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月刊》四月头条诗人:商震

2018年4月第3期 (总第38期)

作者:商震   2018年04月16日 09:01  中国诗歌网    5557    收藏

4 诗歌月刊


编者按:为展示更多优秀诗人的优秀作品,增强各大诗刊在网络上的影响力,中国诗歌网与《诗刊》、《星星》诗刊、《诗歌月刊》、《诗选刊》、《扬子江》诗刊、《诗潮》、《诗林》、《绿风》、《草堂》等主要诗歌刊物合作,共同推出“头条诗人”栏目,每月分别推荐一位“头条诗人”,以飨读者。

本期推出《诗歌月刊》2018年4月头条诗人——商震。


作者简介


诗歌月刊:商震


商震,1960年4月生于辽宁省营口市。出版有诗集《大漠孤烟》《无序排队》《半张脸》《琥珀集》《隐身术》,散文随笔集《三余堂散记》《三余堂散记续编》等。现居北京。


主编荐语


诗人对诗歌的终极追求可能是诗意哲思的表达,诗人、作家们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做个思想者。我想,创作的根本不是沉湎于语词的华美和技法的娴熟,重要的是诗人语词之背后的睿智的思想性。显然,商震是个思想者,他的诗行里闪烁的是他独特的思想,即对人生的思考,现代人命运的共性和个性的思考,人性善恶的思考等。《荡秋千》组诗是他新近之作,在保持他一贯辛辣、豁达和幽默的诗风的同时,有了更多蝶变,即思想性元素更多对诗歌本体的注入和嫁接,使他的诗在原有的沉静冷峻中多了重量和深邃,以及使人读出更多感悟,并延伸出更多哲学层面的美学思考。

诗心在,诗在;诗的思考在,诗的生命力就更加茂盛和顽强。《荡秋千》组诗美学价值体现在此。


推荐作品     
      


荡秋千(组诗)

商震


   捞月亮



河里有一枚月亮

跳动着

是个调皮的孩子

我在河边陪着月亮玩儿

伸手想把月亮捞起来


这是李白没捞起来的月亮

很多人都没捞起来的月亮

我要捞

捞不起来的捞


月亮里有酒

有很多喝酒的诗人

河里的月亮

是酒醉后摇摇晃晃的李白


李白没捞起月亮

是一生没找到自己

很多人很多人还有我

都在自己和自己之间晃荡


哦,大风吹不走的月亮

流水冲不去的月亮

漂在水上的月亮

住在诗人梦里的月亮


月亮是块魔镜

是一片汪洋

是诗人的最后一首诗

最终会引诱诗人

跳进水里


   岁末来到桃花潭


一片桃花没有

这里也是桃花潭

寒风吹过来

一排排树

是没捆扎好的栅栏

一条水像冬眠的蛇


我看着这潭水

像看着自己的眼睛

偶尔泛起的水花

也没有桃花的样子


我在桃花潭边

盘桓了几圈

这些栅栏我认识

就是想不起

是否真的见过桃花


   黄昏


晚饭后散步

秋风不断掀起我的衣襟

好像要检查我吃下了什么食物

夕阳已经落在肩头

我就扛着

这颗没有热量的火球

一路走一路看匆匆的人群

几只蝙蝠在头上飞来飞去

我吃得太饱

看不到它们的饥饿

一些枯草还在顽强地站着

野花的尸体被风吹过来翻过去

像在地狱里受刑


几千年的黄昏都是这样

几千年的我

所看到的也都一样 


3


   跑


一只野猫在雪地里跑

顶着风

像与仇家去决斗

天上的雪落到它身上

迅速地滑落

雪地上是老虎的爪印


它偶尔在雪地上

站一会儿

望天的眼神

比寒风凛冽

有时猛地叫一声

栖居在树上的雪

会颤抖着落下


这只猫

迎着风跑

风的尽头

不会有食物和配偶

它也不会找到寒冷的源头


它一直在跑

是挺着刺刀的战士

不畏惧风雪会把它淹没

它好像要找到春天的门环


顶着深冬的风雪

倔强的性格

是野猫自己的大道


   飞起来的石头


在一条大河的岸上

我捡起一块小石头

抛向空中

石头有了挣脱地球引力的欢快

飞得比鸟还要倔强


后来落到水里

如果它能变成鱼

就可以抛弃装满废气的肺

用鳃与水交流

即使依然是石头

也应该是找到了

等待玉化的自由


一块飞到水里的石头

我的一个恶作剧

却从我的眼睛

飞到了我的心里


   驻足


松花江凝固了

水有了居所

冰很白雪很白

雪落到冰上更白


我站在冰上见风流泪

见雪也流泪

泪水正与雪比白

与我童年在松花江边

玩耍的时光比白


水并不都是用来流动的

冰让水暂停

像老人在驻足童年

江面的风是刀

正剥去我身上成年的杂念


冰会化成水

我已走向老年

但不会影响我心底

藏着透明的水


4


   一夜狂风


这些隐身的家伙

一队一队的急行军

把人间作为撒野的乐园

月亮吓得躲到云后

百姓的灯光都被吹灭

漆黑的夜里

只听到漆黑的叫声


我伏在窗前

看到空旷的公路

和东倒西歪的树

翻滚的草

还有飞扬的垃圾


这不可一世的风

让我懂得了什么是张狂


   雪的提醒


落雪的时候

不要开灯

所有的光都有噪音


雪落无声

听到的声音

都是记忆的回响


一片一片落下来的雪

是我的童年

也是我的故乡


哪里有雪

哪里就是我的童年

哪里有雪

哪里就是我的故乡


我在变老

雪永远年轻

雪落在民谣里

“黑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我站在民谣里

不知是身上白

还是身上肿


突然有人提醒我

这是北京的雪

不会有我的童年和故乡

一片雪“啪”地

打在我的脸上


   荡秋千


我的生活

一直像在吊床上

吊床的一端系着太阳

另一端拴着月亮

日升月落

月升日落

我就被日月

没完没了地忽悠着

更多的时候

是被日月反复地推搡

让我的生活

像荡秋千


   夜读布考斯基


我在台灯下看书

台灯的光

只比篮球大一圈

光里仅能放一本书

和我的眼睛


这是一本布考斯基的诗集

满纸细碎的生活

和美国人对现实的态度

文字在我眼里很明亮

灯光依然是个不滚动的球

球体之外

就是黑黢黢的悬崖


5


   出差


又要出差

去我不想去的地方

这些年我一直在出差

用笑脸掩盖委屈


带着任务出行是苦役

无论去的地方是哪

也无论那里

山有多奇水有多秀花有多香


好风景是好自在

是身边有无需打哑谜的同伴


我的旅行包里

经常装有一本书

用来抵消不想做的差事

或者安慰自己

只是换个地方读书


若一日能主动出行

一定不带书

只带着风月和风情


   害病


天气预报说

今夜有雪


我每隔一小时

就趴在窗户上看一次

直到天亮

也没看到雪


究竟是天气预报在撒谎

还是苍天有病了

害得我由不断张望

到夜夜相思


   游荡


午夜

在小区里闲散地走

寒冷让黑夜多了些诡秘

我穿着庄重目不斜视

两只求欢的猫

根本不看我

只有风一直紧跟着我

我旁若无风


我希望风

认定我只是优雅地游荡

而不是在侦探

夜的秘密


   乌篷船


船身的黑色

是变暗的岁月

吱扭吱扭的桨声

也在把时间变慢

我坐在船舱里

努力地享受

这又暗又慢的世界


这是当下最慢的交通工具

通过一个桥洞

像穿过一个很长的隧道

水的波纹

也懒洋洋地荡开


这些都是很真实的场景

而我依然觉得不真实

现在所有的事物都在加速度

慢就变成了不可靠


6_


   白玫瑰


几片雪花

落在枯草上

一个摄影师把它拍成了

一枝白玫瑰


我认为

这就是玫瑰

喜欢玫瑰的人

都相信爱情

而爱情本来就是雪做的


雪该降落时就降落

该洁白时就洁白

寒冷时会刺穿骨头

融化时就一地污泥浊水


摄影家的这张照片

一直放在我的案头

偶尔看几眼

身上就一阵一阵地冷


   有瘾


会议进行两个小时了

我想抽支烟

我掏一支烟放嘴里

没点燃

会场上的人齐刷刷看着我

直至发现烟并没有点火


会议继续进行

我手里攥着打火机

始终有把火点燃的欲望


   巧遇


傍晚,我与一只老鼠

相遇在不宽不窄的胡同

老鼠看着我

我看着老鼠

我们都在惊悚

都在做着转身就跑的准备


   辨认


我闲散地在街边走

一只流浪狗与我迎面而来

我们停住脚步四目相对

像两个失散多年的朋友

仔细地互相辨认

一辆汽车从我们身旁走过

也没影响我们对视的眼神


我们互相看累了

又各走各的路


相关评论      
      


薛定谔的猫与商震的石头 

文 / 李壮


世间最奇崛的外部景观,大都来自于强大而不可见的内部力量。就像7000万年前那场轰轰烈烈的造山运动使喜马拉雅山脉及整座青藏高原崛起为世界屋脊,在它每一厘米可测量的拔升背后,都回响着地表之下大陆板块挪移挤压的无形吼声。诗歌也是这样。在很多时候,诗歌所显示出的正是一场写作主体内心世界的自我塑形运动。这种力的运动,正如里尔克所说的那般,乃是盘踞在一切严肃的诗歌写作最深处的动机根源:“探索那叫你写的缘由,考察它的根是不是盘在你心的深处……在夜深最寂静的时刻问问自己:我必须写吗?你要在自身内挖掘一个深的答复。”我想,对一切认真看待诗歌写作的人来说,这种答复不难给出,这种内在的根源式动力本身不会轻易缺席。高下的区分往往在于,好的诗人,能够以自己独具风格技巧的语言,将这种内在之力外化为清晰、可感的形体——而不仅仅是虚无缥缈、无法转译的概念的“力”。由此反观当下诗歌写作现场,与此相关、而我们亦所见最多的元素,或许是“姿态”:孤独的姿态,悲伤的姿态,缺失或深陷于爱的姿态,恐惧或希冀或二者交织的姿态。姿态绝非不好,但仅仅有姿态是不够的,因为它依然属于抽象的范畴,并不是主体内在世界向语言形式转化的完全体。我们不能说这不是对写作的“答复”,但它耽搁在题干分解的途中,依旧呈现为(或许带有某种提示信息的)谜语;我们的确能够从中揣摩到地壳深处的剧变,但山峦并未充分地刺破文字的水平视野,它还不能够被充分有效地注视、观看,人们难以触摸到山岩的真实弧线,进而树木、草本、爬虫和飞鸟都难以落足,甚至岁月的风也不能磨蚀那些凸出的形状——这似乎意味着某种安全,然而也恰因如此,这种安全常常是无意义的。


由此再看商震的诗。《荡秋千》一组,正如商震以往的创作那样,显示出一种率真、具体、坚实可感的宝贵品质。这组诗里,诗人主体的形象,包括这种形象背后的情感力量因子,都可谓鲜明、强劲;然而这种鲜明和强劲并不是以抽象的精神姿态呈现,而是被充分地凝结在一个个具体而又内涵丰富的动作之中。这一系列元素纷繁的动作,使商震的这组诗洋溢出鲜活的生命感。诗人有时向前俯身,“伸手想把月亮捞起来”(《捞月亮》);有时又向后仰去,“在一条大河的岸上/我捡起一块小石头/抛向空中”(《飞起来的石头》);他喜欢在路上闲散地走动,因为这无目的无动机的游荡时常能撞上意外的事物(《游荡》《辨认》)。诗人的生活是摇晃的,像在吊床上,“一端系着太阳/另一端拴着月亮/日升月落/月升日落/……被日月反复地推搡”(《荡秋千》);在这里,即便是对生命时间的抽象体认,也依然能够被落实为如此具体、切近、充满生活情味的日常行为动作。有时诗人自己不动,无穷的外物却依然在动作不停:“寒夜的风,钢针一样在我胸间穿行”(《向远方》)、“一只野猫在雪地里跑/顶着风/……天上的雪落到它身上/迅速地滑落”(《跑》)——毫无疑问,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才是永恒。当然在一些时刻,商震也是静的。完全的静,不仅是肉体,甚至包括时间和空间,例如这首《夜读布考斯基》:“我在台灯下看书/台灯的光/只比篮球大一圈/光里仅能放一本书/和我的眼睛/……文字在我眼里很明亮/灯光依然是个不滚动的球。”然而,静的场景之下,又随时充盈着或许是更加鲜明强健的动的预感:“球体之外/就是黑黢黢的悬崖”。这是植根于事实性状的生动隐喻(其描绘的是光与暗之间分明而近乎断落的虚拟边界),与此同时,又充满了精神性的暗示(关乎布考斯基、“我”,以及诗中所提到的“对现实的态度”等等),这一切在“悬崖”的意象中鼓胀起自由下落(同时也可能意味着反重飞升)的强大情感势能。


正是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商震诗歌的另一种可贵之处:在那些具体的行为动作(包括与此相关的景物意象)背后,往往都蛰伏着断面鲜明、饱满有力的情感实体。如果说动作本身显示出商震诗歌极富质感的日常性、及物性,那么其背后的精神性蕴藏,则展示了这一系列诗歌文本所具有的内在深度和启迪色彩。《有瘾》《巧遇》《辨认》表现的是行动预备或搁置的片刻(手攥火机、准备逃跑和相互辨认),它们具有戏剧性的张力,携带着精致而微妙的智性快感。《捞月亮》一首中,层层围绕着“捞”这样一个物理幅度颇大,因而也是具有戏剧色彩的外在动作的,乃是同样拥有巨大张力的内在动作,即人对自我的找寻:“李白没捞起月亮/是一生没找到自己/很多人很多人还有我/都在自己和自己之间晃荡”。而在这首诗的结尾,“捞”进阶为幅度更分明、戏剧性更强的动作“投水”,这种动作的进阶毫无疑问地显示出强烈的精神指向性:“月亮是块魔镜/是一片汪洋/是诗人的最后一首诗/最终会引诱诗人/跳进水里”。《黄昏》一首同样显示出这种由外而内的进阶,夕阳、蝙蝠、枯草、野花……景物的迅速切换导致了诗歌意境的急速升温,用词越来越狠、造境越来越锋利(渐趋哲学化,甚至带有了某种先锋剧的仪式感),最终从一系列具体坐标上的常规动作(“晚饭后散步”等)中扩写出了近乎无限的时空景深(“几千年的黄昏都是这样/几千年的我/所看到的也都一样”)。这是商震诗歌清晰具体背后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是强大的、熟练的,它具有充沛的裂变潜能和自我繁殖力,总是一再地打开精神启迪的全新可能。因此,商震的诗歌经常由那些日常的、随性的、似乎是无目的无动机的经验起始,而又在诗句自身的动态增殖中不断吸附更多意义指向的电荷。这样的诗作,对生活经验以及诗歌技艺本身来说,都可视作一种魔术力量的彰显。此种充满魅力的不确定性,让我想起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那个著名的思想实验:在打开盒子之前,人们永远不会知道五五开的可能性选项究竟偏向了哪一方,盒子里的猫因而处于生与死的叠加态,只有盒盖彻底打开的那一刹那,结局才被实质性地决定。就像《飞起来的石头》中,那颗看似是相当随意地脱离了手指的石子(“我的一个恶作剧”),只有在挣脱引力、飞向天空的一刹那,才会忽然间决定了自己将会以怎样的方式和轨迹飞回到诗人的心里:在这首诗中,它关乎挣脱和抛弃的自由;而在另外的诗中,它可能又会拥有迥乎相异的落点,激起完全不同的水花。


说到《飞起来的石头》,商震笔下的那颗石子,或许寄寓着诗人自身的许多隐秘渴望。说到底,商震是一个写性情诗的性情人,他的诗人主体形象,常常会在作品中凸显出令人会心一笑或莫名动容的剪影。在诗里,他可以是一个从容体味的人(《乌篷船》《岁末来到桃花潭》),也可以是一个迅猛洞悉的人(《又见西湖》《白玫瑰》《一夜狂风》);他能够像孩子一样整夜趴在窗口等雪(《害病》),也能够以老者的身份揣摩出时间和故乡的重量(《雪的提醒》)。在《出差》里他是如此真切、委屈得都有些可爱:“又要出差/去我不想去的地方/这些年我一直在出差/用笑脸掩盖委屈”;在《驻足》里他又能如此悲凉、悲得平静,因而更惹人心疼:“松花江凝固了/水有了居所/……水并不都是用来流动的/冰让水暂停/像老人在驻足童年”。最后我要在这里说,《驻足》是一首非常动人的诗。除却那种对“老去”的深切体会,让我极其感动的,还有这首诗的结尾:“江面的风是刀/正剥去我身上成年的杂念/冰会化成水/我已走向老年/但不会影响我心底/藏着透明的水”。这是衰老所不能剥夺的尊严,甚至死亡和永恒的遗忘都无法将它取消。联系我开篇所谈到的问题,这也是“姿态”,然而却是真正有生命质感的姿态;它建基于充分发达的动作、经验和情感力量,像果实一样自然而然地在秋天出现——并且闪耀出光彩。



2

责任编辑:牛莉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直播预告 | “《诗刊》编辑面对面”对谈
  2. 《我们劳作在大地上:叶小平的诗》 | 新书上架
  3. 每日好诗第448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每日好诗第449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5. 每日好诗第44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6. 每日好诗第448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新时代新工业诗歌中的工业美学
  8. 第445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9.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10. 陆游邀请你来写诗!第三届桂冠诗歌奖启幕
  1. 新时代新工业诗歌呈现出应有的精神和气象
  2. 古都秋菊芳菲时 诗人兴会更无前
  3. 青春诚不悔,诗意耀中原——“青春回眸·青春诗会四十届庆典”系列活动侧记
  4. 每日好诗第448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5. 每日好诗第448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6. 我与“青春诗会”的故事征集启事
  7. 陆游邀请你来写诗!第三届桂冠诗歌奖启幕
  8.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锚定建成文化强国战略目标 不断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9. 《诗刊》社青年理论学习小组赴河南开封开展调研实践活动
  10.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1.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2. 在秋的收获中聆听诗的声音丨《诗刊》2025年征订
  3.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4. 每日好诗第447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创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盛景
  6. 每日好诗第447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新时代新工业诗歌呈现出应有的精神和气象
  8. 每日好诗第446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9. 第四届骆宾王国际儿童诗歌大赛颁奖
  10. 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在伟大改革实践中激荡文学澎湃力量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6.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