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写那瞬间——
笔尖在稿纸第三行顿住
窗帘缝漏的风,细得像棉线蹭着窗沿
一片樟树叶斜斜落
慢得像没写完的逗号
后来开始念——
地铁的轰隆还粘在耳骨里
键盘敲得第七杯咖啡冒的白气都散了
盯着屏幕上跳的光标忽然愣神
我想抓把不晃的光
于是往深里走——
公园最里头的长椅,落叶没扫
脚踩上去“沙沙”声儿,轻得像跟落叶道歉
老樟树的影子垂下来,把我裹得松松的
连鸟叫都隔了三层樟枝桠
我试着搭个窝——
泡了盏昨天剩的冷茶,没添热水
手机反过来扣在木托盘上,屏幕暗着
台灯只开了暖光档
光刚好裹着半本翻开的书
书页的边儿上,只盛得下文字轻轻的呼吸
最后终于停下来——
听自己的心跳声,慢慢漫过杯沿
茶叶沉到杯底时,窗外的天刚好暗了半分
不用急着翻下一页,也不用摸手机回消息
连我的影子都贴在椅背上,不晃
慢慢舒展开,像朵懒云
注释:
全诗以“写静—想静—找静—营静—享静”为隐线展开:开篇“笔尖顿、樟叶慢落”,是借文字捕捉静的瞬间(写静);继而“地铁轰隆未散、盯光标愣神想抓不晃的光”,是都市喧嚣中生出对静的渴望(想静);随后“往公园深处走、踩落叶怕扰、树影裹身”,是主动踏入自然寻觅静的踪迹(找静);再到“泡冷茶、扣手机、暖光裹书”,是亲手搭建专属的安静角落(营静);终至“听心跳、影子舒展、无需急赶”,是全然沉浸其中,接住了那份安稳的静(享静)。通篇以日常具象替代抽象表述,让静的每一段旅程,都藏在可触可感的细节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