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首改写自圣经的长诗
《圣经》故事是基督教诗人免不了要抒写的。正如“四书五经”在一千多年的科举考试中几乎每一句都曾经作为试题,每一句都为举子们重视一样,《圣经》在西方的文人雅士那里得到了频繁的引用,尤其《创世记》、《诗篇》、福音书,几乎每一段经文都有相应的诗歌、绘画作品。在当代中国基督徒诗人这里,《圣经》中的一些故事成为他们诗歌的主题。如《汲水的撒玛利亚女人》(匙河)、《神迹的喻示》(施玮)里写了耶稣的一系列神迹,如在迦拿的婚礼上变水为酒,五饼二鱼、在海面上行走、治好瞎子、瘸子,让死者复活等。但这些诗在诗艺上尚有待精致化。
在近年来对于《圣经》故事的诗歌叙述中,有两首长诗是很优秀的,不能不提。一首是李建春近400行的长诗《圣诞之旅》,一首是鲁西西500多行的诗剧《何西阿书》。
《何西阿书》是《圣经》先知书之一,以何西阿与淫妇歌蔑的关系来影射上帝耶和华与以色列的关系。耶和华在出埃及的事件中,与以色列建立了圣约的关系(上帝带领以色列出埃及,以色列唯独崇拜上帝,不拜偶像),但以色列人在进入迦南之地后,却信奉当地的淫祠,随从迦南的异教崇拜(丰产崇拜,以巴力与其女伴的性交为象征,其神庙中有庙妓),从而破坏了他们与耶和华之间的婚姻般的立约关系。为此耶和华决定惩罚以色列这个淫妇。“我必用荆棘堵塞她的道,筑墙挡住她,使她找不着路。她必追随所爱的,却追不上;她必寻找他们,却寻不见。……因此,到了收割的日子,出酒的时候,我必将我的五谷、新酒收回,也必将她应当遮体的羊毛和麻夺回来……如今我必在她所爱的眼前显露她的丑态,必无人能救她脱离我的手……”(2:6-10)但在惩罚以色列后,耶和华出于其坚贞的圣爱本质(恨之切是因为爱之深),宽恕了以色列,恢复了与其的婚姻关系。因此,这里有一个犹太-基督教免不了的“圣约的爱——爱的破坏——爱的复归”的三段论,它与“创世——堕落——拯救”的神学主题一致。(注14)(书中有一些细节,如耶和华教何西阿再去娶一个淫妇(歌蔑之外的)。但这些都在诗剧中略去了。)
诗剧《何西阿书》中,何西阿娶了淫妇歌蔑,但歌蔑仍无法适应新生活,因何西阿外出而按捺不住寂寞,红杏出墙投靠四个商人(也许是旧情人),与他们作乐。但商人无情,在她怀孕后便将她抛弃,追逐新欢去了。何西阿见到歌蔑后,让她明白“她投靠的,竟是背弃”,回到了婚姻当中。
诗中用了圣经的语言和意象(如葡萄、蓝宝石、灯芯、芦苇、狮子、蛇、粪土),以及片断的神学影射,如:马上就要死去的花朵,/它们年年返青的奥秘,/是因它们有永不改变的丈夫。/它们若不在枯干的时候,/专心等候,将根埋在地下,/若不仰赖丈夫的扶持,/它们早就灰心,丧胆了。这里是以“永远的丈夫”喻上帝,也暗指何西阿对歌蔑是可倚靠的。但神学仅是这个诗剧的舞台背景,实际上,如果撇开这个背景,让一个不知道圣经的读者来看,故事也依然完整,俨然一个从良女子“情感反复史”的世俗版。
诗句活泼,时有妙文,如“许许多多女人从他门前经过,人人都挺着胸脯,个个都貌若游鱼,何西阿一个也没爱上。”写歌蔑婚后不甘寂寞的心情:“我真是一个寂寞的人,/风也不来敲我的门,/我的门闩在门栓里寂然无声。/我的美在后院的葡萄叶丛里荒废,/我的头发在头上枯干。/等待总是麻烦的。/等待总是麻烦的。”在歌篾和四个商人的对唱里,对于肉欲带来的迷糊、撕碎、慌乱有很好的描写。即使何西何必不可少的规劝和教导,也不是僵化的。整首诗在轻灵活泼的行句间展示迷失、不安与回归,对于歌蔑的心理活动的微妙处把握得比较细致。商人、歌蔑和何西阿在语言的表达上各有不同的轻重和色彩,或肉体的焦渴、或情欲的迷乱,或贤人的道德感,令人不禁想起史蒂文斯(Wallace Stevens)在其《彼得昆士弹琴》(Peter Quince at the Clavier)一诗中的手笔。圣经后典记载,美女苏珊娜在花园里洗浴,两个长老偷窥她洗澡,动了淫念,威逼利诱要她就范,但她不为所屈,二长老诬陷她偷奸,最后先知但以理明判,还了苏珊娜清白,二长老被处死。(注15)史蒂文斯在诗中第二、三节里,依情节的展开而施以不同的节奏,加以不同的乐器意象,对声色多有暗示,使这首诗成为他技艺高超的代表作之一。
李建春的《圣诞之旅》写的是耶稣诞生前后的事迹。(《路加福音》1:26-38,2:1-21记载了童贞女马利亚被天使告知要未婚生子耶稣,后来耶稣在伯利恒出生后被放在马槽里的事。《马太福音》1:18-25记载了马利亚从圣灵生子,天使告知其丈夫约瑟事情原委的事,但未有马槽一事的记载。)马利亚怀了身孕,因当时政府要做户籍登记,各人回到原籍登记,因此约瑟也带着妻子马利亚从拿撒勒上伯利恒,“他们在那里的时候,马利亚的产期到了,就生了头胎的儿子,用布包起来,放在马槽里,因为客店里没有地方”(路加福音2:6-7)。情节是很简单的:约瑟带怀孕的妻子马利亚从北部加利利海的拿撒勒(纳匝勒)往南走,到耶路撒冷旁边他的老家伯利恒(白冷)登记,马利亚在伯利恒生了耶稣,因旅店人满了,只好把耶稣放在马槽里。看来没有多少发挥的余地。
在《圣诞之旅》里,按福音书的故事情节,木匠约瑟已经知道马利亚怀上的这个孩子是救主(马太福音1:21),马利亚自己也知道这个孩子是上帝之子(路加福音1:30-35)。因此诗中以约瑟(“我”)的口吻对“你”(胎中的耶稣)的对白和对“她”(马利亚)的描述,也就具有了一种戏剧性,或暗含了对话对象的独白诗的特征。(想想白朗宁和弗罗斯特的独白诗)。
诗在细节上作了一些补充,如约瑟把拿撒勒微薄的财产分给了别人(其实只是外出登记),在伯利恒街道上想到少年时代(其实他可能只是祖籍在此),木匠工具(如墨斗很有中国特色),这些都无可厚非。诗以约瑟对作为救主的耶稣说话的口吻写出,带有宗教诗特有的因虔敬而来的庄重的语调,在节奏的控制上,与内容恰相吻合,相当到位。如果换了世俗的题材,则很难有这种虔敬和庄重,也就难以达到这种语调效果。且看前面第几节:
我已早早地收拾好谋生的工具,回到
她在纳匝勒的火炉边;给锯片松了弦,
把墨线晾干,旋回墨盒,小心地放好,
不担心斧头或凿子会生锈,任其自然。
所以我辞谢了最后一个主顾,一直
送到门外,我的心默默地抖颤,
或许下一个春季又开始平凡的真理,
但此前,我要一心奔赴神秘的喜宴。
他就在我身边,安静地卧在母亲怀里,
可爱的小人儿,为了跟上你,我从这一家
到那一家来回地忙碌,使出全身力气,
如今,你已大到要我默默地坐下,
默默地看,一切劳作都嫌太慢;
因为你已快了,所以我要静下来守候,
白天缄口不语,夜晚总在你面前,
警醒地听,热切地唤,为听你吩咐。
从第一节开始,每行大致定为六个音步,如:我已/早早地/收拾好/谋生的/工具,/回到//她在/纳匝勒的/火炉边;/给锯片/松了/弦,//把墨线/晾干,/旋回/墨盒,/小心地/放好,//不担心/斧头/或凿子/会生锈,/任其自然。相对于三音步或四音步,六音步节奏缓慢而庄重,加上每一行中间有两至三个停顿(逗号),在节奏感上与约瑟结束了木工活、其视线转移到尚在母腹中的耶稣身上、思想凝重配合。可以比较蒲伯(Alexander Pope)的一些五音节的英雄体双行诗的节奏及其停顿。
押韵格式为ABAB,加强了每一节形式上的整体感。难能可贵的是,全诗340行,几乎都押韵,但有时出于内容的需要,也不勉强,在韵式的处理上是比较自然的。
长诗与短诗在技术上的难度不同。短诗可以有感而发,一挥而就,浑然天成,长诗却必须讲究谋篇布局,将叙事和抒情、讲理结合起来,除了爆发力外,尚要有长久的忍耐力。长短诗的区别正如一百米赛跑与马拉松的区别。新诗九十年,在抒情短诗上有许多成果,但在叙事性的长诗上,除了冯至、孙毓棠、袁水拍、海子等少数诗人外,成绩尚不可观。我个人认为,这两首宗教题材的诗《圣诞之旅》和《何西阿书》可以列入优秀长诗的行列。(注16)
有的评论者认为《圣诞之旅》这样的诗形式完美,但用在了宗教题材上很可惜。其实他们还不理解宗教诗的特质,宗教诗的题材是与其形式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比如这首诗,其所写对象(基督一家)要求作者在写作时有相应的虔敬、严肃和警醒(这样的诗歌品质在当代可说已绝无仅有了),在诗歌形式上要求有相应的音步和意象、情绪。而这是一般的世俗题材不具备的。比如一个诗人写酒吧、夜店等世俗题材时,很难想象他会用一种庄重的、缓慢的六音步诗去抒写,用一种虔敬的心态去对待。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56634号-4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ICP备202303283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