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1年是极其不凡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得益于疫情防控方面的有效措施,中国经济持续保持较高增长;在这一年里,我们迎来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在这一年里,我们付出了一些努力,也收获了爱与感动。在2022年新春之际,我们特邀工作生活在不同领域、不同地区的朋友们,讲述他们作为诗人的2021年,经历了那些不同寻常的事情,有什么独特的感想,在诗歌创作上有哪些收获,对2022年有什么期待。我们将陆续推出2021诗记,体会诗人眼中的2021年,感受2021年的诗意。敬请期待!
在诗歌写作上,我没什么天赋,主要是靠着热爱和执着,坚持了30余年。2021年,是我小有收获的一年,创造了几个第一次。
诗歌《重复》被中国诗歌网评为每日好诗,这是第一次。登上每日好诗是我努力奋斗的目标,我一直坚持不懈。虽然此前几次获得提名,并有诗歌被评为中国好诗,但距离每日好诗总是差那么一点,就像登山,每次都不能抵达山顶,不能极目远跳,一览众山,总是遗憾。2021年成功登顶,心情格外舒畅。加之,文学博士,安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四平先生不吝笔墨,详加点评,竟让我有些飘飘然起来。同时,因这首诗,也让我第三次登上《诗刊》。
2020年,陪同家人到了心仪已久的泸沽湖,除大饱了一番眼福之外,先后创作了《上帝的一滴蓝色眼泪》《水性杨花》等十几首诗歌。2021年初,在确知《凉山文学》通联方式之后,遂以组诗形式发到该杂志的专用投稿邮箱。约半年之后,收到《凉山文学》样刊,让我第一次在《凉山文学》露脸。
在《飞天》发表诗歌,也是我的愿望。因为,已有身边相识的诗人在其上发表了作品,更激发了我的斗志。因此频频向《飞天》投稿。2021年9月,《飞天》诗歌编辑主动加我微信,我想是有戏了。于是很快点了验证确认。虽然最终只刊用了包括《父亲越来越矮了》《嗯》《老父的打算》等三首小诗,但于我已是莫大的鼓励了。需要说明的是,这三首诗都与衰老有关,都与老人的处境和心理有关。2021年,衰老是我创作的主题之一,没有什么计划,提起笔来,自然而然就想到了衰老。我想,一方面是目睹了身边人的衰老之态,衰老之境,一方面是觉察到了自己正走在衰老的路上,比如白发,比如蹒跚,比如迟钝,以及猛然间莫名的慌乱……
此外,还第一次登上《散文诗世界》,第一次登上《四川诗人》,第一次登上《华西都市报》,第一次登上《三星堆文学》,第一次在贵州《劳动时报》发表诗歌作品等。
说到《劳动时报》,从第一次发表作品到2021年底,该报已先后发表我的诗歌作品十余首。有时候,我真想问一问那位美女编辑:难道我的诗歌真有那么好么?但编辑留给我的QQ已事先申明:只用于工作,不闲聊。所以,就没有问。但于我的内心而言,是十分感激的。
2021年获奖一次。组诗《叔叔,抱抱》获广元市校园文学奖诗歌类一等奖。这是一组写抗疫的诗歌。2021年抗疫是世界大事,是中国大事。在抗疫中有许许多多感人至深、甚至让人泪目的场景。作为一个诗歌作者,心弦早已被拨动,早已按捺不住涌动的情绪,于是陆续写出了《叔叔,抱抱》《送别》《隔离》《今天,立春》等诗歌,后凑成一组刊发于《葭萌》杂志。每两年一届的广元市校园文学奖评选时,又选中了这组诗,被评为一等奖。我想这也算我,一个普通的诗歌爱好者对伟大的抗疫行动与精神的一点交代吧!
如果,说到2021年我最满意的诗歌,我想还是那首《重复》吧——
把一件衣服洗了又洗
把一本书翻了又翻
把一条路走了又走
我们习惯了做重复的事
乐此不疲
——因为我们在重复中
获得了快乐和安慰
一些事物才偷偷地溜走了
比如一片落叶离开枝头
一江春水一去不返
比如时间,更是走得悄无声息
当我们抬起头来
才惊讶地发现
我们几乎在重复中耗尽了一生
什么也没抓住
现在抓住了
岁月深处递过来的一根拐棍
支撑起白发,残躯
继续行走在重复的路上
我们并不悲戚
一些鲜活的事物正经过我们身后
小心翼翼,而又
神情愉悦
女儿曾对我说:老爸,你的诗歌比你走得还远呢。是啊,2021年,我的诗走到了北京,走到了香港,走到了山东,贵州,走到了四川的大凉山、成都、广安、广汉……2022年会不会走得更远一些呢?我想,一定会的,因为,这个伟大的时代,为诗歌创作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只要诗心尚在,只要怀揣梦想和远方,就会有无限的可能……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56634号-4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ICP备202303283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