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祥云之笔,绘青春诗篇——《诗刊》社第41届青春诗会“云南祥云·遇见青春”座谈会综述

作者:欣闻   2025年08月30日 11:06  中国诗歌网    322    收藏


微信图片_20250829202721_15_5


8月29日下午,“2025大理诗歌季·最早叫云南的地方·《诗刊》社第41届青春诗会‘云南祥云·遇见青春’座谈会”在云南省祥云县举办。《诗刊》社主编李少君、《诗刊》社副主编霍俊明,云南省作协驻会副主席、大理大学文学院院长纳张元,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原副院长、诗人阿信,重庆市作协副主席、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李元胜,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汪剑钊,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秦立彦,《诗刊》社编辑部副主任、第五季《中国诗词大会》冠军彭敏,《诗刊》社编辑部副主任聂权,祥云县副县长赵登银等领导,以及本届青春诗会学员代表、祥云县本土作家、诗人代表等40余人参加座谈会。中国诗歌网总编辑、《诗刊》社融媒体中心主任金石开主持座谈会。


地域与诗心:祥云的诗意土壤与文化根脉


祥云,作为最早被称为“云南”的地方,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与民族记忆。座谈会上,多位嘉宾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祥云与诗歌之间天然的联系。

座谈会上,《诗刊》社主编李少君以“彩云南现”的典故开篇,强调祥云不仅是一个地理名称,更是一种文化意象。他谈到,“云南”一名源于“彩云南现”的吉祥寓意,祥云作为最早被称为“云南”的地方,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记忆。他鼓励诗人们“带走一片祥云”,在未来的写作中延续这份诗意与吉祥。

祥云县副县长赵登银进一步介绍了祥云的文化底蕴与发展现状。他指出,祥云不仅是“彩云之乡”,更是滇西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拥有云南驿、水目山、清华洞等历史遗迹,以及丰富的红色文化、马帮文化资源。近年来,祥云积极探索“诗歌+旅游+农业”融合模式,将诗歌元素融入城乡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多位诗人与学者从地域文化的角度阐述了祥云与诗歌的深厚关联。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原副院长、诗人阿信回忆了1997年参加第14届青春诗会的经历,并提到于坚、雷平阳等云南诗人对其创作的启发。他强调,云南是一片充满诗意的土地,孕育了众多优秀的诗人。重庆市作协副主席、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李元胜则表示,祥云融合了山水、民俗与文化,具有别样的韵味,这种多元交融的环境为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与灵感来源。

云南青年诗人李聿中从自身经历出发,谈到云南的山川、民族文化与诗歌之间的深刻联系,他表示,每一位诗人都能在这里找到独属于自己的理解与灵感。来自丽江的彝族诗人拉玛安鸽则从民族文化的角度,分享了祥云与丽江在“南方丝绸之路”上的文化共鸣,希望诗歌能成为连接各民族情感的桥梁。


创作与成长:青春诗人的使命与挑战


作为《诗刊》社的重要品牌活动,青春诗会自创办以来已成功推出大量优秀诗人,成为中国诗歌界的重要摇篮。青春诗会不仅是展示的平台,更是磨砺诗艺、碰撞思想的重要场合。

《诗刊》社副主编霍俊明指出,青春诗会不仅是发现新人的平台,更是诗人成长的重要阶梯。他鼓励青年诗人保持创造力,走出舒适区,在行走与阅读中积累经验,写出具有时代气息与个人风格的作品。《诗刊》社编辑部副主任聂权强调,改稿环节是诗会中最具价值的环节之一,通过反复打磨,诗人能够提升作品的质量与深度,使其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云南省作协驻会副主席、大理大学文学院院长纳张元表示,青春诗会落地祥云,是对大理文学创作的有力推动;他希望本地诗人珍惜此次交流机会,激发创作热情,写出更多具有地域特色与文化深度的作品。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秦立彦则从写作心态角度提出,诗人应保持对文字的敬畏与对生活的敏感,从传统文化与自然山水中汲取养分,写出具有精神高度的诗作,指出诗人虽感渺小,但仍可借助文字与历史的力量前行。她以杜甫为例,说明安静与内省对创作的重要性。重庆市作协副主席、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李元胜结合自身写作经历,提出诗人应具备“双重身份”:既是写作者,也是社会生活的参与者与旁观者;他鼓励青年诗人在压力中保持敏感,在碎片化生活中捕捉诗意。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汪剑钊则强调“诗歌的缘分”与“阅读积累”的重要性,呼吁诗人珍惜才华、树立自己的诗学体系。

多位青年诗人也分享了他们的创作心得。灰一表示诗歌是对“不完满生活的补充”,压力反而成为创作的动力。赵琳谈到“经验的转译”与“感官的思辨”,诗人在忠诚于自我感受的同时,完成对日常经验的升华。张媛媛则从民族文学的角度出发,认为诗歌是“人类共通情感的媒介”,能超越语言与民族的界限。


诗意与人生:创作体验与精神追寻


随着座谈会的深入交流,本次座谈会的一大亮点是与会青年诗人的真诚分享。他们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年龄阶段,却共同怀揣对诗歌的热爱与信仰。诗歌不仅是一种文学形式,更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精神信仰。

1997年出生于辽宁的周幼安则谈到语言与生活的关系,认为写作虽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却深刻地改变着他对世界的认知。易敏认为“青春是一种心态”,诗歌不应被形式束缚,而应写出内心的炽热与真实。希贤引用汪曾祺“写作颇勤快,人间送小温”之语,强调诗歌应在细微处传递温度与善意。老四则表示,诗歌是“记录与时代的关联”,应饱含热情书写时代。

福建青年诗人张端端用“笨拙的真诚”形容自己对诗歌的敬畏,认为诗歌让她与更广阔的世界相遇。湖北云梦县的李新新则将祥云与家乡云梦相联系,视其为“诗意旅途中的特殊站点”。苏画天第一次来祥云,这个地名里的“云”,很像是他理解的青春,不限定自己,充满变化,他以“云”喻青春,希望诗歌能保持轻盈与开阔。劲草从笔名引出“疾风知劲草”的坚韧精神,表示诗歌是她记录生活与情绪的方式,将以此次诗会为新的起点,继续在诗歌道路上前行。王江平意识到,青年诗人写组诗是一种能力挑战,这种能力不去训练,则不是一个合格的诗人,希望在祥云,也写出关于祥云的组诗。


每一届的青春诗会座谈会不仅是一场诗歌思想的交流,更是一次青春与诗歌的双向奔赴。诗人们在地域文化与个人经验的交织中寻找创作方向,在对话与反思中明确写作使命。

诗歌是一种生命的坐标,诗人是社会生活的参与者与旁观者,唯有深入生活、忠于内心,才能写出真正打动人的诗篇。在这场座谈会上,我们既看到了诗歌的传统与延续,也感受到了青春的活力与可能。

彩云复照祥云地,诗伴青春万里途。愿每一位诗人都能带着祥云的云彩与诗意,继续在诗歌创作的道路上前行,让诗歌真正成为点亮生活、涵养心灵的重要力量。


编辑:张永锦

二审:牛莉

终审:金石开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直播预告 | 中国诗歌地图 · 诗意乌兰察布暨首届星火诗会改稿会
  2. 北疆诗韵·放歌火山:《诗刊》社·乌兰察布首届星火诗会成功举办
  3. 乌兰察布诗人作品展 | 曹彦煜:呼和青山
  4. “诗刊祥云诗歌小院”正式授牌
  5. 乌兰察布诗人作品展 | 张城子:沉默中生出湿漉漉的眼睛
  6. 历史 ,在阔步前进!
  7. 9月4日晚8点 | 诗歌大擂台(第33期)
  8. “我为乌兰察布写首诗”征集启事
  9. 百年丁香诗会·第二届全球华语诗歌征集活动启事
  10. “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 ——全国青少年儿童诗歌征文大赛
  11. 完整榜单>>
  1. 宋耀珍长篇散文诗《红》研讨活动举行
  2. 陈年喜:稿费可以解决当下生活,但未知的老年让人焦虑
  3. 乌兰察布诗人作品展 | 晓角:三天过完十六岁
  4. 存在之思与超现实之越——王山《在白马寺遇见一只鸽子》简评
  5. 乌兰察布诗人作品展 | 杨瑞芳:我把乡愁扛在肩上
  6. 小树林儿童诗社两部诗集首发,专家研讨“让孩子拥抱诗”
  7. 2025大理诗歌季·最早叫云南的地方·《诗刊》社第41届青春诗会将在祥云举办
  8. 冯茜诗集《大兴安岭的星光下》出版
  9. 代雨东诗词新作选
  10. 2025西林诗汇征稿启事
  11. 完整榜单>>
  1. 抚远观日 | 白庚胜
  2. “我为乌兰察布写首诗”征集启事
  3. 每日好诗第48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8月2日《诗刊》社将组织20多位全国著名诗人走进乌兰察布!
  5. 北疆诗韵·乌兰察布:《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开幕
  6. 第四届自然诗会举办, “自然诗人奖”“生态诗学家奖” 揭晓 | 附颁奖词、获奖感言
  7. 当草原遇上诗歌!《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在乌兰察布启幕
  8. “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 ——全国青少年儿童诗歌征文大赛
  9. 当草原遇上诗歌!《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在乌兰察布启幕
  10. 今晚8点|诗歌大擂台(第32期)
  11. 完整榜单>>
  1. 《诗刊》征集广告词
  2.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3.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4.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5.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6.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7.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8. 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诗人名录
  9.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
  10. 邬耀仿:做个快乐的写诗人
  11. 完整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