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潭的潭》:在高原的苍茫里对视

作者:北乔   2018年07月30日 10:56  中国诗歌网    1252    收藏

到临潭挂职是我人生的意外,开始习诗是我写作的意外。意外总是在事前,一旦经历之后,我发现人生并没有意外,一切都是有缘由的。面对苦难,我们无所适从,会陷入巨大的恐惧或抱怨之中,而当我们从苦难中走出时,就能真切地感受到苦难是一笔值得珍惜的财富。

——北乔


微信图片_20180730105144


昨日,“在高原的苍茫里对视——北乔诗集《临潭的潭》首发式暨分享会”在小众书坊成功举办,中国作协副主席、评论家李敬泽,《文艺报》总编辑、评论家梁鸿鹰,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小说家、诗人邱华栋,小说家李洱,《诗刊》副主编、诗人李少君,以及评论家、诗人霍俊明出席。《临潭的潭》的出版,不仅将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展现在读者面前,更是见证了一个新诗人的诞生;而嘉宾们对诗集与诗人的客观评价,也让我们对诗歌的创作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天地孤独,而我以诗歌取暖”


2016年北乔被中国作协安排到临潭挂职扶贫,临行之前,作协副主席李敬泽对他说:“不管你想不想去,去了之后你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20个月后,北乔果然带着一本厚厚的诗集回来了,让身边的很多人感到震惊。而他的成就,与临潭这片神奇之地密不可分。

临潭县古称洮州,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与黄土高原西部过渡地段,一直被誉为“进藏门户”。西汉王朝曾迁徙灾民于此,带来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艺术;明洪武年间,沐英率军西征,又在此地修建了洮州卫城,一大批江淮兵士携家眷落户于此,战时为兵,闲时为农,将江淮的汉民族文化传播开来。如今的临潭,是以汉族为主,回、藏、蒙、满等十个民族的混居之地,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地域文化。

为文化扶贫而来的北乔,来到临潭不久就把自己当作了临潭人,履行着自身的职责和义务,几乎走遍了这里的每一寸土地,尽最大努力来宣传临潭。在高原上生活、行走、思考,这里的一切对他来说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这里的江淮之风让来自江苏的他颇感亲切;陌生的是,这里多民族杂居的高原生活与以往大不相同。然而,也正是这种精神上的独特碰撞激发了他的创作欲望,高原那些在日常之中又在想象之外的神秘和隐喻变成了一行行短句,组成了他的心灵之诗。

“当我一个人站在高原之上的时候,天地之间只有我,豪迈之情油然而生,与此同时,又有着无尽的孤独与绝望。孤独产生诗歌,而我觉得是诗歌救了我,我以诗歌取暖。”


微信图片_20180730105215


嘉宾发言


彭明榜:北乔与高原的缘分

(《临潭的潭》责任编辑、小众书坊坊主)


北乔那么多年从来不写诗,到了临潭这个地方,从开始写诗到出书一共只有20个月,他在与高原对视中产生了许多特别的感受,我觉得这是一种很难得的缘分,在临潭的历史上也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文化事件。同时,我觉得北乔这本诗集,也是中国作家协会很重要的文化扶贫成果。


李敬泽:《临潭的潭》是有根性的写作

(中国作协副主席、评论家)


《临潭的潭》,我还真细细读过,我个人喜欢。北乔的临潭之行,有如此出人意料的成果,我特别高兴。北乔是一个好同志,是一个志在远方,特别是做扶贫工作,是有责任感的同志。

北乔去了两年,我觉得他这两年真的没有白去。临潭平均海拔2800米,处于青藏高原北缘,黄土高原南缘,在这样的大山里高原上,可能换个人待了也就待了,还要天天怨天尤人,天天的待不下去。但是我觉得北乔他真的待下去了,而且也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也和这片土地发生深切的情感的、审美的、理性的联系。这是北乔个人新的别样的创作成果,也是中国作家协会发挥文化、文学优势进行文化扶贫的具体体现,还是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重要成果。

《临潭的潭》这本书特别好,我喜欢这个书名。我估计自有临潭以来,写临潭的书,或者以临潭为名的这样一本诗集,我觉得是第一本,所以北乔能不能进中国文学史我不知道,但一定会在临潭文学史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这本身就十分有意义。我们写诗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往高了说我们为人类,为世界和平。我们的写作,一行行的文字,真诚地和一个确切的地方,和一个确切地方的人民,和那里的万物有着确切的联系。这些源于生命的诗句不是飘在天上,不是头脑里飘着的哲学或者想,而是和那个地方生息者的人们,和那里的生活,和他们的情感有着血肉般的密切关系,这样的写作是有价值的,是一个有根性的写作。在这个意义上说,这些诗好还是不好,由我们伟大的诗人来评论,由我们的读者来评论,但是我相信这样的诗本身有意义的。一个临潭的老百姓,一个临潭的中学生,一个临潭的老师读起这本书,我想他会觉得这本书是有意义的。这也是北乔《临潭的潭》的一种特殊价值的体现。

北乔原来是搞评论的,现在写起诗来,所以这真是给我们评论家鼓了劲。北乔这样的写作者,真是深入生活,扎根为民。有这样的生活,想着临潭大地上的人民,写出来的诗是带着高原上的风霜泥土,带着高原那些普通人的诗意和诗情。能够为他们写,在生命中为高原之上的临潭人了写一本书,能够觉得身在那些人中间,和那些人共同构成一个我们,这是一种有价值的、有意义的文学行为。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千个,一万个,一个地方这么多的人,觉得这个写作和他们有关系,是很了不起的写作。我们欣喜地看到,北乔做到了。


梁鸿鹰:北乔写出了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文艺报》总编辑、评论家)


我还真不相信北乔是第一次写诗,结果他真是第一次写诗,从2017年5月20日开始写,这时候是他到临潭挂职才半年时间。《临潭的潭》里绝大部分诗在我心里能够有所回味。他确实对临潭那片土地很热爱,捕捉到许多细微的东西。

诗人也好,文学也好,最终还是要跟自己的过去相连接。北乔写家乡,写父母,写童年的那三组诗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尤其是写他跟父亲的关系,就是那个年代最真写照。他跟父亲那种非常复杂的一种关系,想拥抱但又不敢,写得非常惊心动魄,非常刻骨铭心。童年所有的把戏都能被父亲识破,母亲还为你抱不平,这是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好的文学,就是一种回忆,北乔的《临潭的潭》有这样的品质。


邱华栋:用语言和生命瞬间的相遇结合的美来叙事

(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小说家、诗人)


拿到北乔的《临潭的潭》,触发了我的很多感想。中国新诗诞生百年左右,是中国诗歌界近来的热门话题。新诗走过一百年,改革开放四十年,诗歌语言发生重大变化,写作水准非常高。我是在新疆长大的,我对西北山川风貌非常熟悉,实际上我十几岁写诗的时候,受到了周涛等诗人的影响。我在如此双重背景之下来读北乔的诗,我惊喜地发现,在中国百年新诗史,40年改革开放的诗歌史的今天,在有关西部的诗歌写作中,北乔有非常独特的创作力量和诗意表达。

《临潭的潭》,书名也很好,因为潭字让我想宁静,深邃,稳固,神秘。河在流动,安静的潭很神秘。整本诗集非常均衡,显现了北乔不俗的创作水准。明晰而个性化的叙事性,是北乔诗歌的重要特色。每首诗里面都有一个情节,一切由此生发,一切回归至此。叙事在当代诗歌里都不多,大家都在抒情,北乔的诗歌叙事性,有独特的美感和诗意。北乔的叙事语调非常从容、沉稳,其中的意境、意象和哲思性的表达,非常耐琢磨。这本诗集是一个当代诗歌生产背景下的写作,确实是一部非常好的杰作。高原诗经,聚焦临潭的山川风物;隐喻或辽阔,是内心情感的风景,整体构成了一部关于临潭的诗歌志。诗是你的生命,在瞬间和你面对世界相遇的过程之中。人的生命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向死而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能有一本诗集留下来,把两年的时光留到一本诗集,用语言和生命瞬间相遇结合的美,记忆叙事,所有的东西都在这里面,我觉得是多么幸福的事情。特别祝贺北乔,能够在独特两年时间段里,把生命每一个瞬间,每一个时段的瞬间,与世界的相遇,都凝结为诗,成为自己的永远。《临潭的潭》,属于北乔,也属于我们,属于临潭文学史一个文本,一个杰作。


李洱:用诗歌的形式写日记

(小说家)


北乔用诗歌的形式在写日记。一般的诗歌创作跟小说还是有相同之处的,事情发生,这个事情过去很多年之后,把它忘了,然后这个事物又重新慢慢回到你眼前,然后你把它写下来,通过语言让这个世界重新生成。这是一个基本的规律,从生活到经验到写作的过程。有所不同的是,北乔的诗歌产生于大自然和故乡之间直接的对话,直接的交流,外面的世界对他这么大的吸引力,这么大的感染力,感召力,他几乎被外界的世界给盖住了,给抹杀了。北乔和外界世界直接对视、对话交流过程当中,被这个世界所充溢或者溢满了,然后他写下了这样的诗歌。在大山脚下,刚刚看到寺院和草原,一匹白马飘过,北乔在放弃许多固化的经验和感受,将自己的汉族背景后移,完全置身于当下的情境。比如白马实际上代表着一种征伐,战争,血腥,权利,暴虐,在汉族背景下这个白马具有农耕形式和文明的意义。当北乔在写白马的时候就不一样了,白马在离离原上草奔过的时候,北乔心中的白马在山林间穿过,他有一个词叫飘过,他是把马还原了马,他把马身上所具备赋予的含义全部清洗掉了,与世界直接凝视的时候,赋予白马这个此刻瞬间的意义。这是北乔诗歌写作中很特别的叙事,值得我们重视。

北乔目前这种写作姿态,属于即时性的,瞬间生发的,一种日记式的写作,记录下此时此刻他心灵的变化,情绪的变化,和物象直接的联系。这样的写作,对当下世界可能有一种启示意义。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了,需要我们做这样的记录。北乔突然被抛入一个不同的文化环境,让他的世界瞬间丰富回来,心胸瞬间开阔,世界变得广大起来,天空变得蔚蓝起来,站在新高处看得更远了。我觉得北乔的诗歌,真正关于临潭的诗歌是北乔回来之后,才会写下来。《临潭的潭》里有名句,有很高的格调,但我认为北乔之后两年的诗歌,可能会写得更好,所以我对北乔的创作诗歌有极大的信心和期待。


李少君:诗歌的写作是由“初心”开始的

(《诗刊》副主编、诗人)


我要从《路过冶力关的油菜花地》说起,为什么从这么一首诗谈起?因为这首诗让我发现北乔开始写诗的秘密。在高原之上,原来熟悉的东西突然变陌生了,他一直以为油菜花在江南有,结果在那里看到了,对他而言,这是一种奇迹,一种惊喜。有时候到了一种新的地方,你换一种视角,很多东西就会变成诗,我有一首诗在甘南写的,当时我看到一个帐篷,这个帐篷外边放着几条凳子,一张桌子,帐篷里面的当地人,他邀请我们到哪里坐在那喝茶,我当时突然有个感觉,想说一句话叫“草原是世界上最宽阔的一个庭院”。从帐篷的角度看,外面的草原全是它的庭院,所以草原是最宽阔的庭院,你换一个视角看,你把草原变成一个一家人的客厅之后,这个感觉就产生了,诗歌就产生了。北乔到了高原,真正开始了诗歌,这在某种方面来说一点不奇怪,因为你到了那样的地方,你会觉得任何东西都是值得珍惜的,一棵树,一朵花,甚至有一个陌生人来,你都觉得很欣喜和高兴。按我们现在时髦的话来说,这就是所谓初心,我觉得诗歌的写作肯定是一个初心开始的。这其实就是诗歌本身,就是诗的方式,诗意的源泉,诗意的发源,从惊讶一个新鲜感一个陌生感开始。我觉得这是北乔开始写诗的隐秘所在。到了高,原来熟悉的东西变得很陌生,而且也变得很新鲜,就像他说的油菜花,他只以为家乡有,没想到高原上也有,所以他的逻辑,他的这种思维方式,他的视角重新转换了之后,变成了诗歌。

诗歌我认为有三种类型,一种是幼儿少年时代,就是一种惊奇和惊讶,这就是我说的初心,为什么很多哲学家,思想家都说,诗人一定要保持一颗童心,一定要有赤子之心,不管多大年龄,你看到这个东西依然是很新鲜很陌生的,给你带来惊喜的,就有可能给你带来新鲜。诗歌永远保持一种惊奇,一种新鲜和陌生感,这是一种阶段。

诗歌自有一种抒情系统,到了青年的时候,诗人很容易抒情,因为开始跟外部世界接触,到了中年以后可能是诗和经验。从这角度而言,所谓诗就是有情感沉淀下来的东西,经过岁月的沉淀,情感会变成经验。诗和经验和情感并不是矛盾的,它是一种情感的深度沉淀。

我觉得在北乔诗中这三种类型都有的,未丢的初心,一直在童心;心中流淌的抒情,人过中年的的人生经验。北乔的不少诗,我认为是杰作。比如我看到有一首,无论从技术上面,还是从它的诗意上面,可以说是北乔代表性的作品,很成熟的诗歌。这就是《海眼》,无论从意境、感受,还是从修辞层面,这当是一首名作,也可以成为当代非常有影响力的作品。北乔这两年,确实没有白过,应该说原来只有诗的初心和情怀,现在终于变成了诗人。中国作家协会选派北乔去临潭挂职,无意之中进了一次诗歌的行为艺术。一个人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他的心灵受到震撼,他的思维和感受发生彻底改变,最后生成自己的诗歌世界,融合在《临潭的潭》这本诗集里。作为中国作协的同事,我们非常高兴又有一位诗人产生了,北乔会成为我们《诗刊》新的重要作者。


霍俊明:北乔发现了人生变化之中的某种本质

(评论家、诗人)


在高原的苍茫里对视,这个对视既可以是一个诗人和外界的对视,也可以是一个人在高原上坐下来面对自我的向内注视。一个诗人写作很多年写了一部诗集,或者像90后,00后突然闯到我们视野的写作,这是常见的。而这部诗集的产生很特别,此前有一个漫长的空白期。北乔曾经有25年的军旅生涯,10年左右的摄影史,21年的文字创作史,包含散文、小说和文学评论,诗歌写作始于2017年5月20号,到今天才一年多。有一个人说过,如果一个人在24岁之后要想写诗的话,可能不大可能,因为诗是青春的事业。而北乔在这么长的空白期后突然写诗,而且一出手就不凡,这是诗歌界一个较特殊的事件。

据我说知,北乔在临潭拍了一万多张照片,我觉得这些照片经过个人对空间的认知,也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个直观的感受,比如一个诗人在什么样的空间写作,肯定反映了一个人与外部世界最真实的对话。

一个人写作包括写诗,有的是给市场看,有的是给评论家看,有的是给所谓的文学史和大学教授看的。而北乔的诗回归到最本真的问题,回归到个人,在收获个人面对自我和空间所发出特别真实的碰击之后的产物。

整本诗集,从里到外,包括两个部分的差异,高原诗经,基本在空间之下现场下的诗歌,是最直接的注视与对话。隐喻或辽阔,则回到内心深处,捕捉灵魂的颤动,回忆身后的路。两年的时光有一本诗集留下来,有诗为证,留下一个特别重要的档案式的东西。我觉得这两年时间可能是北乔人生重点之中的一个重心,北乔发现了人生变化之中的某种本质,诗就产生了。


微信图片_20180730105222

《临潭的潭》,北乔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2018年7月

精装本,347页,定价:58元


《临潭的潭》,作家、评论家北乔的首部诗集,高原心绪,心灵图景。

全书分“高原诗经”、“隐喻或辽阔”两辑,计220多首诗。

《临潭的潭》中的“临潭”,与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临潭县有关。北乔在临潭这片高原上生活、行走、思考,差遣文字。

又毫无关系!

站在一处水潭边,世界和灵魂都会荡漾,那些体验之后的呼吸,那些自然与生命的对话,那些潜伏于灵魂深处的黑与白,在某个瞬间涌动为精神之潭。

一切是抽象、游离的,一切又是全真的具象。

我们对高原,总是陌生而熟悉。高原独特的风光和隐秘,在我们的想象之外,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高原,充满人生寓言。我的人生,你的人生。

我们走进高原,就是在走进我们自己。

这里有熟悉的高原,陌生的日常生活,与你一同走上诗意与哲性相融的阅读旅程。

从古典的意味与现代的想象之间走过,进入高原内部,将神秘与隐喻引领到字里行间,临潭而立,自然的潭映出生命行走的心灵之潭,呈现不一样的阅读审美!

责任编辑:牛莉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以诗为媒,续写“山乡巨变”新故事
  2. 当好乡村娃的“大先生”
  3. 王二冬的快递诗生活:于时代洪流中探寻微光
  4.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关注乡村与灵魂之爱:也人诗集《向南不惑》品读会举行
  6. 第422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7.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8.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十辑
  9.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2024第二届“天涯诗会”征稿启事
  1. 中国作协召开党纪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2.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3. 每日好诗第424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除了诗歌美学,还应强调诗歌力学
  5. 细节是诗意生成和传达的强大动力
  6.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九辑
  7. 致敬巨匠,百年诗情!北京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今日开幕
  8. 第421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9. 海峡两岸诗人在漳共品四月诗歌诗与城市光影——2024闽南诗歌节在闽南师范大学开幕
  10. 2024年橘花诗会诗歌征集获奖名单公示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