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达:爱如死之坚强

作者:吕达 花语   2017年06月19日 09:11  中国诗歌网    6361    收藏

编者按:

她们是女儿、是妻子、是母亲,同时也是诗人。她们以柔软细腻的诗心,勾勒着生活点滴、倾诉着爱恨情仇。她们用人生来膜拜诗歌,也用诗歌温暖人生。“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中国诗歌网最新推出“女诗人系列”访谈,带你近距离欣赏那一道道亮丽风景。欲知“女诗人养成记”,请随我们一起,探访她们的生活现场,感受她们文字中的温度。


点击查看往期精彩

48-吕达女诗人-内页


吕达(诗人主页)女,八零后,安徽太湖人。现供职于中国诗歌学会编辑出版部,《中国新诗》编辑。喜读书、音乐、自然。基督徒。2011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作品散见于《诗刊》《诗歌月刊》《扬子江》《中国诗歌》《草堂》《绿风》《黄河》《延河》《草地》等刊物。曾获2016首届中国青年诗人奖、2017中国太湖风“鼋渚春涛”诗歌征文奖等奖项。


访谈


1、花语:吕达好!你是优秀的80后女诗人,但你的成长历程有些坎坷,出生时母亲眼睛受伤,导致视力残疾,随即父母离异,没有关于父亲的任何记忆。在这样一个单亲家庭里,母亲是怎样把你拉扯大的?母亲身上最让你钦佩的品质是什么?

吕达:活到现在,我不得不承认“命运”一词是极其广阔和神秘的。如果没有宗教背景,个体被抛入茫茫宇宙中,随意而残忍。我被出生,被生于这样的家庭,这与我的意志无关。

我的母亲是一个坚忍的女人,这世间绝无仅有的坚忍。经历和身体的限制让她性情更加复杂、易变。她和所有母亲一样,爱自己唯一的孩子。她把所有对未来的美好希望寄托于我身上。现在回想幼年,真的难以想象,我们是如何活下来的。我无法想象母亲从一个健康的人一下子成为一个失去光明的盲人时心理所发生的巨变。我们辗转寄居于外婆和姨舅各家,有时被迫流落街头。我基本上选择把那时候的记忆抹去了。母亲说,我从三岁以后就没有在她面前放声哭过。我应该是非常早熟的。

六岁时,母亲意识到我该上学了。我们四处奔波,终于有了第一个安身之所。


2、花语:尽管如此不幸,长于单亲家庭。小学、中学、大学你依然按部就班完成了,这有些不可思议。母亲眼疾如此严重,她怎么照顾你呢?小学有没有人接送?说下你的少年成长史!

吕达:我能够顺利完成学业,都是因为母亲。她不顾一切,希望我能够和同龄人一样通过知识来改变命运。在我们居住的县城里,这件事并不是很容易的,尤其对于一个盲人和一个孩子。但是我的母亲做到了。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我所就读的学校、老师、领导,都给予了我极大的关怀和帮助,这是我的幸运。

我和母亲算是彼此照顾。在我小的时候,我充当她的眼睛和盲杖。很多生活上的事情,我们需要一起才能完成。

上学接送这件事情对我来说太过奢侈,我有幸享受过几次,一般都是在我在学校玩,摔烂了膝盖磕破了头,无法自己上学时,母亲会背着我去学校。不过后来长大了,不再顽皮了,也就可以自己上下学啦。


3、花语:最早写诗是哪年?有故事没?诗名还记得吗?

吕达:大约初中时,我开始对男孩子感兴趣。自己制作了各种花花绿绿的卡片,用来记日记、涂鸦,这个过程中产生了一些初期的诗作。

后来由于屡次更换住处,所有的东西都成为了废品,没有保存下来。


4、花语:坎坷的童年,故乡在你的记忆里是否还是那只放飞在太湖之滨的绿尾巴蜻蜓?请形容一下你的故乡!

吕达:坦白说,我一直缺乏对故乡的认知。我生于斯长于斯,却没有用心去看过我的故乡。可能心理上不喜欢这里,因为它带来的是痛苦的回忆;可能我太过于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忘记了现实与自身的紧密联系。在故乡的18年中,我和母亲住过很多地方,体验过很多种生存境遇。故乡的山水我们从来没有去欣赏过。除了一些身体和心灵上的创口,对于故乡,我只知道那儿有很多好人,质朴善良,帮助了我和母亲。他们是我唯一感念并且终生不忘的。


5、花语:对你来说,何为孝?你算一个孝顺的孩子吗?

吕达:我从来不接受单一固定定义的东西。“孝”是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中的一种,在现实存在中它具有复杂的表象。照顾、赡养好母亲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如果没有爱参与其中,“孝”是一个很干瘪的词汇。

在每一天和母亲的生活中,我们常常因为琐事争论,互相让对方伤心。往往,引起争论的理由都是无关紧要的,只是我缺乏智慧,让这些争论化为一句撒娇、一句道歉、一个亲密的肢体接触,我无法完好地表达爱、渴望和亲密。

如果按照定义,我算不上孝顺的女儿。


6、花语: 诗歌对我来说意味着出口和救赎,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吕达:或许是由于经历的缘故,我一直渴望“把自己晾出去,好让上帝早点召我回去”。

就像音乐和自然一样,诗歌对于我,意味着新鲜的空气、自由的一片天地,它自然而然进入我的血液里,它更好地补充、丰富了我对于爱、渴望和亲密的表达。它也意味着我可以自在地哭泣、思考,也意味着它帮助我在上帝面前存活。

      

7、花语:最喜欢的中外诗人有哪些?

吕达:博尔赫斯说“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样子”。我喜欢阅读。阅读让我进入一个更深邃的空间,这个空间有时候比现实更纯粹,书籍像音乐和其他艺术一样,可以洗涤内心。

越多的读,喜欢的也越多,作家和诗人的界限反而越模糊。在我心里,怀有赤忱之心写出的作品都具有完美和谐丰富的诗意,而这些作者,都是我所喜爱的。比如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福楼拜、海明威、索尔贝娄、哈珀李、木心等;比如音乐家莫扎特、贝多芬、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等;比如画家:梵高、拉斐尔等;而诗人有:保罗策兰、里尔克、聂鲁达、辛波斯卡、卡瓦菲斯、约翰邓恩、博尔赫斯、茨维塔耶娃、耶胡达阿米亥、R·S托马斯、李白、杜甫、王维、陶渊明、穆旦、昌耀、张枣、海子等。


8、花语:影响你最深的文学作品有哪些?好的文学作品在你看来具有怎样的作用?

吕达:印象中,我读的第一本小说是《牛虻》,大约12岁。被男女主人公隐忍的爱情所震撼。随后读到了《巴黎了圣母院》《汤姆叔叔的小屋》《安徒生童话》等,都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贪婪的阅读从大学始。读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白痴》《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卡拉马佐夫兄弟》,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宁娜》,罗伯特穆齐尔的《没有个性的人》,波伏娃的《名士风流》,萨冈的《你好,忧愁》,纪德的《窄门》,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永别了,武器》,索尔贝娄的《赫索格》《更多的人死于心碎》,还有《红字》《伤心咖啡馆之歌》《杀死一只知更鸟》《天使,望故乡》《耶稣的童年》《爱与黑暗的故事》《呼兰河传》《活着》《小团圆》《红楼梦》,莎士比亚,尼采,纪伯伦,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日本和歌,现代诗歌,还有《圣经》……我认为优秀的文学作品是让人从多重意义的现实中生出翅膀,洗净人,给人以希望与自由。


9、花语:你眼中,好诗的标准是什么?

吕达:都知道好诗是一个很难界定的概念。但是“好”是一种明确的感受。

读来流畅、震动、扎心、爱不释手、反复体悟,这样的作品大约就是好诗了。

总结来说一首好诗可能具备以下特点:1.审美情趣的疏离与共鸣,2. 语言的节制、张力、流畅、内在韵律,3.思想内涵与外延。我最为欣赏的诗,是用心和血泪写就的,是一念赤诚的必然结果,不是矫揉造作的结果。


10、花语:我之所以北漂,是因为我讨厌南方七八月份绵绵不绝的雨水,但我同样不喜欢烈日。你讨厌雨水,喜欢烈日是为什么?

吕达:跟你一样,我讨厌南方也是因为阴雨潮湿。因为体质的缘故,一下雨我的膝盖会隐隐作痛。因为阴雨天气让人看不透天空,会让我感觉压抑、焦躁不安。我喜欢干燥的气候,喜欢太阳热烈地燃烧,毫无保留地献出自己。不喜欢拖泥带水的事物。


吕达 1


11、花语:据说,你高考时考的很好,但不愿去最好的学校(极度叛逆),乱填志愿,随意选择了一所学校,南京师范大学。有什么不得已的原因吗?

吕达:高中毕业时,我从学校电脑课上学到的计算机知识少得可怜。对于大学基本没有概念。大家说,我的分数可以去北大,还可以去复旦,我觉得无所谓去哪里。


12、花语:单亲家庭的孩子多少有些叛逆,在你身上是否有明显的表现?整个学生时代,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都叛逆吗?

吕达:我内心有绝对明显的表现,不过我的叛逆还需要多一层的伪装与隐匿,因为我不想让母亲太过伤心,也不想让那些对我寄予厚望的人失望,所以我一边乖乖做一个好孩子好学生,一边在暗地里滋生出各种叛逆的情绪、思想以及足够影响我做出判断与选择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要数算叛逆的历史的话,小学时候还算正常,除了脾气有点倔。基本上就是想方设法一个人玩。母亲总是对我有无穷无尽的担忧,所以她不放心让我一个人出门玩耍。我只好自己跟自己玩,跟自己的娃娃玩,自己做一些小玩意逗自己玩。所以我喜欢学校呀,有那么多同学可以玩。玩的磕破脑袋,流血过多休克,玩的摔烂膝盖不敢告诉母亲,没有及时治疗,导致溃疡,最后不得不由我妈背着我去学校。这是最严重的两次。

中学时开始转为往内里的叛逆,不太敢惊动母亲。

大学时,可能比较明显。一是不愿意上课,每每逃了课去图书馆呆上很久;二是对学校兴趣不大;三是开始计划独自去西藏了。


13、花语:有没有痛恨过绝情,又不负责的父亲?

吕达:我倒是想恨。可是我连父亲的概念都没有,怎么恨呢。关于父亲,母亲几乎是绝口不提,要是提,也只是咒骂一两句。小的时候,并没有觉得自己没父亲与别的孩子有什么不同。再长大一点,开始知道了。为此哭过很多。迄今为止,我只写过两首关于父亲的诗歌,母亲并不知道。我想还是让她不知道的好。


《父亲》


第一次写你

也是最后一次

你是我生命中最缄默的一个词

我唤不醒你也不想重来一次

你不曾倒映过的,我替你加深


他们喊你写你触摸你拥抱你

而我不能

你对于我只是一个词

一个从未在公开场合吐露过的哑音


母亲对你只字不提

我没有可以想象你的任何母本

所以我把你藏起来

放进一切合适的不合适的想像里


我曾用孩子的乖戾

到母亲的信仰中去找你

每次她呼喊“父啊”的时候我都不知所措

作为一个妻子一个母亲

她应该是最痛苦的那一个

她把“天上的父”放进我们的生活中

而我始终心存疑虑

在孩子心里

他是犹太人而不是中国人

他是一缕烟而不是白天可以注视的对象

他是所有人的而不是我一个人的

但作为一种安慰,我没有明说


当他们说我没有完全继承母亲的面貌时

我心底的暗喜促使我在镜前反复揣摩

然而关于你的样子我还是没有把握

我在西藏找你,我在青海找你

我把你想象成蜜色皮肤的藏族人

如今我在北京找你

我没有再想象你的肤色和面容

我把故乡放在你身上

或许你有我没见过的美

秋风吹不到你

你是缄默的一切中最缄默的那个


《6月19日,一个父亲节》


如同所有的纪念,节日是一种撕心裂肺

也许为了配合,我每年可以撕裂一次甚至千万次

我知道如今再也没有人在阴影中徒劳地为我弥补人世的缺憾

虽然你从未成为我的天使

但我越来越肯定你的嗓音、滚动的喉结、髭须、身高、腿型

一定和我喜欢的所有男子极其相似

你头发和瞳仁的颜色一定比这里的草木更令人倾心


火车轰动如鸣

缘分让远方的人相遇却使我们分离

无论去向何方,我必须像爱自然一样爱你拥有你

这里是南方,生我养我的南方

我所背叛的故土

我所有的爱都留给他乡

所有的泪水都留给你


14、花语:你毕业后去了拉萨,在那儿工作过一段时间,描述下你的工作及你眼中的拉萨。

吕达:我喜欢太阳,喜欢藏族人的肤色,喜欢藏族的音乐。于是我去了拉萨、青海,交过朋友,谈过恋爱。

在藏区,我主要从事的是纪录片脚本和解说词的撰写工作,主要是一些藏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小成本纪录片。

对于自己喜欢的东西,我总是避免谈及它的缺憾。我眼中的拉萨,是一座不大的城市,日照强烈、日落时间晚、几乎没有雨水,这三点就足够让我欣喜。藏族人相对坦诚,能歌善舞。


15、花语:一个诗歌编辑的责任和担当是什么?

吕达:对于各种风格的诗歌作品,没有局限,没有偏执,尽量将年龄、时代和性别所带来的局限降到最低;具备广泛的阅读与理解力;具备耐心;其他的我还在继续发现中。


16、花语:为什么喜欢藏族音乐,信仰的却是上帝?上帝在你的生命里是否起到了引领人心的作用?

吕达:信仰是一个言语难以抵达的地方。有的人内心有深渊,不可避免地要触及到信仰。我很早就读到过《圣经》,而决定成为基督徒却是这一两年来的事。上帝的确已经成为我生命中的必需,他在最深的存在里与我朝夕相对。

我的基督信仰并不妨碍我欣赏藏族音乐,也许反而更让我深刻地感叹造物主的奇妙。

环境造就艺术风格,如果你听过藏族的民族音乐,你就会发现它的丰富、动人、真诚、热烈、苍凉、悠旷。比如藏族的弹唱,一把简单的扎木念琴,一副天生的好嗓子,三段式古典民谣诗体唱词,可以把听者带入极致的欢愉与审美体验中去。还有藏族的牧歌,拉伊,锅庄等。当然我也喜欢其他的音乐类别,比如西方的交响乐、中国的古琴乐等。音乐是一种敞开,是一切艺术中最高级别的。


吕达 3


17、花语:就我个人看来,好的诗歌的底色是忧郁的,忧郁于诗人如同雨天的一件外衣,你怎么看待忧郁于诗歌的意义?

吕达:人生的底色是悲伤。照推论,诗歌的底色也如此。我觉得这句话应该这么说:好的诗歌的底色是忧郁的源头和对抗。忧郁有多重层次,每一个层次都可以产生好的可读的作品。


18、花语:你最希望在诗歌中表达一些什么?对诗歌,你怀有怎样的期许?

吕达:噢,要表达的东西简直太多了。世界太奇妙了,我的认知简直太有限了。我所认识的、曾经以为认识的、想要认识的、还没进入到我生命中的、我所向往的、爱、死亡、所有的一切,我想都是可以通过诗歌表白出来。

萨特说文学的本质是交流。我还要细化一些,一切艺术的本质是表白,表白是单向的交流,是交流的第一程序,它带来后续。

关于我自己的诗歌写作,我惟愿它真挚,像太阳一样,烧着。


19、花语:能否形容下你和母亲六年的福利院生活?

吕达:五年级第一学期念到一半,我们被迫转往福利院,我也中途转了学。福利院是我们县城里最恐怖的地方。那里住的都是五保户、痴呆、残疾人和流浪汉。他们有时候还会出现在我的噩梦中。


20、花语:除了诗歌,还有哪些爱好?诗歌之外,现实里是怎样的人?

吕达:喜欢看书、听音乐、欣赏一切关于艺术方面的东西。有旧古琴一架,没找老师,弹的不好。每天需要做家务、做饭,对于生活的琐碎、重复深谙其道。

现实中,差不多也就是这样的人。有点烂好人,有点爱哭,有点喜欢做梦,有点剑胆琴心,有点傻,有点理想主义。对于有些人,可能也会有点小坏;对于朋友和不熟悉的人,比较坦率;对于喜欢的人,反而比较拘谨,善于隐藏自己的心意,大概因为没自信。


21、花语:为什么与阿玉相约不考研,不考公务员?后来为什么与大学时的好友阿玉决裂?

吕达:因为不喜欢学校,对现有教学体制比较不认同。

大学时我们有过非常深入灵魂的交谈,彼此臭味相投。阿玉比我理性一些,她最后选择了考研,也考了公务员。目前她好像是在南京工作吧,不知道结婚了没有。

她很聪明,很智慧,是我不配得她长久的友谊吧。当年我有一段被她所唾弃的恋爱史,后来她想帮助我走出阴影,而我没有珍惜她伸出的手。大学毕业前我独自去了拉萨,没有与她商议。毕业后我们见过一面,后来我再次不告而别。种种事情,伤了她的心。如果她能看到这个,希望她别生气,并且能够原谅我。


22、花语:你认为,什么是爱情?是否相信爱情?

吕达:作为一个女人,我能够理解母亲当初为何不选择再婚,为何拼了命要依靠我们自己活下去。因为爱情有时候不提供安慰。但我依然相信爱情,并且坚信不疑。

很多时候,是我们自己错认了爱情,或者一厢情愿把喜欢、悸动、还有很多莫名的感情穿上了爱情的外衣。

对于爱情,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也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我可以断定我经历过的,都不是真正的爱情,也许只是爱情的皮毛,加入了一丁点的配色。如果爱情无法走向婚姻和陪伴,好像都有理由否认它的性质与存在。我所期待的爱情是携手白头、相濡以沫、互通款曲的生活。

爱是神灵最伟大的魔术。爱确如死之坚强。


吕达 7


简评三则


我相信天才。与庸常的区别和不一样愈显眼愈是;似乎做艺术营生,这种才能更不可或缺;之前不让说,不等于不存在,一再强调是我的执念,先唯心一下,等待有谁唯物批判。

比如诗人吕达,忒小年纪把诗写得这等深刻、老道、智慧,充满认知高度,又不失美学意义;支撑其间的柱石除了特殊的遭遇和经历,很可能是她“过度使用耳朵与盲目的感知力了”。她说出自己写诗的秘密,等于承认了与别人不一样的存在,如此,我更有理由坚持自己的执念了。

她的诗很少具体描写,似乎总是控制、隐忍着某种力量,不爆发也不游离或断续,而笼罩并推动着诗前行的,则是她特有的智慧。她不走平地,只从高处掠过,这类诗人可怕之处,总是先一步抵达目的地,让后边的人气喘吁吁追不上。

爱与苦难在她诗里始终搏斗着,这种角力是生命或生存的功课,也是诗得以产生的根源;因其沉重,不堪重负,促使她再造一个世界,这个过程对这个多灾多难的孩子是美好的!幸福的!她的诗多半是在这种冥想中抵达了超高的境界和审美意义的。

人生在世,有些东西不由人选择,有些则是可以通过寄寓而释怀的,相信诗人吕达是有精神力量和准备的,请接收我由衷的祝福吧。

——周所同


在一个清晨,我读了吕达的数十首诗作,我发现她的诗也有一种清晨般的质地:干净,深情,弥漫着内心。她总体上是倾心于抒情的,好在,她很快就穿过了给我熟悉感的浪漫抒发,转而用更质朴的叙事调子,来发现和挖掘零零碎碎的人间,于是,她唱出的歌拥有了那种飞升的、神圣的感觉。这在当代诗歌中是非常难得的。我觉得,吕达诗歌中最动人的部分,是她对的异乎寻常的领悟。应该说,已经成了她想象、展开、领悟并赢得她生命意义的最佳方式。在她的体悟里,从来都是同在的,她悖论地揭示了的多重面孔:人在从爱进入深爱时窥见了死神,但同时,只有通过爱并在深爱中,死神才会惊叹着退后一步。吕达问得彻底:谁来教会我们纯然的爱?谁?没有谁。对诗人来说,这个,也许是诗。

——树才


——我们不必大而化之的说,在吕达的诗里看到心灵的力量,宗教的力量。在她的诗里,我看到的是小,比针尖还要小,比神经末梢,还要小。小到是一个痛点,是蜜蜂的针刺——这针刺,是她与世界交流的工具,也是她保护自己的武器。可以说,诗歌在某一方面,与吕达而言,是一种释放,一种解决或者更大的迷惑,一片高傲的田野或者骄傲的空旷……在鲜花与泪水之间,她找到象征与比喻,她的句子是轻的、她的词是轻的、她的呼吸也是轻的,她的轻,也是丝绸摇身一变为火焰的那种轻,飘逸之中,带着灼热与疼痛。

这个在菜市场与神的殿堂中,来回穿梭的女子,生活在民国的话,就是萧红与张爱玲,生活在宋朝的话就是李清照了,生活在唐朝的话,有可能是薛涛,我不敢想象她生活在清朝会是什么样子,尤其是在她读过书的秦淮河畔。对于有才华的女子来说,生在哪儿都是躬逢其盛,恭逢其时。生于安徽,并不妨碍她可以取个藏族的名字,姜央。在西藏浪过三年的她,也并不影响在回到北京的日子里,于滚滚红尘中,怀抱伟大的理想,挤4号线地铁,从北京郊区抵达市中心的繁华。当然,下班了,她还要怎么来怎么回去。

吕达的诗歌是清澈的,朴素中带有一点神性,有时,她也用近乎谣曲的手法,赋予诗歌新的节奏。当然,智性与简洁,也会时不时地与她的诗歌相遇。在世间行走,目光所及之处,皆是甜蜜的忧愁,或者比忧愁更甜的酒,她渴望世间的女子都渴望的一切:野花开的很慢的山坡,俊怡舒朗的男子,干爽的空气与空气中酒酿的气息……她或许比别人更多的喜欢恍惚与迷离。她有小野花的清纯与可爱,小野花,我愿意在这里理解成有野心的花。有诗《山岗上》为证——

在家乡的山岗上

我是零零碎碎的天才

爱上了零零碎碎的人间

野花漫山开放

我是其中一朵

等到白雪覆盖大地

在他乡的山岗上

到处都有人传唱我的诗篇

——大卫








责任编辑:牛莉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爱中华 爱家乡”2024中国农民诗会征集启事
  2. 中国作协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专题研讨新时代文学更好助力乡村振兴
  3. 世界读书日·东岳雅集——《当下的诗意》分享会在京举行
  4. 以理想的诗意编织乡村的模型
  5. 第422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6.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2024第二届“天涯诗会”征稿启事
  9.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以诗为媒,续写“山乡巨变”新故事
  1. 中国作协召开党纪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2.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3. 每日好诗第424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除了诗歌美学,还应强调诗歌力学
  5. 细节是诗意生成和传达的强大动力
  6.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九辑
  7. 致敬巨匠,百年诗情!北京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今日开幕
  8. 第421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9. 海峡两岸诗人在漳共品四月诗歌诗与城市光影——2024闽南诗歌节在闽南师范大学开幕
  10. 2024年橘花诗会诗歌征集获奖名单公示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