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音频,听今日好诗
细听音分长短,正猜声自何方。陡然放进二三腔,近在阳台窗上。
我近虫儿屏气,虫儿见我慌张。只疑影动急来藏,一霎歌儿停唱。
点评
今人词多仿古,易流于难以达意的弊端,有失畅达之风;复多议论,易流于宣言务尽之弊端,有失含蓄之旨;偶有叙事者,却常常流于物象绵密,且语意跳跃性过大,令读者难以理解作者立意寄情之所在。这首《西江月》则不然,能熟练运用流畅而又稍加提炼的口语,叙写听阳台虫鸣的闲事闲情,捡拾起今人词中久已缺乏的一片天真之趣,殊为难得。
词写“夜闻虫鸣”这样一个微不足道的事件:听音、辨音、寻虫,以虫儿畏人作结,富于生活情趣,条理清晰,意在言外。词中写到“我”与虫儿“互动”,笔致细腻,令人忍俊不住。“虫我”相对的刹那,在我,也许是充满相怜相惜之情;在虫,则难辨是敌是友,充满警惕之心。我对虫儿歌声的欣赏与对虫儿的垂怜,粗暴地打断了虫儿的欢唱,反倒成了虫儿的心理负担。推广此意,则词旨并不局限于听音寻虫之字面上的琐琐小事之间。
此词语言简净,叙事清晰,虽“虫儿见我慌张”句,稍涉以己度虫之主观,但通篇白描,不事议论,启人遐思,“自是天生好言语”,系当行本色之作,大可不必作过多诠释,倒是由此想到一点题外话。晚唐诗人郑綮有句名言:“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背上。此何以得之?”可见,他认为诗不是想写就能写出来的,需要“诗思”,即作诗的触发点。那么,作诗的触发点在哪里呢?南宋严羽说:“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历来流传的一些说法,如“天以百凶成就一诗人”,“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等等,都可以和严羽之论先后阐发,共同把“诗思”指向了一个极端。那么,和平时代,平淡生活,除了时政风云、家国情怀,是否就难以触发“诗思”呢?从这首《西江月》来看,恐怕也不尽然。人的思想情感,是一个多维的存在,日常生活中看似不经意不起眼的小事,在有心人眼里,未必不能凝成一首首精致的小诗,使看似枯燥的生活充盈浓浓的诗意。
“每日好诗”点评专家名录
陈先发 曹宇翔 耿占春 顾建平 洪烛 霍俊明 简明 雷武铃 冷霜 李少君 李建春 刘向东 梁晓明 卢辉 罗振亚 蒋浩 莫真宝 荣光启 树才 谭五昌 唐翰存 田原 唐诗 汪剑钊 王久辛 王士强 西渡 杨克 杨墅 杨四平 杨庆祥 余怒 叶舟 臧棣 张德明 张定浩 张清华等。
(以姓名拼音为序,排名不分先后)
▼点击查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