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以四川21个地市州车牌字母(如川A成都、川B绵阳)划分章节的结构设计,构建起一部诗歌版“四川志”。“这不是文字游戏,而是一种文化解码。”黎阳表示,“车牌是现代社会的地理图腾,当‘川J’指向遂宁,它既标记方位,也暗示着这个地方在当代语境中的文化坐标。”
《蜀道》的出版,不仅为读者了解四川地域文化提供了新视角,也有助于地方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此外,诗集对现代社会中人们追求梦想、面对挑战时展现出的生命力给予关注与肯定,引发读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该书已被列入“四川当代文学文献档案库”,诗人黎阳将携本书在四川乃至全国举办系列“诗歌行走”活动。
黎阳,原名王利平,曾用名路阳。黑龙江讷河人,曾居天津十年,现居四川成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省直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副主任、成都市作家协会理事、成都市锦江区作家协会副主席。主编《华语诗人》,已出版诗集《成都语汇——步行者的素写》《情人节后的九十九朵玫瑰》《西岭笔录》。
从成都到甘孜的“车牌号结构”:一场文学实验的野心
《蜀道》最引人注目的,是其以四川21个地市州车牌字母(如川A成都、川B绵阳)划分章节的结构设计,构建起一部诗歌版“四川志”。“这不是文字游戏,而是一种文化解码。”诗人黎阳在采访中解释,“车牌是现代社会的地理图腾,当‘川J’指向遂宁,它既标记方位,也暗示着这个地方在当代语境中的文化坐标。”
在“川A\G成都”中,诗人身处东郊记忆,“在砖瓦的缝隙里,寻觅光阴的碎片”;“川T雅安”以“心在草木九宫间”呼应茶马古道的历史回响;“川E泸州”则用“玉碗盛来琥珀光”解构酒城文化基因。
“川U阿坝”章节中,“飘下雪山的红旗”与羌族刺绣的“云云鞋”形成时空对话;“川V甘孜”则捕捉“一只雪豹从都市里捎来春天的温暖”的现代性震颤。这种全景式扫描,使诗集成为一部“诗歌人类学”田野报告。
“碎片化本就是现代人认知地域的方式,这种‘公路片’式的叙事——每个章节既是独立景观,又通过诗人的行走连成精神版图。”本书责任编辑李卫平提到:“从编辑的角度看,这部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极具创新性。在编辑过程中,我们力求在尊重作者创作风格的基础上,通过文字打磨和版式设计,让这本诗集以最好的状态呈现给读者。比如在章节衔接和视觉排版上,我们反复斟酌,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沉浸在诗歌营造的意境中。”
《蜀道》选读
在蜀锦丝线里,窥见光阴
光阴是千丝万缕的烙印
《华阳国志》,每个词
和图腾,泾渭分明的记载
手心的火焰
和色彩斑斓的老茧
那些陈列在静态的橱窗里
不曾言说的衣摆和袖口
默默陈述天府的繁华
光阴的品质被定格
繁华是一道光,在锦绣的新区
万涓成水,托起方丹
在一片波涛声里,扬帆万里
远涉汪
阳光落在卧室的窗台上
一卷书,一包瓜子
一曲送君
万里迢迢的关山云月
此刻,我寸步未行
紧闭一扇柴扉
手背上隐隐的斑点
久不响起的手机彩铃
身居世外,身在室中
身是母亲牵挂的一只纸鸢
此处山清水秀
此处太阳高照
此处是娇妻出生之处
而我却是过客
茗香
在光的城里,香薰往事几枚
是苦味的伸展,我们端起来的釉色
和经验,沉在杯底的甘甜
更多是不能言说的新绿
从干枯的生活里,反复塑形
冲洗和浸泡,这岁月烘干的
痕迹,围绕袅袅的汽雾
升华成灵感的暗域
渴望端起来茶经的雅致
和冲泡法的舒缓
是一只丹顶鹤眺望家乡的婉转
拇指围绕食指相扣的温度
住在杯子里的人
渴望看到茶盏之外的幸福
这是律,也是贴在额头的高度
那看不见的部分
那双手臂,是渡口看不见的部分
船在舵手的引导下,树高千尺
根还在泥土里
土地承载着栋梁成长的力
指向天空的向度
金榜题名的喜上眉梢
包裹着勤奋和努力的足迹
洞房花烛的美满
融合着包容和忍让的退避
那些看不见的部分
不是风,也不是雨
是你缓缓成长的有机源
我总是在一颗烟里发现光明
手是冷的,没有任何温暖
冬季穿过办公室的大门之前
从文字的海洋里恍神出来
除了打印机的声音
我听不见任何带有问候的气息
即使咳嗽,我依然会点燃
一颗又一颗香烟
只有烟草的味道
才能让失去味觉的舌头清醒一下
有时会忘记茶叶的芬芳
一杯茶被泡的次数多了
也就回归成水,没有味道
也不能止渴,当然这时候有话的梅
还没有发芽
如常凝望一下窗外
有些叶子开始枯萎
有些叶子还在散发着青春
厚重的云围绕着日子
总是不想散去
草堂灯影
母亲还在织补我的衣裤
父亲劳累的鼾声撞壁回旋
“锄禾日当午”的汗水流入比比画画之中
油灯恍惚,不能忘记油烟缭绕
声声入耳的教诲呀,父亲
田间一株苗,就是一条鲜活的生命
而立于天地之间的儿啊
找不到回家的路
只有草堂的灯影,随一条河流
流出笔尖,平平仄仄的兄弟姐妹
磕磕绊绊的足迹
只有这道光影闪烁游离
母亲,我生生世世的母亲
为了一只能够写字的左手
您多次举起筷子,抹杀了
后世,双手可以写字的天才
二仙桥
桥不在了,名字就成了典故
二仙桥风景是工业的记忆
机车和铁轨也就成了
打卡的胜地
定格光阴只需一个快门
飞升的仙人,留给我们
一段身影和繁荣
如今的二仙桥还是很仙
有诗仙的行吟
酒仙的杯盏
游仙的足迹
还有光阴的痕迹
望平坊
府河水洗漱夜的浓妆
望平街上的身影,被光吸纳
也会被喧嚣吐出
笨酒店的荧光灯点燃
河畔的风韵,在音乐的节拍里
开出五颜六色的惬意
火锅里的成都,总是把沸腾
串成一半鲜香,一半麻辣
让开口的人,吃了不吱声
不吃,也会滔滔不绝
驷马桥
北上的身影,还有马蹄声
隐约在时空,只有如今的路灯
还能照亮司马相如的汉赋
我们的脚步是自己的回音
从禁毛扬起的风势中获得
指南针精确的维度
活成自己的雕塑,活成一个时代的
剪影,也只有驷马桥
敞开的胸怀,包容流水的漩涡
落花的呢喃,还有通天的路指向远方
浮云抵达西岭雪山腊月日落的现场
西岭近视、散光、老花眼里的雪花
融化在光阴的指尖,中年的阳光已经
落在西山星疏的头顶
喧嚣的话题戛然而止
云也落下来,落在黄昏的肩上
射日的箭,没有退路
也没有正中离乡者仰望的靶心
星星的温度缓慢地陆续登场
心怀的大野星光开放
隐含在舌尖的话题
展现在好事者千姿百态的云端
那些熟悉的人,终将走完这
最后的光阴,没谁可以
留在这人世的大幕之前
观赏着“剧终”两个字
我把最后的疑虑落在纸上
等所有的因果落地
等我从灵感的缝隙里窥见
浮云散去的最后一点踪迹
编辑:池木
二审:牛莉
终审:金石开、符力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56634号-4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ICP备202303283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