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2025年9月3日观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阅兵有感
我们踩着正步向前走着,
迎面射来的是刺破云层的检阅之光。
没有锈蚀的刀鞘,只有导弹车的履带碾过广场,
金属的棱角映着朝阳,像未出鞘的锋芒。
无人机群在头顶织成流动的银网,
每一片机翼都载着先辈未竟的眺望——
我空握的旧枪在记忆里锈成标本,
而眼前的电磁炮管,正泛着冷硬的青光。
从我的瞳孔里,我看见雷达车的屏幕在闪烁,
像无数双眼睛在捕捉风的方向。
我紧绷的指节在操作杆上寻找着,
没有找到硝烟的苦涩:
只有通讯器里传来的清晰指令,
和卫星定位系统里,祖国的每一寸土壤。
我们的方阵里没有破损的铠甲,
量子加密的信号,是我们隐形的屏障。
我们是钢铁与代码锻造的整体,
稳稳地托着时代的重量,等待着礼炮鸣响。
我们深知:
这支部队的力量,藏在芯片的纹路里,在引擎的轰鸣上。
在不远处,我看到无人舰艇的模型驶过,
螺旋桨的残影里,还留着南海的波浪。
我恍若听见旧战场的风声,在科技馆的玻璃后回响。
那些被炮弹击穿的钢盔,正凝视着隐形战机的翅膀。
一个像历史书一样厚重的名字,
在数据链的洪流里把我呼唤,
他的勋章别在VR纪念馆的墙上,
在像素的明暗里,始终闪着炽热的光。
他是唯一懂得,我们为何把算法写得像誓言一样滚烫。
如今只有这光,裹着科技的温度洒落,
往昔的苦难,已化作智能穿戴设备里的纪念乐章。
旁边是一位工程师,指尖划过平板电脑,
他看着那流动的武器参数,眼中亮过星光。
他的桌上没有老式的图纸,
但屏幕里的三维模型,比蓝图更接近理想。
他肯定记得每一个零件的诞生,
或者那些熬夜的夜晚,已融进晨光。
不过我知道,他是新时代的铸剑人,
他的代码,比子弹更能守护和平的模样。
这是一种沉默的力量,
在阅兵的方阵中,沿着数据的轨迹生长。
我大步向前,我的帽檐
掠过全息投影里的战史长廊。
我们整齐地走进这交织的光里,
用红外瞄准镜的精度,丈量着和平的长度与宽广。
我看见人群在挥舞国旗,
像一片涌动的红色海洋。
他们带着滚烫的面孔朝我们走来,
那是对未来的信任,也是对过往的珍藏。
我留下了一个不灭的信仰,
头脑里装着像算法一样严谨的理想,
既守得住历史,也看得见远方。
我要告诉世界,我们的强大从不为扩张,
只为让那只曾在战火中颤抖的和平鸽,
永远歇在没有硝烟的窗台上。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