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诗会访谈:程继龙、林东林、王少勇、鲁娟

作者:祝敏、张玥   2022年08月18日 10:31  中国衡阳新闻网    784    收藏

WechatIMG418

程继龙,1984年生,陕西陇县人。现居广东湛江,供职于某高校。诗歌作品散见于《诗刊》《扬子江诗刊》《绿风》《诗歌月刊》等,诗论文章散见于《外国文学研究》《当代文坛》《兰州大学学报》等。出版诗学专著《打开诗的果壳》。


程继龙:少年便与诗歌结缘


诗人程继龙与诗结缘很早,他说,在漫长的早年,他并不知道诗为何物,背诵过一些唐诗宋词,便感到亲切。少年时代,在乡村、山野里劳动、行走、读书时,他经常尝试着用有格律的句子来对应着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思,比如“月明荞麦花如雪”,“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之类。程继龙从小就是一个善感、多思的孩子,这也注定了他与诗歌缘分不浅。

在人教版的高中语文教材上,程继龙读到了戴望舒、海子、顾城的新诗,第一次发现原来诗可以是这样。

他回忆那段日子说道:背着书包走在小县城的街上,甚至轻狂地想过要当一个诗人。大学选择了读中文系的他,开始较系统地接受新诗,到现在一直在批评、研究新诗。但真正的创作,是2016年,程继龙和一些诗友开始深入地讨论诗歌创作的问题,较真地改稿、发表,反复地调校对诗的认识。

在创作的过程中,程继龙发现,真正的写作,和批评、研究是不一样的。一开始是自发地喜欢,后来是自觉地投入,他对诗的认识越发纷杂、多变。写诗使他获得一种意识,一道长久的目光,反过来打量、观察自己的生命、生活,乃至他置身其中的众人生活的状况。然后不断地尝试着组词、分行,调换不同的表达,直到自己满意为止。他认为这样就克服了生命的一次性以及孤独,也不至于成为一个完全封闭的、内部永远处在原始的黑暗中的球体。

程继龙对没来过衡阳表示遗憾,但他小时候读诗,留意过雁不过衡阳这个有趣的说法。他想象中的衡阳有一片略带苍凉的水岸、一道不太高的悬崖,大雁飞到那里,就乖乖地栖迟,几位放逐的官员、文人在那里仰头观看、俯首作诗。程继龙还对衡阳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想,衡阳菜可能很辣。湖南人说的微辣,在他来看依然是辣得要命。南岳衡山在诗人的想象中草木青葱,鲜活的白云从山底源源不断地生出来,等着人们去攀援、徘徊。程继龙说:“前些天,我写好了三首关于衡阳的诗,《访蔡侯祠》《登南岳》《在衡阳》,这是想象出来的,实地考察过了,肯定会有不同的感受,到时候再增补。”

程继龙告诉记者,他希望与大家结下永久的友谊。他也期待见到《诗刊》社的老师们、为同学们授课的老师们,他们都是资深诗人、编辑,期待听到当代新诗创作最前沿的、现场的声音。

“我也期待一个更具人性、更有生活感,明亮而带有飞翔气质的诗歌时代的到来。”程继龙说。


WechatIMG419


林东林,1983年生,现为武汉文学院首届签约专业作家、《汉诗》主编助理。著有《迎面而来》《三餐四季》《人山人海》《跟着诗人回家》《身体的乡愁》《谋国者》《线城》等各类作品多部。


林东林:衡阳是诗歌的归雁之地


谈起诗人林东林与诗歌的故事,他是这样说:读大学之前,我写过一些自认为是诗歌的诗歌,不过,这个“自认为”在大学开学的第一天就被粉碎了。当天,我拿着一沓诗稿请一个刚认识的师兄过目时,他当即就无情地指出——这不是诗歌,是顺口溜!我非常感谢他那天的当头棒喝,以及后来几年对我现代诗歌观念的建立所带来的帮助。

毕业之后,林东林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工作,与诗人交往颇多,还策划出版过一些诗人的作品,再后来到武汉工作,与诗人的交往更多,也组织过很多诗歌活动。林东林坦言,这些都为其与诗歌的走近形成了一种天然的氛围和背景。

他告诉记者,2019年8月,文化出版社出版了林东林的第一本诗集《三餐四季》,它和诸多诗人朋友们一起合力赋予了其诗人身份,而诗人身份又衍生出了别的身份和别的写作,不过就源头而言,这一切都是诗歌给他带来的。

林东林没有来过衡阳,而说起雁城,他首先想到的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对衡阳的描述和想象:“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春风一夜到衡阳,楚水燕山万里长”等经典名句。

“所以尽管从来没去过衡阳,但是一说到这个名字,一想起这个城市,就总觉得好像是去过;尤其是对我们诗人、诗歌写作和爱好者而言,在某种意义上,衡阳可以说是中国诗人和诗歌的归雁之地。”林东林说,因为衡阳为从古至今的无数游子和旅人提供了一个归雁的形象,即使对当代中国诗人和诗歌而言,这个归雁的形象和这种温暖而美好的形象空间也依然历久不变,衡阳已经成了某种永恒的文化共同体。

青春诗会是《诗刊》社的王牌活动,自创办以来就一直被誉为中国诗人的“黄埔军校”,被选为第38届青春诗会的诗人代表,林东林将之视为自己诗歌写作道路上一个极具标识性的节点。此前37届青春诗会中涌现出来的那些闪闪发光的诗人的名字和他们的作品,也构成了他见贤思齐和追慕前辈的动力来源。

“在收到的诗会通知上,我看到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安排,有启动仪式,有研讨会,有诗歌音乐会,还有诸多采风活动,要到石鼓书院、来雁塔、东洲岛、湘西草堂、南岳衡山等地参观。”林东林表示期待着在衡阳与各地的诗友们相聚,期待着与自己不同写作方向的诗友们探讨和切磋。

“如果说有某种出于诗歌写作本体的野心的话,我希望自己能成为那种‘我不以参加过青春诗会为荣,而青春诗会以我参加过为荣’的诗人,换言之,我希望自己写出独有的向度。” 林东林说。

当然,他也期待着能到衡阳的很多地方去转一转,在这片中国诗人的归雁之地上去接地气、接人气、接古气、接文气、接诗气、接雁气、接草木气、接天地之气、接浩然之气。在他看来,千里路对一个写作者来说有着和万卷书同样的助益——又或许是比万卷书还更重要的助益。


WechatIMG420

王少勇,1983年生,山东单县人,现居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特聘作家,作品发表于《诗刊》等刊物,出版随笔集《珠穆朗玛日记》。


王少勇:诗是我写给世界的情书


诗人王少勇谈起他与诗歌的故事语调和缓温柔,他说,诗是自己写给世界的情书,而他关于这世界的记忆也都是美好的,对世界也满怀感恩之情。

他告诉记者,他的父母都是善良而浪漫的人,父母一直竭尽全力帮助他人,父母的善良,让他总是愿意去感受别人的感受,内心敏感而丰富。父母的浪漫,使他热爱艺术,热爱诗歌。

王少勇在中国自然资源报社工作,有许多机会亲近自然。他曾在大洋中漂流,曾独自徒步转山转湖,曾在珠穆朗玛仰望星空。

“有时在辽阔的自然中,感到自己无所不在,与这世界、这宇宙本就一体,一切都在流转,一切平等无差别。”王少勇说,他相信所有的事物都彼此联系,并且远比我们认为的要紧密。因此他常常会有强烈的幸福感,认为自己存在于爱的中间,被美妙包围着。并且,他发现诗和眼泪是所能做到的最好的回馈方式,于是试着“将诗待物华”。

在王少勇27岁时,有幸结识任洪渊先生,并在其门下做了10年弟子。“如此靠近一个伟大的诗人,也让我渐渐靠近了诗。先生高贵的气质和人格,才华和博学以及对语言睿智的体认,都深刻影响了我。”王少勇说,“先生最后的日子,身体十分虚弱,依然坚持写作。这让我明白了身为一个写作者,应当怎样完成自己的生命。”

王少勇相信每一首好诗都应当是这世界中自然而然的一部分,就如同一个生态系统。词语和词语都生长于其中,自己发生着联系,并继续生长着。王少勇说,“一个诗人也应当是这世界中自然而然的一部分,自然而然的,活泼泼的,落落大方的,做好自己,朴素地劳作,不懈地提升。我希望能如此度过这一生。”

王少勇到过湖南多次,与衡阳却一直无缘。但他对衡阳并不陌生,他知道这里有山有水,自然风光非常秀美。南岳衡山,湘江,都是令人心动的名字。王少勇表示,衡阳历史悠久,人文积淀深厚,“四大书院”之一的石鼓书院,翱翔在古诗中的“衡阳雁”都令人神往。他很欣赏的现代诗人洛夫也出生于衡阳,洛夫写故乡、亲人的几首诗,都给王少勇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相信此次与衡阳的第一次相见,一定能领略到她的美丽,并倾倒于她的神韵。

青春诗会是中国诗歌届最具影响力的诗歌盛会,是青年诗人所能拥有的最好舞台。王少勇从开始学习写诗到现在已经16年了,他谦虚地表示一方面因为愚钝,另一方面因为很少投稿和发表,很多人对他很陌生。但他一直在朝着自己的方向,认认真真地写,一点一点地进步。

“我把参加青春诗会作为一个新的起点,把追求心中的诗歌理想比作攀登珠峰,现在我来到了珠峰大本营,往前走,能登多高,没有人知道,但我会更加努力地向上攀登,只管好好做人,好好写诗。”王少勇说。

他期待向参加本次诗会的各位老师和前辈学习,希望得到他们的点拨;期待结识其他14位同学,在衡阳以及今后的日子里,与他们多多交流,向他们学习。如前面所说,他也期待与衡阳的第一次相遇。


WechatIMG421

鲁娟,彝族,1982年生,四川大凉山人。曾获首届四川省十大青年诗人,第六届四川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优秀作品奖,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第九届四川文学奖特别奖,第六届剑桥徐志摩青年诗歌奖。作品入选多种选本,被翻译成英文、西班牙文在国外参展,出版诗集《五月的蓝》《好时光》。


鲁娟:生在大凉山是有福的


我写诗出于一种天然或者必然。我曾不止一次说过,自己常常感到有福,生在大凉山是有福的,做一个彝人更是有福的,大凉山天然是个诗歌的国度,在那块母性的腹地上从天而降的灵感随处可见,它是我诗歌生发的起点和源头,也是其赖以生存并得以向外延伸的一切之根,它赐予我得天独厚的灵感及养份。这是鲁娟说起自己与诗歌的故事的感受。

“我第一次接触诗歌在孩提时候,记忆中许多夜里经常听老人们讲彝族古老的史诗传说和吟唱动人的彝族歌谣,那应当是我最早的诗歌启蒙。”鲁娟说,诗歌对于她是一辈子的事,对诗歌的热爱是与生俱来,在这急速变化的时代,还有一些事物能让人保持肯定的、永恒不改的信念,她为此感到幸福。

能够入选第38届青春诗会,鲁娟表示自己倍感荣幸。她说:“也许每个诗人心中都曾有过青春诗会的梦想。虽写诗多年,之前因各种原因,一直没有机会参加,我今年已40岁,算是赶上青春最末一班车,很珍惜此次机会。”

鲁娟告诉记者,她没来过衡阳,但是通过媒体了解到衡阳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尤其是名家笔下的“衡阳八景”,因此,她甚是向往,非常期待。

她希望此次青春诗会上,与更多良师诗友相互交流、学习、碰撞,也希望更进一步走进衡阳、了解衡阳,创作出衡阳打动心灵的诗作。

责任编辑:王傲霏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第422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2.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3.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第五届“巴山夜雨诗歌奖”征集活动启事
  5. 久违了,携着泥土香的诗——与农民诗人田间布衣一席谈
  6. 第七届中国(海宁)·徐志摩诗歌奖征集启事
  7.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8. “爱中华 爱家乡”2024中国农民诗会征集启事
  9. 2024第二届“天涯诗会”征稿启事
  10. 遂宁诗歌周暨《诗刊》2022—2023年度陈子昂诗歌奖颁奖活动在成都举行
  1. 谢有顺:母亲的酒事
  2. “爱中华 爱家乡”2024中国农民诗会征集启事
  3. 胡弦:饮习酒如伴君子
  4.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诗有情兮情长存——纪念拜伦逝世200周年
  7.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十辑
  8. “我与《诗刊》的故事”征集获奖名单公布
  9. 赴一场橘花盛宴!中外文学大咖齐聚黄岩!
  10. 中国作协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专题研讨新时代文学更好助力乡村振兴
  1. 第七届中国(海宁)·徐志摩诗歌奖征集启事
  2. 谢有顺:母亲的酒事
  3. 中国作协召开党纪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4. 每日好诗第422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每日好诗第423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张宏森:聚焦出作品出人才 为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8.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9. 一路高铁一路诗——赣鄱春韵火车诗会在江西举行
  10. 第419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