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坚访谈:盐巴、日常生活与现代性

作者:王自亮 于坚   2016年07月27日 09:41  中国诗歌网    345    收藏


 

王自亮:你说的“盐巴”这个词,非常精到,它既是日常的,又是全人类通用的,还是不可或缺的,但又是最平常最不起眼的。“盐巴”算是什么?盐巴就是人类的普遍性,理所当然又不可或缺的。当你缺乏盐巴的时候,你想想这个食物是什么样的食物,人会变成什么样的人?一辈子都不适应!一年不食盐你会怎么样?

 

于坚:所有的大艺术家写的都是这个,要不然你就不会被感动的。如果你写的是所谓时代性,它就变成地方性知识,就消失掉了。为什么从塞尚身上我们可以看出黄宾虹?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其实就是“盐的联系”。你在法国也可以看出这个东西,我在中国也可以看出这个东西。我不必认识你这个人,我都知道咸的东西是什么。这是经验的觉醒,任何人都一样,迟早而已。中国这种文化,从一开始就具有强烈的表现性。线条啊,书法啊,对不对?西方是在文艺复兴之后,特别到了印象派,形象瓦解之后,才走向了“表现”,他们才发现:盐巴还有另外一种撒法。结果呢,西方就是安静,没有经过革命,就是不断地干,从东方学去的那一套,变得非常好用,变成了一个本体。本来18世纪的时候,西方人是什么?写宗教诗,那种非常写实的诗艺,把艺术看成镜子那样的东西。到了19世纪开始,波德莱尔那些人呆在沙龙里面,还作精神漫游,老老实实地干了一百年。那些我们以为是西方的东西,其实是从中国学去的,但学得太棒了。浮世绘就是从中国传到日本,他们老老实实地干。在西方他们学王维,学孟浩然、白居易,美国出了一大批这种很牛的诗人。

 

王自亮:对。比如庞德(Ezra Pound)、赖特(James Arlington Wright),还有王红公(Kenneth Rexroth)这些人,就是这样的。

 

于坚:这些个都被我们自己抛弃掉了。我们本来是非常有才艺的民族,非常热爱生活的民族,最后,我们变成一种连房子也不会盖的民族,所有的房子都是西方人哪里学来的!我们盖了五千年的房子,忽然不会盖了。

 

王自亮:关于古典艺术,1983年秋天我漫游了半个中国,最后到南昌去看八大山人纪念馆,当时就很震惊,我们怎么会有这么好的东西!你看,要抽象有抽象,要具象有具象。他一根线条就能说明一切。八大山人这么一根线条下来,就把你征服了。当然,那时我还不太懂绘画。就是感到太牛了。其实这个传统老早存在了,无非是我们把它遮蔽掉了。

 

于坚:“胸臆”这种东西,也不是空的。实际上它是你个人经验的一种时间积累深度。像吕德安,如果没有在纽约那些痛苦的,死亡边缘的,太可怕了的生活观察,他的一些色彩就出不来。你是诗人,你的经验和时间的深度会变成词;你是画家,你的时间经验的深度会变成色彩和线条。只不过是,你在生命里把它召唤出来了。没有那个经验深度,你就画不出那个色彩来。

我现在写一段诗,有很多词,我以前根本不会用的,是在我的梦里面,现在慢慢地意识到,这种词要怎么用。不是说你二十岁就可以写很抽象的诗,斯蒂文斯那样的诗。你二十岁写不出来。实际上,时间会造就你处理抽象问题的能力,但是需要有一个自我的培养,如果你自己不培养你自己,你是一个自我封闭的人,那你就断送了自己。写诗也是一样。而现代性的出现,使他的写作可以持续一生。当然时代必须要提供这个条件。我认为这个时代不管怎么样,它还是为艺术家、诗人提供了一个写作的时间和空间,你得承认这一点。你的干扰,仅仅是来自于你觉得你的日子没有别人过的好,不是来自一种不让你写或画的力量。

 

王自亮:所以当时有人就问巴金,为什么赫尔岑在那么黑暗的年代能写出《往事与随想》,而我们中国这些作家,在文革期间,在“反右”之后就不能写出这种作品。巴金的回答是:关键是我们的内心不自由,我们内心不强大,不自由。

 

于坚:你可以说,在那个严酷的时代,从表面的黑暗,跨到了更为深刻的黑暗。你现在可以面对一些更为人性深处的东西,你不用去想广场上的东西,以前我们只能想广场上的事情,现在你可以想房间里面的事情。对呀,你怎么去和另外一个人生命面对的问题,这样可以进入你如何写作这个层面。我们今天这个讨论,可以谈到死亡。我觉得艺术一定要讨论的就是这些:你怎么面对死亡?抛弃自己的过去,就是面对死亡的勇气。艺术家要敢于去“死”。不要只想着你分分钟都要走红。要敢于去“死”,要敢于“匿名”。现在有些人画的这种画,不是自己找死嘛?自己和自己过不去。如果时代和你过不去,但是你爱你自己,这样去画对你来说就是一种“隐秘的喜悦”。只有这样去画,你的内心才是幸福的。

 

王自亮:死亡,是不是也可以理解成为一种尺度?对万事万物,对人,对生命的周长。如果说没有死亡,世界历史上的很多制度和文化,很多仪式和规制,人的一些活法,都不一样了。也许这是我们的一种幻觉和想象力,但可以是一种对比的尺度,能说明一些问题。所以说“死亡”这个概念非常重要,对艺术家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孔夫子说:“未知生焉知死?”我想说的是:“未知死,焉知生?”把孔子的话倒过来,再去想想,会明白很多道理。

 

于坚:对。你今天在这里,获得了一种成功,那么是继续保持这个东西,保持你这个形象,还是“向死而生”?你可能下一次对我们来说,你画得太狗屎了,还是你以前那个好。你受得了这个嘛?艺术家就是要敢于不断地面对这些东西。我下一次写的东西,只要我内心想这么写,我就要这么写!哪怕这是面对一次死亡,我也无所谓。

 

王自亮:你说最近写诗,经常去使用一些那种梦幻中才出现的词啊什么的。你觉得,是不是到了这个年龄:有很多现实生活、个人经验跟艺术思维结合,会产生的不同的东西?也许,是你有意识地去探索的?

 

于坚:以前做不到,可能是因为我的经验没有到那个程度,时间没到,我不知道怎么处理有些词。在我看来,那些词是我年轻时候不会处理的,甚至认为是丑的,这种词我绝对不用。但是到一定的时候,忽然知道了,我应该怎么处理这个词,应该站在哪个角度处理这个词,可以重新让它产生那种力量。我发现,这些“陈词滥调”经过我的处理,可以变成一种复活的东西。

 

王自亮:一种新的力量,复活的力量。

 

于坚:对。以前不能处理古体诗和新诗的关系,因为我觉得那完全是两种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但是我现在就越来越意识到,它们之间存在着那种“盐巴”的关系,可以在新诗里面处理古体诗。所以我在很多诗里面,忽然出现古代诗歌元素,我是把它当作成语来用的。如果它有利于表达我要表达的那个东西,那么我就没有禁区。不仅是金斯堡还有惠特曼,我的词语也来自于屈原。这个时候你才看见到,语言里面不会过时的东西。在使用中,你才发现它并没有过时。就像在伦勃朗时代,你只能处理油画颜料、刮刀、画布,但是到了博伊斯时,你可以处理黄油了,黄油在你眼睛里变成与那个丙烯是一样的东西。这些东西本来就存在,又不是你发明的,只不过是现代艺术还没有到它能够可以这样处理的程度。但是博伊斯,他处理黄油那个东西,是他受战场上被冻干的那种经验启示的,他身上盖着油毡的感受,也不是凭空想出来。他把艺术的这种感受,从一种简单的范围,扩展到材料本身的温暖,就是苏珊·桑塔格讲的那层意思。在评论加缪时,她只写了两个字,就是“温暖”。就艺术来说,最后传达的东西只是一种质感。在唐朝,我认为艺术和诗歌表达的东西就是“肥”、“厚”,什么都在了。到了宋代,它表达的可能就是“中正”。“中正”,就有一点观念性的东西,而“肥厚”就完全是一种身体的感受。无论是诗还是艺术,都应该使用这样的词来评论。有没有质感很重要,而不是说你表达了一个什么意识,那是最糟糕的诗。意识,它在诗里面只是一个细节;意义,它也只是个细节,不是作品中最根本的,最根本的东西是质感。一首诗,就看有没有质感。差的诗就是一个观念,这是很低劣的艺术。高明的艺术,里面可以有很多意识,但它的终极是整首诗的氛围,是一种质感。这是一种温暖的诗,还是一首冰凉的诗?这是一首忧伤的诗,还是一首喜悦的诗?只有这种东西,能够传达给你。意义传达给你,它还是意义,但是喜悦会引起你身体的反应。

 

 

(转自《武义新闻网》)


责任编辑:王小苛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李白成为连接我们友谊的桥梁” 中国与拉美诗人以诗会友
  2. 不止于凝望,不止于赞叹——中外诗人参观故宫博物院
  3. 百年北海,诗意盎然——记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之北海诗会
  4. 长城上,千年斑驳成诗,诉予我听——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诗人参观慕田峪长城
  5. 诗歌搭建桥梁,编织超越时空的纽带——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诗歌座谈会侧记
  6. 玉溪元江:志愿服务队为乡村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添“诗意”
  7. 百年丁香诗会·第二届全球华语诗歌征集活动启事
  8. “诗意北疆・相约东胜”诗歌作品征集启事
  9. 2025年新时代青年诗词十佳诗人评选
  10. “我为乌兰察布写首诗”征集启事
  11. 完整榜单>>
  1. 玉溪元江:志愿服务队为乡村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添“诗意”
  2. “诗意北疆・相约东胜”诗歌作品征集启事
  3. 翻越高山,跨过河流,把诗歌带回家
  4. 当千年鼓乐碰上现代诗——中外诗人观赏大唐芙蓉园鼓乐表演
  5. “文明会有不同,但诗歌让我们得以沟通”——中外诗人走进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与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侧记
  6. 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走进西北大学
  7. 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在陕西西安启幕
  8. 中拉诗人共写一首诗献给秦岭
  9. 2025国际青春诗会 | 艾诺依访谈
  10. 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诗歌座谈会在京举行
  11. 完整榜单>>
  1. 抚远观日 | 白庚胜
  2. “我为乌兰察布写首诗”征集启事
  3. 每日好诗第48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8月2日《诗刊》社将组织20多位全国著名诗人走进乌兰察布!
  5. 北疆诗韵·乌兰察布:《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开幕
  6. 第四届自然诗会举办, “自然诗人奖”“生态诗学家奖” 揭晓 | 附颁奖词、获奖感言
  7. 当草原遇上诗歌!《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在乌兰察布启幕
  8. “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 ——全国青少年儿童诗歌征文大赛
  9. 当草原遇上诗歌!《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在乌兰察布启幕
  10. 今晚8点|诗歌大擂台(第32期)
  11. 完整榜单>>
  1. 《诗刊》征集广告词
  2.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3. 玉溪元江:志愿服务队为乡村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添“诗意”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8.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9. 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诗人名录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
  11. 完整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