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走笔
◎唐尚方
梧桐山,座落在湖南省平江县梅仙镇境内,海拔598米,自明朝以来,为道教圣地,山上云雾缭绕,清风阵阵,属湿润的大陆气候。特殊的地理环境,使梧桐山每到傍晚总能遇上淅沥小雨,丝丝入扣,蔚为壮观。“梧桐暮雨”也就成为“平江八景”之一。
最高峰名亚武当。 相传明太祖朱元璋 后朱元璋发动大军征伐陈友谅等几次战役都得到了武当山玄天上帝神力相助。最终取得了全面胜利,建立明朝,定都南京。为感神恩,铸造了三尊玄天上帝真武祖师铜像,一尊留在南京供奉,二尊送往武当山,然而送到武当山的二尊铜像,在第二天早发现,有一尊不翼而飞,传说这尊铜像先飞到梧桐山境内的石塘尖,是夜狂风骤雨,石塘尖被坐低三尺,于是转飞梧桐山顶安坐,神光异彩,此事奏明圣上,龙颜大悦,洪武元年(1368年)传旨诰封梧桐山为“亚武当”。清嘉庆元年山顶修有亚武当殿。万历九年从武当山迎来朱元璋像。自此,庙内香火不断,朝圣者络绎不绝。
梧桐山风景优美,名胜犹多,古有梧桐暮雨、五龙捧圣、三星伴月、龙泉圣井、地母仙境、观音堂、千兵塝、前涡赶后涡,被称之为“梧桐八景”, 随着时代变迁,沧海桑田,有大自然的淘汰,更有人为的破坏,一些胜迹荡然无存,然新的景观也应运而生。因此,作者将梧桐山现有景观以文字将以记述,其目的是宣传好这座名山,以利于保护好这座名山。
梧桐景观之一“梧桐暮雨”
又听松风若抚琴,弦歌一曲漫穿林。
云飞古庙斜阳落,雨洒梧桐暮色侵。
淅淅有声滋上善,丝丝滴翠叩禅心。
暂将七彩藏山谷,莫向仙翁问浅深。
梧桐景观之二“五龙捧圣”
五龙捧圣最高峰,亚武长存古道风。
凤哕朝阳飞白荻,恩施暮雨洒梧桐。
洞庭水远连天碧,幕阜光流映日融。
铁塔犹如千丈剑,凌云破雾向苍穹。
梧桐景观之三“三星伴月”
三山拱卫翠相连,恰似晨星伴月眠,
清梦才随寒雾散,朝云又把落霞牵。
轻抛岁序无尘扰,但看春花对景妍。
元帅庙前天赐福,慈明玉境好修仙。
梧桐景观之四“圣井龙泉”
圣井藏龙恩湛然,避兵救主古今传。
不盈不涸深三尺,随雨随风历久年。
多有时人求健硕,常于此处挹清泉。
烹茶煮字皆由可,好润心头半亩田。
梧桐景观之五“地母仙境”
一山翠色抹均匀,古庙堂中现法身。
圣道指明迷路客,慈悲普渡有缘人。
柔风几缕吹新月,时雨千丝洗旧尘。
莫问君从何处去,且随曲径觅芳春。
梧桐景观之六“观音堂”
进山先得拜观音,怀旧何随白发侵,
古庙依时成水库,新堂移址上高林。
祥云瑞霭天心悦,丽日和风物景临。
常听田家夸圣母,清流汩汩是恩深。
梧桐景观之七“前涡赶后涡”
一股流泉滚下坡,飞驰石涧舞娑婆。
每从虎气生龙气,犹似前涡赶后涡。
裹卷繁花欢出谷,踌躇满志汇成河。
沧桑已破山中景,空有传奇逐逝波。
梧桐景观之八“千兵塝”
千兵塝上隐千兵,世事谁人说得清。
山路客来寻旧址,林泉风动唤春莺。
尽追佚史终泥土,犹有秋枫举战旌。
今与樵翁同拾趣,撩开云雾看花明。
梧桐景观之九“关帝殿”
晖映梧桐旭日东,祖师殿下敬关公。
烟浮案座微微恋,雾落深林缓缓融。
偃月光寒山外雪,征袍香漫庙前风。
蚕眉凤眼秋毫察,天地情怀意气通。
梧桐景观之十“玉皇殿”
谁谓天庭玉帝高,殿堂却在半山腰。
常居极顶民风远,乐与村中百姓聊。
此乃行修求静处,最宜架起会仙桥。
闲时可作须弥客,道佛相生共听韶。
梧桐景观之十一“须弥寺”
千年圣迹有遗踪,早定梧桐第一峰。
万缕云霞空色相,半山暮雨涤心胸。
松涛滚滚声如虎,峻岭绵绵势若龙。
到此顿消尘俗虑,须弥寺里听疏钟。
梧桐观景之十二“三宝崖”
皈依三宝住崖前,山下李公明德贤。
筑路铺桥持日久,修身悟道赖心坚。
经年辟谷能支体,九窍通灵可吐烟。
风起云开惊俗客,于今敬仰拜神仙。
梧桐观景之十三“竹英亭”
竹英清气透云边,日映亭中翠欲连。
山下晨炊烟致韵,梧桐暮雨玉生缘。
依情草木怀憧憬,念母慈恩话浩然。
春尽听鹃鸣出谷,声声如读孝行篇。
梧桐观景之十四“海春亭”
海春远眺画图开,且把风光别样裁。
好借云天抒境界,还凭山水会贤才。
清晖落座人初到,玉树浮香鸟影来。
至此诚心追孝道。父恩如日照亭台。
梧桐景观之十五“青山嘴”
山路蜿蜒石径斜,清风引律破轻沙。
望中翠竹青俘眼,林下流泉水串花。
听鸟渐喧寻足迹,吟诗趁早猎烟霞。
曾经老屋凭空记,人在他乡梦在家。
梧桐景观之十六“朱家洞”
朱家洞里古村庄,世外桃源此处藏。
晓露铺霞晨听鸟,晚风带雨夜生凉。
轻云俨醉团幽砌,溪水萦回入画廊。
一塝梯田一园果,茶花开遍满山香。
梧桐景观之十七“九坳亭”
遍踏群峰向远程,此来九坳景生明。
千重翠竹风翻动,一抹烟霞陌上迎。
老屋堂中常满客,疏篱亭畔几多情。
谁持彩笔酬山水,竟把锦章先绘成。
梧桐景观之十八“古墓群”
此乃灵山未比同。玄机已许入清风。
碑文可记时光远,道蕴休言故事空。
旺冢常于烟聚处,荒坟多没草深中。
先宗也爱梧桐雨,影息深林傍鹤鸿。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