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与问题
与任何信仰写作一样,作为一种载基督之道、缘基督之情的诗歌,基督教诗歌的写作也有它应当注意的地方。
表达自然化的问题。一个是,如果一个基督教诗人在生活上尚没有“基督化”,尚没有将教理和恩典内化,而成为一个自然而然的东西,从而自然而然地在写作上表现出来,那么就容易出现“主题先行”的问题,是一种“硬写”,既不能打动人,也不能打动自己。我们看陶渊明和杜甫,诗如其人,他们的生活本就是任真自然,或有醇儒之心,下起笔来“道”便自然流露,不假强求。我相信在这点上基督教也有它自身的传统,从旧约先知以来就有的一个传统,那就是恩典和圣灵的力量,这也是一种内化。(注17)我想对于接受了恩典的诗人,他们所写的就是他们的存在和生活,因此确实不存在主题先行的问题。
诗歌形式的问题。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要注意吸收魏晋南北朝时“玄言诗”和佛教偈子式的诗歌的教训。这些诗一般缺乏诗味,而更重教理,因此读起来时干巴巴的。写这类诗的人一般是玄学家和佛学家,这也情有可原,他们只是用这种语言形式来传达其教理而已,但也有不少诗人卷入其中,那就使得其诗歌面目可憎了。陶渊明摆脱了玄学诗的干涩,在于他以其活泼真实的生命入诗,有着丰富的感性,这样更能达道。在我读到的一些基督教诗作中,有些诗人可能太着急于阐述教理,而走上了玄言诗的老路,让人觉得是在以分行的形式、牵强的意象来宣示教理,令人感到可惜。如果不能被人承认为“诗”,未达到诗的水准,那么也就谈不上基督教诗歌了。
现代化的问题。西方基督教诗歌由于其心智的现代化转型,不再完全拘束于两千多年前的圣经意象,而实现了意境和技巧的现代化,这在由约翰•唐恩、霍普金斯、艾略特组成的一个长长的名单里可以看出。在同样以《旧经》作为诗歌来源之一的以色列诗人耶胡达•阿米哈依那里,也能鲜明地看到。阿米哈依将旧约意象与中东现代生活紧密结合,达到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值得中国基督徒诗人借鉴。
中国基督教新诗由于处于发轫期,大多尚处于学习《圣经》语式的阶段,因此其作品常给人“古雅”的感觉不足为奇。但他们终究是二十一世纪处于急速现代化过程中的中国基督教诗人,如何在当代语境中利用鲜活的语言传达鲜活的体验,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一个挑战。(如米沃什改写神学和神话如俄尔甫斯故事的作法便值得借鉴。)
创造性的问题。基督教的原理大致已被给定,诗人们还能否创新,有所作为?基督教诗歌是否是一种没有探险和发现的“安全写作”?我想基督教只是提供了一种基本的看世界的态度、方式和角度,它不能代替个人在具体时空中的具体遭遇和感悟,因此,诗人的创作由于其独特遭遇而能丰富和发展基督教本身,而其背后的基督教精神则给予了其诗作一种深度,而对于诗歌本身有所丰富,是一种双重的丰富。比如对于佛教之义理,王维、白居易、李商隐、苏东坡都能根据自己的生活而有所悟,并在作品中表现出来,从而对于佛教和诗歌两者都有所创造,而且他们的面目并不因为都采用了佛教的观世界法而趋于雷同,而是各有特色。基督教诗歌也是同理。尤其现代文化毕竟已不是中世纪,基督教世界观也在不断的调整变化之中,吸收现代文化的一些精华,有益于基督教诗歌的创造。反而一味重视“实验”、“探索”、“创造”的说法,是一种现代文学现象,而且是一种没有根的现代现象(古人如果要创造,一定会回溯到本源而反对时代潮流,返本而开新),没有价值依托、只着重形式和词语革命,也不能走得多远。超现实主义的布勒东之流又写出了什么呢?而且所谓“安全性”,是站在现代主义的怀疑论立场上,它本身已是一种潮流和“安全”(无需经过挣扎和斗争而获得怀疑的权利),最后往往失去其怀疑的初衷,而走向为怀疑而怀疑,把怀疑当作信仰。
新诗本身的历史不长,还不够一百年,无论在类型、主题、技法,还是所载之道的选择上,还有非常大的广阔的“开疆拓土”的空间。一个有才华的诗人只要能够坚持下去,不随波逐流,把自己的个性自然流露出来,把自己的修养写出来,就能够自成一格。对于基督教诗人来说,他肩负着“道”与“言”的双重使命,也可以作出双重的贡献。
佛教自东汉入华,用了几百年才逐渐占据了中国文人心灵的一角,(注18)在王维、白居易、苏东坡这些诗人那里成为他们“治心”(以儒治世、以道治身、以佛治心)的指南。基督教入华虽然早在唐朝,但跟现代诗人真正关系密切的大致应从200年前新教入华算起(因为新教从欧美的近代经验出发,以各民族的日常语言翻译圣经),即使考虑到全球化加速和信息革命,基督教世界观要在中国人心灵中“内化”,象佛教世界观那样成为中国人心灵的“习性”(habit),恐怕也还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因此当代刚刚兴起来的基督教诗创作,也许还只是一个开端,尽管一些诗人作品的成熟放在两百年中国现代化过程中来看,也是很惊人的一个现象。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56634号-4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ICP备202303283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