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古愁在秘密花园里的N种展开式——华清《形式主义的花园》研讨会暨诗歌朗诵会举行

作者:陈泽宇   2019年01月03日 11:54  中国作家网    227    收藏

“万古愁”,是一种形销骨立的巨大颓废,也包含着灵敏饱满的诗歌精神。批评家张清华说,古往今来诗歌的壮志豪情里,都隐含着小小的愁绪,中国诗人往往能把纤细、复杂、敏感的情绪,升华为一种形而上学的永恒情怀,而“万古愁”就是中国诗歌精神最具概括性的表达。12月27日,《形式主义的花园》研讨会暨诗歌朗诵会在北京大学采薇阁举行,批评家张清华以诗人华清的身份,将万古愁的诗歌精神在他自己的秘密花园里呈现出了N种展开形式。

12月27日下午,北京大学采薇阁正在进行温暖的诗歌旅程


NO.1  镜像

“我自己经常会犹疑,在诗人华清和批评家张清华之间,更倾向于哪一个。”作为当下非常活跃的知名批评家,张清华本人以及很多专家学者对他这种“批评家-诗人”双重身份里的悖反因素兴趣浓厚。

华清在《自画像》中写了两只动物,一只羊和一只狼,它们同船共渡,互相扮演,结果最终都丢失了自己。“依照拉康的说法,任何对他人的观照,说到底都是属于他自我的镜像……”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何向阳敏锐地从《自画像》中发现了这句诗,她认为华清写诗其实是在“闹一场独立”,把他自己的“我”独立于他的身份之“我”,借助语言的最高形式——诗,来找到自我,向外迈进。“作为诗人的华清,可能是自在之境的,是他更本真的、更真实的还原。”何向阳说。

“与其说是两个自我,倒不如说不管是写诗还是写评论,我们都在跟诗对话,都是在向诗说话,没有谁能够指认诗是什么东西,我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来言说,试图接近诗的一种方式。”唐晓渡的诗评向来为人称道,同时,他也是一位优秀的诗人,他对诗与思之间的转化更为理解。“清华的诗作和他的批评工作是相一致的,这里面包括解诗写诗的独特眼光。比如《落日》,他写一个时代的伟大谢幕,其实反过来是从一个超越人世的角度反观世界。包括《自画像》里所表现的镜像关系,不仅仅是一种自我的关系,也是和世界的关系,人和语言互为镜像。”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柠觉得每一个人都是广义上的诗人,但华清给自己“找了个麻烦”,要把自己从广义的诗人变成狭义的诗人。“所谓狭义的诗人就是把大家都可能感觉到的诗意的东西,变成一个特定的形式,并且引人注目。”张柠说,有批评家背景的诗人擅长把理性思维的内容转化为具体形象,诗人华清在这方面特别出彩。“他的变形有时把自我分解成互为镜像的两半,或者叫做人格分裂,或者叫做孪生兄弟;还有时采用模仿的方式,模仿上帝的声音,去俯瞰他的对象、世界和人;另外他还在写人的时候变成动物,在写动物的时候他变成人,或者甚至变成一株植物、藤蔓。”张柠认为,这种自由的变形是华清对世界不适感的应对方式,不断地变形是华清诗歌重要的秘密。

拍与被拍:诗人华清和朗诵自己诗歌的学生合影


NO.2  中年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李 敬泽对华清的近作大为激赏,他认为和华清的早期那些读来更饱满的诗作相比,近来的作品透露出一种“中年性”,显得莫名微小,但就是这种“小”,能够绕过大家熟悉的华清,避开他的声音和表情,直击人的心灵。

评论家吴思敬


“结束铅华归少作,屏除丝竹入中年。”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吴思敬用这句诗来形容华清的近作,以为古人诚不欺我。在吴思敬看来,从青春写作走到中年写作,华清的诗不是“人到中年万事休”的衰败,而是有紧跟时代不断追求的精气神。比如在《中年的假寐》中,华清写道“挺直了,不许坠落 天空中仍横亘着你的翅翼,羽毛零乱”,再比如《枯坐》中诗人梦见自己体内的水陆续减少,“他看见自己的一半慢慢倒了下去 但另一半晃了晃,最终又慢慢站起”,吴思敬认为,华清通过中年身体的变化书写中年精神的变化,写出了诗人面对挫折、软弱的内在抗争,是非常深刻的中年变法。

诗人西川


“一下子四姐妹就变成了广场大妈,在神州各地扭秧歌或跳健身舞,我觉得这有趣极了。”诗人西川对华清诗歌中的中年性很感兴趣,在他看来,五十岁的沉哀与无用的感伤结合在一起,造成了华清特殊的中年性。因为“当一个诗人他能够敏感到以一种羞涩感推进生命直奔衰老而去,在这个时候诗歌的微妙性就显现出来了”。西川说,华清诗歌中特别动人的地方,就是这种大胆和羞涩并行。

关于“中年性”的谈论,勾起了诗人姜涛的记忆。在姜涛的印象中,中年性其实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话题,从90年代初就已出现。但和现在不同的是,“那时候很多体现出中年性写作的诗人其实不到30岁,比如欧阳江河,当时中年写作是青年结束的时候对自身的回看,以及对历史变动的回应,强调复杂性、责任意识,还有一种思辨意识、怀疑精神。”显然,诗人华清的中年性与二十年前诗坛的中年性不同,如《老贼》一诗中就写到岁月风烟散尽后的自嘲感。“这些作品,代表着另外一个阶段,就是我们对当代中年写作‘老贼’的阶段,不止意味着现实感、复杂性,还意味着非常放松之后那种通透感和聚精会神的感觉。”

青年评论家丛治辰从中年性中看到了华清诗背后的时间感。“我始终觉得清华老师最大的关注点就是时间,以及由时间生发出种种时间记忆和抒情的浓度。”丛治辰举例道,在《火》这首诗中,前面的连续几个短章谈的都是时间的过程,从甲处到乙处,比如“由泥土到陶的/必经一站 由生食到熟食的/必经一站 由寒冷到温暖的/必经一站”,但最后一节却关于诗歌,“从写诗到焚稿的/必经一站”,所有的过程,所有的变化,所有时间的迁移最终都变为诗歌的属性。书中充满和时间感有关的意象,如“飞鸟被压在时间之下”“与故乡的擦肩而过”“火车穿越时间”“割草机在荒芜的早晨”等等,丛治辰认为,正是在时间快慢的迅疾流逝中,诗人华清站在了忘川之上。


NO.3  献诗


北大中文系主任陈晓明读华清的诗,感觉“他是一个朝圣的赶路人”。与诗人相识多年,在陈晓明看来,华清的诗里萦绕着一种神圣的崇拜与敬仰,难以言说的神秘是他诗歌的支点。

陈晓明认为,华清有着自己的知识结构和阅读史,他的诗歌中也透露出某种诗学谱系。在全书的第一篇作品《献诗》中,开篇征引海子在《弥赛亚》中的同名部分,“天空在海水上/奉献出自己真理的面容”,向海子致敬,向多多致敬,融合着早期现代主义破碎的惊恐的感受,值得细细品味。陈晓明说,“这种神秘又引出了诗人的失败主义情绪,失败主义的情绪导致了他又不能够放弃的英雄气质,在他的诗中有我们说的诗情、豪情,有一种不放弃的精神,失败了也不放弃的精神,所以我们会读成大地,会读成死亡,读成神的一种观看,这些都是他在诗中体现出的悖论和矛盾性。”

沈阳师范大学教授孟繁华也是华清数十年深交的挚友,他笑谈有时候越是熟悉的人越容易被忽视。“我听说清华写诗,以为他就是个票友,但诗集读完之后发现最早的作品写于90年代,我突然明白他作为一个诗人已经很多年了。”孟繁华谈到,华清的“万古愁”指涉的情绪不是简单的伤感,里面有许多幽暗的、不明的、 暧昧的内涵,一种难以言喻的蕴藉构成了华清诗歌的审美特征。“能够从他的诗中读到荷尔德林、海德格尔的东西,也可以找到海子的麦地与父亲。”孟繁华认为,华清用写诗的方式表达着自己对中国诗歌抒情传统的理解,同时又展开了有力的反思。

批评家吴晓东


批评家吴晓东同样认为《献诗》值得关注,因为剖析华清诗歌中的“非确定性”,或者说意识生成中的犹疑与变形,很可能需要通过《献诗》中“晚于者”的意象来解读。《献诗》中提到了几个“晚于者”,如“晚于爱当和伊娃”“晚于历史”“晚于十九世纪”,在吴晓东看来,这种“晚于者”正类似于“幸存者”的诗学概念,可以涵容丰富的历史可能性。“虽然说从年龄上看华清和欧阳江河先生是同代人,但从诗歌的主体部分来看,华清晚于西川、欧阳江河,也晚于海子,晚于20世纪。”吴晓东认为,华清的优势和诗学独特性也可能正生成于这样一种“晚于”的历史站位,这有助于诗人在“晚于”的时间节点进行反思、涵容,最后来超越诗歌先行者。“暴风雨处于身体的下方,重云之上 是我未完的旅途,这奇妙的对称让我怀想 终有一天一块骨骼将仰面安息”这种未完成旅程的说法同样被吴晓东所看重,在他看来《献诗》代表着华清诗歌的未完成性,而未完成性是现代主义核心的诗学范畴,意味着诗歌图景向未来向度无限的开放与可能。

与会专家认为,华清的诗里有对经典文学传统的体认,他献诗海子,向索福克勒斯、但丁和莎士比亚致敬,对意象史和形式史二度重构,在梳理修辞历史过程中达到了历史的修辞,厚重又不乏柔韧,向无尽时空的万古愁伸展手臂,写出了一种衰败中的昂扬感。

诗人华清


诗人华清说,他的写作最初起源于对语言的迷恋,后来不经意发现,在长期的文学教学与研究生活中感性的思维慢慢衰退,于是更希望通过写作重新梳理自我,将个人经验和历史发生关系,对正义和真理抒怀。在《猜测上帝的诗学》中,批评家张清华曾写道,“上帝有没有诗学?我以为是有的。它比任何个人所主张的都要简单得多,也坚定得多,因为它是不可动摇和改变的。这个诗学便是——生命与诗歌的统一。”而今,批评家张清华和诗人华清已经开始在独属自己的神秘花园探索——有关万古愁的诗歌精神和生命与诗歌相统一的“上帝诗学”之间的辩证关系,二者不断靠拢,又徐徐展开。 

朋友们向华清表示祝贺


与会嘉宾合影

(摄影:陈泽宇)


责任编辑:苏琦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细节是诗意生成和传达的强大动力
  2. 致敬巨匠,百年诗情!北京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今日开幕
  3. 简渝浩:结缘赤水河,酿造习酒梦
  4. 艾伟:酒及诗歌及君子之品
  5. 车延高:酒香里酿出的诗
  6.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7. 自然、生活和传统:当下诗歌的基本面向
  8. 来年不再食言,给故乡的秋天一个交代 | 青铜诗选
  9. 薛梦园:习水河畔香四溢
  10. 第421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 张宏森:聚焦出作品出人才 为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2. 一路高铁一路诗——赣鄱春韵火车诗会在江西举行
  3. 每日好诗第423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谢冕:我对诗歌有一个理想
  5. 每日好诗第423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荣耀·乡情”艺术暨“艺术助力乡村振兴”系列主题活动开启
  7. 新《诗刊》为何要发一篇“旧文章”
  8. 《诗刊》改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9. 第419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0. 创刊40周年 | “我的《诗歌报》/《诗歌月刊》记忆”征文启事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8.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