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五昌:在我与非我之间的诗意游走与艺术呈现

作者:谭五昌   2016年09月12日 13:25  中国诗歌网    307    收藏

原题:在我与非我之间的诗意游走与艺术呈现

       ——诗画集《最后的家》读后感


现代诗及现代艺术的一项基本而重要的任务是探索人自身的精神与灵魂状态,具体说来,是对人的自我与他我、自我与外界关系的一种精神分析学及形而上层面的全方位探索。在其中,对自我及自我的变异之关系(即自我的多重性) 的揭示与呈现,可谓重点之所在。由诗人张建中,画家东方涂钦联袂推出的诗画集《最后的家》在对自我的多重性及神秘性的探索方面可谓用力甚多,特色独具,令人耳目醒豁,堪称一次由诗人与画家齐心携手的、在“我”(自我)与“非我”(他我)之间颇为精彩的诗意游走与艺术呈现。

在张建中的诗歌文本中,其自我(“我”)始终处于某种被压抑的状态,它常常与某种消极性的情绪体验联系在一起。比如《守护着黑夜》中的一节如此叙述诗人自己的心境:  


临风而立

我无法构造我喜欢的姿势

隐隐如水的夜不能祛除黑暗

孤独铺天盖地

一路萧萧而来

空旷持久地占据我


在这里,“孤独”成了诗人最为典型的精神状态,成了诗人自我的一种精神标识与存在方式,它是“夜”和“黑暗”对诗人的自我实施压抑的直接结果。由此可见,诗人对其自我存有某种悲剧性的体认,这种悲剧性的体认是与诗人对个体生命处境的观察与感悟关系紧密的。《一只鸟穿过了我的眼睛》这首诗将“我”的受伤经验表达得非常到位:“你总是躲在墙外的世界/将透明的利爪/瞄准我的前额// 我每天在房内玩弄钱币/ 我只知道为自己造了一座/ 安全的房子,却不知道/自己成了痛苦唯一的目击者// 有时,我也想到外面/走一走 望望天空/ 谁想,一只鸟穿过了我的眼睛,”这样的诗句深刻地揭示了诗人个体生存的困境,此种困境恰恰是外物(诗中的“一只鸟”)对“我”有意伤害的结果,因而,它在象征层面上便展示了人与外界的对立(敌对)关系,也展示了诗人自我的困境。当然,在人与外界的对立(敌对)关系中,人本身并非总是处于被动的、被迫害的境地,很多情况下,人自身也成了外界的施虚与施暴者,《一种创伤》一诗就真切地呈现了外物“苹果”的“创伤”经验:“刀子还在 刀子常存在于/我们自己的手中/飞翔的声音带着灼灼的光芒/击碎天空也击碎我们自身/世界零乱如一件破衣/谁也无法不进入这深刻的程序”,在此,诗人既表现了“苹果”的“创伤”经验(体验),也表现了人类自身的“创伤”经验(体验),其中的自省意识与忏悔意识体现了人性的深度,更展示了人的自我的深层困境。

诗人在对人与外界关系的描述中流露出鲜明的自我主体意识,最为典型的表征是其死亡意识的萌发,因为死亡意识是自我意识的最高表现形式。在《最后的家》这首诗人自己颇为看重的诗作中,作者以细腻生动的语言如此描述他的死亡体验:“某一时刻,我想我将要死了/ 于是,我坐在家里的这把藤椅上/我清楚地知道这藤椅/是爷爷留给父亲的/而我,在走了许多的路/又无路可走时/还是绕道回到这里/ 容颜端庄/ 静静地聆听时间对我的宣判// 坐在这里,我深深地体味/家的温暖 望着静立的家俱/ 我的眼睛发不出声响/ 一个人的影子随光线在做/ 永恒的滑落/ 唯有旁测的玻璃通体发亮”,从中不难体会,在死亡的临界体验与想象中,诗人的自我意识获得了最为充分的展露。

诗人在作品中不时表达自我的失落及异化感,比如这样的诗句:“我便从静静躺卧的睡态间/ 垂直站成一颗树/ 向天空伸延我无知的高度/向旷野怒放我摇曳的藤蔓//没有了路 这里便是夜的两岸/ 是我种植和埋葬自己的地方”(《夜的两岸》),在这里,诗人将自我的失落及挣扎与突围的欲望,颇为生动地呈现出来了。简单归结起来,诗人自我的失落及异化感,主要源于其对于城市文明的不适和排斥感,例如这样的诗句:“高高的槟榔树亭亭出现/墙围着墙,楼叠着楼/ 繁华的都市里我不得不将自己一次次埋葬/有谁 有谁 有谁 /能把我的槟榔树埋葬”(《雨景》) ,“繁华的都市”在此成为诗人自我的埋葬地,这是一种“现代文明厌倦症”的表征,背后体现出诗人浓郁的田园与乡土情绪。

“我”的失落导致诗人对于“我”执着的追求与维护,这个“我”与以现实、理性为指导原则的自我不同,它可以名之为“本我”(或“真我”),在诗中体现为对自我形象的灵魂与精神幻像(幻觉)。《一种植物》在表现诗人追求“本我”的强烈欲念方面颇具代表性,试看其中的一节:


我是这样一种植物

因生的坚强而脆弱

因活的沉寂而孤独

生命中会不会听到歌声

会不会受到注视我都不在乎

为此无法不成为这种植物

不会躬身 不会弯腰

我唯一的姿态就是在风中

高昂且快活地舞蹈


从“我”变成“一种植物”的现实性思维来看,这是“我”向“非我”的变异,是“我”的“自我异化”,但从精神层面来看,恰恰是诗人对自我的深层回归。诗人在“这种植物”的无拘无束的生存状态中,发现了“本我”的面目,灵魂与之发生深深的共鸣而不觉得意忘形。准确点说,诗中的“一种植物”就是诗人灵魂的自画像。

诗人对于自我的想象随兴任性,有时达到了入地上天的境地。他的《我站在云端之上》是一个充满宗教狂热想象意味的文本,作者在诗中这样孤傲的宣称:


我站在云端之上


在这没有人间阴晴的天层

没有人类或隐或现的表情的天层

我不再生长在人类那歇斯底里的眼中

不再作为病态的风景

我可以独自的微笑

可以任意的飞翔 


诗中的“我”已是一个超人般的形象,具有强大而自由的意志,这个“我”已脱离于自我的理性规约,变成了“非我”。究其实,诗中的“我”体现了诗人对于自我的高度赞美与迷恋态度,是自我的极度扩张。从诗人的灵魂状态着眼,这个“我”也是真实的,因而,在诗人用意象构筑的诗意空间里,“我”与“非我”常常融为一体,呈互补互通状态,体现了自我形象的丰富性与复杂性。需要指出的是,诗人对于“我”与“非我”形象的诗性呈现努力展示出自己的艺术特色,其想象力整体上具有质朴、大气乃至奇特的特点。在此略举诗人描写长城的诗句:“你是睡死了钙化了的/北中国的脊梁。”当然,诗人的若干诗作也存在艺术表现较为平淡的不足。


最后来再简单谈谈东方涂钦的视觉艺术品,它在这本诗集中是作为插图出现的,是这本诗画集重要的有机的组成部分。涂钦本身是一位才情非凡的诗人,更是一位才华超群的现代水墨艺术家。涂钦在绘画领域有过人的天赋,他融合水墨、油画、书法、摄影等不同的艺术元素,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视觉艺术门类。我曾经有幸受邀参观过他的“唐人书写”、“水墨制造”等系列艺术作品,常为其天才孩童般的艺术构图与想象力而拍手称绝!涂钦的以系列面目推出的艺术新作一问世,通常都会在美术界引起大的反响乃至争议,美术界一些人士常以无门无派、难以归类之语来评说涂钦的艺术作品,而这恰恰凸显了涂钦本人突破一切框框的崭新思维和卓尔不群的艺术创造力,展示出优秀艺术家的可贵品质!以我外行人的眼光来看,涂钦的视觉艺术作品最富有现代性的诗意,最逼近艺术的本质。

涂钦最新推出的视觉艺术品系列“我非我”在技术的利用方面,较之他以前的“唐人书写”、“水墨制造”等系列艺术作品有新的拓展,除了保留其一向浓郁的诗意和出色的想象力以外,又增加了不少的形而上的哲思意味。正如莫言先生对涂钦的视觉艺术品系列“我非我”所作的精彩评论那样:“这是一次意味深长的以表现艺术哲思的试验,也是一次羼杂着几分恶作剧的童心返照,更是一次试图脱出凡俗生活的突围表演,犹如金色鲤鱼跃出水面的辉煌一跳。”的确,涂钦作为插图面目出现的“我非我”系列艺术作品,为这本诗画集带来了一种视觉上的奇观,艺术家对其自我的无限感性的扭曲变形与重新组装,在给人视觉感官强烈冲击与快感的同时,又能让人从中看到自我的影子,体现为“我”与“非我”的奇妙交融,理性与感性的和谐统一。涂钦作为插图的视觉艺术品系列“我非我”虽然数量不多,却在这本诗画集中占有重要的艺术地位。在当下这个大众化的读图时代,涂钦的视觉艺术品系列“我非我”并不是要顺从大众娱乐化的读图需求,而是以一个艺术家的信念努力对大众娱乐化的读图品位加以潜移默化的改造与提升。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表于中国诗歌网。)

责任编辑:王小苛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玉溪元江:志愿服务队为乡村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添“诗意”
  2. 百年丁香诗会·第二届全球华语诗歌征集活动启事
  3. 地理坐标和时间维度——论李强的诗歌创作
  4. “诗意北疆・相约东胜”诗歌作品征集启事
  5. “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 ——全国青少年儿童诗歌征文大赛
  6. 2025年新时代青年诗词十佳诗人评选
  7. “我在南京的日子”|第三届青春三行诗创作大赛
  8. “我为乌兰察布写首诗”征集启事
  9. 中拉诗人共写一首诗献给秦岭
  10. 以诗为媒,以文会友 | 《散文诗》“桃江 · 竹海”专辑征稿盛大启幕,让世界听见你的诗篇!
  11. 完整榜单>>
  1. 玉溪元江:志愿服务队为乡村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添“诗意”
  2. “诗意北疆・相约东胜”诗歌作品征集启事
  3. 翻越高山,跨过河流,把诗歌带回家
  4. 当千年鼓乐碰上现代诗——中外诗人观赏大唐芙蓉园鼓乐表演
  5. “文明会有不同,但诗歌让我们得以沟通”——中外诗人走进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与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侧记
  6. 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走进西北大学
  7. 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在陕西西安启幕
  8. 中拉诗人共写一首诗献给秦岭
  9. 2025国际青春诗会 | 艾诺依访谈
  10. 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诗歌座谈会在京举行
  11. 完整榜单>>
  1. 抚远观日 | 白庚胜
  2. “我为乌兰察布写首诗”征集启事
  3. 每日好诗第48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8月2日《诗刊》社将组织20多位全国著名诗人走进乌兰察布!
  5. 北疆诗韵·乌兰察布:《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开幕
  6. 第四届自然诗会举办, “自然诗人奖”“生态诗学家奖” 揭晓 | 附颁奖词、获奖感言
  7. 当草原遇上诗歌!《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在乌兰察布启幕
  8. “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 ——全国青少年儿童诗歌征文大赛
  9. 当草原遇上诗歌!《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在乌兰察布启幕
  10. 今晚8点|诗歌大擂台(第32期)
  11. 完整榜单>>
  1. 《诗刊》征集广告词
  2.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3. 玉溪元江:志愿服务队为乡村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添“诗意”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8.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9. 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诗人名录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
  11. 完整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