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帮副驾驶位置瘦弱的身体系好安全带
他安静地坐着
由于对城市过于陌生
有些兴奋,一路上左顾右盼
也有些怯意
好像不再是
有着古同村粗嗓门的男人
车开到橘子洲大桥
他望着宽阔的江面啧啧称奇
作为村里有名的木匠
很好奇这么长的桥怎么建起来的
我们的目的地是橘子洲的石像
他看石像的眼神很虔诚
也看到石像周围的橘子熟了
但我们的车冲过大桥的临时警示牌
驶入橘子洲时
这里已被洪水淹没
只剩下一些高的橘树
将树尖上的青涩小橘子奋力举出水面
父亲瘦弱的身体
不知何时已从副驾驶位置消失
这首诗的意蕴较为复杂。看似不动声色的口语化的叙述,里面可能隐藏着作者想表达的深意。有几个意象特别值得注意。第一个是“父亲”,相对于那个被认为是伟人的人的“石像”,“父亲”显然更真实,他是活生生的肉体的存在——作者两次以“瘦弱的身体”这一意象来表达、一个非常具体的动作是“我帮副驾驶位置瘦弱的身体系好安全带”。 面对“陌生”的城市,作者亦以一种陌生化的手法来叙述“父亲”:“他安静地坐着/由于对城市过于陌生/有些兴奋,一路上左顾右盼/也有些怯意/好像不再是/有着古同村粗嗓门的男人/车开到橘子洲大桥/他望着宽阔的江面啧啧称奇/作为村里有名的木匠/很好奇这么长的桥怎么建起来的……”“父亲”在这里,更像一个孩子。 “我”带“父亲”来游览风景名胜橘子洲,但看到的却是“水淹橘子洲”的情景,“……但我们的车冲过大桥的临时警示牌/驶入橘子洲时/这里已被洪水淹没/只剩下一些高的橘树/将树尖上的青涩小橘子奋力举出水面”,这是一种令游客失望的情景,不知在诗人的心中,是否意味着现实、历史与时间的某种颓丧? 诗作的结尾再次回到“父亲”:“父亲瘦弱的身体/不知何时已从副驾驶位置消失”,作者再一次以“瘦弱的身体”来陈述父亲,作者也没有交代“父亲”如何已经消失、消失在何处……这个结尾使读者的阅读期待一下子被悬置(没有出现口语化的抒情诗结尾常有的某种抒情):“父亲”的消瘦与橘子洲的被淹、不能观摩的石像与“消失”的“父亲”等意象组之间,构成了一种对话关系,也引起读者在此思考:“水淹”的意味是什么?“消失”的“父亲”或者“父亲”之“消失”又意味着什么…… 无论是从口语的叙述还是朴实的抒情等角度,我们约略能看到此诗作者在技艺上的不走寻常路、在诗歌言说上的某种高妙旨趣。
陈先发 陈卫 曹宇翔 耿占春 冯雷 顾北 顾建平 洪烛 霍俊明 简明 蒋浩 贾鉴 雷武铃 冷霜 李少君 李建春 李海鹏 李犁 刘向东 梁晓明 卢辉 罗振亚 马知遥 莫真宝 任毅 荣光启 树才 师力斌 谭五昌 唐翰存 田原 唐诗 吴投文 汪剑钊 王久辛 王士强 西渡 向以鲜 杨碧薇 杨克 杨墅 杨四平 杨庆祥 余怒 叶舟 臧棣 张德明 张定浩 张清华 周伟驰 周瓒等。 (以姓名拼音为序,排名不分先后)
▼点击查看
温馨提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