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诗创作浅论 ——兼谈通感创作技法

作者:陈垚田冲   2023年11月08日 15:28      106    收藏
 泱泱中华,诗之国度。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它之所以能够传承弘扬,是因为它有教育、言志、喻理、抒情、歌颂、讽刺、赠别、唱和、娱乐等等功能和作用。毛泽东曾说:“旧体诗词源远流长……(它)要发展,要改造,一万年也打不倒。因为这种东西最能反映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特性和风尚,可以兴观群怨嘛!”当下,按中央要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文化自信的体现。所以,本人在此讲讲格律诗,除了弘扬,旨在抛砖引玉,在行家面前见笑了。

     一.格律诗平仄规则
     
   (一)五律(绝)平仄
     1. 平起平收式(首句入韵)              
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平平⊙仄平。
⊙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仄,平平⊙仄平。
(⊙表示可平可仄。绿色,表示押韵。平仄也可用“○一 一○| |”这种符号来表示。前后四句皆绝句,中间四句红色为对联,下同)

唐•李白的五绝《静夜思》(平水韵.七阳),就是平起平收式——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严格来说这首诗是“折腰体”,因为第三句的“头”与第二句的“是”失粘了。

唐.王维的 五律《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平水韵.九青),也为此式——
天官动将星,汉地柳条青。
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
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
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2. 平起仄收式(首句不入韵)
⊙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仄,平平⊙仄平。
⊙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仄,平平⊙仄平。

李端的 五绝《听筝》(平水韵. 一先)是此式——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唐.司空曙五律《云阳馆与韩绅宿别》(一先)亦此式——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3.仄起平收式(首句入韵)
⊙仄仄平平,平平⊙仄平。
⊙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仄,平平⊙仄平。
⊙平⊙仄仄,⊙仄仄平平。

卢纶的五绝《塞下曲》(平水韵. 四豪)为此式——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唐.王维五律《观猎》(平水韵.八庚)亦此式——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4.仄起仄收式(首句不入韵)     
⊙仄⊙平仄,平平⊙仄平。 
⊙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仄,平平⊙仄平。
⊙平⊙仄仄,⊙仄仄平平。
如王之涣.五绝《登鹳雀楼》(平水韵. 十一尤):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杜甫《春夜喜雨》(平水韵.八庚):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又如唐.温庭筠的五律《商山早行》(平水韵. 七阳):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二)七律(绝)平仄

      1.平起平收式(首句押韵) 
⊙平⊙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

如李白的七绝《早发白帝城》 (平水韵.十五删)即是——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商隐的七律《无题》(平水韵.十四寒)即是——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2.平起仄收式(首句不押韵)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

白居易的七绝《忆江柳》(平水韵.十一真)为此式——
曾栽杨柳江南岸, 一别江南两度春。 
遥忆青青江岸上, 不知攀折是何人。

唐. 韦应物的七律《寄李儋元锡》(平水韵.一先)即此式: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3.仄起平收式(首句押韵) 
⊙仄平平⊙仄平, ⊙平⊙仄仄平平。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

七绝.李商隐《夜雨寄北》 (平水韵.四支)就是此式: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宋.陆游的七律《书愤五首•其一》(平水韵.十五删)为此式: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4.仄起仄收式(首句不押韵)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

苏轼的七绝《赠刘景文》 (平水韵.四支)是此式——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杜甫的七律《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平水韵.七阳)是此式: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律绝的忌讳与注意事项:
       三忌:一忌孤平,二忌三平调,三忌一三同仄、三五同仄。
律句的平仄粘对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即所谓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就是说第一、三、五(仅指七言)字的平仄可以灵活处理,而第二、四、六以及最后一字的平仄则必须严格遵守。但前提是不能犯孤平,不能犯三平调。
整句除了韵脚,只有一个平声字,叫做“孤平”,是近体诗的大忌。因此五言“平平仄仄平”句型若第一字用了仄声,则第三字必须是平声;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型若第三字用了仄声,则第五字必须是平声。
如果句尾连续出现了三个平声字,叫做“三平调”,是古体诗专用的形式,近体诗必须避免。因此五言“仄仄仄平平”的第三字和七言“平平仄仄仄平平”的第五字不能用平声字。
二要:一要粘对,三粘二,五粘四,七粘六(粘,指后联出句之第二字)
每首律诗必有对偶偶句,力戒“老干体”,而“折腰体”要标明。

       了解古体诗的要求:
每句押韵的七古,称“柏梁体”。
衔头接尾格的诗,称“辘轳体”。五首有一句相同,一二四六八句;或作绝句四首,公句在一二三四,公句如在第三句,则需要换韵;如作绝句三首,公在一二四句。
古风不忌三平调,也不忌孤平。
竹枝词创作什么都可以不忌的。


二.好诗词的标准

(一)周啸天(川大文学教授/第六届鲁奖诗歌奖):书写当下、衔接传统、诗风独到。
(二)赵树喜会长(中华诗词学会原会长):好诗六个要素:
一是格律要规范(格律诗词),二是形象(意象)要典型,三是语言要精彩,四是章法要严谨,五是境界要高尚,六是风格要鲜明。互相贯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缺一不可。三个要求:鲜活、高尚、时代。
(三)周兴俊(中华诗词学会原副会长、研究院副院长):好诗六个点:“三美”即精炼美、意境美、音韵美;“三新”即思想新、感情新、语言新。
(四)依法用韵:用韵规范(平水韵、词林正韵、中华新韵、中华通韵);双运并行(一首诗词中忌讳);新韵为主(中华新韵、中华通韵)。
       
   
       三.通感技法

      作诗,有很多修辞手法,如比喻、借代、夸张等,这里只说说通感手法。
    “红杏枝头春意闹”,这是宋祁在《玉楼春》的千古名句。为什么这是千古名句?因为他采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
       (一)通感的概念
       何为“通感”?也叫“移觉”,是修辞格的一种,主要是用描写一类感觉的语句来描写另一类感觉,沟通两类感觉,造成语言表达上的新奇感和生动感。如“动听乐曲散发着芳香”。 
     《写作技法词典》(徐汉华主编)认为:“通感,是诗文中把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将这一感觉移用来描述那一感觉的表现手法,因此,也可称为‘移觉’。”
      《诗词例话•通感》(周振甫著)说:“通感是把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
      《写作技巧手册》(薛梦得著)中说:“‘联觉’包括人的听觉、视觉、味觉、嗅觉、触觉互相沟通相联,使不同的感觉器官同时产生作用。换言之,则称为‘通感’”这些观点一致认为,通感就是各种感觉,相为沟通。
     (二)通感的作用
诗文创作,采用通感手法,能使事物的形态和神韵更鲜明、更生动、更突出、更形象地展现其特点,增强诗文表达的艺术效果。
     (三)通感的种类
       一是化无声为有声,变视觉为听觉,变静景(态)为动景(态)。苏轼《夜行观星》:“小星闹若沸。”星星本身不会说话,但作者却说它们在吵闹喧哗。李贺《天上谣》:“银浦流云学水声。”天上云彩也是无声音的,虽然它在流动,但作者却说云彩有流水之声。这两个例子都是把视觉转换成听觉,变无声为有声,让读者耳目一新。
       二是化无色为有色,变素色为彩色,突出视觉效果。如“剪剪轻风未是轻,犹吹花片作红声。”(杨万里《又和二绝句》)风声哪有颜色,但作者杨万里笔下的在这里就是红色。又如“风随柳转声皆绿,麦受尘欺色易黄。”(严遂成《满城道中》)声音原本是没有颜色,但严遂成又说它是绿色,杨万里、严遂成都是把听觉转换为视觉,使无色变为有色,增强了视觉效果。“春风又绿江南岸” 春风无色,此处变成了绿色。
       三是化无形为有形,变听觉为视觉,而具体形象化。贾岛《客思》:“促织声声尖似针”,《牡丹亭•惊梦》:“呖呖莺歌溜的圆”, 把听觉上色促织声、莺歌声,都沟通为视觉,使无形变为有形。再如“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弄兼寄语房给事》)此二句描写董大弹琴的声音,说琴声使听者好象看见空山之中百鸟散合,万里浮云时阴时晴,前句是把百鸟鸣叫的听觉转换成视觉,用通感手法使它变为有形。“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滩”莺语听觉变成了视觉。
       四是化无味为有味,变视觉为味觉。《红楼梦》第48回写香菱说:“……‘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这一‘白’一‘青’两字,看似无理。但,要用这两个字才形容橄榄知味的不尽;将视觉转化为味觉,“白”“青”本无味道,在此却变成有味。
       五是化无气为有气,变视觉为嗅觉。如杜甫在《严郑公宅同咏竹》诗中称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之诗句,竹初无香;李白《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诗中有“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之句,雪初无香;李贺在《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四月》诗中有‘依微香雨青氛氲,腻叶蟠花照曲门。’之句,雨初无香。这里举的例子均是将视觉转换成嗅觉,一个通感手法就使本无香气味的竹、雪、雨有了香气。
       六是化无温为有温,变听视觉为触觉。譬如杜牧《阿房宫赋》曰:“歌台暖响。”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说:“寒磬满空林。”声音是无所谓冷暖的,而杜牧却说它冷,刘长卿则说它暖,二者都是把听觉沟通于触觉,化无温度为有温度。刘驾《秋夕》:“促织灯下吟,灯光冷于水。”灯光原本不会冷,这里却说它冷;李贺《胡蝶舞》:“杨花扑帐春云热,龟甲屏风醉眼缬。”云彩怎么会发热,这里却说它是热的,二者都是把视觉沟通于触觉,变无温度为有温度。韦应物的“已同白驹去,复类红花热”,范成大的“冬日着碧衣似寒,夏月见红似热”,视觉转化为触觉。
       七是化触觉为视觉。譬如杜甫的“晨钟云外湿”。“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八是化嗅觉为视觉。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
       九是化无重量为有重量。戴望舒说:“诗不是一个官感的享乐,而是全官感或超官感的东西。”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天道酬勤,宁静致远。”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
       十是化有重量为无重量。譬如“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运用通感有重要的意义。一是从艺术上说,可以突破语言之局限性,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增强诗词作品的艺术效果。二是从美学上说,能够增加审美情趣,增强形象性,创出奇妙的意境,给人深刻的启迪和美的享受。
       通感的种类很多,主要有这些,其余不赘述。
                                                                                (此为在渝东石柱县诗词楹联培训会上的讲稿)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玉溪元江:志愿服务队为乡村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添“诗意”
  2. “诗意北疆・相约东胜”诗歌作品征集启事
  3. 现场图速递|带你直击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拉诗人的动人瞬间
  4. 百年丁香诗会·第二届全球华语诗歌征集活动启事
  5. “我为乌兰察布写首诗”征集启事
  6. 诗歌大擂台第34期“十佳诗歌”评选(B组)
  7.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8. 2025年新时代青年诗词十佳诗人评选
  9. “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 ——全国青少年儿童诗歌征文大赛
  10. “我在南京的日子”|第三届青春三行诗创作大赛
  11. 完整榜单>>
  1. 玉溪元江:志愿服务队为乡村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添“诗意”
  2. 在这里,聆听文明的回响 | 2025国际青春诗会 中国-拉美国家专场即将启幕
  3. 2025国际青春诗会:他们从魔幻之地走来
  4. 积极应对AI挑战 守好建强文学阵地 全国文学报刊联盟常务理事会暨主题研讨会在京召开
  5. 青春诗声穿云间——《诗刊》社第41届青春诗会侧记
  6. 2025国际青春诗会:谁家年少,意气自飞扬
  7. “新诗人”如何书写“新大众”
  8. 东莞诗人方舟诗集《草木有本心》入选2024年度生态文学推荐书目
  9. 2025国际青春诗会9月14日开启 77位诗人共话中国拉美友谊
  10. “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即将启幕
  11. 完整榜单>>
  1. 抚远观日 | 白庚胜
  2. “我为乌兰察布写首诗”征集启事
  3. 每日好诗第48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8月2日《诗刊》社将组织20多位全国著名诗人走进乌兰察布!
  5. 北疆诗韵·乌兰察布:《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开幕
  6. 第四届自然诗会举办, “自然诗人奖”“生态诗学家奖” 揭晓 | 附颁奖词、获奖感言
  7. 当草原遇上诗歌!《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在乌兰察布启幕
  8. “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 ——全国青少年儿童诗歌征文大赛
  9. 当草原遇上诗歌!《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在乌兰察布启幕
  10. 今晚8点|诗歌大擂台(第32期)
  11. 完整榜单>>
  1. 《诗刊》征集广告词
  2.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3.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4.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5.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6.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7.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8. 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诗人名录
  9.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
  10. 邬耀仿:做个快乐的写诗人
  11. 完整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