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4
释道在中国历史上高度融合是建立在两者在至深处的极度呼应中的,这就是对“自我”弃绝,并通过这样的弃绝而得以触及为这尘世所禁绝的幽暗与寂静。
935
或许,这幽暗的光芒过于强烈了。它几乎不可能在这个光怪陆离的尘世中完好地显现与留存。
936
一种致命的诱惑仍在世世代代地考验着东方文明,那就是试图越过个体或自我,直接触及“无我”之境,而构筑出的一种新的,更大的虚幻。
937
没有比不真实或不自然能带给我们更深的羞辱了,
那在摄影师的指挥下惟妙惟肖地模仿着王子与公主的坐或行走的姿态的青年男女,
他们并没有看见,我在这一刻的羞愧与无地自容。
938
局限性作为所有生命的标识,甚至可以说,正是一种致命的局限性最终促成了生命在这一刻的发生与到来。
939
叙事在西方文明中的强盛,以及在东方文明中更大程度地被搁置,有着更为深远而隐秘的渊源。就像《圣经》作为一个民族的叙事,它试图完成的是对这个坚固而庸常之尘世的超越。而《金刚经》与《道德经》,显然是一种冥想与静思的产物,它们分别因一种如此浓烈的思,而终于分泌出诗的芬芳。
940
西方文明是以限制为出发点的,这限制隐含在上帝的诫命中,它消融为了西方文明的标识与胎记。所以西方文明在对自身命运的逼视中,通过一代代的人们持续地努力,最终发明出了自由在这尘世的意义。
相反,东方文明恰恰是建构在对绝对自由的隐秘体验之上的,他们因对尘世的自由之局限的洞悉,并在世代相续的辨认中呈现了对限制的深刻理解,以及一种如此古老的误读。
941
你永远无法写出一首昨日之诗,
你同样不能写出一行明日的文字,
你必须在今日,在此刻,
你必须每时每刻,
你必须永远地成为那最真实的声音的
最忠实的倾听、辨认与记录者。
942
如果说哲学更多地呈现为一种知,那么,信仰将更多地呈现为因一种深入的知而获得的如此自然地行。
943
一个诗人、一个艺术家、一个哲学家,甚至一个圣人的所有努力都是渺小的,他永远无法与一个时代,与尘世那无可挽回的坠落力量相抗衡。他永远都不能拯救这个注定消散的世界,包括耶稣、默罕默德,包括释迦牟尼。
否则,他将成为另一个狂妄的人。
944
但诗人、艺术家、哲学家以及圣人的努力依然如此可贵,如此意义重大。
如果他们终于在一种世代相续的徒劳中,最终领悟了他们在这一刻的知,从来不作为一个起点,也永远不是一个终点;
如果他们最终理解了,正是一种必然的消散,最终孕育了那更为古老,而如此崭新的又一次凝聚。
945
诗人可能是一个圣人,也可能是一介凡夫,
他可能是神,也可能是魔鬼,
但诗人一定是最最忠实于他的生命体验的那个人。
946
只有忠实于他的生命体验,一介凡夫才可能通过一种持续修炼与辨认而成为一个圣人;
只有忠实于他的生命体验,恶魔才可能获得“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一个顿悟的瞬间。
947
如果说我们不能看得足够清晰,那么,那是因为我们未能获得一个足够远或足够近的,一个在时空中不曾存在的位置。
948
生始于无知,死亡同样始于无知。
或者说,是亘古而常新的无知促成这又一次的,最新的死,并成为死亡那最肥沃的土壤。
而一个彻悟者,一个圆满涅槃的人,意味着,他永远不再死去。或者说,他永远地无所谓生。
949
所有的成败、得失都在孕育一个新的契机。
如果一颗不再敏锐的心灵,必须通过这些生命中的奇崛构筑出的皱褶来与万物那共通的沮丧相认,那么,这样的一瞥将胜过全部的人世;那么,那通往这样一瞥中所有的得已不再是得,失也不再是失。
950
诗歌是我们成功穿越一己之成败,而与所有生命深处那共通的沮丧的相认。
而正是这沮丧,最终赋予了所有微不足道的生命以光荣及永恒的意义。
951
太多的自然不过是以自然为名的人为。
譬如我们在春天以保护植物为名喷洒的农药,
不过是以我们自己的得失来为比我们更为弱小的生命判决生死。
952
或许,生死从来就没有比一颗谷粒更为重大。
953
对语言的极度关注,是现代主义诗歌与艺术的一个显著的特征,但另一方面,它可能又是“现代性”永远无法摆脱的梦魔与困境。
954
现代性并不意味着一种进步或者落后,一种祝福或惩罚,而是我们在这个时代的命运。同时,如果我们终于成功地透过我们置身的时代,我们将发现,“现代性”,或者说从波德莱尔以来,此刻依然在流经我们的,可能只是一个过渡的时代,也是一个大破大立的时代。它如此之巨大,可能只有两千多年前的,那个人类的立法时代可比拟。
955
语言在完善自身的过程之艰难与缓慢,更深的原因可能是现代汉语在今天依然处于一种无根的状态,我们在打破了一种几千年的认识世界的方式与通道之后,我们的诗人们并没有从这片共同的废墟上为我们开掘与揭示出真理、道得以显现自身的缝隙,而这样的开掘与揭示是重要的,这是一个绝望的时代中希望得以生长的种子,是一种新的信仰得以孕育与确立的契机,是传统在现代汉语中重新被激活的可能。
或许,这也是我们这几代人的机遇。
956
平衡是我们置身的宇宙成为宇宙,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一种根本性秘密。真正的平衡可能是这个尘世的一个我们孜孜以求但永远无法抵达的理想状态。或者说,不平衡是这个世界的恒态,但又无时无刻不接受着一个永不显现自身的平衡点的吸引。
957
真理是绝对的,真理是唯一的,在幽暗与寂静之至深处。
同时,真理或神又只能相对地被我们所企及,所感知,所看见,所描述,在这尘世。
这也是那些一神论宗教的一个共通而致命缺陷:它们分别因对真理,对神被尘世中的我们所企及、所感知、所看见、所描述的一种如此的艰难有意或无意的忽视,而获得了各自的褊狭与狂妄。
或许,正是对这样的一种艰难的深切体悟,最终帮助了佛陀与老子。
他们源源不断地汲取,并成功获得了谦卑之力,并成功构建出了道、真理或神重归于万物的一条必然道路。
958
任意远方都不可能成为一个目的地,除了道或真理。
任何的名与义也都不成其为目的,否则,不过是名与义的又一次堕落与沦陷。
959
放下一定对应于一颗强大的心,而不是相反。
960
我想说出真理的温度,我想说出道的温度。
更多的人说,这冰冷的!
而只有那心中为道,为真理所充盈的人,感激并说出了温暖。
961
我们对作品或人的评判一定是建立在个人好恶之上的,或者说,这依然是一种从心。但我们需要时时警惕的是,我们的好恶不要因为我们的惰性与怯弱而堕落成了一种个人习气的见证。
962
神或者说佛陀同样以自身的好恶来审视这个尘世中的芸芸众生。但他们最终又因各自的修行与顿悟,而得以在涅槃的一刻成功放下他们自身。
963
当你成为最好的自己时,你就不再有任何的对手。
或者说,你已然放下胜负的分别。
964
我热爱汉语,就像我越来越热爱我的故乡。
但我对故乡的热爱并非仅仅因为新安江畔这个偏远山村的青山绿水,而是在对这小山村持续的回望与注视中,我得以重获的,一个完整而最初的宇宙。
965
或者说,我的故土,不在这里,不在这个烟尘蔽日的江南繁华都市,以及周边河水污浊,以农药与化肥保佑了一个又一个丰年的乡村。
我的故土在另一个国度的青山绿水中,我的故土在另一个民族对我们血脉深处的伟大文明的持续热爱与坚守中。
966
任何的一种排他性都将成为它自身狭隘的标识,也是事物终结的开始。
或者说,排他性是尘世中万物之局限性的标识,又是我们完善自身的一个契机。
967
我们必须发明出“非排他性”。
或者说,我们必须在持续地敞开中,才能辨认与找到我们完善自身的,那唯一而必然的道路。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56634号-4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ICP备202303283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