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载于《作家文摘》2829期08、09版
中国当代诗歌大展(第七期)
徐敬亚 | 韩 东 | 于 坚 | 何向阳 | 素 手
岩 鹰 | 陈先发 | 欧阳斌 | 刘 川 | 吴少东
鲁 娟 | 李 虎 | 邹黎明 | 段若兮 | 雷平阳
赵 四 | 圻 子 | 章德益 | 黄沙子 | 李 伟
赵雪松 | 伊 甸
学术主持人:石厉
这一次,编选者试图将自己变身为青年、壮年和老年,甚至让自己成为一粒雪、一根草,体会事物的轮转、天空的虚无,试图从不同的角度阅读不同诗人的作品。忽然间,觉得世界确实浩如烟海,人生的体验也千差万别,尤其用诗歌的语言进行表达时,并没有什么标准答案,因此诗歌才是生动的、深刻的。那些优秀的诗歌作品,无疑是极具个体化的生命感悟,在这一点上,AI还是显得刻板和笨拙,它所具有的知识与信息占有者的优势,在个体的隐秘性面前,必然显得有些追赶时的不及和吃力。那就让我们怜悯AI吧,让它干它应该干的,我们继续干我们的。
真理由木头构成
徐敬亚
在泰国的芭提雅海岸
大地向海洋伸出一颗头颅
在那个圆形半岛上
泰国人建了一座真理寺
它没用一根钉子
却几乎用去了
这个国家的全部红木与柚木
它占地2.1公顷,高100米
我想,这大致相当于
真理在本年本月本日的形态
最小公倍数的面积,及
它在人间的限高
真理寺已经修建了40多年
至今仍然没有完工
我穿过巨木堆积的木雕场
看到一群男男女女艺术家们
还在凝神雕刻,这
大概说明
真理此刻还在生长
我本不想进入真理寺,但却如
一只小虫被圣殿和真谛吸纳
无数无尽的雕刻啊,象征
宇宙、天地、日月、父母的四个大厅啊
我只配抬头仰望
这,可能
正是我们和真理的临时关系
(选自《中华辞赋》2025年第4期)
又一株植物变白了
韩 东
又一株植物变白了。
搬迁到这里来的所有的植物都会变白,
我这里所有的东西都会变白。
房子、园子、竹林都将失色,
就像纸做的。一切都还原成白纸,
包括夜晚和写诗的人。
只有一种倾向:变白,
白到无法褪色,不会进一步进入深褐的污秽。
停在白色,那即是终点。
所以不用担心和惋惜。
光已经凝固,不反射,也不透明。一阵
纸条一样的风吹拂过来,
干而脆的响声经久不息。
(选自《诗刊》2025年第4期)
假大海
于 坚
他们居住的这片高原上没有大海
有几个小湖 几条小鱼
一艘帆船和无望的渔夫
大海是他们脑海中的怪物
一条无法再形容的龙
潜藏在想象力深处
他们终身捕捉着它
畏惧着它 跟随着它 谈论着它
波浪壮阔的语词 无以言表地深
他们像夜晚的星空那样战栗
日夜担心着被这
子虚乌有的大海没顶
(选自《红岩》2025年第1期)
碧 色
何向阳
是什么样的机缘
将这条长廊搬入
生命里
顶端盛开的紫藤
袭人的暗香
将这段时光
叠藏
让我想起
某日另一个地方
另一所房屋
我曾想与你长久居住
但仍是失去
连同故乡
我感叹它如同
湖上涟漪
经由另一个人的眼帘
还会出现
但不会是同一种
波长
你却说不必
伤怀
一枚石子落入
湖心
这才是事物的本来
“不断地逝
犹如永久地生”
(选自《扬子江诗刊》2025年第1期)
春 事
素 手
气温已连续多天超过二十度
后巷的猫,停止了叫声
我建议你去看一看华容道
开满了紫玉兰
像一群新妇正拨开红帐
我开始慌乱
拿什么样的自己,才配得上这样的时辰
走在天空下
要像一个崭新的人,刚刚来这世上
热情,饱满,情欲高涨
(选自2025年3月6日微信公众号“一见之地”)
泥石流(外一首)
岩 鹰
这泥沙中的石头
多像头颅!
一千颗头颅在沉浮
一千颗泥沙中的头颅
一千颗头颅
在挣扎,在挣扎
一千颗头颅的嘴
被泥沙塞满了
一千双痛苦的眼睛
在石头上睁开着
那最大的石头
在最深的泥沙中
那最大的石头
——那最大的头颅
一千颗头颅
从脖颈上砍下
滚落到泥沙的河里
绝望地发不出声音
这泥沙中的石头
多像头颅!
有一个人
有一个人
他知道我
他搜寻着
我的消息
有一个人
如果他知道我的地址
他将马上动身
来找我
有一个人
我知道他
我搜寻着
他的消息
有一个人
如果我知道他的地址
我将马上动身
去找他
有一个人
有一个人
他正在路上
向我靠近
(选自2025年2月25日微信公众号“冰雪词典”)
弃 巢(外一首)
陈先发
我观察过林间弃巢。
一个母亲渗着血丝的唾液
凝结起细细枯枝,固定住这座房子
如今一种生活结束了
只剩下灰白粪迹和羽毛——
风,积雪的反光
正扑打、穿透那些墙壁
母亲曾用嘴中的虫子,也用
贫穷和衰老来教育自己的孩子
叮嘱孩子们在已经
空掉的事物中活下去……
而我们,斑鸠、伯劳、白鹇、灰头鸫
以为一种生活早就结束了。
我们浸入,盲目,散落在林间
光 斑
风在漩涡中忘却自身形状。
吹过古桥洞,它就是古桥洞的样子
吹过假山
它就是裂隙的样子
吹过断壁残垣——我们第一次捕捉到
人类失败的样子
风送来虫吟却从不勾勒它的轮廓。
这背负硬甲的小生灵
活着,只为了舍命又单一地
鸣叫几声?我们从未真正理解过
残存的使命……那闪光的一瞬
几块淡淡光斑
来到我脸上
我浑然不知,那源头在哪里
(选自《山花》2025年第3期)
向钢铁致敬
欧阳斌
硬吗?当然硬
你看那些钢铁兄弟
转眼就成了刀,成了剑
成了锅碗瓢盆,成了飞机大炮
成了绵延不断的铁轨
成了向地壳深处挺进的钻头
软吗?何其软
软成了弧线,软成了圆圈
软成了丝线,软成了头发
软成了一根根弹簧
以180度的弯,360度的弯
720度的弯、N个720度的弯
默默地托起身上的重负
每一天,我们都在经历钢铁的硬
也都在享受钢铁的软
对于钢铁的硬,我敬之以礼
对于钢铁的软,我动之以情
(选自《散文诗》2024年第12期)
手及其他(外一首)
刘 川
我用右手写作
但不能说我左手
没有同时在写作
纸上那些显现出来的字、词
来自右手
也来自左手
——如果我的词语
形成于我具体的人生经验
那这些词语
就属于我不可分开的双手
当然,我写下这些,不仅仅向未执笔
却帮助笔写字的左手致敬
也向我身体同样参与了写作
你看不见的其他部分
甚至我的生活、我身边的人,致敬
关于一盆热水
他儿时,经常
端一盆热水
从自己家去奶奶家
不近,一百步左右
他逐渐
获得了这样的能力:
端满满一盆热水
而盆不摇、水不晃
连个波纹也不起
大家多么惊奇,问,小娃娃
你是怎么做到的
而他说,我也不知道
他说的
是真话
他多么小
还不会撒谎
他只是想去给奶奶洗脚
他只是在端水时
端自己的心
——不慌,不急,就像什么也没端
(选自《诗刊》2025年第4期)
重 建
吴少东
繁茂之后落叶纷飞
是正常的
孤枝间有大空间
急湍舀入木桶
安静映照云天
也是正常的
旋涡与泡沫都在桶底
一桶水的重正在于此
“融化到此为止。”
要牢记农历的教诲
浮动的碎冰与满地落叶
没什么两样,力道
没有消失,重建没有停滞
蝉的余声里滚动秋石
似其翼
轻若中年
(选自《大家》2024年第4期)
露 珠
鲁 娟
这微妙,这信心
一日比一日更生
渐渐圆满,一日比一日
更澄明更空旷
世上最坚不可摧
最柔软不可及的东西
什么也伤害不了它
也不伤害任何什么
被她这样幸运获得!
一滴露珠从头到尾暗示并牵引了她。
(选自《星星诗刊》2024年7月上旬刊)
雨从西山来
李 虎
雨是我的前朝故友
它起步林间
穿着蓝色长衫和布鞋
身后跟着一队凉风
我们在一起有时像两杯茶
有时像两盅酒
他从西山
带来清淡的诵读
和清澈的钟声
他的脚步逐渐密集
我站在屋前
看见他正穿过田舍和旷野
匆匆向我而来
(选自《星星诗刊》2024年8月上旬刊)
河滩上
邹黎明
河蚌在移动。缓慢
如星辰
若不是身后的痕迹
一点点拉长
你似乎以为,它们是不动的
有的真的不动了
死了。依然
有着石头般坚定的遗容
它们停下来休息
就是将自己
嵌入淤泥中
仿佛提前练习埋葬
它们继续移动
像迟钝的
朝拜者。面向:仅剩的水
(选自《扬子江诗刊》2025年第2期)
搁 浅
段若兮
一条鱼圆睁着眼:它无助地望向自己的命运
空气凝结成坚固胶质,将它囚困于其中
已经没有了痛苦。大海远去,浪花消失
水晶吊灯的光芒干燥而锋利,一寸寸
切割它的身体。“你看,它似乎动了一下
……”
可是再也游不出碟子这片最小的海
终于,一双筷子落下来,夹取
它肉身最为细嫩的部分
(选自《扬子江诗刊》2025年第2期)
雪山路上
雷平阳
背后就是雪山
我坐在路边,听路中央的歌手
弹唱。冷风不时刺骨
卷起多种粉尘,但他的歌声和琴声
没有中断——破尘而出
像出现在雪崩之中的天使
用声音安慰着身边下坠的人
安慰着雪。转山的藏民从此经过
他们会留下一些干粮给道路
留下一些水给石头
然后跟着琴声的节奏
舞蹈着远去。我偶尔转身遥望雪山
积雪之上,有——特指不着一物的
蓝色天幕和我虚构的一切
无——特指我无力辨认的
和我无力接受
与无力抵抗的所有知识
鹰的出现是个意外,它原本是
飞翔的经幡,整整一个下午
却像一只风筝悬浮在
歌手的头上。所见的构图令我
惊诧,仿佛见到了事物
不让人知晓的原貌
(选自《长江文艺》2024年第10期)
水立方
赵 四
毕达哥拉斯派以数学语言
称呼世界
他们称阿波罗——太阳为单子
阿尔忒弥斯——月亮为二元
雅典娜——女战神为七子
波塞冬——大海为第一立方
公元2008年的北京
大地的鱼嘴里吐出了一座水立方
隔着2500年的时空
中国人民在国家游泳中心的蓝色水泡盒里
摸到了从前遥远他方的同一片水域
坚实、不可推翻
(选自2025年3月29日微信公众号“爱上一首诗”)
事 业
圻 子
我有一份事业,至今已有三十多年了
写啊写,写啊写。该怎么形容那样的生活?
为了某个不确定的索求,不断往泥淖里打桩
为了某段匮乏的时光,反复提纯那艰涩的心
哦,水泥已备好,让我砌一堵厚厚的墙吧
你能听到词语在那里嗡嗡作响,仿佛黑夜呻吟
(选自《当代诗歌》2024年第6期)
烹 饪
章德益
晚炊时分 我小小的荒村被
落日巨大的火球烹饪
落日偏烫 马蹄声偏辣
火烧云偏煳 荒山偏硬
百味的尘土总是烹饪苍生
大地的原味 悲欢的原味 尘土的原味啊
四月的麻雀乱飞成蜂涌的味蕾
品尝第一场细雪飘下的 神赐之面粉
(选自《大河诗歌》2023年第4期)
一座花园
黄沙子
我的脚每一次落下都带给
这个世界一幅画,由此我总是
走得小心翼翼,唯恐画得不够精美,
不够虔诚,
导致艺术与我的生活就此分开,
再也不能记录一个人如何在
愉快的、波浪般前进的人世间得到承认。
这些年我再也没有过长途旅行,
对于那种可以通过精确安排
而到达的目的地,
无论是一个月后还是一百年后,
我都会因为恐惧而颤抖。
没有一个画家能够像我一样自由,
也没有一个乞丐比我更难过,
我心中藏着一座花园,
园中盛开着白桑花和黄水仙。
(选自《汉诗》2024年第1季)
骑飞机
李 伟
飞机的机舱里
坐着一群马
马的头领
根本坐不住
一直在机舱里
走来走去
一边走一边兴奋地
对坐在两侧的群马说
怎么样
怎么样
我早就跟你们说过
总有一天
我们会骑上飞机
(选自《汉诗》2024年第1季)
声 音
赵雪松
院子里小孩子们在说笑,
那声音深深吸引我。
听到这样的声音,
我就从很远的地方回来了,
像个迷途的人,
被纯真的声音领回来。
我走了很远的路,
吃了很多苦,
才听见这样好听的声音:
像清脆的雨点落入家门。
(选自《诗歌月刊》2024年第8期)
薄 雪(外一首)
伊 甸
战战兢兢栖息在枯黄的草地上
仿佛谁轻轻一声干咳,它们就会一齐飞走
它们过于单薄的衣衫藏不住秘密
它们过于轻盈的躯体承担不了庄严的使命
它们羞怯地微笑着,仿佛做错了什么
它们随时准备以缩小自己的方式来道歉和感恩
它们专心致志地倾听万物的演说
它们不欢呼,不反驳,像大地一样冷静
但它们的内心——那明亮的水
开始小心翼翼地反射万物的色彩
冰
一个喜欢冬天的人
他就是冬天
他就是那块冰
那块碎裂的冰
身上长着几把刀子
人们看得见那些刀子
连盲人也看得见
那些明亮、洁净的刀子
那些矜持、沉默的刀子
仅仅用来
守卫自己的孤独
天愈冷,刀子愈硬
(选自《诗林》2025年第1期)
编辑:王傲霏
二审:牛莉
终审:金石开、符力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56634号-4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ICP备202303283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