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好诗欣赏
一只猫走过光明巷
诗|宋煜Song Yu
曾经,我与一辆相向而行的汽车
把一只试图穿过光明巷的猫
逼到街道中央。生死一瞬
它决定避开我的电瓶车,却
遭到了汽车的碾轧,看似毫发无伤
的猫,仰面摊开在光明巷的街面上,粗短的
前臂,在空中无望地挠了挠
我别过头,继续赶路,后面的车流声
潮水一样碾过去。
后来,我依然常常走过光明巷,那只猫
的肉身和血污,被阳光和风反复涂抹冲刷后,早已消失无踪
只是我总感觉有双眼睛,在暗处
盯住我。有天我确认了那个眼神
它从街边的矮墙上下来,步履缓慢
却灵巧地避开行人和车辆。走到街对面
看我,等我步行穿过光明巷。我站在原地
不知所措。所有的行人、车辆,冒着热气的小吃铺
被晒得吱吱响的大树,仿佛都成了审判官
是的。众目睽睽之下,我成了一个真正的刽子手
我的心被丢到街上狠狠疼了一次。
每日好诗创作谈
诗歌,日常的修辞
——《一只猫走过光明巷》创作谈
文|宋煜Song Yu
有一天,朋友问我怎么突然开始写诗了?
我竟一时语塞。我真的没有想过“我为什么开始写诗”这个问题。仿佛这对我来讲,本身就是自然而然的事。
后来,我想到了一个缘起。那就是偶然的一次机会我读到了余秀华的诗集,我惊诧于诗歌竟然可以这么好看,这么有力量,读一首好的诗歌,带来的震动感觉,绝不亚于读了一篇优秀的小说。而她所描述的,并非多么宏大的选题或者我们不熟知的领域,而写的正我们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为什么选择写诗?余秀华给出的答案是,她是脑瘫患者,每写一个字,都要用一只手用力按住另一只手,才能歪歪扭扭地写出来。而就文体而言,诗歌无疑是字数最少的。所以她选择用诗歌来表达自己。
对我来讲,原因也类似。我需要倾诉,需要通过一种介质打开自己的内心。但选择诗歌这种文体,是因为我当前的工作造成我相对自由的时间很少。我的很多诗歌都是在我来来回回上下班的路上完成的。灵感一旦涌现,我就利用少得可怜的时间,把它迅速记到手机备忘录上,等有时间了,再进行修改和完善。而对于一些篇幅较长的文体,我则没有充裕的时间去完成。
当然,这只是一个原因。对于诗歌,我向来都是充满敬意的。小时候背诵唐诗三百首,也学着写一些四行七字的旧体诗,比如看见梧桐花开,比如路遇蜻蜓,日常的片段和剪影,我都把它用“诗歌”的形式一一记录。不过,那只是一些皮毛,我不懂格律,仅仅是觉得好玩。大学的时候,我受汪国真、席慕容等人的影响开始写诗,青春期的愁绪和迷茫通过写诗来消解。后来,还初生牛犊不怕虎地给我最喜欢的《XX文学》投了诗稿,并附了一封长信,阐述我对当今文学现象的看法。出人意料的是,我竟然收到了编辑的回信。信中说我的诗歌,太过直白了。编辑老师还说,相反,我写的信不错,好在比较机智。如果可能的话,会刊登在“读者交流”栏目。末了,编辑建议,可以尝试写一些文章,或许会更有前途。
这对我当然是一个不小的打击,我热爱的诗歌就这样被否定了。我虽心有不甘,却也因此逐渐放弃了诗歌写作。经过后来几年的努力,我的文字登上了很多刊物,也顺利出版了自己的长篇小说。而诗歌,却是真的再也没去触及。再后来,出于种种原因,我放弃了写作,这一放弃,就是整整十年。十年里,我未写一字,我不声不响地体验着生活的悲欢。
如今,我重新写作,选择从诗歌着手,并非一时脑热。诗歌的灯盏和火焰在我的心中从未熄灭过,只是当初的不自信,让我不敢再次轻易去触碰,觉得它很高、很远,甚至像水上浮萍,手指轻轻一触,就飘远了,我永远无法真正地拥有。而现在,年近不惑,当初的少年心气慢慢消减,心态已趋于平和,我试图从拥挤的生活中觅得一束光亮,反而更想拿起笔来,写一写诗。
诗歌对我来说,就是对日常生活的复述,是生活中“意外”场景的再现。只要留心,处处皆诗。
我上班下班无数次经过的老街,给我带来了无穷的灵感。《一只猫走过光明巷》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诞生的,那只遭汽车辗轧的猫,冲我挥动手臂“求援”的情形一直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而当时因为我的冷漠,让它失去了生的可能。普罗众生苟存于世,生命的卑微与脆弱,有时不正像这只陷入困境的猫,你拉它一把,也许它的命运就会完全不同;你漠视不理,也许就成了“一个真正的刽子手”,从而接受心灵与良知的拷问。其实,我不单单在写猫,而是写当今社会一些和谐因素的欠失。人一旦丧失对生活的热爱和悲悯,往往比真正的坏人更让人痛心。我也是企图通过这样的诗写,来唤醒人们心中的悲悯情怀和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
“光明巷”并不存在,它来自我的虚构。我常常走过的那条街破败不堪,有人们丢弃的旧沙发,零落在地上的落叶和生活垃圾;有充斥了整条街的人间烟火的味道。它没有自己的名字,没有出现在地图上,连乡道也不是。它就是一条普普通通,曲曲折折的土路。而更加普通的人们就在这条街上行走和生活,这条街见证了太多底层人民的离合和悲欢。正如我在《老街,旧沙发》《蛋糕店门前的小菊花》等诗中描写的一样。它们都真实发生在这条老街上,是我日常生活中无法割舍的部分,我就浸润在这样真实的生活场景内。我把它平实地记录,并不奢望告诉大家太多道理,只是让看到的人,道一声:哦,这就是诗人所见,这就是我们所有人的日常。
当然,有时候,我也希望通过诗歌来构建和重塑我的内心世界。作家残雪曾出过一本书叫《为了报仇写小说》。于我而言,写诗其实也是为了报仇——向庸俗的生活报仇。一个诗人朋友说,别看我的诗歌像一个极乐世界,而现实中,我一无所有。
不,我告诉他,其实有一颗丰盈的心,比什么都重要。
诗人简介
宋煜,本名宋立理,河北邢台人,80后,曾在《青年文学》《中国校园文学》《特区文学》《女友》《青年文摘》《意林》等刊发表文章50余万字。著有长篇小说《穿越玫瑰》。
推荐阅读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2930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Copyright © 2006-2015 全景统计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