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卷人:杨雄
出题人:赵学成 曹英人 杨雄
★ 杨雄,浙江人。主编民刊《诗评人》、《中国江海诗歌》,主持“越人诗”。
★ 赵学成,江苏人。文学硕士。曾任大型民刊《校园诗人》副主编,合著《新时期军旅女作家研究》(2015)。2011年被评为“中国‘80后’诗歌十年成就奖” 之“10佳理论建设者”。
★ 曹英人,河北人。曾任“第三极”文学团体理论主持、《诗歌杂志》专栏评论,中国新辞赋创作发起人之一。2011年被评为“中国‘80后’诗歌十年成就奖” 之“10佳理论建设者”。
☆ 调查目的
百年以来,“新诗”深度参与了中国文化、文学自我想象与建构的精神历程,在一代代诗人乱花迷眼、并且常常是彼此为敌的美学征求下,已然成型为一个自洽的、语义繁复的、具有巨大涵纳力与极端矛盾性的超级文本。
1978年12月民刊《今天》刊印,既是“朦胧诗群”最初的半公开亮相,也拉开了当代中国诗歌重获生命力的崭新序幕。四十年来,从来没有其它任何一种文艺形式,能够像“新诗”这样,如此热闹而又如此沉寂,如此一意孤行而又如此歧义迭出,如此繁花似锦而又如此硝烟弥漫。
延至当下,“新诗”仍在历史、传统、美学和现实之间的多维激辩中存留着诸多悬而未决的议题,无论是回望来路,还是凝睇现场,或者是前瞻去向,这些议题都将直接关乎“新诗”自我阐释的语法结构。
从2019年起,我们试图每年一次、列出八个问题,在全国范围开展小规模的问卷调查,不求“暂教泾渭各清浑”,只为举要驭繁,集聚当代诗歌群落中清醒、重要的声音,借以丰富“新诗”诗学深耕历程下的表意地图,存真探索者的背影与辙印。
☆ 调查问卷
一、诗歌书写题材是否有大小之分?或者说个体琐事、故土族群、江河海洋、社会现状这些题材之间,是否真存在所谓的层级?
二、如何看待地域性写作?譬如以省、市、县行政地理直接命名的诗群,以“越人、越地、越文化”为主题的越人诗群。
三、如何看待十几年来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的此起彼伏对诗歌的影响,或者说,在新媒体(诗歌类型化复制)时代,诗歌和诗人何为?
四、如何统筹诗人的现实感和其诗歌的现实感之间存在的分裂甚至巨大反差?或是否保持诗人角色和诗歌角色的当代统一?
五、如何评价当下的汉语译诗?你认为存在所谓的“翻译体”吗?
六、在新诗的历史和现实中,某种特定情境下的诗学追求,往往会被强加为某种普适性的“标准”,譬如所谓的“什么之争”,对此你怎么看?
七、“新诗”超过百岁了,它有很多“名字”,自由诗、现代诗、现代汉语诗歌、当代诗歌、先锋诗歌等等,你觉得哪一个命名最合适?请简要说出理由。
八、每个自觉的“新诗”作者都是一个或显或隐的批评家——你认同这句判断吗?请简要说出理由。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2930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Copyright © 2006-2015 全景统计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