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石 :保持在树冠上的听力 |《江南诗》

“头条诗人”2025年6月第10期

作者:哑石   2025年07月03日 10:48  中国诗歌网    1177    收藏

3d1fad5219baeba3450eeb9f4d495379

哑石,现居成都,供职于某高校数学学院。1990年开始诗歌创作。出版诗集《哑石诗选》《如诗》《火花旅馆》《Floral Mutter(花的低语)》《日落之前》等。


保持在树冠上的听力(二十一首)


主持人语

就我个人观察,哑石是60后一代诗人中,最勤奋、最有活力、最有创新意识的诗人之一,对他而言,无物不可入诗,这些年几乎每周、每月都有新作在他的个人公众号“丝绒与地道”源源不断地推出来,形成了一处独特的景观。写作中,他密切关注时代和人类的困境,努力保持“汉语新诗触须的灵敏性”,为当代汉语贡献了新词、新的意象、新的争议。这里奉上他的一组诗歌作品《保持在树冠上的听力》,以飨读者。

——飞廉


发音


世事翻涌,母亲离世八年多了。

小区里一对母女,小囡囡还不会

说话,只无意识吐出“妈妈”

二字。旁侧,我掰指头算算,

已三千多天了,具体讲,已经

两亿五千九百二十多万秒,

自己喉咙,再也没有在一个活人

面前喊出过“妈妈”一词。

仅仅一秒,就可吐出的词。

儿子,永远,还是儿子。

但这么久了,我的声带,已经

无意间荒疏了这发声模式。

喉节上,由此荒出一种锈迹,

一种渗透进泥土的锈迹。

这个世界上,那有着不可更改

对象的吐气,“深遁”了;

无人仔细解释这“崩断”的含义。

我,身上爬满各种样式的枯藤,

海水体内,某种宽阔悲伤的

白鲸,从极其隐秘的角度,负重潜行。




人身上的水,不是池塘里的水。

人的静谧,由流动组成,

含细小脉瓣的湍流。

燃烧起来的情形在另一端,温度

越高,越近于白骨灰——

数千年来,我们还是没能

弄懂二者之间情动璎珞的复杂性。



强烈


汉语写就的书,哪些是强烈的?

强烈到一读就攫住你的心。

太史公那本,先放一边。

剩下的,浩瀚无损,你发同样的问,

还是如同第一次发问。

似乎那特出的,没在这家族

留下痕迹。这就是现实——

我在猫身上确证的九条命,

有一条是“临时”那个我的。

每次看见猫,你都用

无损的手掌抖落一层绿磁粉

——书房墙上,挂着一朋友的画:

二三耕牛,歇息,潮湿田埂。

牛角春枝,血管暴涨星脉,花朵无声。



四行


作为明亮香椿,得有人赠她一团春,

让她,灼烧成刺手星星;

历史的幼婴,无论多么无助,

都值得后来定居者,架设青瓦如云的屋顶。



新野蛮人


在年近七十岁时,他被自己

孩童时就能直接理解世界的残忍性

几乎惊呆了。星群般辽阔,

贯穿但不喧嚷,在整个生命里面。


信任和信仰之间,他发现

自己这辈子一直在努力创造一个词,

以反映那沉默的失败与迸溅,

此刻他在问:树枝,能否更柔韧一点?


以前未意识到,此刻却故人般

潮涌而来。面包上的糖霜,

可逆序生长的中年、青年、少年,

清晨的花海,梦里指南针,熔岩震颤。


未曾命名的事物没边界地存在。

时间蛛网上,露珠繁盛,

一颗颗透明炸弹。近于七十,他

被自己孩童时的深邃获得,几乎惊呆了。



三角梅


小区1号门旁,与一匹马等高的

围墙边,一排树,我走着,

看枝叶间垂下三角梅,瀑瀑明亮的火。


继续往外走,隐隐有点震悚。

如此干净,光射进花瓣,

有一种自然之视本身无法预演的通透。


伟大的经书,也是在泥泞、

浓雾的尽头才捧出通透。

头顶疏阔的星空,散落蜘蛛与字符。


每日晨起,人都要洗下自己的脏脸。

层层梦垢。马匹石头中醒来

睁开眼眸:两种荡漾,两团湿浪的湖泊。


它,看花无所谓干不干净,看人

如看野蛮对手。我继续走,

小区门囗了。保安隐黑磁,门禁卡,叮咚。



劣势


生者与死者相比,根本上有

劣势。比如,你可以说:

唯有死者,才葆有守住生命秘密

的热忱。不,那更是能力。

有些人在世时奉行乌木垂地,

有人以柔软求教于灼热远星。

当然,无论死者多么独角,

确实只有生者,才能将生命勇猛践行。



淡齿


酒淡齿过,水烈入喉。

人间苦事,不可说。


颈椎作用:

支撑头颅,立着。


能想象漆黑的天幕

黑铁的天幕


绽出纯白天鹅吗?

有东西,要如此活着!


羽芒似无仍扎眼,

将漆黑的恐惧,撑破。


大海王子,松冠霓虹,

苦涩,烈白,方为蛟龙。


蓝色青鲤,儿童,

黑色真鲤,人父。



尊严


经过无数代的闭合、冲突,

再打开,经过反复的

伤害、结痂,山水,已学会不哭诉。


那些轻抑着隐隐然脆弱的

瓶形山影里,欢乐,浇铸我朋友。

双生花,铜色树枝,绽出新绿。


请问:我们在未来的新腐中

还相互认识吗?两股溪水

正握手,因为每一秒,而相互洗濯。


尊严这事注定不同。山水

和时光,已学会对死者的尊重,

而生者尚还惊慌,还得学,还要学。



阅读


诗集《开·闭·开》。阿米亥

写到自己书桌上的

三角形石块,千年前的犹太墓碑

碎片,上面刻“阿门”二字,

他称之为“阿门石”。

书桌上,还有一块手榴弹的

弹片,同样沉实、显眼。

阿米亥说它未能将自己杀死,

停在那里,美得像蝴蝶。

如果悬停于空气,会更美。

阿米亥,诗集中写它们,许多次,

就是搬运它们到以色利各处

酸涩风景,安放于缝隙

或祭台等奇怪位置。我们读,

是把这石块、弹片,搬进另一种

空气。龙华树干秋露蜜意,

爆炸后虚空中扩散的孩童眼睛,

是的,这说的是露珠产权。

阿米亥,公元2000年去世,

所幸弹片并未将他卡在里面。阿门。



俳句


读到芭蕉一俳句:


即使在京都,

听到布谷的叫声,

我也思念京都。


似可跟一句:


此处等身重的

清水一桶。

压紧月光弹簧,不放松。



有幸


如果有幸,这首诗,成为你未来

某段美丽、危险关系之蜂巢。

但我,决不想做那粒樱桃。

樱桃红。枝叶间座座锅炉房,正混响。


那时,多穷呀。头顶星空叮叮当,

更多身边缝嘴的暂时就不顾了。

我们曾马驹样,去屋顶嚼草料。

屋顶,一层薄薄的铺满我们胸骨的雪光。



落叶


经过岁月的严格培训,

落叶是位律师。

每次细微的翻转、停顿,都在演示一种深奥的奖惩,

以及,精确的自然律。

我们同台辩论,

来自少年、青年、壮年、老年的怒号,

来自

乌泱泱,昏厥而慈悲的星体。



针海


大海捞针,是说

在历史的汪洋中听到一个普通人的尖啸和感激,是多么不容易。

油菜花碎金块,对春针的酥麻感激。

你,每一个“白日”,恐惧于身躯的抹去。

而针里藏海,是否可能呢?

既然,一枚针尖上,可以站立无数个天使。


大洪水来临前,树枝会振动它炭块的喉咙、蜂巢的装置。



春吻


惦记着你我,春日之吻:


紫叶李,月季之刺,田梗边

涌出新泥,蝴蝶扑进窗里……


保佑我,保佑我的余生,

永远都不要说真懂了诗。


永远有热情反对自己,

春雨夏花,不会觉得是坏事。


你看嘛,灵动句子皆有小羞愧,

太开放,太浩瀚,太绝对。


子美可以说:“诗是吾家事。”

但依然,太寂静,太苦涩,太隐秘。



听力


春在枝头摔杯为号,炸出一丝绒绿。

树下人眼神温热,只为看花而立。


在时代的木门槛上刻上影子,

在时代的铁门槛上砸出火星。


星空微漾,听力仍保持在树冠上。

人世酒杯碎裂声,能让墓碑贴地飞行。




夜的缝衣针,把人缝进

一个奇异孢囊。

黎明,是其透光到毁容的翅膀。


草籽会在某些时刻屏息回溯,

门楣上魏碑隐隐约约,

白日,鸟晃荡,一如铜块醉酒晃荡。



图景


今天,大家悼念那极认真读诗的女士。 

眼神清透,骨骼精奇。

时代深水中,读诗的人,少。

悼念之时,读诗人更少。


请悼念读诗的大师。

诗的隐枝,含在蚌壳里。窗外,水杉笔直,裸呈着新绿褶襞。

嫩枝。枯枝。嫩枝。

细钨丝嗓子,内热之白银,薄薄伤悲落一层。


注释※:海伦·文德勒去世消息传来,朋友圈悼念刷屏,但似乎仍很少人真去读诗



重写


晨雾中,睁眼,感觉身体的

一块铁,还潜泳在另一种浮力里。


“给自己写信,却查无地址。”

文艺腔各型号滚石,错得有滋有味。


地平线目力交汇处献出细纹,

南方暴雨多日,高处旗杆,突遭雷劈。


一个人,有好几个“确凿”地址。

夜里躺着,是个单线条地址,


白日晃悠,拖动线团缠身房子。

每一天,都是你写给自己的一个字。


只因无法清醒熬过完整昼夜,

所以,每个字,都不可避免地残损。


字迹模糊,不是没有地址,

我们,用好几个地址来收信,发现


同一个字,必有不同的残损方式。

没有人,能将这不同版本的


同一封信,拼接得语句通顺——

故而,请爱生活,爱重写的猛烈、寂静。



速写


“他身体的各省都叛乱了”

奥登,写过这句,关于叶芝的死。


1973年9月28日晚,奥登出席了

维也纳一场诗歌朗诵会。第二天,奥登离世。


去朗诵会,应带着怎样的身体?


会上,安东·苏米西为奥登

画了四幅速写。纸上。

每一幅,我都端详过。线条碎,但连续。


满脸块垒,眼神下垂,斜出的余光,

仍能稳稳地镇住环伺的阴影。


看上去,他的枝端正在丢失水分,

大脑,安静地虹吸,

葡萄,甜度陡升,但又重重地垂向孤立。


“把诅咒变成葡萄园”。奥登,

同一首诗中如此评价叶芝的工作。

我想,这,也适合他自己。铁枝头的花序。



感性的危险


感性丰沛的人,常被世界欺负。

下面例子,可如小冰块,

放在玻璃杯里龙舌兰酒的飘浮中:


因为与康德同一天生日,

他涟漪的脑袋,

从来没幻影。一丝幻影都没有。


但控制不住

要在人群中找出浅棕色马头,

抱住,冰冻,放声痛哭——


他隐约晓得那不是他在哭。

他早预感到点别的什么:

承受,启动,将自己难以解释的世界


在这一瞬,暴雨式启动。


“头条诗人”总第1098期,《江南诗》2025年第3期


小小的无穷

哑石


很小时,还在贫瘠山村,坐于黄昏的山坡,望着远方天边瑰丽、变幻的落霞,我常常觉得人的一生简直就是一场梦!此生背后,这个无形而涌动不息的时空背后,也许有着更为浩瀚的“真实”,那是比此在的真实更为真实的“无穷”?当人类的意志,将此生的血肉、呼吸灌注于“无穷”时,一种神秘的交互“倾身”就发生了?或者说,那无穷的微妙光线,就在这光明与黑暗相互交错的时光“皱褶”(其中以语言的“皱褶”最为醒目)中流淌着?

阿根廷诗人博尔赫斯,在他的小说《阿莱夫》(收入1949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阿莱夫》,汉语有王永年先生译本)一开头就写到:“贝雅特丽齐·维波特临终前……”贝雅特丽齐?是的,盲目但博览群书的博尔赫斯,在小说一开头就置入这一语码,并非随意之举,因为她是伟大但丁的“引路人”,也是博尔赫斯这篇探询“无穷”的小说的首个奇特“密码”,其含义可从但丁思想中管窥一二。但丁赋予他的引路人“贝雅特丽齐”以数字“9”,以便于追寻“完美”的“10”。在11世纪,犹太教中一支秘密的沉思冥想和神秘主义系统被命名为“Kabbalah(喀巴拉)”,数字“10”在喀巴拉思想中具有特别的含义:10个“sefirot(塞弗尔特)”,神的一组品质,它们是上帝的10个方面(意志、理解、智慧等等)。10个sefirot背后,隐藏着一个伟大的、完整的实体“Ein Sof(恩·索弗)”,它如此宏大、细腻、高高在上、无所不在,超出语言所能描述。“Ein Sof”的意思为无穷大,该词在希伯莱语里是以“false”(阿莱夫)开头的。在希伯莱语中,“上帝”这个词也是以“false”开头的,于是,上帝就成了“阿莱夫”。当我们打开语言这一小小的“皱褶”,就理解了博尔赫斯为何将这篇探询“无穷”的小说取名为“阿莱夫”,理解了作为小说情节“引路人”的她,为何被取名“贝雅特丽齐”,并被赫然置于正文语流之首。

我猜测博尔赫斯不仅熟悉但丁,了解犹太神秘主义,也可能思忖过他那个时代的数学进展。在数学上,选择“false”作为无穷大的记号,来自于现代数学基础“集合论”的天才创始人康托。19世纪80年代,康托发表他关于无穷大的首个研究结果的那段时期,他受到了数学家内部(以优秀数学家克罗内克为首)激烈、甚至是粗暴的攻击(譬如称他为“年轻的堕落者”),这种攻击,后来以合理、深刻的形式内存于集合论“悖论”和对“连续统假设”的诸种质询方案之中,但康托,意外地得到了罗马教皇李欧(Leo)八世的支持。康托深信无穷大是上帝赐予的,也是上帝的属性。在他眼中,无穷大由各种超限数层次(有理数、代数数、超越数和实无穷等)组成,超过超限数,存在一个不能到达的无穷大的终极水平——绝对无穷大,这就是上帝本身。

在喀巴拉中,上帝作为无穷大是不能被描述和认识的,“Ein Sof”远远超过了人类心智所能瞥见的一切。喀巴拉最重要的秘典《佐哈尔(Zohar)》如此象征无穷大的一种样式:


当国王意识到命运被注定

他铭记高处光影里的雕刻画

一朵正在熄灭的火花重新闪现

来自无穷大的神秘

隐匿的隐匿里

一团缥缈无形的云烟

凝结成一个环

非白、非黑、非红、非绿

全然无色……


《阿莱夫》里,博尔赫斯如此记叙“他”与阿莱夫的相遇(在可能喝了一杯毒酒之后,在地下室中):“现在我来到了我故事的难以用语言表达的中心;我作为作家的绝望心情从这里开始……我的羞惭的记忆力简直无法包括那个无限的阿莱夫,我又如何向别人传达呢?神秘主义遇到相似的困难时大量运用象征……也许神道不会禁止我发现一个相当的景象,但是这篇故事会遭到文学和虚构的污染。此外,中心问题是无法解决的:综述一个无限的总体,即使综述其中一部分,是办不到的。在那了不起的时刻……所有场面在同一个地点,没有重叠,也不透明,我眼睛看到的事是同时发生的……”“我看见……一个闪烁的小圆球,亮得使人不敢逼视……”“阿莱夫直径大约为两三厘米,但宇宙空间都包罗其中,体积没有按比例缩小。每一事物(比如说玻璃镜子)都是无穷的事物……”

语言的困境,也许就是人类的终极困境。喀巴拉信徒相信,只有通过特殊的冥想和修持,才能直观到“Ein Sof”无限亮光的“夏洛克”(Chaluk)长袍(上帝在西奈山顶显灵时在摩西面前遮蔽自己用的),但这种高度紧张的“凝视”,几乎无一例外地会使人精神丧失,再也不能过正常人的生活(似乎只有先知亚基瓦除外)。

那些飞蛾扑火般醉心于无穷大研究的数学家,当他们力图用清澈的数学形式(另一种象征)来把握其内在奥秘时,“精神丧失”也几乎成了一种命运。随着康托对无穷大研究的深入,他身上的狂躁、压抑,就越来越频繁地发作,最后,几乎无法再进行数学思维和研究,而是奇怪地变成了一个所谓的莎士比亚研究者。他几乎完全疯了,费尽心思,写了好几个小册子,来证明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才是莎士比亚剧本的真正作者(1918年1月6日,康托死在德国哈雷精神病院)。继后,对“连续统假设”(康托提出的关于无穷大的一种精细、奇特、优美的分层的数学假设)研究作出关键性贡献的伟大数学家、哲学家哥德尔,也不能长期投入对无穷的研究,因为越投入,他身上的偏执狂精神疾患就越明显:确信他的医生正对他犯罪,他的食物已被下毒等等……戏剧般的,和康托非常类似,哥德尔花了许多精力,来证明莱布尼茨的定理不是莱布尼茨本人作出的!

数学上,要证明康托假设是正确的,需要集合论的良序原理,而良序原理等价于选择公理。1937年6月,哥德尔证明了选择公理与由豪斯托夫推广的康托假设与数学基础的其余公理是相容的。1963年,科恩使用“力迫法”,证明了选择公理独立于集合论的其他公理,并且连续统假设独立于所有放在一起的公理,包括选择公理。这表明,康托连续统假设是否正确的问题,在现行的集合论公理系统内,是不能判定的,也就是说,在数学家们多年艰苦卓绝的努力之后,连续统假设被证明仍然是一个谜:现行公理系统内,假设可能为真,也可能为伪,并且不产生新矛盾。换句话讲,如果我们接受现行数学基础的合理性,那么,康托关于无穷大的连续统假设,就永远是一个无法证明、也无法证伪的谜!如果我们承认,数学语言是人类理性最精密的文明成果,那么,小小的无穷,将注定永无止期地折磨人类的心智和心灵!

就是这样,小小的无穷,一面是灼热的火焰,一面是彻骨的寒冷……它是谜、深渊,也是蜜、神缘。

诗人和数学家,都对人类文明怀有赤子之心,他们为人类的困境所灼伤,领受着痛苦的火焰,也领受些微闪现的无上荣光。博尔赫斯在《阿莱夫》篇末标为“1943年3月1日后记”的末尾写到:“在岁月悲惨的侵蚀下,我自己也在歪曲和遗忘贝雅特丽齐的面貌……”必须这样吗?也许是的。多年前,作为一个对无穷怀有隐秘热情的诗歌写作者,我写过一首诗《数数》,现录于此,作为小文章的结尾。我想,这条语言的“皱褶”,可以看作是小小的无穷在我身上激起的谦卑然而坚定的回应:


据说,恒河之沙多得难以计数。

在有着细微触感的风鸣中,

我瞥见小小的落日。确实

我有些呆笨,看不清落日背后的可能。

假如在熙攘的人群中数数,

我只能指出:你,我,他,然后

便是“许多,许多……”

而每个孩童,总认为沙粒是可数的,

一如丛林中老虎燃烧的金色花纹。

“她柔软的心,能坦然接受无限。”

有一回,我三岁的女儿,

说她梦见了巨人,与天上星星一样多,

似乎整个宇宙都没有一丝阴影。

那时,我真感到羞愧,

不敢询问女儿是怎样计数这一切的。

(像弯弯指头那么简单、确定?)

落日下,我拖着肮脏的身躯散步,

感到自己的能力极其有限,

甚至看不清一粒金色的沙……或许,

我只能好好地去爱一个人,

而不是更多……譬如你,我,他,

譬如那一直默默庇护你的人

……她,有时是你的女儿

更多时候,她是血液苦苦哀求的声音……



编辑:王傲霏

二审:牛莉

终审:金石开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玉溪元江:志愿服务队为乡村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添“诗意”
  2. 百年丁香诗会·第二届全球华语诗歌征集活动启事
  3. 地理坐标和时间维度——论李强的诗歌创作
  4. “诗意北疆・相约东胜”诗歌作品征集启事
  5. “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 ——全国青少年儿童诗歌征文大赛
  6. 2025年新时代青年诗词十佳诗人评选
  7. “我在南京的日子”|第三届青春三行诗创作大赛
  8. “我为乌兰察布写首诗”征集启事
  9. 中拉诗人共写一首诗献给秦岭
  10. 以诗为媒,以文会友 | 《散文诗》“桃江 · 竹海”专辑征稿盛大启幕,让世界听见你的诗篇!
  11. 完整榜单>>
  1. 玉溪元江:志愿服务队为乡村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添“诗意”
  2. “诗意北疆・相约东胜”诗歌作品征集启事
  3. 翻越高山,跨过河流,把诗歌带回家
  4. 当千年鼓乐碰上现代诗——中外诗人观赏大唐芙蓉园鼓乐表演
  5. “文明会有不同,但诗歌让我们得以沟通”——中外诗人走进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与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侧记
  6. 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走进西北大学
  7. 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在陕西西安启幕
  8. 中拉诗人共写一首诗献给秦岭
  9. 2025国际青春诗会 | 艾诺依访谈
  10. 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诗歌座谈会在京举行
  11. 完整榜单>>
  1. 抚远观日 | 白庚胜
  2. “我为乌兰察布写首诗”征集启事
  3. 每日好诗第48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8月2日《诗刊》社将组织20多位全国著名诗人走进乌兰察布!
  5. 北疆诗韵·乌兰察布:《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开幕
  6. 第四届自然诗会举办, “自然诗人奖”“生态诗学家奖” 揭晓 | 附颁奖词、获奖感言
  7. 当草原遇上诗歌!《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在乌兰察布启幕
  8. “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 ——全国青少年儿童诗歌征文大赛
  9. 当草原遇上诗歌!《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在乌兰察布启幕
  10. 今晚8点|诗歌大擂台(第32期)
  11. 完整榜单>>
  1. 《诗刊》征集广告词
  2.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3. 玉溪元江:志愿服务队为乡村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添“诗意”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8.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9. 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诗人名录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
  11. 完整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