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伤

作者: 2017年07月31日09:38 浏览:7129 收藏 觉得不错,我要 赞赏

▼点击音频,听今日好诗


这辈子,我都学不会
在田地里支起夹子
捕捉那些偷吃粮食的小田鼠们
看它们痛的叽喳乱叫
身子抽搐个不止
我甚至还想出手把它们给放了

我的同伴们跟我可不一样
他们会忽视小动物求助的眼神
同时还埋怨我手脚不够利索
当他们架起火来烤食小动物的时候
会拉我过去共享美味
我说什么都不过去,宁肯饿着

我不会做弹弓,不会垂钓
只会坐在石头上,看远方的天空
天空懂得我的悲伤,所以跟我一样悲伤
有时候我想让天空把我也带走
有时候我连天空都不想多看一眼
我是多余的,天空也多余

我的那些同伴们,他们拉着我
让我跟他们一起跳舞,让我学他们
把那些花那些草都踩在脚下
我跟不上节拍,慢慢被疏远了
一个人躲在山洞里,与野兽为伍
当那些野兽舔着我的时候,我想哭出声来


点评

众所周知,诗歌相当大的作用,在于激发人们感知生命和敬畏生命,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普世情怀。《悲伤》这首诗好就好在诗人在“不会”与“会”之间,在良知与道义之间,在生命与杀生之间,在敬畏与漠然之间,恢复和净化着人类应有的“初心”。

先看看这首诗的“不会”以及“我跟不上节拍”的情形:“这辈子,我都学不会/在田地里支起夹子/捕捉那些偷吃粮食的小田鼠们/看它们痛的叽喳乱叫/身子抽搐个不止/我甚至还想出手把它们给放了”以及“我的那些同伴们,他们拉着我/让我跟他们一起跳舞,让我学他们/把那些花那些草都踩在脚下/我跟不上节拍,慢慢被疏远了”。在这里,“不会”以及“我跟不上节拍”,看似“我”的落伍、不入流,而正是这层“隔膜”所形成的“情感主体”和“意志主体”,才使我们强烈的感受到“我”的“隔膜”并非是自我封闭形成的,而是人类缺乏敬畏生命的“准幸福”之殇,之隔。正是在这个“痛点”上,诗人宁可用异端的思维方式,哪怕是极端的“会”的方式:“一个人躲在山洞里,与野兽为伍/当那些野兽舔着我的时候,我想哭出声来”。这个“与野兽为伍”的方式,是无奈的“会”,有代价的“会”,或是能唤醒的“哭”,于是,我的“会”就成了这样一种定势:“只会坐在石头上,看远方的天空/天空懂得我的悲伤,所以跟我一样悲伤”。

由此可见,诗人正是从生命与杀生之间,洞察到人类在合理外壳下的“准幸福”是何等的“集体无意识”,诗人试图在敬畏与漠然的对峙中,将人类拉回到人人所需要的“普世情怀”之中,将“普世情怀”反哺于芸芸众生。


特邀点评:卢辉


“每日好诗”点评专家名录

陈先发 曹宇翔 耿占春 顾建平 洪烛 霍俊明 简明 雷武铃 冷霜 李少君 李建春 刘向东 梁晓明 卢辉 罗振亚  蒋浩  莫真宝 荣光启 树才 谭五昌 唐翰存 田原 唐诗  汪剑钊 王久辛 王士强 西渡 杨克 杨墅 杨四平 杨庆祥 余怒 叶舟 臧棣 张德明 张定浩 张清华等。

(以姓名拼音为序,排名不分先后)



“每日好诗”栏目主持:孤城



▼点击查看

“每日好诗”投稿专区

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诗人名录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投诉举报

赞赏记录:

投诉举报

举报原因(必填):
侵权抄袭 违法违禁 色情低俗 血腥暴力 赌博诈骗 广告营销 人身攻击 其他不良信息
请详细阐明具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