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四月

作者: 2017年04月21日09:04 浏览:4996 收藏 觉得不错,我要 赞赏

每日好诗稿酬领取4

▼点击音频,听今日好诗


嫩柳墟烟伴早霞,忽闻犬吠向邻家。
村头稚子真无赖,手举长杆落杏花。




解读这首小诗之前,我们可以温习几首古代以儿童为题材的七绝,如:“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儿童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等等。从唐朝到清朝,以儿童为描写对象的诗似乎并不多,写法也比较一致,常以旁人的眼光观察孩子,或写其童戏,或写其顽皮,“儿童”多作为一个集体名词或群体形象出现,并无个性可言。至于陶渊明《责子》《命子》、苏轼《洗儿》,所谓“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等,则往往使用夸张或反语,借以浇自己心中的块垒。

《山中四月》仍然承袭了前述从唐朝到清朝诸多七绝的写法,从侧面着笔,从旁观者的角度写儿童,实际上表现的是作者于暮春季节,身居山中的闲逸之情,诗中的“儿童”仍然只是一个点缀,并未正式以“主体”身份出场。详细言之,首句写景,早晨霞光初露之际,杨柳吐出嫩绿的叶芽,村镇升起薄薄的炊烟,着眼于视角,画面静谧安详。次句写事,自家的狗忽然向着邻居家的方向汪汪叫唤,令人顿感诧异,着眼于听觉,埋下伏笔。转结二句,回答自家的犬何以吠声向邻家:“村头稚子真无赖,手举长杆落杏花。”原来是孩子(们)在村口手举着长杆,打落了一阵阵杏花。他(们)的动静,引起了狗的注意,也许狗的叫声,同时引发了顽童们“逗狗”的兴致吧。结句仍然落在“事”上,而且是可以定格为一个画面的“事”。

这首小诗善于从旁人容易忽略的生活细节捕捉诗意,并使用诗化的语言把它表现出来,是其长处。从字面上来看,“村头”句化用“蓬头稚子学垂纶”和“最喜小儿无赖”句意,了无痕迹。“落”字也下得不俗,但“举”字过于静态化,与“落”字不够和谐,试易以“抖”字,不知以为如何?另外,首句的“伴”字带有较强烈的主观色彩,倘若换成更倾向于客观描写的“入”字,画面似乎更加和谐,更加宁静,因为第三句“真无赖”也是主观判断语。

附带说几句,与这首《山中四月》等诗缺乏时代感不同,当代词中,有些小令写到孩子,往往具备较强的叙事性和鲜明的时代感。如杨弃疾写儿子的《鹧鸪天》《喝火令》、刘如姬写儿子的几首《浣溪沙》等,系父母写自己的孩子,清新别致,富于童趣。曾少立《临江仙·今天俺上学了》则立足于广阔的社会背景,用特写的手法,表现了生活的沉重感。这些作品都有一定的代表性。古体诗中,如彭莫写儿子的五古《金小鱼学画记》《金小鱼看牙记》,亦文亦白,亦庄亦谐,亦颇令人解颐。不过,以儿童为主体的当代旧体诗词作品,毕竟并不多见。这首《山中四月》,仍然是难能可贵的。



特邀点评: 莫真宝

“每日好诗”点评专家名录 


陈先发 曹宇翔 耿占春 顾建平 洪烛 霍俊明 简明 雷武铃 冷霜 李少君 刘向东 梁晓明 卢辉 罗振亚  蒋浩  莫真宝 荣光启 树才 谭五昌 唐翰存  唐诗  汪剑钊 王久辛 王士强 西渡 杨克 杨庆祥 杨墅  余怒 叶舟 臧棣 张定浩 张清华等。

(以姓名拼音为序,排名不分先后)


“每日好诗”栏目主持:孤城 




▼点击查看

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诗人名录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投诉举报

赞赏记录:

投诉举报

举报原因(必填):
侵权抄袭 违法违禁 色情低俗 血腥暴力 赌博诈骗 广告营销 人身攻击 其他不良信息
请详细阐明具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