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扬州,正二分明月(1),初上帘钩。
烟柳画舟,漫溯珠帘十二楼(2)。
五亭桥(3)畔蒹葭老,有白鹭、斜立寒湫。
琼花落,沉香透,玉人曾教吹箫?
谁记迷楼(4)旧谱?纵炀帝帆空,隋苑云留。
二十四桥(5),依旧清波涵月流。
杜郎重到须惊愕,甚变迁、天地沉浮。
惟剩取,三分明月(6),还似旧时不?
注释:
1、二分明月——徐凝《忆扬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2、珠帘十二楼——李商隐《赠歌妓》“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唐代扬州有“十二红楼”之称。
3、五亭桥——瘦西湖标志建筑,桥下十五洞孔,月满时每洞各衔一月。
4、迷楼——隋炀帝建於扬州的宫殿,杜牧《扬州》“炀帝雷塘土,迷藏有旧楼”。
5、二十四桥——姜夔《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据清初吴绮《扬州鼓吹词序》说法扬州二十四桥即吴家砖桥,又名红药桥。
6、三分明月——化用王僧孺《月夜》“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与首句“二分明月”形成闭环结构。
词作采用《词林正韵》第十二部平韵,以“月”为脉络贯穿今古,通过迷楼、隋苑等历史意象与当代景观叠印,最终以明月永恒反衬人世沧桑,暗合鲍照《芜城赋》“东都妙姬,南国丽人,蕙心纨质,玉貌绛唇,莫不埋魂幽石,委骨穷尘”之慨叹。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