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荷,尚未释放出要找到我的
那个湿润的词。寂坐稍久
我失身为飞鸟和游鱼掠过风光
他们交水为天。我匿名其间
不以分秒,时间慈怀着他的伦理
零雨星天外。幸好有某个刹那
我惊醒于觉得,那片荷叶的裂口
未能含住的水珠,径直溅落池面
再次直起身眼,远处青木匆匆
抬着晚霞,在收罗走慵倦的楼阑
这首小诗写得娴雅、慈和,犹如隐藏在唐诗宋词中的绝句、小令,有悄然动人的风致。
我想,诗人肯定是在现代都市、风景区与一池浮荷相遇的,在那静对红绿,坐了一会儿,就着一点现代人的游兴,生发成了持久、完整的审美体验,且默然汇通了中国诗人的心性、趣味,拥有了中国风格,中国气象。
经过这么多年的探索、实践,我们忽然发现,传统、古典并不是在后面追上的,而是迎面撞上、默然汇通的。到现在,新诗也逐渐结束了一味和传统分裂、对峙的关系,诗人们普遍意识到,在汉语和诗性的意义上,不管是新诗,还是旧诗,都是诗,我们完全可以建立更为完整的概念,拥有更为恢廓的视野,获得更具超越性的姿态。这首诗就在一定意义上做到了这一点。
诗人拥有了更为强健的现代生命意识、审美素养以后,反向、更为自主地以古人的态度、趣味面对世界,赏玩花鸟虫鱼,使得新诗呈现出浓郁的古风、古意,这是近年来的一个潮流,也是新诗进一步走向成熟的表现。
首节坐在塘边,面对浮荷的书写,颇有李太白“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的情致。实际上符合道家“心斋”“坐忘”的精神,也和禅家“无我”“空纳万境”的追求一脉相通。“浮荷,尚未释放出要找到我的/那个湿润的词”,这是“以物观我”,在“坐忘”中逐渐忘掉物我的界限,但还留有语言的残存意识,“我”与“荷”的关系体现为“荷”以一个“湿润的词”“找到我”。后来慢慢进入“齐万物”的境界。自我化身“飞鸟”“游鱼”,时而嬉戏,时而隐没。
随后时间意识也渐渐泯灭。天地万物的关系呈现为和洽、温润的“慈怀”状态,甚至连弹指而过的“瞬间”也洞开了一片丰富、迷人的净土。这时候,那个表里俱澄澈的我心,仿佛获得了神妙的能力,连最细微的声音都听得到,最短暂的光影都捕捉得住。那个优游的自我(只是自我的表象)就像“返景入深林”那样捕捉住了荷叶上一颗水珠的溅落,一颗水珠中有整个大海,这自成一个灵动、浩大的世界。诗末像宋词小令常见的笔法,用风景替代抒情,延宕开去,留下一个和缓的、富有召唤性的结尾。
✦特邀点评:程继龙
陈先发 陈卫 曹宇翔 程继龙 耿占春 冯雷 顾北 顾建平 洪烛 霍俊明 简明 蒋浩 蒋登科 贾鉴 雷武铃 冷霜 李少君 李建春 李海鹏 李犁 刘向东 李云 梁晓明 卢辉 罗振亚 马知遥 莫真宝 任毅 荣光启 树才 师力斌 谭五昌 唐翰存 田原 唐诗 吴投文 汪剑钊 王久辛 王士强 西渡 向以鲜 杨碧薇 杨克 杨墅 杨四平 杨庆祥 余怒 叶舟 臧棣 张德明 张定浩 张清华 张光昕 周伟驰 周瓒等。
(以姓名拼音为序,排名不分先后)
▼点击查看
温馨提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