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诗欣赏
路发白的时候,就可以回家
诗|刚杰·索木东 Gangjie Suomudong
我们站在草地上唱歌
天色就慢慢暗了下来
再暗一点,路就会发白
老人们说——
路发白的时候
就可以回家了
多年以后,在城里
我所能看到的路
都是黑色的
我所能遇到的夜
都是透亮的
而鬓角,却这么
轻易就白了
创作谈
深处的记忆总会被酿成美酒
——《路发白的时候,就可以回家》创作谈
文|刚杰·索木东 Gangjie Suomudong
拙作《路发白的时候,就可以回家》共13行,创作于2015年秋天的一个凌晨。那时,我刚步入不惑之年。
我可能是诗人中最早接触互联网的那一批。2004年开始,又在业余时间义务主编“藏人文化网文学频道”,从事藏族作家汉语作品的网络整理和代表作家研究工作。所以,更多时候,我都喜欢将自己的习作第一时间发布到网络上,请诗友们批评。记得这首诗刚写出来的时候,我就顺手贴到了微信朋友圈里,被生活在我的家乡甘南藏区的诗人阿信看到了,在第一时间给予了好评。
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后,我斗胆把这首诗投给了《诗刊》,并发布在了中国诗歌网个人主页上。不曾想居然被中国诗歌网评为2016年1月14日“每日好诗”,《诗刊》2016年1月(上半月)也刊发了。后来,这首诗先后收入《2016中国诗歌年选》《诗歌点亮生活:中国诗歌网优秀作品选》《中国当代诗歌鉴赏》等选本。
诚如唐诗先生在“每日好诗”中的评语:“生活中处处充满诗意,只要您是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诗神会随时光顾您。”这首诗的诞生,也真是这样一个自大而小、由深到浅、水到渠成的过程。
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来自于创作者的生活历练、沉淀和感悟。这首诗也不例外,它是我近30年业余诗歌创作的凝结,也是扎根于故乡甘南的优秀传统文化对自己打小熏陶浸染的结果。这让我愈发相信,深处的记忆,总会在某一时刻被酿成醉人的美酒!
这首诗的源起,也是奶奶小时候说过的一句话:“路发白的时候,就应该回家了。”在那个远离现代化的时代,辛劳的人们在千百年的劳作里,承接着自天而降的灵性,总结着口耳相传的智慧,留下了无数植根大地、言简意赅、寓意久远的谚语。
在记忆的最深处,我的老祖母从上世纪50年代初开始就丧夫寡居,那时候她才27岁。在那个贫寒艰苦的岁月里,以一名藏族女性的坚韧和宽厚独自撑起了这个家,辛劳哺育了父辈兄妹3人和我们孙辈10余人,并且教导有方,各自成才。在老一辈人的口碑里,奶奶是集体吃大锅饭的困难时期全村子的“掌勺人”,也是村邻四舍调解家务最为信服的“大嫂”。
记得老木屋温暖的土炕上,慈祥的奶奶用她在扫盲活动期间识得的不多几个汉字,指着墙上曾祖父题写的“朱子家训”条幅,教我和兄弟姐妹们仔细辨认一个个日久发黄的汉字,给我和兄弟姐妹们淡淡地叙述着一辈子的辛劳和苦累,也让我们打小就耳闻目染着她朴素、温暖、干练、慈爱的高贵品格。
这一切,都让我想起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的名言:“伟大的女性,引导人类向上!”
在很多人的概念中,在青青草地上放牧牛羊,是无比惬意而浪漫的事情,也是所有在城市高耸的写字楼里奋力爬格子的人群想象之外自由而散漫的天堂。而唯有在夏日骄阳下真正放过牧的人,才会理解那种日复一日、无处回避的灼热和四顾无人、无可奈何的孤独。再怎么也等不到天黑的苍茫原野上,和牛羊絮叨、把会唱的歌谣一遍遍地唱完,就是放牧者打发时间的唯一乐趣。
“我们站在草地上唱歌/天色就慢慢暗了下来/再暗一点,路就会发白/”在钟表尚未普及的年代里,天色是唯一的报时器。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都知道,阡陌之间,用脚步反复踩出来的那一条条小道,是没有月色的暗夜里唯一闪亮的经纬,也是四野劳作的人们结束工作的信号,更是牧童们雀跃着奔向村庄的念想:“老人们说——路发白的时候/就可以回家了”。
这样的道路和方向,伴随着农家子弟的一生,在他们的身体和灵魂里,都烙下了痛楚而幸福的印记。纵使他们走出村寨再远,这条路的尽头,永远是那一盏油灯里反复闪耀着的乡村记忆。
“多年以后,在城里/我所能看到的路/都是黑色的/我所能遇到的夜/都是透亮的”。至今,我走出村庄25年了,依旧不知道这是幸运,还是不幸?人来人往的城市,街灯明亮的夜,那么多的璀璨,本来应该是彻底忘却村庄宁静而巨大暗夜的理由。可为何,在每一个华灯初上的路口,在每一条宛若缎带的柏油马路上,我们踟躇的脚步,依旧会时时踩痛那些久远的记忆呢?!
最无奈的是,我们尚未完全适应城市坚硬的道路,“而鬓角,却这么/轻易就白了”。唐诗先生点评说:“这句诗行初读显得突兀,再读觉得自然,反复读觉得诗人在不露声色中将您的情绪彻底捕获了。”
而今,老祖母去世已经30余年了,先父也已归于黄土整整三载。作为长子,不惑之年,回家的这条路,即便是在白昼,都显得有点模糊了。而我有多久没有在故乡的暮色里去看一看那条夜路了?那条夜路,是否依旧发白呢?
突然,我想起诗人阿信的话:“回得去的是家老家,回不去的是故乡。”我们走得并不太远。但是,我们还回得去吗?
也许,一首小诗,不应该承载这么多的情绪和记忆。博尔赫斯曾经说过,诗歌应该有的样子,乃是热情与喜悦。
2018年底,和我一起随赴海南采风的温州诗人瞿炜这样解读过我和我的诗歌:“对于他来说,表现于外的热情和喜悦,本质上是一种孤独和忧伤。这并不矛盾。所谓的热情和喜悦,来自他对诗歌的追求,而孤独和忧伤,是他来自人生的沉思和经验。他对故乡的眷恋,他的来自藏人的天性,都给了他一种谦卑的姿态,他乐于倾听,也乐于倾述,他毫无心机,但有辛辣的回应。”
我知道,在这个繁杂的世界上,自己拙于攻防,不擅博弈。那么,就继续保持一名诗歌爱好者的姿态,简单而安静地书写下去吧,在每一个晨曦破窗而来的黎明。
惟愿,在岁月温润之处,还能再次邂逅不期而遇的诗神!
诗人简介
刚杰•索木东(1974—),藏族,又名来鑫华,甘肃卓尼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理事、副秘书长。藏人文化网文学频道主编。有诗歌、散文、评论、小说散见各类报刊,入选多种选本,译成多种文字。著有诗集《故乡是甘南》。现供职于西北师范大学。
诗人简介
索木东诗集《故乡是甘南》
推荐阅读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2930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Copyright © 2006-2015 全景统计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