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伦·文德勒:伊丽莎白·毕肖普的诗歌

作者:海伦·文德勒/文 厄土/译   2016年07月22日 17:25  中国诗歌网    2998    收藏


  这种复现的焦虑标志着毕肖普的一个早期梦想——一个人能够回家,或找到一处感觉像家的地方——的终结。诗集《寒春》主要记录了她搬去巴西之前那段不愉快的时光,在这本诗集里,仍然残存着她关于回家的梦,在一首诗里代之以“浪子回头”。他借酗酒欺骗自己,那样就能快乐地离开,但最终,夜晚对于放逐的恐惧让他决定返回:

“沿着光滑的甲板搬动一只木桶,
他觉察到蝙蝠犹疑不定的飞翔,
他颤抖的目光,失去了控制,
触及他。他花了很长时间
最终想到了回家。”
  (《浪子回头》,厄土译)

  这首诗(除了“酗酒”和那让我们想起蟾蜍颤抖的色素的“颤动的目光”外)并不可信,因为它并没有正视任何浪子能够返回的家。因精神病而被禁足在医院里的母亲(自母亲离开后毕肖普再也没见过她),仍然是毕肖普所有旅程中心难以接近的空白地带。无论在何处、和什么人在一起,作为一个异乡人的毕肖普都能获得一种人类学家般的视觉明晰度,对她而言,当地的神灵并不神圣,当地的风俗亦非第二天性。
  对于那些她喜欢的诗人,毕肖普曾说过她欣赏他们什么。如乔治·赫伯特的“完全自然的声调”:当然,一个异乡人常会为此付出持续的努力,好让他不会被冠上怪异或“间谍”的罪名——人们猜测毕肖普在漫长的童年岁月中,都在努力假装和其他小孩一样,而她知道自己“丢脸地”不同,不能回答诸如关于父母或其他孩子们爱窥探的问题。毕肖普能够仔细地品味自己,每次她都能发现另一种环境,而她自己不寒而栗的差异即来自于此。没有一片领土是她能够满怀感激地融入或者掌控的。相反,她就是一股冲刷着当地岩石的寒流。她的思想就像大海,在这片陆地上奔流着、冲击着,从不渗入,呈现着一种近亲繁殖式的情欲,休憩着:

“我曾一遍遍地望着,同一片海,同一片
在石头上轻轻地、漠然地晃动着,
在石头之上冰冷而自由着,
在石头之上,进而在世界之上。”
  (《在鱼舍》,厄土译)

  无论毕肖普拥有什么样的知识,那都是关于无家可归和迁徙的知识:

“汲取自世界寒冷而坚硬的
口中,永远源自它岩石的
乳房……”
  (《在鱼舍》,厄土译)

  在关于这类流离失所的人的故事里,我们往往倾向于创造男性的戏剧形象,如老水手、永世流浪的犹太人或罗宾逊·克鲁索。毕肖普(在《浪子回头》一诗之后)就拒绝了这种让放逐的形象明亮化的陈规。通过拒绝情节剧和瞄准那种“天然的声调”,毕肖普往往能够获得成功,她也常受益于自己的幽默感。即便在我引用过的那首黑暗诗歌《在鱼舍》里,她也能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海洋边缘一只友善的海豹身上:

“他对我感到好奇。他也喜爱音乐;
就像我,一个信仰全浸礼的信徒,
因此,我曾为他演唱浸信会的赞歌。”
  (《在鱼舍》,厄土译)

  通过人格化的海豹,毕肖普暗示人不过是一种不同的哺乳动物而已;她准确地运用着海豹,运用着那类她熟悉的词汇。毕肖普自己的“全浸礼”发生在真相冰冷而苦涩大西洋里:

“如果你把手浸入其中,
你的手腕会立即生疼,
骨头也会开始疼痛,而手掌会灼伤……”
  (《在鱼舍》,厄土译)

  然而,那只好奇的海豹是在自己水中的家里,或许(毕肖普的幽默暗示着)人也能够习惯这种“全浸礼”。有人或许会说,那只海豹是毕肖普在这里的特色“署名”;她那根本性的孤独和怀疑论很少对外展示,除非是在这样一个自我疏离和自我嘲讽的时刻。在毕肖普最好的作品里,她从不会一本正经。即便是在给洛厄尔的挽歌里,她也温和地嘲讽了洛厄尔对自己诗歌的强迫症般的修改癖:

“大自然重复着自身,或近乎于此:
重复,重复,重复;修改,修改,修改。
……——你已永远地
离开了。你不能再打乱,或重组
你的诗了。(可麻雀能唱它们的歌。)
那些词不会再改变。悲伤的朋友,你也不会改变。”
  (《北黑文》,厄土译)

  这里引用的毕肖普的诗句都表明,她形式上的一个目的就是为时间的无穷性而用单音节词写作(在这方面,她模仿赫伯特那取得了巨大成功的模式)。她不仅成为了每个诗人都喜爱的简短的单音节词方面的专家(“寒冷、黑暗、深邃且绝对清澈”,她这样描述水,堪与弗罗斯特描写树林“可人、黑暗和深邃”相媲美);而且,她也擅长使用那些我们可称之为“长”单音节词的词汇——过去分词如bleached(“被漂白过”)和peaked(“变憔悴”);有“浓重”辅音的形容词如sparse(“稀疏的”)或brown(“棕色的”);以及有趣的准对称形状的名词如“伤疤”(scales)或“拇指”(thumb)。运用单音节词的好处是它们听起来很真实,而且偶尔通过多音节装饰音(就像毕肖普在《在鱼舍》一诗中用的“绝对地”(absolutely)和“立即”(immediately)等词)的对比,单音节词也会成为音乐性的粗体字。
  通过与那些元音(来自毕肖普对新教的异议的一种遗产)的对抗,我们可以将她的多音节段落,眼睛的领土,和真相的痛苦相比较;现象的世界就像是背信弃义的复数:

“那些大鱼桶被铺满
一层层美丽的鲱鱼鳞片,
那些手推车同样被抹上了
一层奶油般的彩虹色铠甲,
彩虹色的小苍蝇爬在上面。”
  (《在鱼舍》,厄土译;译注:在这里,鱼桶、鳞片、手推车、苍蝇等名词都是复数形式)

  这明显和济慈很相似:

“即将败落的紫罗兰掩映在叶丛里,
而五月中旬的长子,
将开的麝香玫瑰,满带晨露,
萦绕着夏日傍晚苍蝇的喃喃自语。”
  (《夜莺颂》,厄土译)

  而那个在鱼舍中用他的刀刮去鲱鱼鳞的老人,则主要来自华兹华斯(华兹华斯则继承自弥尔顿)。自从他经历了这些,他就变老了:

“虽然那是个寒冷的夜晚,
在某间鱼舍下,
一位老人坐着织网,
他的网,在暮色中几乎看不见,
一种深沉的紫褐色,
他的梭子磨得锃亮。”
  (《在鱼舍》,厄土译)
 
  这首诗从这位老人和旧鱼舍复杂而有机的美和衰落上,后退到了海滨和海豹身上;接着,把海豹(借由它人和动物的群落都显得相似)也抛在了后面,全然浸入了冰冷的海水里,写道:

  “这就像我们想象中知识的模样:
黑暗、咸涩、清澈、运动,绝对自由,
……因为
我们的知识是历史性的、流动的、飞逝的。”
  (《在鱼舍》,厄土译)

  这是关于毕肖普起源的咸涩知识。她不能像快乐的孤儿那样忘记自己的历史的馈赠;也不能在传统或社会关系中抛锚停泊;更不能逃避关于知识飞逝的知识。她曾经设想过,诗歌或许就是“高度艺术化的修辞”(《想象的冰山》);但现在,诗歌是黑暗的历史性。虽然,她晚期承载了这种历史性重量的诗歌,并不经常具备“黑暗、咸涩、清澈、运动,绝对自由”的海洋性——但毕肖普的诗歌雄心在那些潮汐般的形容词里显露无疑。她想要到达海洋和岩床并将之作为她审美的阵地——这些地方不属于任何国家——并写下一些像北欧符文或欧甘文那样本质性的东西,“那些可敬的经文写在一块块石头上”。而且,在音乐性方面,她需要济慈的燕子般的纯然无意义:

  “数千首轻盈歌唱着的燕子的歌谣在上方自由地飘荡着,冷静地,穿过薄雾,紧紧地缠绕在潮湿暗棕色的、纤细、破损的渔网里。”(《新布雷顿》,厄土译)

责任编辑:苏琦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玉溪元江:志愿服务队为乡村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添“诗意”
  2. 百年丁香诗会·第二届全球华语诗歌征集活动启事
  3. 地理坐标和时间维度——论李强的诗歌创作
  4. “诗意北疆・相约东胜”诗歌作品征集启事
  5. “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 ——全国青少年儿童诗歌征文大赛
  6. 2025年新时代青年诗词十佳诗人评选
  7. “我在南京的日子”|第三届青春三行诗创作大赛
  8. “我为乌兰察布写首诗”征集启事
  9. 中拉诗人共写一首诗献给秦岭
  10. 以诗为媒,以文会友 | 《散文诗》“桃江 · 竹海”专辑征稿盛大启幕,让世界听见你的诗篇!
  11. 完整榜单>>
  1. 玉溪元江:志愿服务队为乡村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添“诗意”
  2. “诗意北疆・相约东胜”诗歌作品征集启事
  3. 翻越高山,跨过河流,把诗歌带回家
  4. 当千年鼓乐碰上现代诗——中外诗人观赏大唐芙蓉园鼓乐表演
  5. “文明会有不同,但诗歌让我们得以沟通”——中外诗人走进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与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侧记
  6. 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走进西北大学
  7. 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在陕西西安启幕
  8. 中拉诗人共写一首诗献给秦岭
  9. 2025国际青春诗会 | 艾诺依访谈
  10. 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诗歌座谈会在京举行
  11. 完整榜单>>
  1. 抚远观日 | 白庚胜
  2. “我为乌兰察布写首诗”征集启事
  3. 每日好诗第48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8月2日《诗刊》社将组织20多位全国著名诗人走进乌兰察布!
  5. 北疆诗韵·乌兰察布:《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开幕
  6. 第四届自然诗会举办, “自然诗人奖”“生态诗学家奖” 揭晓 | 附颁奖词、获奖感言
  7. 当草原遇上诗歌!《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在乌兰察布启幕
  8. “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 ——全国青少年儿童诗歌征文大赛
  9. 当草原遇上诗歌!《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在乌兰察布启幕
  10. 今晚8点|诗歌大擂台(第32期)
  11. 完整榜单>>
  1. 《诗刊》征集广告词
  2.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3. 玉溪元江:志愿服务队为乡村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添“诗意”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8.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9. 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诗人名录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
  11. 完整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