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雁:《嚎叫》如何震动美国文坛

作者:刘雁   2019年01月28日 09:38  澎湃新闻·私家历史    321    收藏

旧金山最有名的书店,毫无疑问是位于哥伦布大街的城市之光。这家书店兼出版社由诗人劳伦斯·费林盖蒂创办于1953年,因为出版“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作《嚎叫》而声名大振。书店连同它紧邻的维苏威酒吧,是艾伦·金斯堡、杰克·凯鲁亚克们经常勾留的去处,如今一同成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文艺老中青们必然到访之处。

2015年,是《嚎叫》首次公开发布60周年;2016年,则是《嚎叫》初版60周年。整个2015年,全美举办了各种各样的纪念活动,其中亨利·米勒纪念图书馆的活动主题语最耐人寻味:”Speech is Not Free!”

这当然是由那句著名的“Freedom is Not Free”化用而来,所指则是《嚎叫》引起的那场同样著名的“淫秽”官司。

《嚎叫》的首次公开发布,是在1955年10月7日的一次诗歌朗诵会上。这次朗诵会由德高望重的老诗人肯尼斯·雷斯诺克斯主持,目的是向旧金山文艺界介绍五位天才诗人,其中包括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艾伦·金斯堡。这次朗诵会因为《嚎叫》而名垂青史,举办地六画廊也成为垮掉一代的圣地。雷斯诺克斯因为这场朗诵会被《时代》周刊称为“垮掉之父”,尽管他并不情愿。

朗诵会上,《嚎叫》盖过了所有人的风头。金斯堡几周前才刚写完《嚎叫》的第一部分,其他部分是在朗诵会之后完成的。“我看到这一代最杰出的头脑毁于疯狂,饿着肚子歇斯底里赤身裸体,黎明时分拖着脚步走过黑人街巷寻找一针来劲的麻醉剂,头脑天使一般的嬉皮士渴望与黑夜机械中那繁星般的发电机发生古老的天堂式的关系……”金斯堡从来没有发表过作品,也从来不曾做过公开朗诵,然而他令人透不过气的密集的长句、嘶喊般的朗诵马上就抓住了每一个人。他像一个游吟诗人,每次飞快地瞥一眼手中的诗稿,然后一口气将长长的诗句读完。整个六画廊为他燃烧。读完时,他看到雷斯诺克斯的眼中噙满泪水。

当天有150多个人聆听了这次朗诵,其中包括劳伦斯·费林盖迪。这之前他已经在与金斯堡商谈《嚎叫》出版事宜,金斯堡激情澎湃的朗诵更令他激动万分。第二天他就给金斯堡发了封电报,用的是爱默生读到《草叶集》后写给惠特曼的信中的那句名言:“我在一个伟大的文学生涯的开端迎接你。几时将手稿给我?”

不过,费林盖迪也意识到《嚎叫》大胆、叛逆的内容和语言风格可能让自己遭到指控,特意去北加州美国人权与自由联盟(ACLU)做了咨询。联盟承诺,如果他因出版此书遭到起诉,将为他提供辩护。接下来,1956年11月1日,《嚎叫》正式出版,首印1000册。

不出所料,1957年3月25日,在英国进行第二次印刷的《嚎叫》在运回美国时,遭到海关检查,海关征税员切斯特· 麦格菲宣称这是“淫秽作品”,将书查没。他的理由是,“你不会想让你的孩子读到这本书的”。

为了避开海关检查,费林盖迪将第三次印刷改在美国国内,但接下来警察局登场了,两名便衣警探扮作普通顾客,进店买了一本《嚎叫》,然后以“出版、销售淫秽作品”的罪名,当场逮捕了店员,并下达了对费林盖迪的拘捕令。彼时费林盖迪正在Big Sur游玩,得知此事后,他一回到旧金山便到警察局去自首。

案件马上受到旧金山文化界的关注。书店业者联合向旧金山市长发出呼吁,要求停止对图书的审查。众多学者为费林盖迪作证,其中包括当时的文学批评领袖,加大伯克利分校英文系主任、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马克·肖莱尔教授。学者们一致认为《嚎叫》是一部严肃呈现社会图景的优秀文学作品,其所使用的语言与主题相得益彰,不可分离,绝非淫秽作品。

各种报刊连篇累牍地发表相关文章和读者来信。很多文章站在费林盖迪的立场上,对案件相关的海关、警察局、图书馆委员会大加笞伐,极尽批评、挖苦之能事。有人嘲弄说,“警察禁止此处复兴”——“旧金山文艺复兴”是始于1940年代的先锋诗歌运动,雷斯诺克斯老爷子正是代表人物之一。《旧金山纪事报》的专栏文章 《奥威尔的老大哥在看着我们》警告世人,有了这个先例,文学警察们可以随心所欲地走进任何书店,抓捕任何人,哪怕不是因为《嚎叫》,而是因为“老大哥”们不喜欢的任何东西。

一篇题为《铁幕下的安巴卡德罗》 的文章写道,我不懂现代诗,就我所知,海关征税员也不比我多懂得多少。海关征税员的工作固然重要,但保护我的孩子不是他的职责。如果一定要在安巴卡德罗立一块文学铁幕的话,拜托选一位文学教授来巡逻。(安巴卡德罗又译内河码头,是旧金山繁华的商业区和旅游区)

读者来信也毫不留情:

— 旧金山人民有福了,他们有这么一位不遗余力推广艺术的征税员。

— 我们的海关狂妄自负,决定一个人应该阅读和崇尚什么文学艺术的重担,它老实不客气地自己担上了。……我们美国人真的要由旧金山海关的保姆们来管教吗?

……

费林盖迪的律师团包括著名刑事律师和人权律师,以及美国人权与自由联盟的初出茅庐的阿尔·本迪克。费林盖迪回忆说,留给阿尔的发言时间只有几分钟,正是这个发言找到了宪法上的立足点,赢得了这场诉讼。阿尔这样说道:

“如果一个人必须要对自己的语言大动干戈,使之变成索然乏味、不痛不痒的所谓优雅言辞,还有出版和言论自由可言吗?一位作家应该真诚对待自己的主题,应该有权以他自己的语言表达他的思想和观点。”

1957年10月3日,法官宣布费林盖迪无罪。

《嚎叫》案造就了一部畅销诗集,一个惊世骇俗的文学潮流,一家成为人文历史地标的书店,一位青史留名的人权律师,和一个有关文学审查的法律里程碑。 《嚎叫》本来只是在文人学者的小圈子里流传,正是这场“淫秽”官司,将这本薄薄的诗集带进了大众的视野,销量暴涨,“垮掉的一代”文学大潮由此席卷全美。

在此之前,美国尽管有《尤利西斯》案等胜诉先例,但像《嚎叫》这样包含直白的性内容的作品并未纳入法律保护之中。《嚎叫》案之后的十年中,通过对一系列同类案件的法庭判决,对所谓“淫秽作品”的禁令被先后废除。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美国人今天享有的言论和出版自由就是这样一步步争取而来的。

最后,不妨重温一下最高法院大法官波特· 斯图尔特对于言论自由的完美诠释:

“审查制度反映出一个社会对自己缺乏自信。它是专制政体的特质。多年前制定第一和第十四修正案的先贤们指出了一条不同的道路。他们相信一个真正自由的社会才会真正强大。在言论表达的领域,他们将信任给予了人民:既不受警察侵犯,也不被法官所左右的自由的人民,能够做出智慧的选择。因此,不管言论是粗陋的还是精致的,是鄙俗的还是优雅的,宪法一视同仁,给予保护。一本书对我没有价值,却可能对我的邻居有用。在我们的宪法所交给我们的自由社会里,每个人都可以为自己做出选择。”


(本文原发表于2016年1月15日澎湃新闻·私家历史,标题为“淫秽作品”《嚎叫》如何造就惊世骇俗的文学潮流,略有删改。)

责任编辑:苏琦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玉溪元江:志愿服务队为乡村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添“诗意”
  2. 百年丁香诗会·第二届全球华语诗歌征集活动启事
  3. 地理坐标和时间维度——论李强的诗歌创作
  4. “诗意北疆・相约东胜”诗歌作品征集启事
  5. “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 ——全国青少年儿童诗歌征文大赛
  6. 2025年新时代青年诗词十佳诗人评选
  7. “我在南京的日子”|第三届青春三行诗创作大赛
  8. “我为乌兰察布写首诗”征集启事
  9. 中拉诗人共写一首诗献给秦岭
  10. 以诗为媒,以文会友 | 《散文诗》“桃江 · 竹海”专辑征稿盛大启幕,让世界听见你的诗篇!
  11. 完整榜单>>
  1. 玉溪元江:志愿服务队为乡村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添“诗意”
  2. “诗意北疆・相约东胜”诗歌作品征集启事
  3. 翻越高山,跨过河流,把诗歌带回家
  4. 当千年鼓乐碰上现代诗——中外诗人观赏大唐芙蓉园鼓乐表演
  5. “文明会有不同,但诗歌让我们得以沟通”——中外诗人走进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与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侧记
  6. 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走进西北大学
  7. 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在陕西西安启幕
  8. 中拉诗人共写一首诗献给秦岭
  9. 2025国际青春诗会 | 艾诺依访谈
  10. 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诗歌座谈会在京举行
  11. 完整榜单>>
  1. 抚远观日 | 白庚胜
  2. “我为乌兰察布写首诗”征集启事
  3. 每日好诗第48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8月2日《诗刊》社将组织20多位全国著名诗人走进乌兰察布!
  5. 北疆诗韵·乌兰察布:《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开幕
  6. 第四届自然诗会举办, “自然诗人奖”“生态诗学家奖” 揭晓 | 附颁奖词、获奖感言
  7. 当草原遇上诗歌!《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在乌兰察布启幕
  8. “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 ——全国青少年儿童诗歌征文大赛
  9. 当草原遇上诗歌!《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在乌兰察布启幕
  10. 今晚8点|诗歌大擂台(第32期)
  11. 完整榜单>>
  1. 《诗刊》征集广告词
  2.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3. 玉溪元江:志愿服务队为乡村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添“诗意”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8.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9. 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诗人名录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
  11. 完整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