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渺 :慈悲者的歌声 |《绿风》

“头条诗人”2025年3月第4期

作者:汪渺   2025年03月13日 10:35  中国诗歌网    2383    收藏

61fd5acbf14404b24241a2c3f28d903

汪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文学创作,天水市作协主席。著有长诗代表作《伏羲创世》《白马史诗》,短诗代表作《土地疼出的泡》《变只蚂蚁就好了》等。



慈悲者的歌声(组诗)


土地疼出的泡


爷爷的最后一口气

被没有吐出的一个字卡住

那是我小名的后半部分

永远卡在爷爷的

喉眼里


土生土长的爷爷

土里爬了一生

滴滴汗,都跟土地有关

我的小名噎死爷爷后

土地,比我还疼


我们把土地疼出的泡,叫坟



变只蚂蚁就好了


一支蚂蚁大军

抬着我不慎掉落的馍馍渣

像得了块宝贝

蚂蚁眼里

我这个叫花子成了上帝

手里的半块馍馍

能救活它们的一个部落


又一群蚂蚁

从我的旧鞋底下

穿过,畅通无阻

这双鞋

赐给它们

数只蚂蚁

便不会为居住发愁


俯视着这些蚂蚁

忽然伤心地想

我变只蚂蚁就好了

我的爱人变只蚂蚁就好了

相爱的小两口

可以在这双旧鞋里

安家

加上这半块馍馍

足以富裕一生



割开刀锋的曹植


暴君设置的七步路上

暗藏刀丛


你以比刀更锐利的智慧

将刀锋割开

埋下了诗种


一朵惊艳千古的红莲

于历史的黑夜

于罪恶的刀刃上

火苗般摇曳



复仇


于太阳不能光顾的雪中

一笔一画写下她的名字


我要让她

受一回冷


用骨头歌唱


穷得只剩下骨头

就用骨头歌唱



秋天的最后一颗牙齿


秋天苍老得只剩下一片叶子

孤零零地站在树枝上

这是深秋唯一没脱落的牙齿

咬住秋紧紧不放


大风中

这枚叶子颤栗一次

我的心灵便震颤一次

恨不得用自己的血液

滋润这片纯粹的精神


秋天所有的果实

都抵不上这片叶子的分量

秋天,有这片叶子就够了

正像天空只需一颗太阳



三寸金莲


我的泪眼盯着

古画上少女的三寸金莲

叩问


一丝苍凉的声音

从发霉的历史深处

传来


脚不能宽过路啊

宽过路了没法走



活着  我满含愧心


活一年,欠大自然一个春天

活十年,欠大自然十个春天

欠了三十个春天的我还要欠下去

仁慈的大自然,你太多的恩赐

儿子无力偿还


喝一杯甘甜的蜜水

会欠万只蜜蜂的情义

饮一瓶醉人的美酒

会欠万粒庄稼的精血


负债累累的我

怀揣羞愧的爱心走过大地

不伤一朵小小的花

不欺一条可爱的鱼

不脏一滴晶莹的水

不丢一粒瘦瘦的米



敲打


不时敲打着我,一把铁锤

在它冷酷的眼中,我是讨厌的钉子


你看不清,他看不清

就连受难的我也看不清

铁锤真实的模样

它狡猾得能躲开任何人的目光


铁锤恨我,合情合理

谁让我的骨头给它带来了疼痛

如同有人狠命踢了你的脸

谁让你的颧骨碰疼了那人的脚尖


我已被打进了十八层地狱

铁锤还不依不饶


如此厄运,说不定是神的安排

神是想借此彻底打掉我身上的斑斑锈迹

看我到底有没有骨头和光芒



拉梢寺大佛


千年长风吹着,吹着

袈裟一片一片破了

一片一片零落了


佛不管袈裟的破碎

依旧打坐于莲台

到底是佛,敢于裸露自己


他胸部的一大片肌肤

也被风吹走了

露出一颗莲花般的佛心

在人间,跳动

我一会儿仰望云朵

一会儿仰望大佛


佛虽在高处,他的目光却落在我身上

关心我的双眼,蓄满了多少泪水

关心我的双脚,经历了多少磕磕绊绊


从拉梢寺回来

我学会了给低处的蚂蚁,让路

也学会了轻轻走路

怕脚步重了,踩疼大地



心里有灯的人


黑夜压疼的

住往是心里有灯的人


心里没灯的人

感受不到黑夜的一点分量

因为他成了黑夜的一部分


心里有灯的人

对黑夜也不怎么恨

因为黑夜用它的黑

证明自己心里

还亮着一盏灯



致梵高


从你笔头走来的一双棕色皮鞋

鞋口,一只朝上,一只朝下

朝上的一只张着大嘴巴,在喘息

朝下的一只如同饥不择食的乞丐

将土地当面包,扑在上面,在啃


你笔头生出的一对向日葵

脸庞,一个朝上,一个朝下

朝上的一个偏着头

好像在寻找天空的太阳

朝下的一个如同饱尝屈辱的孩子

将脸贴在土地的怀里,哭泣


那十五朵怒放的向日葵

仿佛是被黑暗的鞭子驱赶在一起

因为凄冷,才喷出太阳的光辉


画向日葵取暖画星星照亮的梵高

与你一比,我不过是一具只有呼吸的躯壳

不配痛苦,不配绝望

也不配在金黄的麦地里死亡



“头条诗人”总第1059期,《绿风》2025年第2期



随笔 | 有诗,替自己活着,才是诗人 汪渺


真正的诗歌比诗人聪明,死神夺走了诗人的生命,诗歌却能躲过死神无情的魔爪,成为一盏神灯,被人类一代一代传递下去。历史的灰尘掩埋了昔日的盛唐,却无法掩埋唐诗的荣光。一首五言绝句,比铜打的江山还久长,这便是诗歌的生命力。

一首真正的好诗,能为我们提供想象与精神交融的艺术空间,任心灵的翅膀自由翱翔。“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唐代诗人陈子昂的这首《登幽州台歌》,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艺术空间,让我们感受到了英雄末路时的深深悲伤。“在大海的黑夜里,/穿梭的游鱼便是闪电。/在森林的黑夜里,/翻飞的鸟儿便是闪电。//在人体的黑夜里,/粼粼的白骨便是闪电。/世界,你一片昏暗,/而生活本身就是闪电。”这首出自墨西哥诗人奥克塔维奥·帕斯的《朦胧中所见的生活》,放射出的精神光芒,不知点亮了多少人的眼睛。哪怕我们生活的世界多么暗淡,但走进帕斯的神手为我们创造的诗性世界,我们的血不由得会沸腾起来。

透过语言的光环,我们会发现独特而深刻的生命体验才是诗歌殿堂的神灵。不少人穷其一生,研读了不少书,写了无数首诗,却没有一个句子钻进读者的心灵,究其根由,就是缺少独特而深刻的生命体验。一个诗人,不用自己的心灵触摸生活,创造出来的作品再精美终是艺术的空壳。生命体验达到了一定深度,不识字的人也会喊出感人的诗句。我大字不识的二舅,老年失去了二十五岁的爱子,整个村庄都哭了,只有他流不出一滴泪水。村里人劝他将心上的泪水流出来,他长叹一声,说:“他是个骗子——哄骗了我整整二十五年,我还有啥心思哭啊!”亲爱的读者,这难道不是打动人心的诗吗?

诗歌不能没有传神的诗句。中外不少诗歌大师,都留下了脍炙人口的佳句,供我们品味。一个诗人,不能为读者贡献几粒语言的珍珠,毫无疑问是一大遗憾。谈到诗歌语言,人们自然会联想到由贾岛的名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引发出来的“推敲”,并将它视为诗歌创作的至宝。但我认为“推敲”在佳句的产生中只不过起了一个“助产士”的作用,不能捧得过高。如果“推敲”真能起决定作用的话,那些书呆子都能“推敲”出佳句来,可事实相反,书呆子使尽心力,最多只能达到句子的华美而已。真正的神来之笔,还等不到诗人反应过来,就已经从笔尖吐了出来。比如李白的名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如此传神的诗句,恐怕让寻常之辈“推敲”一百年也是“推敲”不出来的。李白没有对孤独的深刻体验,再是天才,也捕捉不到这样的诗句。这可又回到了生命体验。

读《诗经》中的优秀诗篇,感到它们是从大地上生长出来的;读唐诗宋词中的经典,感到它们是诗人活出来的;而读现代诗,除个别优秀之作,大多让人眼花缭乱,五味杂陈,不知说什么好。

上大学时,我觉得还懂诗,也写了几首读者叫好的诗。三十年过去,虽然仍坚守着诗歌创作,却越来越搞不懂什么是诗了。读了几篇能将诗说清楚的大家的文章,可又读了他们的诗,没想到也很平庸,对他们的诗论又存疑。总之,诗歌在我眼里很神秘,也无法说清楚,是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有时,我将古诗和现代诗放在一起读,觉得当代不少诗人的作品,比李白、杜甫的有思想有学识有高度,还比他们的深奥,但就是没李白、杜甫的亲切感人,引不起共鸣。我们拥有前人难以比拟的信息、思想、知识,可这些东西将我们改造得失去了本真,我们的诗歌也想改造别人,变得不可爱了。人活得有套路了,诗也有套路了,诗歌不再是生长出来的,而是靠技法组合出来的。当代诗歌也不乏杰作,但更多的是靠技艺组合起来的没有灵魂的类似电脑的“庞然大物”。有的诗人,刻意追求意象翻新,句子之间,气韵不通,不管句子多漂亮,也是没有生命感的充气娃娃。

诗人的学识很重要,但比学识更重要的是本真。不管文学式样怎样翻新,手法怎样多变,想象多么怪异,思考多么深刻,本真永远是文学的底色,诗歌更应如此。失去了本真,诗自然会失去灵性,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诗。杰作不是硬写出来的,也不是全凭知识裁剪出来的,而是通过修炼,从内心流淌出来的。

再精美的诗歌,只要是虚假的,即便刻在月亮上,也会发霉。

有自己的体温、呼吸、本真,还要活在别人心中的诗,才称得上诗。有诗,替自己活着,才是诗人。


史诗创作谈 汪渺


我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会创作出万行长诗《白马史诗》和八千行长诗《伏羲创世》。

1995年至2005年,我的诗歌创作出现了小高潮,写出了自己的短诗代表作:《土地疼出了泡》《变只蚂蚁就好了》。之后,我仿佛被诗神抛弃了似的,再怎么努力,也没有写出像样的短诗。回想起来,怪当时的我对诗歌的审美判断还没形成,跟着风潮胡乱跑,失去了自我,真正的诗自然也离我而去。于是,对诗歌绝望的我,开始投向小说。那段时间,我疯狂地阅读中外名著,研读了百余部,认为自己懂小说了,就开始动笔。自2005年至2013年,创作了三部长篇小说:《雪梦》《沉羊》《郁爱》,其中《雪梦》被《十月》(2007年)推出。事后冷静一想,自己的小说也一般,仅达到发表水平。短诗写不好,小说也平庸,我深深陷入痛苦而困惑的泥潭。

但命运的神手将我推至一个重要的节点:2014年2月12日,也就是农历正月十三,正值白马人喜庆的节日,我应陇南诗人毛树林之邀来到了文县铁楼乡白马山寨强曲。白马人的歌声,为我打开了白马人的情感世界,让我找到了书写《白马史诗》的艺术感觉。当时,读了刘启舒先生采录的《阿尼嘎萨》,我眼前一亮,史诗中的主人公找到了,他就是白马人神话传说中的英雄阿尼嘎萨。但我敏感地认识到,仅凭单薄的神话传说,要写出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史诗,几乎没有可能。于是,我就做了前期准备工作:认真阅读有关白马人文化方面的文字,思索这个民族的精神内核;和白马人真心做朋友,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心;研读《荷马史诗》《唐璜》《浮士德》《格萨尔王传》等中外史诗,借鉴其艺术手法,但不能迷失自己。

两年多过去,2016年8月6日,我的指头激动起来,开始在键盘上敲起了《白马史诗》。真正的写作,是一种修炼,艰涩和流畅并存,痛苦与惊喜相伴。思维枯竭时,一天写不了几行;灵感来临时,似有神助,奇思妙想迭出,不时蹦出让自己都惊奇的句子。写到动情时,我边流泪边写,激情过后,浑身发冷,才发现,眼睛不光流泪,也流着体内的热量。经过近一年半疯狂的写作,2017年12月20日,我终于完成了一万行的初稿。

《白马史诗》,参考了《阿尼嘎萨》不到十分之一的情节,大量的都是重新创作。我也没拘泥于历史,自信这样创作的作品更具有人性光芒和史诗意味。让人惊奇的是,关键的好几个地方,作品都没有听我的话,活出了自己的个性,走出了自己的路。诗的结尾,阿尼嘎萨对自己的英雄壮举来了一次彻底逆转,和我曾设想的大相径庭,感到是主人公自己结了尾。我深切感受到,奔腾的文字远比我强大,我只能顺应着它行走。

经过几番打磨,《白马史诗》(2020年11月,长江文艺出版社)问世后,读哭了不少读者。我想:读者的泪水是对作品最高的评价。

《白马史诗》的成功,让我找到了自信,捡起了自2010年动笔还未完成的长诗《伏羲创世》。我将自己的骨头当柴,将血当水,将心当人参,经过漫长的十二年时光,才熬出了八千行的长诗《伏羲创世》。《伏羲创世》由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作为2024年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唯一的献礼书,向海内外嘉宾赠送,反响甚好,照样震撼了不少读者。

写《白马史诗》《伏羲创世》之前,我并没有任何创作史诗的经验,只是抱着不服输的赌徒心理疯狂地写。赌注押得大,一押就是十二年。两部长诗出版后,才获得了些许经验。

写史诗,要找到适合自己的题材。诗人与适合自己的题材相遇了,诗人活了,题材也就活了。题材重要,但比题材更重要的是创造,缺少创造,题材是死的,不会活成艺术作品。我并没有被传说、史料牵着鼻子走,而是发挥想象,还有独立思考,才有了《白马史诗》《伏羲创世》。

史诗,是故事与抒情的交响乐。故事与抒情并重,哪一样都不能缺失。没有曲折动人的故事,一味地抒情,就会显得太空洞;缺少抒情,只讲故事,便成了分行的小说,就不是诗了。两者要天衣无缝地结合在一起。宏大叙事与经典细节也要完美地结合,缺一不可。事后我才明白,近十年长篇小说的创作虽然不怎么成功,但学会了用细节推动故事,为写长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史诗要有极致而独特的想象。这个想象是自己的,要带上作者的烙印。比如《伏羲创世》中的替万物说话的火精灵,就是我脑海里出生的孩子。如果他要有姓的话,他就姓汪。

史诗思想要重杂,不能单一。如果思想单一,不管写得多么精彩,就缺少了史诗的厚重。

一气呵成,大气磅礴,也是史诗的特质。如果诗是挤出来的,不管挤得多长,也毫无气势,压根儿挤不进史诗的行列。

诗,不能以长短论优劣。缺少艺术性的长诗,不过为一条发臭的长河;精彩的短诗,哪怕只有一句,也是一滴润泽心灵的圣水!



编辑:王傲霏

二审:牛莉

终审:金石开、符力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玉溪元江:志愿服务队为乡村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添“诗意”
  2. 百年丁香诗会·第二届全球华语诗歌征集活动启事
  3. 地理坐标和时间维度——论李强的诗歌创作
  4. “诗意北疆・相约东胜”诗歌作品征集启事
  5. “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 ——全国青少年儿童诗歌征文大赛
  6. 2025年新时代青年诗词十佳诗人评选
  7. “我在南京的日子”|第三届青春三行诗创作大赛
  8. “我为乌兰察布写首诗”征集启事
  9. 中拉诗人共写一首诗献给秦岭
  10. 以诗为媒,以文会友 | 《散文诗》“桃江 · 竹海”专辑征稿盛大启幕,让世界听见你的诗篇!
  11. 完整榜单>>
  1. 玉溪元江:志愿服务队为乡村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添“诗意”
  2. “诗意北疆・相约东胜”诗歌作品征集启事
  3. 翻越高山,跨过河流,把诗歌带回家
  4. 当千年鼓乐碰上现代诗——中外诗人观赏大唐芙蓉园鼓乐表演
  5. “文明会有不同,但诗歌让我们得以沟通”——中外诗人走进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与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侧记
  6. 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走进西北大学
  7. 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在陕西西安启幕
  8. 中拉诗人共写一首诗献给秦岭
  9. 2025国际青春诗会 | 艾诺依访谈
  10. 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诗歌座谈会在京举行
  11. 完整榜单>>
  1. 抚远观日 | 白庚胜
  2. “我为乌兰察布写首诗”征集启事
  3. 每日好诗第48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8月2日《诗刊》社将组织20多位全国著名诗人走进乌兰察布!
  5. 北疆诗韵·乌兰察布:《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开幕
  6. 第四届自然诗会举办, “自然诗人奖”“生态诗学家奖” 揭晓 | 附颁奖词、获奖感言
  7. 当草原遇上诗歌!《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在乌兰察布启幕
  8. “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 ——全国青少年儿童诗歌征文大赛
  9. 当草原遇上诗歌!《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在乌兰察布启幕
  10. 今晚8点|诗歌大擂台(第32期)
  11. 完整榜单>>
  1. 《诗刊》征集广告词
  2.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3. 玉溪元江:志愿服务队为乡村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添“诗意”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8.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9. 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诗人名录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
  11. 完整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