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汎森: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经典

作者:王汎森   2017年08月29日 12:06  南方周末    227    收藏

多年前,几位关心高中生人文社会科学人才培育的朋友,发起了一个演讲会,请人来讲中西经典,我也应邀作了演说。在那次演讲中,我首先提到林肯。

林肯正式的教育背景很浅,可是他的文章和演讲却极为动人,我个人认为他主要的精神及思想资源是不断地精读包括《圣经》在内的经典。这些经典深入他的精神层次,除了源源不断地提供许多精彩的养分之外,也形成了一个规模、一个框架、一种内在的雄浑的气氛与节奏,再加上林肯在适当的时候套引经典,使得他的演讲及文字非常动人。

上个世纪芝加哥大学阿德勒教授提倡阅读伟大作品,这件事今天看来已经相当老旧,但是它的意义却从未褪色。我个人深知讨论经典阅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光是什么可以成为经典以及如何阅读经典,便可以从无数方面去谈。这里则只想试着回应一种质疑。

2001年,当我在台湾国科会人文处为了推动“经典译注计划”而举办一系列“西洋经典与现代人生”的讲座时,因为报纸副刊的报道,曾经引起一些注意。有一位听众打电话到人文处:“都是一些过了时的书,何必这样大张旗鼓?”这个质问促使我们思考:何谓经典?经典是不是一部没有错误、尚未过时的书?一部书之所以成为经典一定有许多原因:它的历史影响巨大、它的内容历久弥新,它反映了普遍的人性及普遍的问题,它的词采闪亮惊人,它的思路细密曲折,它的架构雄浑庞大等,不一而足。可是不容否认的,经典中的一部分内容,经过时代的淘洗,用现代人眼光看来已经错误或过时,为什么人们仍然需要读它?再者,经典是不动的,它如何与人类无限多样的存在境遇,以及人类所关心的翻新出奇的问题发生关联?

正如同一个点不可能同时出现在两处,那么一本书的内容怎么可能既是古代的、又永远是当代的?“同时代感”一定是跟我们这个时代的“相似感”吗?

三十多年前,我曾似通不通地读了神学家保罗?田立克(PaulTillich)的《系统神学》,觉得他很想解答这个问题。这部书中反复讨论《圣经》如何关联呼应(correlated)每一个时代?如何在不任意改动《圣经》的“讯息”下,关联呼应每一个时代特殊的“境况”?如何形成一种既不是从境况中抽取答案,也不是过度被讯息的固定性所拘限,而对时代的迫切问题提出解答?田立克花了很大的力气所提出的解答,应该只是人们亲近经典的进路之一。

有的人每隔几年就要读一遍康德的三大“批判”,是想跟着他细密曲折的思路走一遍,像磨透镜一样。王国维可能是近代中国最早深入琢磨三大“批判”的人,到了后来,当他放弃哲学(他说哲学是“可信者不可爱,可爱者不可信”)之后,我们仍然可以在他的经史著作中看到康德思路的影子。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读马克思的小册子《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马克思形容这本书是在分析“为什么一个有三千六百万人的民族竟会被三个衣冠楚楚的骗子(包括路易?拿破仑)偷袭而毫无抵抗地做了俘虏”,列维-斯特劳斯大概是要一次又一次亲近那种从四面八方、一层又一层地解剖1851年12月2日路易?拿破仑政变事件的锐见。

在那次演讲会中,我选择了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书中的部分内容在晚清以前是非常前卫、非常锋利的,但是到今天恐怕早已成了刍狗,但是这本小册子在历史上曾经发挥无比的影响力,使它自然具有一定的分量,书中所提出的若干议题:君臣的角色、君臣的关系、读书人在政治中的角色、舆论的问题、物质力量的配置应集中在中央或分散在各地等等一连串问题,现在看来仍有一定的新鲜感。即使其内容已经过时,作为读者,我们仍想深入历史脉络,了解作者为什么那样说。古人说“误书思之,亦是一适”,设身处地深入了解经典的每一部分,正是一种磨砺自己的工夫。

我偶然读到一封前人的信,信中说日本的山本玄绛禅师在龙泽寺讲经,说:

“一切诸经,皆不过是敲门砖,是要敲开门,唤出其中的人来,此人即是你自己。”

这段话可以有非常多面的解释。我则想借它来说明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读者的角色与经典一样重要。阅读古往今来的经典,除了应当虔敬地学习它的道理、它的论题、它的词采,还要进行一种密切的对话。对话的对象可以是永恒的真理,也可能是其他的东西。无论如何,在与经典密切对话的过程中,读者不断地“生发”出对自己所关怀的问题具有新意义的东西来。经典之所以历久不衰,往往是提供了对话与创造的丰富资源。阅读经典一方面是要“照着讲”,同时也要“接着讲”(冯友兰)。不管“照着讲”或“接着讲”,最后“是要敲开门,唤出其中的人来,此人即是你自己”。


85a36feb04cf4f4680c35168da030ea9

王汎森(1958年10月25日-),台湾云林人。历史学家,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央研究院现任副院长。国立台湾大学历史学系学士、硕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曾任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历史语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员。主要从事思想文化史、学术史以及史学史研究。

责任编辑:牛莉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玉溪元江:志愿服务队为乡村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添“诗意”
  2. 百年丁香诗会·第二届全球华语诗歌征集活动启事
  3. 地理坐标和时间维度——论李强的诗歌创作
  4. “诗意北疆・相约东胜”诗歌作品征集启事
  5. “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 ——全国青少年儿童诗歌征文大赛
  6. 2025年新时代青年诗词十佳诗人评选
  7. “我在南京的日子”|第三届青春三行诗创作大赛
  8. “我为乌兰察布写首诗”征集启事
  9. 中拉诗人共写一首诗献给秦岭
  10. 以诗为媒,以文会友 | 《散文诗》“桃江 · 竹海”专辑征稿盛大启幕,让世界听见你的诗篇!
  11. 完整榜单>>
  1. 玉溪元江:志愿服务队为乡村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添“诗意”
  2. “诗意北疆・相约东胜”诗歌作品征集启事
  3. 翻越高山,跨过河流,把诗歌带回家
  4. 当千年鼓乐碰上现代诗——中外诗人观赏大唐芙蓉园鼓乐表演
  5. “文明会有不同,但诗歌让我们得以沟通”——中外诗人走进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与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侧记
  6. 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走进西北大学
  7. 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在陕西西安启幕
  8. 中拉诗人共写一首诗献给秦岭
  9. 2025国际青春诗会 | 艾诺依访谈
  10. 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诗歌座谈会在京举行
  11. 完整榜单>>
  1. 抚远观日 | 白庚胜
  2. “我为乌兰察布写首诗”征集启事
  3. 每日好诗第48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8月2日《诗刊》社将组织20多位全国著名诗人走进乌兰察布!
  5. 北疆诗韵·乌兰察布:《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开幕
  6. 第四届自然诗会举办, “自然诗人奖”“生态诗学家奖” 揭晓 | 附颁奖词、获奖感言
  7. 当草原遇上诗歌!《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在乌兰察布启幕
  8. “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 ——全国青少年儿童诗歌征文大赛
  9. 当草原遇上诗歌!《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在乌兰察布启幕
  10. 今晚8点|诗歌大擂台(第32期)
  11. 完整榜单>>
  1. 《诗刊》征集广告词
  2.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3. 玉溪元江:志愿服务队为乡村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添“诗意”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8.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9. 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诗人名录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
  11. 完整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