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山:当我们在“截句”时我们截的是什么?

作者:卢山   2016年08月01日 09:38  中国诗歌网    215    收藏

    这段时间蒋一谈很火,截句很热。自媒体的时代,诗人的小江湖瞬间被一种叫做“截句”的诗歌形式刷屏。在我们的微信朋友圈和诗歌群里,大家都争先恐后的玩起了截句的把戏,年轻的伙计们敲打着回车键,玩起截句来可谓是如鱼得水;包括一些成名已久或是久疏战阵的老诗人也开始激动的从床底下翻出旧诗集,快乐的截起了陈年旧事,说自己重新获得了全新的创作生命。大家口口相传,拿出自己的最新“力作”:种种迹象表明,在今天的这个诗歌圈子,仿佛你不会截句就不是诗人似的。

 

“截句,截天截地截自己”,你们就吹牛吧

 

  炎炎夏日,截句成为自媒体时代的“网红”。一个被包装的诗歌嫩模成功的霸占了诗人的微信朋友圈,一些评论家和诗人用这样的词汇来鼓吹:“21世纪中国文学崭新文本”“填补了当代中国短句诗歌写作的空白”……“余秀华事件”之后,诗歌再次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实际上,蒋一谈等人并没有将这些诗稿完完全全称作“诗”,而称之为“诗意的句子”,一方面说明了作为一个文学界的老前辈,毕竟对诗歌还是有一些“自知之明”;另一方面,也说明他们用着一种十分聪明讨巧的定义和表述方式来为这位“嫩模”保驾护航。这种模糊的感性的诗歌定义,似乎也说明其某种“不自信”。先不管这位嫩模身上挂着多少金光闪闪的琳琅锦缎,我们先来认识下这个“网红”究竟是何方神圣。

  他们是这样定义截句的:“截句是一种源自古典又有现代诗歌精神的诗歌文体,强调诗意的瞬间生发,没有诗歌题目,且在四行之内完成。”“读起来花时间少,五秒钟内读完,诗意就在这五种钟内显现。”关于这种所谓的“新鲜”的诗歌形式,他们都有足够多的理论阐述来包装这位网红,听起来好玩也好操作,截个句子来分分钟的事情。五秒钟中读完并完成瞬间的诗意,这种快餐似的阅读和写作确实迎合了这个碎片化的阅读时代,也比较适合自媒体覆盖下的阅读习惯。但是,“瞬间的诗意”之后呢?或许读者所期待的正是这种“瞬间的高潮”?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里有一句经典的台词,现在爱都可以做了,谁还有时间谈啊?是啊,现在诗歌都可以截了,谁还会花时间去苦心孤诣的“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呢?截句是当下浮躁社会的心理写照,也是文学生态日益恶化的必然之物。

  有人说古代的诸如杜甫的《绝句》和李白的《静夜思》等都是今天截句的诗学来源,这是多么荒唐至极的无稽之谈!古诗的一大特点就是语言的丰富性和爆发力,以及内部的语言的平仄、韵律的讲究,它们足以构成一个完整的诗歌系统,而这些元素截句都不具备。《绝句》和《静夜思》这些四言古诗在四句内都蕴含了丰富的抒情和叙事脉络,短短的四句诗叙述的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但是,我们今天的截句呢?这种去头去尾的写作方式确实提供了一种惊艳的瞬间高潮,但是却让我们忽略了写作的完整性。实际上,截句充其量就是一种诗歌的断片,从一首诗歌中分离出来的“一部分的诗意”,谈不上有多少对新诗的诗学贡献。

  为了节约写作成本和取悦肤浅大众,今天,我们的诗歌写作只有“高潮”了吗?诗歌的写作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性,它内在的语言、情感和叙事的逻辑与节奏构成了诗歌写作的“难度”,这种“难度”也正是新诗的魅力所在。即使是从上世纪90年代的一些现代性诗学理念的嬗变,无论是对语言的解构还是诗歌叙事性的转变,但我坚信诗歌的完整性将是一个亘古不变的写作准则。然而,今天我们却大力的宣扬一种对诗歌“去头去尾”的机械生产方法,完全回避一首完整诗歌的难度写作,这不能说不是一种诗歌辩证法的退步。

  “孤独/一种骄傲”“雨打芭蕉/芭蕉很烦”“得体的媚俗/多么难以抵达!”“你已经不爱我了/你刚刚转过身/就把我从眼神里抠出来/我感觉到了”“这个女人爱慕关羽/她时常走进庙里/为关羽洗脸、洗胡子”“得体的媚俗/多么难以抵达!”我们来看看这些被无数人捧红的小鲜肉的模样,口语的即兴批量生产,短小但不够精悍,虽有小趣味但无大意义,甚至在一些严肃的诗歌评论家看来,这些充其量就是一些生活的便签嘛,根本就谈不上是诗!但是,有人说这是“经验,智者的体悟”,让我感到困惑的是,在当下的诗歌圈子里,我们最习以为常的就是“睁眼说瞎话”,看,这个马屁拍得是多么的优雅,多么的难以抵达!

  有人对这种新鲜的形式进行鼓吹,但网友不买账了,某豆瓣网友指出:“这算什么独创!冰心、泰戈尔在几十年前就写过啦!”实际上,这种诗歌的断片,古往今来很多诗人都尝试过,比如萨福、蓝波甚至中国的王家新等诗人,但评论家认为这种“去头去尾”的句式,不能称其为诗歌,而是诗歌的变异体。这种诗歌断片的形式并不新鲜,而今天的始作俑者们对截句的命名也十分含糊,评论家赵卫峰倒是个“老司机”,他说,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如果“截句”是一段旋律,如果诗歌充满的都只是一段段旋律,如果一段旋律能代替整体的音乐作品,这,可能吗。不可能。所以也不用担心,亦正如截句的前提是存在着非截句。它是阶段性产物。(赵卫峰《瞅瞅,截句这个诗歌小鲜肉 》)至于某些人鼓吹的“截句,截天截地截自己”,纯属吹牛逼自嗨吧。

 

“梨花体”再现江湖,截句又被玩坏了

 

  截句这种去头去尾的写法实际上是一种讨巧的极其懒惰的写作行为,这种诗歌便签能够给中国诗歌带来多少诗学的进步呢?今天,我们进入了一个极其浮躁的浅文化时代,急功近利成为成功学的不二捷径。截句嫩模横空出世之后,一大批别有用心和不明真相的人跟在屁股后面吆喝,一时间回车键敲坏了不少,大家记忆犹新的“梨花体”再现江湖。

  蒋一谈表示,从出版和编辑层面来说,“截句”是截取、打捞和唤醒,古人将优秀的诗句称为“丽句醒语”,然后将这些诗句编选为“秀句集”。所以,在这套诗丛里,有些诗人,这一次截取的是过去作品里的难忘诗句;有些诗人,一边截取过去的作品一边完成新的作品;有些诗人,则把全新的作品拿了出来。我注意到,原来截句还可以这样玩啊!一些诗人从旧作里捣鼓截取一些句子来慌忙的加入这种季节秀,旧瓶装新酒,生怕错过了这抛头露面的机会。诗人们即使寂寞了太久,但何必如此呢?上梁不正下梁歪,现在乐此不疲的敲击回车键的诗人何其多啊,中国诗歌生态可想而知。

  实际上,诗人周瑟瑟对截句有着清醒和准确的认识:“截句是诗中之诗,是讲究速度与节奏的短诗之王。谁要想进入截句写作,必定要是一个出色的短诗写作者,否则只能在截句之外打转,不得要领,甚至误解了截句的先锋、冒险与试验,而丧失了一个提高自己短诗写作能力的方式。”然而,截句一开始露面就已经局势“失控了”。仿佛一个秀才起兵,对于革命事业有着自己清醒的认识和准确的判断,然而跟风的一群暴徒却改变了这次革命的初衷。在我们的朋友圈和诗歌群肆无忌惮蔓延的截句迅速淹没了“短诗难写”的革命纲领——他们玩过了界,这是谁的责任?

  然而,新媒体制造的浅文化时代,你要是认真起来,似乎你就失败了。一些所谓的“诗歌事件”无不是在新媒体的推波助澜下迅速蔓延,成为大众茶余饭后和诗歌圈子里的有料谈资。尤其是在今天,网络新媒体成为青年人的主要阵地,让诗歌写作失去了“难度”,自媒体的时代每一个人都有发言权,也造成了诗歌写作上的某种混乱、浮躁、无序的状况。大家茶余饭后都开始打开电脑“截句”,在朋友圈煮沸一碗碗诗歌的鸡汤,再次在“梨花体”之后找到了写诗的存在感。我相信,这套“截句诗丛”之后,还会有更多的相关诗集和诗丛横空出世,我们的诗歌似乎又要热闹起来了。我们拭目以待。

 

我们在截句时,我们截的是什么?

 

  我们生活在一个由混乱组成的虹中。(塞尚)截句蔓延的背后是诗人们严重的自卑感和文化资本欲望在作怪,用评论家赵卫峰的话说就是“说截句是适于某一诗歌阶层的心灵鸡汤,自然也非贬义”。诗歌太小众了,沉寂太久了,需要一些诗歌事件来刷一下诗人们的存在感。所以说,从某种程度上说截句是诗人们一种自我安慰的“鸡汤”,他们不仅自己痛快淋漓的干掉了一碗又一碗,还逼着别人也要接受他们的革命美学与政治意志。鸡汤近似伟哥,文艺的青年们在泪流满面中干了一盆又一盆,“战斗值”似乎迅速提高了很多。然而,长期服之,必将手脚无力不堪一击。喝多了鸡汤的中国诗人,就像一个打不死的小强,充满了正能量——更多的时候,他们就像马戏团的小宠物,被人用鞭子和糖果驱赶和引诱。

  此外,截句横空出世之后,一些诗人和评论家成群结队的慌忙加入这种时装秀,要么指手画脚,要么站队撑腰,十分害怕错过这一千载难逢的诗歌事件的参与的机会。从文化资本占位的角度来说,今天的诗人和评论家都是急功近利的阴谋家,通过消费一些诗歌事件来积累文化资本和开拓个人市场,实在让人失望。

  每个人都是旁观者也都是推动者,一个热点新闻,每一次虚荣心的作祟都成为不在场的“平庸的恶”(汉娜•阿伦特)。今天,我们的时代就像股市的泡沫,看起来挺美,一触碰就轰然崩塌。这个众声喧哗的“小时代”是一个由混乱组成的虹,截句不也就是一个五颜六色的脏兮兮的谎言吗?严彬曾对蒋一谈说,“截句”是一种文学上的大发明,却也可能面对来自“诗”的争议。是的,严彬还是有一种对诗歌的清醒认识,但对于一个精通媒体传播的人而言,这种关于“诗”的争议不也正是他所期待的吗?

  《截句》封面上有这样一行字:普通人的人间滋味。据说“这是一部献给普通人的诗”。当然,除了诗歌的噱头之外,我非常怀疑这个“献给普通人的诗”的诗歌理念——我并没有反对诗歌只是诗人之间的小把戏,但是面向普罗大众敞开的诗是真正的诗歌吗?我们无法妄图诗歌能搭上任何便捷的快车,诗歌没有捷径,正如希尼所言从某种意义上说诗歌是无用的,不要希冀诗歌的“成功”,更不能指望让它引领时代风尚。

  “保持小众是诗歌最健康的状态”,欧阳江河的这句话或许是他几十年以来对诗歌的最真实的体会吧,但是确实道出了现代新诗的一个辩证法真理:任何普及诗歌的运动都是注定失败的。当然,截句的始作俑者并不会愚蠢到去普及诗歌的地步。最后,是的,我也十分认同,“当然,无论如何诗歌都会感谢和祝贺一位小说家长达七年的孕育和分娩”(赵卫峰);是的,感谢截句,至少给这个时代的诗人们带来了又一次诗歌的高潮和快感,让诗人们找到了失去已久的存在感。


   来源:诗青年微信平台poetry8090


责任编辑:王小苛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玉溪元江:志愿服务队为乡村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添“诗意”
  2. 百年丁香诗会·第二届全球华语诗歌征集活动启事
  3. 地理坐标和时间维度——论李强的诗歌创作
  4. “诗意北疆・相约东胜”诗歌作品征集启事
  5. “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 ——全国青少年儿童诗歌征文大赛
  6. 2025年新时代青年诗词十佳诗人评选
  7. “我在南京的日子”|第三届青春三行诗创作大赛
  8. “我为乌兰察布写首诗”征集启事
  9. 中拉诗人共写一首诗献给秦岭
  10. 以诗为媒,以文会友 | 《散文诗》“桃江 · 竹海”专辑征稿盛大启幕,让世界听见你的诗篇!
  11. 完整榜单>>
  1. 玉溪元江:志愿服务队为乡村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添“诗意”
  2. “诗意北疆・相约东胜”诗歌作品征集启事
  3. 翻越高山,跨过河流,把诗歌带回家
  4. 当千年鼓乐碰上现代诗——中外诗人观赏大唐芙蓉园鼓乐表演
  5. “文明会有不同,但诗歌让我们得以沟通”——中外诗人走进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与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侧记
  6. 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走进西北大学
  7. 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在陕西西安启幕
  8. 中拉诗人共写一首诗献给秦岭
  9. 2025国际青春诗会 | 艾诺依访谈
  10. 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诗歌座谈会在京举行
  11. 完整榜单>>
  1. 抚远观日 | 白庚胜
  2. “我为乌兰察布写首诗”征集启事
  3. 每日好诗第48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8月2日《诗刊》社将组织20多位全国著名诗人走进乌兰察布!
  5. 北疆诗韵·乌兰察布:《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开幕
  6. 第四届自然诗会举办, “自然诗人奖”“生态诗学家奖” 揭晓 | 附颁奖词、获奖感言
  7. 当草原遇上诗歌!《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在乌兰察布启幕
  8. “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 ——全国青少年儿童诗歌征文大赛
  9. 当草原遇上诗歌!《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在乌兰察布启幕
  10. 今晚8点|诗歌大擂台(第32期)
  11. 完整榜单>>
  1. 《诗刊》征集广告词
  2.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3. 玉溪元江:志愿服务队为乡村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添“诗意”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8.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9. 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诗人名录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
  11. 完整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