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好诗欣赏
宽恕
诗|陈朴
黄昏时分的天空,乌云密布。
一阵凉风从远方吹过来,筑巢的麻雀
停了下来,等待着浮动的树叶
重归平静。头顶的乌云
在天际慢慢散开,我深知这流动的云朵
其实就是我这一生的写照。
这一天,我不会哀叹临近暮晚的时光
我深知这片大地上的每一个生命
都和我会一起苏醒、呼吸。正如暴风雨来临前
一只觅食而归的蚂蚁,在回家的路上
遇到了另一只空手而归的蚂蚁。
每日好诗创作谈
我想要宽恕这个世界
——《宽恕》创作谈
文|陈朴
十多年前,我写过一篇自传体青春小说,名为《失败无罪》;其立意、主旨,可以说和我《宽恕》这首诗一脉相承,不谋而合。在那篇小说中,我记得也曾写过一首同名诗,其中有这样的句子:“失败无罪,因为我有一颗善良的心”,从十多年前的诗句到现在的:“一只觅食而归的蚂蚁,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另一只空手而归的蚂蚁”,我在这段漫长的岁月里经历了多少人生的苦难?又面对过多少残酷的现实?我想只有我自己记得而已。
十多年前,我中专毕业,孤身一人进入社会,在东莞一个生产收录机的电子厂打工。如今,我已有了妻子和孩子,在乡下小学担任保安工作。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努力着、拼搏着,追求着幸福的生活,却屡屡与成功擦肩而过,过着庸常琐碎的日子,因此,我常常在梦中乞求父母的宽恕,这就是我写下这首诗的部分缘由。迫于生计,我很少喝酒,也从不抽烟。每当遭遇挫折的时候,我都是一边读书,一边用诗歌来达到与现实的和解。于是,经历这么多年一心向上却碌碌无为之后,我把自己比喻为了“一只空手而归的蚂蚁”,这不是我在诗歌中的撒娇买宠,而是我对自己而立之年的人生认知。蚂蚁是我比较喜欢的昆虫,也是我在诗歌中写到的一个词语。因为,面对浩瀚无边的宇宙,我们人类何其伟大,又何其渺小,甚至不如沧海一粟,而弱小的蚂蚁在我们人类面前也显得十分势单力薄,所以,蚂蚁可作为弱势群体的代名词。作为一名保安,一个诗人,我觉得自己是蚁族中普通的一员。诗人刘年主张诗人应当站在弱者的一方,我内心完全赞同。
我写出这首《宽恕》,不是偶然的,更不是灵感瞬间来临的结果。这首诗的写成与我这十多年来一直与诗歌长相厮守的生活是分不开的。如果没有大量的诗歌阅读基础,没有几百首乃至千首诗的练笔、提升、飞跃,没有长期以来的思想积淀,我想我是写不出这首诗的。到处都有蚂蚁,人们看到路上觅食的蚂蚁或许根本不会去注意什么,而作为一名诗人,能在这“朴素的日常”(周公度语)中发现诗意,并写出一首好诗,我想这就是诗人的不同之处。坦诚而言,这首《宽恕》,我是在微信朋友圈的一个公众平台读过西川翻译的米沃什名作《礼物》之后,忽然思如泉涌,一气呵成的。
这世上没有一样东西我想占有。
我知道没有一个人值得我羡慕。
——《礼物》(米沃什)
当我读到西川翻译的这两句诗的时候,我的神经末梢一下子被触动了,我也想把内心压抑太久的情感和对世界的认知表达出来。于是,在那个“乌云密布”的黄昏,我坐在电脑前,很快就写成了这首《宽恕》:
头顶的乌云
在天际慢慢散开,我深知这流动的云朵
其实就是我这一生的写照
……
从这些诗句中,容易窥见我当时的心境。我十九岁走出校门,此后十多年一直四处漂泊,很像天空中的一朵流云。这几年,我的生活基本稳定下来,我觉得“头顶的乌云”(生活中的种种不幸和磨难),“在天际慢慢散开”(终究会成为过去),阳光终会出现,而上苍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我深知这片大地上的每一个生命/都和我会一起苏醒、呼吸。”我没有理由埋怨生活,唉声叹气,愁眉不展,所以,“这一天,我不会哀叹临近暮晚的时光”。对于一个奋斗永无止境的人,我认为每寸时光都是宝贵的,所以,我没有李商隐当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忧愁;我内心深处的信念,只有“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地在现实生活的路上披荆斩棘,勇敢前行。
我不能断定这样的创作属不属于意象的复制、模仿或二手经验的再运用,但我承认,我的这首《宽恕》是受到了米沃什《礼物》的影响——有点惭愧,我没能完完全全地写出一首好诗,但我想青年诗人应该都有过这种创作的经历。我没有在“影响的焦虑”中写诗,也没有狂妄自大,我一直在诗歌路上潜心学习古今中外名家的好诗,从中吸取可贵的营养。《宽恕》写出后,我遵循我近年的想法,没有急于晒在朋友圈求赞,只是默默地用word文档存在电脑文件夹中,此外,我把这首诗发给相识多年且对我诗歌写作指导颇多的好兄弟——河南80后诗人纳兰。纳兰在私窗给我回复了个大拇指的表情符号,我当时深感欣慰。因为纳兰兄一直对我批评多于赞美,我深知他的肯定绝不是朋友圈那种惯于给人戴高帽子式的点赞。欣慰之余,我登录中国诗歌网,把这首新作投到了“每日好诗”栏目。给“每日好诗”栏目投稿也不是第一次了,我并没有多大信心能够入选,只是一直相信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并且认为,投了就有机会,不投永远没有希望。投稿后的第二天,我怀着忐忑的心情登录上去,看到这首诗通过审核,点击率不是很高,因此很灰心。后来,由于工作忙,我也没再过多的去关注。直到一个多月后的一天,诗友柏相给我转来这首诗的每日好诗网络链接,我才眼前一亮,颇感意外,也受到了莫大的鼓舞。这首诗入选之前,有个投票环节,我由于一无所知而没有转发拉票,至此,我对每日好诗栏目的公正性、严肃性再无半点质疑。
后来,这首诗在我熟悉的诗友群中受到了空前的广泛好评,是我预料不到的。西安财经学院青年翻译家、评论家李莹说,在这首诗中,她读到了卞之琳翻译版的英国诗人托马斯•格雷(1716-1771)名作《墓园挽歌》的影子,而事实上,在李莹发给我那首诗的中文译本之前,我对这位英国著名诗人是完全陌生的,也根本没读过那首名作。读过托马斯•格雷的《墓园挽歌》,我感觉虽然在艺术水准上,我和大师还相差万里,但多年的诗歌阅读、写作,毕竟使我走上了一条诗歌的正统之路,没有被各种名目繁多的诗歌派系所干扰得眼花缭乱。
有句名言说,文学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我的诗就是想要写出生活与时间和空间的紧密关系,以便让更多的世人,包括像我一样永不言败的青年朋友,更加热爱生活,为了幸福,敢于打拼,勇于奋斗。我想要宽恕这个世界,以及这个世界上许许多多像我一样付出了不少却没有收获到果实的朋友,当然,这些朋友都是善良的朋友。
诗人简介
陈朴,1985年生,陕西宝鸡人。曾服役两年,现为一所农村小学保安。有诗歌及评论作品见于《光明日报》《文艺报》《诗刊》《星星》《草堂》《网络文学评论》等。
推荐阅读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2930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Copyright © 2006-2015 全景统计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