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文章(自然含诗词)的标题是包含着很多信息的,是读者快速进入文章写作背景、主题 和 范围之“桥梁”。古人的词作,虽说在早 中期也出现过一些仅标出词牌名称而没有注上标题名的词(如李白的《忆秦娥》;白居易的《忆江南》《长相思;张志和的《渔歌子》;史祖达的《双双燕》;姜夔的《疏影》和《扬州慢》之类(因李、白、张、姜上述五词中所描咏的对象 、内容和范围是一致(统一)的,故没有外加题目)。但是,这种仅标注出词牌名称 而不标注出标题名称的写词现象,随着尔后写作理论的不断丰富和在认识上的提升,到中后期 大多数作家们的作品中就渐次地不存在这一现象了(不信,请试去书店或图书馆中去查一查:中 后期如苏轼、辛弃疾、张炎、陈维崧、朱彝尊、陈廷焯等名家们的作品中、仅标出词牌名称而不再注出标题名称的词作有几首(含今的柳亚子、毛主席、郭沫若、赵朴初、夏承焘、程千帆辈)?!因为,标题是文章(自然也含诗词)的眉目和主要构件:没有标题的词, 是欠规范的词。因为,它失却了读者快速 去理解 作品的写作背景、主题 和 范围的“眉目" 与“航标";在这种情况下, 要把作品中所含的“信息(指上文所说的写作背景、内容和主题)“理"出来,同那些标上词牌名后还标有明显题目 的词比起来,在速度上总是要慢得多:简直就跟那些只标有诗体类别(即只标上是律诗还是绝诗)的无题诗差不多的同样含有疢。 因为,词牌只能代表他(指作者)用的是这个乐谱所规定的“律(如平仄、字、句 、韵等)"来写成的这首词;而其他的信息,则与无题诗式的一概全无!
因此,笔者个人认为:这种在写作中很不必要的,只能给读者在阅读时带来不便的、能影响读者轻松快捷、进入理解作品中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的、具有这种写作习惯的诗人们、在今后的写作中能否对这一问题改进一下?!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56634号-4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ICP备202303283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