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诗人朱江的诗集《落花引》出版

作者:朱江   2023年11月08日 15:18      0    收藏

诗集《落花引》序:时间的秩序
苏仁聪

在我开始写诗的那一年,在北方民族大学,我认识一个叫彭浪的师兄,他念高中的时候,语文是朱江老师教的。当他得知我写诗,就对我说,他的高中语文老师也写诗,并且写得很好。随后他就把朱江老师的QQ推荐给我,我实在地说,朱江是我在现实中认识的第一位诗人。
那段时间我读了很多朱江的诗,一开始,我就比较喜欢朱江诗歌中的“镇雄叙事”,同为镇雄人,他写的镇雄事,在我看来是多么熟悉,因此,在最开始写作的时候,我在不同程度上模仿过朱江的“镇雄叙事”。
我第一次在现实中见到朱江本人,是2020年冬天,距我知道朱江这个诗人,已经过去整整五年,在这五年时间内,虽然我并没有系统去读朱江的作品,但偶尔也在各种平台看到他的诗,对他诗歌的喜欢有增无减,因此,当朱江要请我为诗集写序的时候,我明知道,以我的学力,是不足以为一位已成熟的诗人写序的,但凭借着我对他诗歌的喜爱和能够给别人的诗集写序的虚荣心,我还是想尝试一下。
收到朱江诗稿的时候,我正和几个朋友在微山湖上泛舟,浪花四起,荷花盛开,我心情十分美好,当即我就打开文档读了几首,和以往对朱江诗歌的印象有很大的不同,当时我突然就想到一句话,即“时间的秩序”。在朱江的这本诗集中,“时间”一词出现的频率最高,也更能代表这本诗集的整体内涵。
“时间”的内涵体现于整本诗集中有大量诗歌属于“回忆写作”。我们知道,许多诗人是靠回忆来写作的,当我们面临某种场景的时候,我们很难当场就写出符合此场景的作品,即使写出,也带有强烈的个人主观判断和强烈的个人情感。当时间流逝,某一天我们突然回忆起这一场景,一切都冷静下来,我们不再受到主观判断的左右,开始理性地审视当时的场景,我们就能写出更接近当时场景的作品。朱江有大量的作品属于此类,在《学校休息室》一诗中,作者通过回忆他刚从乡下调到县城时的场景,给读者完美地展示了一个乡下人面对城里人的窘境和不自信,当那些城里的老教师们围着回风炉谈论职称、工资、选举等离一个年轻乡下教师很远的话题时,这位刚到城里的年轻老师只能专心听讲,不敢说话,这真是一种极具真实性的内心体验,这也是诗人多年后回忆起来的场景,属于对记忆与时间的精加工。同时,像《怀念1991年夏天的昭通师专》《2006年的夏天》《2007年冬天的雪》等诗歌都属于记忆的精加工。我常认为,诗人是能留住时间的人,虽然人类至今也没有弄明白时间到底是什么东西,但它作为一种直观形式,我们无时无刻不感受到时间,我们通过变化来说明时间的流逝,但在这种流逝中,诗人总是能把最关键的记忆和感觉记录下来,并形成诗,这样的诗就能把时间焊死,让它不能流动,成为一种永恒。但是记忆往往是一片废墟,它总是以一种支离破碎的形式呈现给我们,一个优秀的诗人必须在这些废墟中找到最关键的因素,并且能够把它提取出来,显然朱江是这样的诗人。
这个世界每天都在坍塌,坍塌当然不是物理上的坍塌,而是精神世界的坍塌。现代科技兴起能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方便,同时也急剧加深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我们似乎生活在一个人不能相互理解的世界,每个人都是如此孤独地漂泊在这个世界。相对来说,朱江有一个安稳的家庭,有稳定的工作,这种坍塌感在他的世界,应该没有那么强烈,但他的诗歌中表现出的坍塌感是如此明显,他在诗歌中如此追忆往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通过对往事的追忆,那些坍塌的世界得以重新建立。一个朱江在镇雄县第一中学的教室里给学生们讲着《论语》,另一个朱江在泼机河,在雨河镇,在县城的大街小巷复活。我不敢说哪一个朱江才是真实的朱江,但这两个朱江显然都是朱江的分身,都是他的另一副真实的面孔。
另外要说一下朱江的“镇雄叙事”和“故乡意象”。在这篇文章的开头,我就强调,我刚开始写作时,就受到朱江“镇雄叙事”的影响。朱江的绝大部分时间是生活在镇雄的,他对镇雄的熟悉程度可想而知,一个诗人写自己熟悉的事物往往比较容易,也更能写好,诗歌虽然要有陌生化处理,但这种陌生化实际上指的是语言的陌生化,而不是事件、事物的陌生化,我们只有写自己熟悉的事情,才显得真诚。朱江诗歌中出现大量的镇雄事物,在《槐树》一诗中,诗人通过回忆一棵长在槐树街(槐树街以槐树命名)的老槐树被砍掉的过程,从而隐隐写出了槐树的命运之悲,其实诗人是在说人本身的命运之悲。诗人不仅写大量镇雄事物,诗集中还有不少镇雄词汇,《花壳》一诗写的是玉米从出生到成熟衰老的完整过程,而“花壳”一词本身就是镇雄方言,只有镇雄人才能理解它的精髓。像这样的诗还有《马耳朵草》《古芒部》《火石坳》《倒钩刺》等。朱江的“镇雄叙事”是成熟的,他能准确把握那些独属于镇雄的精神和感觉。今天的镇雄已不同于诗人回忆中的镇雄,今天的镇雄逐渐变得和山外的世界一样,高铁通了,高速通了,镇雄已经进入现代化和科技化的时代,朱江诗歌中那些老镇雄事物一定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所以说这样的诗歌显得珍贵,因为它能留住时间。
除了“镇雄叙事”外,朱江诗歌中还有不少“镇雄之外的叙事”。诗人利用自己的寒暑假,走了不少地方,因此我们能在他的诗歌中看到一些镇雄之外的诗歌。在《游大昭寺》一诗中,诗人以一个纯粹游客(不是佛教徒)的身份来到大昭寺,见到和家乡完全陌生的景象,于是诗人用大量属于大昭寺的意象来完成这首诗,这首诗和《哲蚌寺》《石头》《风马旗》《玛吉阿米》等诗歌可以构成《西藏行纪》组诗,但是这样的组诗其实感召力就不如那些写镇雄的诗,因为有无数诗人都在写西藏,大家写得都差不多,而只有朱江写的镇雄是一个独特的镇雄。
而《外省》一诗则是镇雄之内和镇雄之外的一个综合,在这首诗里,诗人睿智地发现,故乡和他乡已没有区别,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世界变得一体化,细节消失,生活在云南和生活在北京已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诗人想说的还不仅如此,诗人说的是那些远离家乡的人在同一个外省谋生,而人们根本无法区分什么是故乡,什么是外省,在此诗的最后,诗人想到他自己,他再次强调他作为镇雄人的身份,诗人对自己的属性是非常明确的,但他仍然有搬家的渴望。
当然诗集中还有一些咏物诗和怀人诗,当然这类诗歌大多都属于“哲理”类诗歌,有很强的思想性,《文字》《卡尔·马克思》《玄奘》《梨花》等就属于此类诗歌。但朱江的“哲理诗”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哲理诗”,他没有纯粹说理,而是通过讲述的方式,意象呈现的方式让我们去体悟到这种“理”。
我想用“时间的秩序”来对整本诗集做一个总结,《在八大山人纪念馆》一诗中,诗人这样写道:“而一个最为隐秘的卧底杀手/在艺术史中让时间静止”,艺术的确是可以让时间静止的,艺术作品把时间凝固在作品本身身上,让后来的读者有了穿越之感。我还想说的是,艺术家和诗人通过他们一系列的作品,让时间拥有了秩序,时间虽然向前流淌,但一般人很难发现时间的秩序,我们总是生活在一系列偶然事件组成的混乱生活之中,诗人能敏锐地发现时间的秩序,并能够通过诗歌让它显现出来。
朱江的这本诗集中,对这一点有很好的体现,无论是我们说的“镇雄叙事”“镇雄之外的叙事”还是那些“哲理诗”,无一不暗藏着时间,无一不暗藏着时间的秩序。
朱江是一位低调的诗人,他不显山露水,一个人躲在镇雄的公租房读书写作,他也不爱在社交平台晒自己的作品,有时候可以说他是一个在自言自语、自说自话的诗人,这样的诗人往往对自己的作品有一种不自信,这样的诗人值得尊重,因为他始终以谦卑的心来认识大千世界,以谦卑之心去读书和写作。
朱江对我说,这本诗集只是他给自己的一个纪念,不期望它能产生多大影响力。而我却对这本诗集充满着期待,至少它是有意义的,在将来的某一天,在经济和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当人们忘记过去,有人会在故纸堆中发现这本诗集,他一定会欣喜,因为这本诗集一定会唤醒深藏在他内心的古老而悠远的记忆。

2022年夏于香格里拉


诗集《落花引》诗选:朱江的诗歌

在静安寺

一切都可以像时间一样奔跑
在静安寺大佛
光滑的笑容背后
常德路好多东西忙着修建
街道两边形如繁华的废墟
而常德公寓还在
可以勉强地感受到
张爱玲噔噔奔下六层楼梯
买臭豆腐的情景


蝴蝶

互文了一朵花,将花瓣切开
那么薄,那么鲜,像沙之书
无止境地翻开,止于风,止于干

世间哪有夜,打开之后,天就亮了
斯文地打开,无意于“我听到风中
花开花落。”而你,一直飘浮

仿佛有来世,漫不经心地向着一朵花
不打扰其他


送终

据说,鲁思梯谦在热那亚被判处判国罪
即使回威尼斯,也会终身监禁。

马可·波罗到大都时,唯一的骆驼
累死在城边的马厩,独自面对小店的招风旗

面对《东方见闻录》,西方人读懂了钟的含义
不停的向元朝廷赠送钟,使者一批接一批

顺帝极爱,自制宫漏,“精巧绝出
人谓前代所鲜有”“无分毫差”

至元二十八年,秋七月,丙寅夜
顺帝开健德门北奔,各类钟表散落一地


底线

年老的外婆坐在阳光下
多年来,鞋底像一条鱼
在她怀里,扭来扭去

坐在板凳的人们,摆谈村里
张家长、李家短,身后的老屋也在阳光中
一动不动,大针顶不疼顶针的眼

鞋底就是一条鱼,在围腰里游来游去
底线一次一次地穿过

荨麻做的底线,紧紧地扭成一股绳
顺着针眼,拉了拉外婆的手
一片一片地,扎成细鳞
闪耀着光


幸运

2 月 27 日夜,一则消息:
直径约 200 米的太空岩石
以每秒 124900 米的速度
将于北京时间 29 日
8 点 29 分飞抵地球上空

一个 N 吨的石头,如果真的撞上来
有人设想,是向着操场,大十字
乌峰山,滇池,玉龙雪山
还是密西西比河河口?

好在第二天早上,我们继续关注疫情
像星体没有与地球
擦肩而过


保密

有些说出的名字,不是因为丹青,而是因为
视死如归,比如他们在背后喊瞿秋白

有些说不出的名字,是因为过草地时
走着走着,就陷下去,或者在雪山上,坐下去

再也站不起来。在乌江后山乡走失
人们凭眼镜来判断名字的
应该是钱壮飞

做惯了保密工作
一生要将许多东西做成谜,包含死


落花引

让风把内心的骨抽去
让花骨朵一瓣瓣地把自己掰开

在枝上开够了,注定要在地上再开一次
每一朵花都是美的,就像一个人

一棵树上的花,一生都在飘零
而花瓣,飘落一次用掉一生


静静的泼机河

多少年来,有些人还叫她消溪河
细小的河沙里,闻出过往的鱼腥味

有多少水,随你流走,洪水之后
有多少青春被你淹没,有多少母亲在岸上喊魂

“阴山背后狂风大,一风将你送回来”
有多少河灯随水漂走,静静地漂走

直到遇见,漩涡里卑微的水鬼
卷土重来,借山峰的倒影

喊醒黄昏及魂灵,泼机河
静静的泼机河


磨刀石

我用一生光阴,等来一片虚无的空白及锋利
虚晃一枪,为了做他人的衣裳
其实,我并不希望流水

只希望洗刷掉的不是他们内心的尘土
——他们渴望一个人脸上琢磨掉的光滑
无非就是一些存世的皱纹与腐朽——
而这一切,与时光无关
大家共同在深山老林的沟水里浸泡
被人遗忘在乡村敞坝的角落

这一辈子,只有先将刀口的锋利层层揭去


火烧山祭

抖掉叶片的枯枝
化成灌木嶙峋的骨架
与地上铺陈的黑色灰烬相依为命
挣扎后的树皮爆裂,翻卷
这是 2009 年春天
雨过天晴的一个中午
镇雄县城边相家堡
拥挤着刚出土的蕨苔
像腐朽的尘埃中背负钢盔的士兵
乘着刺眼的阳光秘密集合
心有余悸的蚂蚁抖动的触须
用它们腿部细小的痛苦
内心可以省略的良知
祭奠大火中走失的
亡灵


光明

其实,我们要寻找的光明就在身边
有一次,坐在窗前
月光扫过她齐腰的长发
它多像我一样
要用梳子划过她的内心
我想将她发上月光打磨得更光更滑
然后用胶圈扎起来
将头发束成一绺
让月光抱得更紧
让光明隐藏得更深


晚霞

你就是我想要的童年
是冬日树梢上无知的残叶
是中年时妻子抿嘴的微笑
之后,进入暗夜,我喜欢柠檬
以及洒落大街上,途经灯光的雨丝
锋利,晶莹,像黄金打造的麦芒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遂宁诗歌周暨《诗刊》2022—2023年度陈子昂诗歌奖颁奖活动在成都举行
  2. 第422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3. 第五届“巴山夜雨诗歌奖”征集活动启事
  4.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十一辑
  7. 久违了,携着泥土香的诗——与农民诗人田间布衣一席谈
  8. 第七届中国(海宁)·徐志摩诗歌奖征集启事
  9. 《诗刊》出品诗集获第六届海南省出版物政府奖
  10. 《诗刊》2023年度陈子昂诗歌奖揭晓
  1. 谢有顺:母亲的酒事
  2. “爱中华 爱家乡”2024中国农民诗会征集启事
  3. 胡弦:饮习酒如伴君子
  4.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诗有情兮情长存——纪念拜伦逝世200周年
  7.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十辑
  8. “我与《诗刊》的故事”征集获奖名单公布
  9. 赴一场橘花盛宴!中外文学大咖齐聚黄岩!
  10. 中国作协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专题研讨新时代文学更好助力乡村振兴
  1. 第七届中国(海宁)·徐志摩诗歌奖征集启事
  2. 谢有顺:母亲的酒事
  3. 中国作协召开党纪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4. 每日好诗第422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每日好诗第423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张宏森:聚焦出作品出人才 为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8.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9. 一路高铁一路诗——赣鄱春韵火车诗会在江西举行
  10. 第419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