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以一棵树作为记忆的锚点,在城市化进程中守护着即将消失的乡土印记。诗歌通过细腻的意象并置和时空交错,构建出一个既真实又虚幻的记忆场域。
老榆树
站在推土机止步的地方,
老屋的地基长出新楼的倒影。
唯有巷子里的老榆树还弓着背,
驮住最后一角,未拆迁的蓝天。
风数过榆叶,
撒下满地跳动的光斑,
在石板缝隙间寻找出口。
多像我们当年弹射又失踪的玻璃珠——
该积攒多少个雨季的云,才能浸透
巷尾那被鞋底磨薄的石阶?
它上面曾搁着
爷爷磕烟斗的凹痕,奶奶的酒杯,
和半篮带露水的云豆。
榆钱静默地落。空气开始发酵——
灶膛边煨焦的红薯皮,
铁锅里酸菜炖着五花肉的喘息,
柴灰中玉米粒炸开的星火。
暮色漫过土墙时,
两个佝偻的身影在蒸汽里
渐渐融成橘色的雾……
把耳朵贴进老榆树的瘿瘤,
是否还能听见,那首
被蝉声压扁的摇篮曲?
像月光卡在搪瓷缸的缺口里。
而我的凝视将沉入根系,
长成来年清明
坟茔上最湿的那片青苔,
开着碎碎的野菊与格桑花。
站在推土机止步的地方,
老屋的地基长出新楼的倒影。
唯有巷子里的老榆树还弓着背,
驮住最后一角,未拆迁的蓝天。
风数过榆叶,
撒下满地跳动的光斑,
在石板缝隙间寻找出口。
多像我们当年弹射又失踪的玻璃珠——
该积攒多少个雨季的云,才能浸透
巷尾那被鞋底磨薄的石阶?
它上面曾搁着
爷爷磕烟斗的凹痕,奶奶的酒杯,
和半篮带露水的云豆。
榆钱静默地落。空气开始发酵——
灶膛边煨焦的红薯皮,
铁锅里酸菜炖着五花肉的喘息,
柴灰中玉米粒炸开的星火。
暮色漫过土墙时,
两个佝偻的身影在蒸汽里
渐渐融成橘色的雾……
把耳朵贴进老榆树的瘿瘤,
是否还能听见,那首
被蝉声压扁的摇篮曲?
像月光卡在搪瓷缸的缺口里。
而我的凝视将沉入根系,
长成来年清明
坟茔上最湿的那片青苔,
开着碎碎的野菊与格桑花。
注释:
这首诗是用树汁写成的日记,让我们在城市化浪潮中,依然能触摸到乡土中国温热的脉搏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