论在文革中反而造就了对人民大救星的狂热崇拜。

面对同样的环境,各个宗教反应的模式不同,积极主动地迎接挑战的发展得快,消极被动的就发展得慢。在外部环境上,中国这三十年赶上了“全球化”,其时各大宗教都在利用交通、交流和资讯的空前便利加速传播,如佛教、伊斯兰教在欧美也传播得很快。基督教本来就是世界最大宗教,目前在第三世界的信徒人数业已超过欧美,已摆脱“西方宗教”的绰号,而成为一个“南方宗教”。(注29)其在中国传播得快也是自然的,尤其新教。这跟它在传统的建制之外,以小群、熟人间方式传播的灵活性有关。

新时期以来的基督教文化热里,一些“文化基督徒”和基督教研究者(注30)侧重于介绍和翻译基督教文化经典,可以说是在补课,是在做正常社会本应该做的事,以便于我们平衡地、宏观地了解西方的思想源流。“第三次鸦片战争”(指八十年代关于马克思“宗教是人民的鸦片”的不同解释)、韦伯热、基督教热,使人们认识到西方文化的深层动因。基督徒诗人们应当从此中得益良多,一些人就是在这个基督教文化热的小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责任编辑:王小苛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玉溪元江:志愿服务队为乡村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添“诗意”
  2. 百年丁香诗会·第二届全球华语诗歌征集活动启事
  3. 地理坐标和时间维度——论李强的诗歌创作
  4. “诗意北疆・相约东胜”诗歌作品征集启事
  5. “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 ——全国青少年儿童诗歌征文大赛
  6. 2025年新时代青年诗词十佳诗人评选
  7. “我在南京的日子”|第三届青春三行诗创作大赛
  8. “我为乌兰察布写首诗”征集启事
  9. 中拉诗人共写一首诗献给秦岭
  10. 以诗为媒,以文会友 | 《散文诗》“桃江 · 竹海”专辑征稿盛大启幕,让世界听见你的诗篇!
  11. 完整榜单>>
  1. 玉溪元江:志愿服务队为乡村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添“诗意”
  2. “诗意北疆・相约东胜”诗歌作品征集启事
  3. 翻越高山,跨过河流,把诗歌带回家
  4. 当千年鼓乐碰上现代诗——中外诗人观赏大唐芙蓉园鼓乐表演
  5. “文明会有不同,但诗歌让我们得以沟通”——中外诗人走进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与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侧记
  6. 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走进西北大学
  7. 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在陕西西安启幕
  8. 中拉诗人共写一首诗献给秦岭
  9. 2025国际青春诗会 | 艾诺依访谈
  10. 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诗歌座谈会在京举行
  11. 完整榜单>>
  1. 抚远观日 | 白庚胜
  2. “我为乌兰察布写首诗”征集启事
  3. 每日好诗第48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8月2日《诗刊》社将组织20多位全国著名诗人走进乌兰察布!
  5. 北疆诗韵·乌兰察布:《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开幕
  6. 第四届自然诗会举办, “自然诗人奖”“生态诗学家奖” 揭晓 | 附颁奖词、获奖感言
  7. 当草原遇上诗歌!《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在乌兰察布启幕
  8. “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 ——全国青少年儿童诗歌征文大赛
  9. 当草原遇上诗歌!《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在乌兰察布启幕
  10. 今晚8点|诗歌大擂台(第32期)
  11. 完整榜单>>
  1. 《诗刊》征集广告词
  2.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3. 玉溪元江:志愿服务队为乡村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添“诗意”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8.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9. 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诗人名录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
  11. 完整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