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棣:如何评价顾城是一个考验

作者:余姝、杨学义   2016年07月29日 11:13  羊城晚报    714    收藏

自1993年顾城杀妻、自杀至今已经20年(本访谈发表于2014年1月26日——编辑注)。20年里,关于他的诗歌、人格的争论就从未停止过。到底如何客观评价顾城的诗艺及其与中国当下诗歌的关系,近日,记者独家专访了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臧棣——

 

用纯净对抗肮脏


羊城晚报:顾城的诗歌您都喜欢哪些?

臧棣:早期的像《白夜》、《颂歌世界》,后期的像《墓床》、《鬼进城》。他的诗还是有一个早期和晚期的区别,但是有些诗,比如那种写真性的、孩子性身份的诗则没有变化,很浪漫的、注重内心体验的诗没有变化,而偏重于纯粹想象的诗则有变化。我特别想说《颂歌世界》是他的代表作,同时也可以看成整个80年代的代表作,是中国新诗史里的一个里程碑似的作品,现在对他作品的解读还远远不够。

羊城晚报:顾城的诗对整个80年代的诗坛,以及整个中国那个时代的精神建构,有什么影响?

臧棣:我觉得他是那一代诗人中,唯一能写出生命感觉的,同时代的很多诗人都没有触及到那个层面。还有对这种感觉的一种内省,和某种程度上的疑虑和省察。

此外就是一种纯粹的内心体验,因为当时很多诗人都在描写一些社会重大题材,他虽然也写过重庆红卫兵墓地的诗,但是更多他偏重于语言上的想象。

其实80年代很矛盾,整个中国诗歌关注的都是比较复杂、综合的东西,人们会把很透明的东西看成现实主义的想象、浪漫主义的衣钵。所以顾城对很多人都有一定的影响,他们觉得顾城是在写经历了“文革”以后对人与人之间紧张关系的厌倦,他用他的纯净在反讽,因此就很喜欢他这种纯净的东西。但是,很多人也出现了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认为顾城的这种纯净和现实相脱离,觉得他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包括现在还有人这样评论。我觉得他是有这一方面,但是有待于重新认识挖掘。

他为什么拒绝长大?我觉得是他经历过特殊的“文革”历史,所以对社会中很多东西有拒斥,他不想接触这些东西,想回到很纯净的、独立自主的精神世界中去。用对那个东西的沉浸来对抗、疏离现实世界中的那种专断,以及人与人之间复杂的、肮脏的东西。


对世界须有更深的悲悯


羊城晚报:顾城杀妻、自杀后,您第一时间什么反应?

臧棣:非常震惊,因为顾城是一个很追求纯粹的诗人,这么纯粹的诗人怎么会干这种残暴的事?所以大概七八年不读他的东西。我觉得一个诗人要自己有承担,遇到再大的问题你可以自杀,但是不能结束别人的生命。

我觉得顾城杀妻、自杀事件是对当代诗歌批评界的一个考验,怎样去理解这个事情,是对批评智慧的考验。怎么去协调他的诗歌和他所做的这个事件之间的关系,怎么放到一个批评的方向中去解释,我们现在还都没有做好。

羊城晚报:他是一个人格分裂的人吗?

臧棣:我倒恰恰不觉得他人格分裂,我感觉他对生命太认真了。他受到过很多痛苦,比如女人的背叛,我也经历过很多次,追求女孩子被背叛得很惨,我也很认真,但我能承受。但他就觉得这个东西不能容忍,可是他自己又背叛过。

我觉得对顾城最好的理解就是,该怎么讲他的诗,就怎样讲他的诗,该怎么讲他的人,也怎么讲他的人。顾城是一个非常极端的人,对生命的美要求太纯粹了,这很可怕。过度要求纯粹就会催生暴力,最后就会变态。

羊城晚报:其实“文革”的时候,也有这种东西,不过这些不正是顾城所反对的吗?

臧棣:这就又陷入了一种矛盾。你看北岛也是,他也经常用“文革”的手段反“文革”,动用阴谋、阳谋那种方式,我觉得都不好。

羊城晚报:您是不是认为顾城死后,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终结?

臧棣:我觉得是一个过程,他们那个时代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已经终结了,顾城为那个时代的终结又添了一个助燃剂。

我在90年代初看他新作品的时候,就有一个江郎才尽的感觉。我觉得顾城的创作走不长,包括海子的创作也走不长,就是他们自我生长能力太弱,他们对世界的理解经常缺乏一种建构能力。他对世界经常是一种观念的东西,要求世界很纯粹,理解很观念化。

如果成为大诗人、作家,还要有一层更深的对世界自我包容的能力,还要有一些怜悯。比如契诃夫,虽然很悲观,但是还是有怜悯,他觉得人虽然很猥琐、自私丑陋,但是还是有闪光之处。顾城和海子语言天赋都很高,但是他们的诗真写不长,他们只能写出让人觉得很优异的作品。


“无用”的诗将永远存在


羊城晚报:上个世纪80年代是一个群星闪耀的年代,您怀念那个年代吗?

臧棣:我觉得那个时代不太好。大家对诗歌狂热是因为我们没有生活的空间,所有的生活、工作都是被安排好的,那时其实处在一个极端的社会文化结构上,诗歌的繁荣是在那个环境里面产生的一个虚假现象。那时候没有别的生活,各种各样的人都借助文学来谈事情,都借诗歌来宣泄,要求思想解放,要求社会有更多的空间。

羊城晚报:诗歌现在没落了吗?像梁晓斌这样的诗人现在活得也很惨。

臧棣:我觉得诗歌没有没落,你到网上、微博上看看,写诗的力量还是很强大。很多人说诗歌没落了,那可能是现代社会更注重人的多层次发展,它和古代的那种以高雅文化为中心,注重用诗歌来建构自己的社会文化体制是不一样的。现代人们对诗歌的需求,只是你生命中的一个层次,更可能是秘密的层次,可是古代都是透明的。但是如果我们从绝对创作主体数量的角度来看,人数还是挺大的。

再说诗人,我觉得梁晓斌不惨,这个问题要看你怎么看。他短短几天捐款就超过一百万元,说明人们对诗人还是有关注的,如果诗歌完全边缘化,不知道他是谁,就不会捐了。

羊城晚报:诗歌能肩负什么吗?

臧棣:这个问题争论很大。我们现在诗歌观念里面有一个基本的共识,就是说“诗是无用的”,像奥登的说法。其实相对于社会那种急功近利的角度来说,比如能不能赚钱,养活自己,诗确实是无用的,他没有现实的公用性,这也是诗很尴尬的地方。

但是人类社会生活中,天生就有诗这根弦,比如对诗意的向往,对诗性的那种天生的欲求,这都是根植于生命中的一种东西。不管用什么表达,诗意的自我建构能力永远都存在于人的自我建构当中,这个东西永远都不会丧失,如果丧失了,人也就无趣了,所以从这个角度看,诗永远存在。

责任编辑:王小苛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诗有情兮情长存——纪念拜伦逝世200周年
  2. 赴一场橘花盛宴!中外文学大咖齐聚黄岩!
  3.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我与《诗刊》的故事”征集获奖名单公布
  5.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十辑
  6.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第421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8. 世界读书日·《明月沧海的高蹈脚步》分享会在京成功举办
  9. 当好乡村娃的“大先生”
  10. 第422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 中国作协召开党纪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2.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3. 每日好诗第424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除了诗歌美学,还应强调诗歌力学
  5. 细节是诗意生成和传达的强大动力
  6.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九辑
  7. 致敬巨匠,百年诗情!北京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今日开幕
  8. 第421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9. 海峡两岸诗人在漳共品四月诗歌诗与城市光影——2024闽南诗歌节在闽南师范大学开幕
  10. 2024年橘花诗会诗歌征集获奖名单公示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