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玉明:禅是一种认识方式和生活态度

作者:程千千   2019年01月28日 09:40  澎湃新闻    254    收藏

说到禅,很多人都会觉得高深莫测,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也相距甚远。然而复旦大学教授骆玉明却告诉人们,学禅并不一定要通过读经和坐禅的方式,在诗中,我们也可以发现禅思,并以禅宗的思想理解和把握人生,寻找内心的自在和平静。

1月18日晚,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骆玉明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以“拈花微笑·诗里特别有禅”为主题,向在座的听众讲述了禅宗的由来以及禅宗思想的精髓所在,并带领听众品读了诗中的禅思。这是骆玉明国学系列课程的第二讲,由复旦大学EMBA“君子知道”人文商道讲堂策划。讲座中,骆玉明告诉大家,禅是一种生活态度,它能够给予我们内心的平静,以及平静中的愉悦、愉悦中的智慧。


用禅宗思想理解和把握人生


讲座的开始,骆玉明首先阐释了禅的概念。他介绍说,禅本来是一种通过静坐来消除思虑的修行方式,后来成为了佛教专门的修行方式。这与佛教的诞生也有所相关,因为释迦牟尼正是在菩提树下静坐七天七夜,才顿悟成佛的。因而“禅”也可以泛指一切与佛教相关的事物。

“禅”也可特指禅宗。禅宗作为佛教的一大支派,对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禅宗由达摩传入中国后,逐渐向中国化发展;六祖慧能后禅宗开始分为北宗禅和南宗禅两派,而在两派的冲突中南宗禅占了上风,因而我们今天所说的禅,通常指的就是南宗禅。作为佛教中国化的成果,禅宗融合了印度佛教和庄子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契合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人生观念和生活趣味,因而在中国尤为盛行。

那么,学禅的目的是什么?骆玉明解释说,学禅可以看作为修行,目标用自己的智慧与佛教的宗旨相印证和结果,最终修成成果,即成佛。不过,修行之路过于高深,并不是本次讲座的主题,骆玉明所想强调的是禅的另一条线路,即用禅宗的思想理解和把握人生,消除贪欲、偏执、虚妄与焦虑,追求一种平静、自在、愉悦的生活状态。

骆玉明说,佛教认为,生命本身有一种内在的完美性,生命的本原和世界的本原是一致的。他提出,这不仅仅是佛教思想,在基督教中也有相似的观念——即上帝按照自己的样子创造人,因而人本身具有一种完美的可能性。而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设定,是因为人对于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不安感。基督教的说法就是“这个世界充满了罪恶和不幸”,人们相信这种罪恶和不幸是一种外在的力量,相信我们可以战胜邪恶,回到神的身边。

而佛教将人的现状概括为“贪嗔痴”,认为克服了“贪嗔痴”的偏执与错误,人就可以找回初心,达到所向往的觉悟境界。但与其他宗教不同的是,佛教中没有一个高于我们的神,成佛正是成为我们自己,达成自己就是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


禅的引导方式可用诗来实现


骆玉明介绍说,禅宗格外强调了佛教中“成为自己”的境界。禅的根本是不可言说的,这是因为禅就是一个觉悟的过程,即从生命实践中认识到自己的本质,并继而认识这个世界。这是旁人无法帮你回答的问题。所以禅师只能告诉人们什么是错的,却不能明确指出什么是对的。

禅唯一的沟通方式是“拈花微笑”。它来源于《大梵天王问佛决易经》中的一个故事。当时释迦牟尼达到了涅槃的境界,不再解说佛法。大梵天王进献他一朵金莲花,请他传授最后的精要佛法。佛祖拈起金莲花一言不发,大家都面面相觑不明就里,只有一位大弟子笑了。佛祖宣称他已传授了最后的佛法。“最精要的佛法并不在佛那里,而在你自己那里,你懂了,你就有了,你没懂就没有。”骆玉明说。

因而骆玉明认为,禅的引导方式可以用诗来实现。因为诗不是说教式的,诗无法解析,诗中含有诗人的生活情感和人生体验,它是有生命的,需要读者用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去激活它。禅师可以使用象征、启发的方式引导他人,这与诗歌是一致的。诗歌里往往包含着对禅的理解和领悟,乃至于后来很多禅师都会在悟道后写一首经词,把自己顿悟的过程记录下来。

为了解释诗中的禅意,骆玉明举了一些诗的例子。例如《南朝傅大士诗》中写道:“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所谓“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这两件事在常规的生活逻辑中是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但从禅宗的角度理解,人具有空性,这种空性使我们不受外在条件和外在力量影响,不被外界的力量所扭曲,以保持生命的完美性和无限的可能性。“人不能变成锄头。在生命中我们会遇到种种情形,但它都不是本质的,不是你生命中最有价值和意义的东西。”骆玉明说。

至于“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骆玉明是如此阐释的:“我们总是认为水在流动,桥没有流动,但这跟你所处的地位有关系。如果你坐在船上,你向桥驶去的时候,就会意识到桥在向你流。关系的变化会带来事物成像的变化。”我们永远生活在现象和关系当中,现象和关系构成现实的力量,它作用于我们,决定了我们的命运,决定了我们的立场以及对世界的认识,使我们成为有限的人。但是空性意味着人本身具有完美性和无限性,因此我们如果认识到这一点,就不会只在桥上看水,或者只在水上看桥。这即是禅所强调的:如果我们有可能超越现象和现实关系力量作用的问题,就能保持我们在世界上的位置。

还有一首唐代德诚禅师写的《船居》:“千尺纶丝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夜深水静鱼不食,满船空载明月归。”垂入水中的绳子,可以看作我们对世界的种种欲望和追求。骆玉明解释说,人活在现实中,自然会产生种种欲望,问题在于我们不能被钉死在欲望之中,否则就无法成为一个自在的人。“一波才动万波随”说的是世间无穷的因果链,一件事往往会引起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发展。当我们将自己钉死在某一个目标中时,就会陷入无穷的因果链而无法摆脱。而当你没有把自己钉死在某一个目标上时,钓不钓到鱼其实就是一回事。世界充满变化,唯一真实的是我们所拥有的自在的生命,这才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真正的目标,即达成平静中的愉悦。

骆玉明说,禅不仅仅体现在佛教中,在别的学问里也能领悟到禅意。他举了朱熹的《春日》为例:“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尽管朱熹所想表达的是领悟了儒家学问后感受到世间美好的状态,但这与禅宗的思想也是相通的。骆玉明表示,学习禅宗,不需要固执于一定要用禅宗的语言来理解。“当你一天到晚说禅的时候,说的就是一个假的东西。”不要把禅当作神秘而高深莫测的事物,禅所追求的其实是一种平凡而透彻的认识方式和生活态度。

责任编辑:苏琦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积极建构彰显当代中国特色的诗歌美学——“中华诗词传承与发展专题研讨会”综述‍
  2. 何为好诗——当代著名诗人论诗访谈录
  3. 批评家张清华访谈:理论与创作的双向奔赴
  4. “每日好诗直播间”走进中山大学通识教育课堂
  5. 每日好诗第421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6. 每日好诗第421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8.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9. 第417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0. 第418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2.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3.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张宏森:在新时代山乡巨变中开辟文学的广阔天地
  5.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六:莫寒的诗
  6. 每日好诗第420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 第五辑
  8.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五:莫小闲的诗
  9. 《诗刊》改版保定恳谈会暨《京津冀诗人》一周年纪念活动古城举行
  10. 2024第二届“天涯诗会”征稿启事
  1.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2. 中国作家协会致全国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的新春贺信
  3. 每日好诗第41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2024年橘花诗会诗歌征集启事
  5. 最后的高音:论吉狄马加 | 《作家》24年2月号
  6. 每日好诗第41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新华社特稿丨习近平:文化传承创新的引领人
  8. 每日好诗第416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9. 第413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0. 每日好诗第41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9.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