篝火蛰伏耕山书舍,缪斯的崇拜者
携来羊城、从化、东莞的新月
摁不住的欢喜,人间十分书舍也有十分
四百公里外的梅州,射门诗社的
出发地,花甲诗人也不能缺席
架在篝火上面的木头,杂而不乱
勇于燃烧自己,用火苗见证
华夏著名报告文学家、文艺评论家
畅谈文化阵地的坚守价值
是不与断流、寒风、流言、迁移和解
心里装的,尽是时代强音与人民福祉
他把诗喻为文艺皇冠之珍珠
为射门采珠人骄傲,敲响了射门人
创立“大树式”写作意识的钟声
要敢于在文学高原跑马,高峰展翅
此后,还小灶添柴,时常教授我
怎样将文学的炉火越烧越旺
诗歌之王的加冕者,情系《人民》
夹缝中挑出的刺,根根指向民间疾苦
《在东莞遇见一小块稻田》背后
都市层层推进、乡村节节败退的景况
让隐喻心酸、思绪背脊发凉
生于广西,栖居南粤,放眼全球
诗意抵达的地方,常先于诗人的脚步
为世人传诵,此时,克服山陡路弯
怀揣对祖国母亲的深切眷爱
他将《我在一颗石榴里看见了
我的祖国》的灵气带来时
耕山书舍张大嘴巴,惊㤉篷荜生辉
儒雅,睿智,他崇尚执着与坚守
视诗歌精品为岁月留下的雕塑
还写下他对射门人的勉励:
“诗人,就要时刻
进入诗歌写作的射门状态”
当我们在纪念诗社创办人黄焕新时
一根木头已燃烧完毕,新桥社长
添上另一根,篝火又往上蹿
诗的光芒从山区辐射到大都市
白天,他借手术刀为患者刮骨疗伤
夜晚,又用笔为众生安抚灵魂
歌祖国山河之美,唱家乡人杰地灵
走过二十五个春秋,激情仍生生不息
他将果实的孕育密码,设为契而不舍
大埔风味的灵感,被时光所喜爱
还编诗报、出专刊,问策名家
摘取诗歌浪花致敬文化海洋
时光为他牵头打造的乐园刻下印记
世界的客家诗,客家的诗世界
再添一根木头,高举酒杯的中才兄
从竟陵一路走向南粤,幸运之地
散文、小说是他的并蒂莲,绽放
《作品》《青春》《读者》的花园
卧血汗工厂,赴南沙群岛,疾走汶川
如橼之笔揭黑暗、颂光明,送温暖
一顶顶文学桂冠赐福他的勤奋、聪慧
此时,他且歌且舞,再次举杯吟唱
《将进酒》,不再对影成三人
还亮出结痂的伤痕,让悲伤随风远去
夜色阑珊,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或概叹知音难觅,古来圣贤啊皆寂寞
这些神交或邂逅的师友,眷恋再多
终究要与他挥别篝火。怅望星空
无奈归程,留下一串串思念或遗憾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