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棣解读王敖《隐居》《子虚赋》等诗四首

作者:臧棣    2016年07月29日 10:57  中国诗歌网    1495    收藏

1.你我的神话学:读《隐居》 


这首诗用一种终极情境记录了对世界的洞察。这种终极情境源自我们的灵知能力,它和奇遇有关。就像刘易斯•卡罗尔显示的那样:奇遇并非人生的一次例外或意外。奇遇其实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根本的际遇,同时,它也是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最根本的记忆。 

王敖的《隐居》就和奇遇有关。在这首诗中,奇遇被转化成了一种幻象化的情境。或者,也不妨说,这首诗呈现的场景既是一种幻象,也是一种情境。从这个角度说,《隐居》可以说是一种记录奇遇的情境诗。而且,我一直持一种观点:从意境诗到情境诗,这中间的转变,才触及到了现代汉诗的真正的进展。只有加速这样的转变,现代汉诗才有可能确立其艺术上的自主性,也才有可能显示不同于以往的审美自在性。中国当代诗歌的进程,从朦胧诗到第三代诗,一直纠缠于意象诗和反修辞写作,虽有不少佳作和收获,但从诗艺进展的角度看,却深陷在某种陈旧的套路中。北岛在1990年代后写的诗,更是作茧自缚,显示出意象诗的低能和可怜。因为意象经过英国诗人休姆的改造,它的现代含义是凝聚想象力的能量,然后释放它;而在北岛的意象诗里,只有凝聚,并且越来越趋向程式化,缺乏想象力的释放。 

如何解决现代汉诗的出路?卞之琳其实早在1930年代就显示了良好的直觉:亦即将意境戏剧化。换句话说,与现代人的洞察力相对应的语言结构是“戏剧化处境”。既然和意境脱不了干系,又必须凸现现代质感,那就将意境现代化。这大约是卞之琳为新诗史贡献出的最有价值的东西了。卞之琳的工作不仅意味着一种诗艺的自我锻造,更凸显出一份大诗人的胆识。

卞之琳所进行的实践,从诗歌类型学的角度看,或许并不构成王敖在《隐居》中展示的诗歌书写的源头,但却有一种异曲同工之妙。而且,我觉得,王敖在《隐居》这样的诗中展示的书写更彻底,更自如,更强劲,也更浑然天成。王敖并不致力于将意境现代化。对他来说,意境现代化根本不是一个问题。他作的工作具有一种开启的意义:将情境幻象化。因为从诗的角度看,世界其实只是我们遇到的一种情境。而捕捉这种情境的基本方法,是把情境分解成一组充满张力的幻像,就像王敖在《隐居》这首诗中所做的那样。 

在《隐居》中,基本的诗歌情境是自我辨认的戏剧。这种自我辨认,和自我成长有关,也涉及如何体验我们的最深切的生命感觉。通常,这样的主题会将诗歌的文体拖向一个缓慢的过程。但是通过幻象化处理,如王敖在这首诗中演示的,这一漫长的过程被快速转化成了一种神奇的情境。在这个情境里,“你”和 “我”再次重逢。这种原型意义上的重逢,又构成“你”“我”之间一次新的相互启迪。为什么这样的重逢没有陷入一般的感情纠葛,转而升华为一种自我启迪?在我看来,这首诗的意图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对环境的酿造。在这首诗中,重逢即隐居。隐居,这种人文状态,按陶渊明显示的路径,它追寻的是个体生命的自我实践;而按德勒兹的思路,它是对这个世界的无意义的积极的逃逸。也就是说,只有逃逸,才能创造生命的意义。这里,与隐居相对的,并不是社稷。与其说隐居是一个场所概念,莫如说,它其实是与我们的生命感受密切相关的一种人文情态。这首诗中呈现的隐居,实质上是德勒兹意义上的逃逸:摆脱俗套,将对生命的领悟带入奇遇。换句话说,隐居方式,在当今世界其实有着远为深刻的人文使命。难能可贵的是,《隐居》这首诗没有丝毫避世的趋向,它也不是对出世的媚俗。相反,诗人所显示的语言态度,既自我专注,又坦然开放,始终保持一种情感的力度。 

这首诗的叙事线条劲朗,也正是对叙述线条的出色的把握,才没有使这首诗的情境滑入童话絮语,而是充分保持了奇遇的空间力度。能做到这一点,也是一种诗歌天赋的显露。在诗中,“你”和“我”跑前跑后,发现“海螺”,体验“寄居蟹”,经历“龙卷风”带来的灾变;不过,读者须明白,这首诗真正的主角其实是“记忆”。在此,记忆是意义的组织者,也实施命运的手段。它具有真正的指导力量: 


……用来记忆这些名字的 

脑细胞,曾用来记忆你 


这首诗最具有启示力量的语句是: 


有时候我们打听到对方,就像回声里 

漂浮的百合花;我爱过一个年轻的自己,他曾经是速朽的精灵。 


这里,王敖使用了诗的最基本的创造性直觉。“你”不是他者。所有的“你”都是另一个我。另一个我,这也是博尔赫斯的小说的主题之一。“爱过”,这一行为与其说是一种人生经历,不如说是一种生命体验。它的本质其实是一种自我认同。“速朽的精灵”这一意象,把全诗带到一种挽歌的高度,同时,它也再度表明:如果认识自我是可能的话,那么,奇遇就是最好的自我启蒙。 


附诗 


隐居 


     王敖 


附近的海岛是珊瑚的金字塔 

名字叫野鹿岛,松鼠岛,猫爪岛 

都是我今天起的,用来记忆这些名字的 

脑细胞,曾用来记忆你 


有一天你看见礁石中 

藏着一只海螺,形状像理想的新家 

里面弯曲着,星群古老的触须,你想起 


你原来的计划,在大陆的高塔上 

你想象过,一点神力会把你弹走,你果然 

看到羽毛着火的讲演者,头朝下的战神,命运冲动着 

像海螺吹出的龙卷风,你也险些被夷平,你伸出的手—— 


招来了傍晚的潮水,我也跑到那里 

驱赶着礁石——我们的相逢,重复过去的某一刻 

但我忘记了,并住在海边,夜晚出现, 就像一只 

真正的寄居蟹——转动双眼,纺织着月色在黑暗中 

留下的红斑,有时候我们打听到对方,就像回声里 

漂浮的百合花;我爱过一个年轻的自己,他曾经是速朽的精灵。 



2.从游猎到游牧:读王敖的《子虚赋》 


如何想象世界,说白了,其实就是如何面对生存的问题。在中国古代的思想中,世界曾是一座园林。也就是说,通过布置一座园林,宇宙的面貌也就被仪式化了。园林是宇宙的无声的代言者。园林也是一种文化的自我表白,它既包含多种变体,又无限开放。它可以是皇家猎苑,可以是宫廷花园,也可以是私家花圃,或是桃花源。其实,园林作为一种解释世界的原型,不独为中国文化所有。《圣经》文化的基本隐喻也包含着对园林的想象:伊甸园即被塑造成人类的理想环境。及至近代,法国象征派诗人波德莱尔所称的“象征的森林”,也可归入此种人文视域。在某种意义上,我们也可以说,“象征的森林”不过是把“园林”作了原始主义的处理;让“园林”在原型意义上脱去袖珍的审美外套,纵容“园林”回归到一种高贵的野性状态。 

如何回归?波德莱尔使用的是寻求对应物的方法。而王敖在《子虚赋》这首诗中显示了另一种路径:即通过语言的幻象能力,通过创造诗意的记忆,通过还原生命情境的基本面貌,我们或许能回到一种觉醒状态。王敖在《子虚赋》中所作的基本工作,就是暗示,生命只有作为一种情境才能实现它的意义,它包含的审美能量也才能被释放出来。 

从古至今,诗,一直在酝酿自身的力量,把生命带入情境。这种努力也反映在最优异的中国古典诗歌写作中:人生的境界不是一种人格现象,而是一种审美状态。《子虚赋》这首诗所采用的回忆视角,就是对一种生命状态的回溯。表面上是回溯,是“沿着血液回忆”,进而翻越“家”与“门外的世界”的界限。这种翻越也是借回忆来重新安排自我和外界的关系。调整后的关系涉及到“梦”与“醒” 这两种力量之间的较量。这也是生与死之间的意识较量。较量的场域,既是我们的身体,但又不限于此,它也是我们所置身的一种生存情境。对此,诗人提供的最新的描绘是: 


……门外的世界是 

绿色的葫芦,我曾在那里边插秧,边幻想—— 

划出一个奇迹,…… 


这里,“边插秧,边幻想”非常出色地暗示出了劳作和梦想的关系。劳作的本质就是梦想,劳作就是“我有一个梦”。梦,幻想,也离不开劳作。幻想和劳作互为本质。劳作就是幻想的能量释放。这就是我们要面对的东西。当然,这东西也确实看起来有点古怪。它或许就是司马相如在他的《天子游猎赋》中所说的“怪物”。然而,在我看来,这则典故却包含了最好的审美政治的隐喻:没有这怪物,我们就不会有生命的奔跑;没有这样的奔跑,我们也就不会走出宇宙;不会去渴望实现一种生命的超越。换句话说,如果说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为王敖的这首诗提供了什么本事的话,那么,这个本事就是“游猎”。从人类学的角度看,游猎即劳作。所以,游猎并非仅仅是一种娱乐活动。也不放说,没有这样的游猎,我们的感觉就不会敏锐到无畏。没有从游猎到游牧的转变,正如王敖在诗中显示的,我们就不会“咬开”我们的“炼狱”。 

此外,对当代诗歌而言,王敖的《子虚赋》还有一种特殊的示范作用,亦即作为诗人,我们面临的根本任务,不是鼓捣什么口语化和拒绝隐喻。你是不是诗人,这是命定的,这是一种无边的隐喻。如果你是,你就必须要学会在幻象的意义上使用语言。否则,就按维特根斯坦讲的,最好保持沉默。 


附诗 


子虚赋 


作者 王敖 


我静卧在家里,门外的世界是 

绿色的葫芦,我曾在那里边插秧,边幻想—— 

划出一个奇迹,然后把它忘记,就像我入睡以后 

也会在水面行走,但什么也不创造—— 


每当我醒来,都会发现几道伤痕—— 

让我翻动身体,沿着血管去回忆 

梦里发生过什么,我滚动几个酒瓶,听听它们 

地震前的回响,我拿出一小瓶去年的花粉 

它们仍让我打喷嚏,最后我咬一个桃子 


如果这就是炼狱,我会继续追着自己 

不知去向,无法返回吗?身边的这枚行星 

它是划破我手臂的小齿轮吗? 


而我的眼睛,是地球外的一种水母,最喜欢看火焰 

还有醒来的茫然,带着丝丝痛楚——那是不存在的怪物 

和我激烈碰撞后的一滩水,比我更快地变成了烟 


2005 


责任编辑:王小苛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以诗为媒,续写“山乡巨变”新故事
  2. 当好乡村娃的“大先生”
  3. 王二冬的快递诗生活:于时代洪流中探寻微光
  4.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关注乡村与灵魂之爱:也人诗集《向南不惑》品读会举行
  6. 第422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7.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8.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十辑
  9.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2024第二届“天涯诗会”征稿启事
  1. 中国作协召开党纪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2.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3. 每日好诗第424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除了诗歌美学,还应强调诗歌力学
  5. 细节是诗意生成和传达的强大动力
  6.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九辑
  7. 致敬巨匠,百年诗情!北京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今日开幕
  8. 第421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9. 海峡两岸诗人在漳共品四月诗歌诗与城市光影——2024闽南诗歌节在闽南师范大学开幕
  10. 2024年橘花诗会诗歌征集获奖名单公示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