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刊》社第41届青春诗会将于8月在云南祥云举行,参加本届青春诗会的15位参会诗人是(排名不分先后):
曹畅(灰一)、李聿中(1998,云南)、周子菲(周幼安)(1997,辽宁,女)(满族)、席地(1996,澳门)、张媛媛(1995,内蒙古,女)(蒙古族)、赵琳(1995,甘肃)、张端端(张不知)(1994,福建,女)、李新新(1992,湖北,女)、王江平(1991,浙江)、刘远航(苏画天)(1990,河南)、易敏(1987,湖南,女)、李凤(拉玛安鸽)(1986,云南,女)(彝族)、梁茜(希贤)(1985,四川,女)、吴永强(老四)(1985,山东)、许劲草(劲草)(1985,北京,女)
15位参会诗人自选诗歌作品
灰一,本名曹畅,2000年出生于江苏宿迁,药学硕士。现为江苏省作协签约作家。作品见于《诗刊》《星星》《扬子江》等刊物。
石之形
山石不会打扮自己
风让它们长什么样,它们就是什么样
不苍翠,不绚烂,就那么赤裸地
大咧咧地坐着,灰褐色的皮肤对着太阳
摆出一种拒不配合的姿态
锋利的和圆润的只有一个山涧的距离
它们可能是同族
只是各自过着自己的生活
几次休息,几千次春秋的功夫就成了两种人
更高的地方,石头的形貌就变怪异了
看不出像什么物件
各种孔洞、弧线、断面
不规则地分布着,似乎某个存在
在趁机展现自己的艺术观
但那不是神,神是不可能这么有童心
和把规整与散乱融合的天分
李聿中,1998年生于云南昆明。云南大学文艺学博士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有作品在《人民文学》《作家》《花城》等杂志发表。
回 音
你在蓝色画布上轻描淡写
云 是宇宙的回音
风声是远古的讯息 无言
似变换诉说的情绪
白色是幻梦 晴雨
在暖意的簇拥中下坠
让夕晖为大地镀上鲜红
促使那壁虎为矮墙攀升
剥落的星尘演奏降E七重奏
谁的十四行诗化作木棉的花蕊
被一片松鼠挤兑的枯叶
听见 二月的风
梳着你一望无垠的肌肤
我正光着脚 将泥沼当作温泉
让奔跑体会遨游的舒适
那个夜晚我嗅到
你鼾声舒畅的倾诉
你的名字正被谁拥有
承载着过往的温柔与忧愁
周幼安,满族,1997年生于辽宁锦州,现居上海。同济大学艺术学硕士。兼事小说、评论。参加第十四届“十月诗会”。
秋日读稼轩词
破碎的缘由,往往在落叶中
获得确认,又到一年秋天
棕色的世界删繁就简
将到期的背景素材拖进回收站
人间留给你的东西已经用尽
除了深山的鹧鸪声,还在继续
你寻找着谁是唯一的荐鹗,从黄昏
向年轻时倒推,那么多鸟的羽毛
铺满歧路如迟日的大雪
现在你明白了,拥有翅膀不是
飞行的唯一条件,还需种属,体态
呼吸与平衡感……哪怕曾经无数次
扇动北归的雁阵,形成漩涡
向外不遗余力地吐出真相
实际上,遗憾是听到哀筝还会落泪
想起彼此无可挽回的未完成时
席地,1996年生,澳门人。鲁迅文学院第47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修班学员。著有诗集《第六次回归花园》、长篇小说《阿门》等。
门的假设
门的本质系虚伪的
它首先假设了关闭,次秒
为你打开:让你虚构出
一把钥匙
所谓打开说白了
就是:门让自身消失
把路还回来。但
这种还是有条件的
他必须先画出了一个框
让你和他——通过框
一同消失
说到这里你应该明白了
打开与关闭都只是诱饵
它首先:是一场造框运动
回过头来,你不必去纠结眼睛
匙孔,是门往内生出的
另一道门,子门
他还可以继续向内繁衍
博弈出,更精致的手:
来讲述打开的故事
张媛媛,1995年生,蒙古族,内蒙古通辽人。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著有《耳语与旁观:钟鸣的诗歌伦理》。
春 雪
在一首诗的分神里,大片的惊叹飘落
一切轻盈、柔软、甜美的修饰
都在吻向大地的瞬间获得下坠的重力
雪水砸醒恍惚的睫毛,回忆忽闪着
重现于季节错乱的迷境。你曾轻声问询
入春的许可,欺身压向早樱的粉唇
缓慢的暖意从体内涌出,一团白雾
环抱我,如久违的重逢洇漫于
无声的告别。夜晚在颠簸的气候中降临
独自回返的小径上,灯光湿漉漉的
赵琳,1995年生于甘肃陇南。基层工作人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有作品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星星》《北京文学》等刊物发表。
黎明的鸟鸣
清晨,山峦衔接着云层的抬升
推窗山外,昨晚群峰之巅
消失的星辰,燃烧的余温
进入鸟群。我们出发之前将火堆熄灭
几头羊趁早在啃食青草
春天远去,盛夏的高温未至
但牧羊人一次次起得更早
像是一遍遍催促所有的草疯狂生长
并让草在羊群和镰刀的寂静中
完成反复折损和枯荣的一生
鸟群绕过山脊,谷中山花盛开
羽翼宛如流星般钻入树丛
那里有更多的同类在深处呼唤
在等候队伍穿越雨雾的森林
我们也不能再等了
鸟待过的营地上,我将一片
沾着黎明的羽毛收藏书中
梦中塑造的虚幻
——晚点列车,夜宵过半
凌晨营业的小卖铺,胡子拉碴的归乡者……
而我比起众人,更想在风暴来临之前
像鹰攀援到山顶,带着春天更晚的气息
张端端,笔名“张不知”,1994年生于福建惠安。诗歌散见于《诗刊》《十月》《福建文学》等刊物。出版诗集《不知诗欢》。
面包会有的
1991年,女人把楼梯间
一个小储物仓改造成发酵房
月光在蒸炉上方的烤盘化成银币
闷热的蒸汽笼罩发酵的迷雾
要均匀醒发每一个面团
以及叠落只身的难
历书飞旋,她独身一人带着孩子
在煤渣火炉和面包货柜来回穿梭
她像永动机,揉搓手中的面团
面粉堆成重重山丘
简陋的屋子,膨胀的面团,紧缩的钱袋
女孩把头枕在面包上,那颗小小的脑袋
整个童年,如麻绳圈缠的问话萦绕耳畔
“面包会有吗?”
三十年来母女相依,在烤盘的防油纸上
女人来回涂抹:面包会有的!
李新新,1992年生,湖北省作协会员。有作品发表于《诗刊》《当代·诗歌》《诗歌月刊》《延河》等。出版诗集《蹲守在风的眼睛》。
清明假期最后一晚
风中灰烬低旋,似要卷起
满城追思。我们蜷在挡风玻璃后,
紧盯每个闪烁的路口——不能
再错过。今晚,最后的机会。
极端大风天气,一再将我们逼退。
在城市的街海游荡,只为觅一处
无风角落,给逝去的魂灵
捎几片稳定的寄语。
车即将吸入黑暗,而我们不甘
吹灭的心,犹如那些走失在阴沟、草堆、
石缝中,未烧尽的纸钱。
当我再次聆听夜晚抖落的风声,
季节已是初夏、早秋,必然到来的
隆冬。那一晚印刻在寄往另一世界的
冥币上,上面附写一句
被风吹散的问候:父亲,母亲……
你们的女儿。
王江平,1991年生于湖南衡阳,现居浙江丽水。入选第六届浙江省“新荷”计划人才库。获首届长三角新锐诗人优秀作品奖。
泉边独坐
跟随着黄昏,越走越深入。
前面就是泉,周边围拢稻子。
稻叶修长,以其锋利的修辞刮蹭
裸露的腿部。石板码头,已是
历代漂洗后的样子,彼时已经休憩。
蝙蝠、飞蚁、蚊虫(可能还有少量燕子)
将神灵的耳朵聚集于空中。
安静可能会是很久以后的事。
当我脱去凉鞋,将双脚浸泡在
冷冽的泉水中。霞光的波网晃动着。
我似乎听见,村庄在远处悄悄变动,
悬空的泉水,也正从先辈的耳中
流入我的耳中。我不能不将其节录下来,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在这暮色的人世,
水鸟归巢,热风过处,稻子转瞬即熟。
稻叶的影子积满了走过的小路。
苏画天, 1990年生于河南,毕业于北京大学外院英文系。作品见载于《诗刊》《上海文学》等刊物。曾获未名诗歌奖、樱花诗赛特等奖。
海口湾
像是回到了尚未下雪的城市。突然的降温
让久居于此的椰树,也变成有些陌生
这是十二月最后的晚上。海水拍打着堤岸
送过来一些关于未来的消息,泛白的泡沫
不断推搡着,在新年的烟火声中溃散
喧闹的海鲜排档,虾贝摆成了花环的模样
穿过鱼腹,以及那些并不知道名字的事物
盘碟里的欢笑声,在我们的周围来回传递
现在,温度在你的额头汇集,偶然的呓语
从慌张的睡梦中传来,像是遭遇一场风暴
寻找热情的我们,坐在水杯和药片的两端
仿佛远处的浮标,无法被紧握的双手溶解
海雾在玻璃窗外弥漫,模糊了时间的刻度
就这样,身体的日历被看不见的手指翻页
我们像是没有枝叶的树干,在黑暗中起身
易敏,1987年生,曾用笔名一梅。在《山花》《延河》《湖南文学》《诗选刊》等期刊发表组诗。出席湖南省第八次青年作家创作会议。
刀光的出口
浮动的阴影无处不在
就像厨房里的刀,不可或缺
黑暗中,刀面的光亮会折叠起来
只是一个门缝,一丝外来的光
快速撞击到刀的刀面
——而此刻
刀面的光被唤醒,又快速朝门口反射了去
像另一把刀,砍向未知的生活
生活的阴影浮动。薄片的光
有意或无意闯向刀面
浮动的阴影,就有了找到出口的可能
拉玛安鸽,又名李凤,1986年生,彝族,云南丽江人。出版诗集《金沙江边的月鸣》。曾获2020年中国作家协会少数民族文学重点作品扶持项目。
我爱那些温暖的事物
我爱着火塘,爱它腹中
吐纳星火的森林之骨——
我们对着它,从心窝里
掏出过许多闪亮的话
爱它谛听诸神的耳朵,爱它院前
落满梨花的柴堆及踱步的鸟儿,爱它
映照着一代代母亲额前渐深的沟壑
她们声音的灰烬,落座在锅庄石上
爱她周围所有漫长的抵达
溶解于黑夜的沉默
以古树的姿态呼吸
并交还一切的人们
爱它照亮的同时,也萎去
我总这样,从远方归来
对着它,梳理内心的羽片
像从前围坐左右的女人们
希贤,1985年生,中国作协会员。组诗见《诗刊》《十月》等刊物。诗集《此间》入选四川省作协2021年度四川文学作品影响力排行榜。
致
翱翔的苍鹰是一道闪电——
立于光芒中心
向不可预估的丛莽出借寥阔天空
果决、明亮,如命运呼啸
舒卷的云粗野向前
那被一再抛在身后的
静夜、星影、远水荒山
你渴望的一切。在细微描述中下沉
未命名即消逝
你停下来
忽然走上前,和一头驯鹿交谈
多么寂静啊
银河系停止生长
天地间只余下这次交谈
不是因为结束,而是因为飞翔
去吧,岁月将你押解他乡
我喜欢你仍似湖水的平静
老四,本名吴永强,1985年生,山东临沂人,居济南。中国作协会员,山东作协签约作家。获2014“紫金·人民文学之星”诗歌佳作奖。
林中记
天下的树林都是一样的
而冬天各有特色,一些细微的情绪
渗透在这片胶片上的人间
比如铺满大地的银杏叶
叶片上聚满了过去的阳光、水以及
土地的精华。回到原点的还有
树林深处的一片墓地
那些曾恩怨一生的人继续
以泥土的形式彼此折磨
那些庭院,那些挺立的墓碑
把树林装饰成古老的村庄
那些虚拟的野兔、喜鹊、松鼠
常以我的模样出现,为此刻的人间
增添一些安顺的居民
一些情绪爬上树梢,比如不远处的
嬴汶河,多么敞亮
河水挂在枝头,把人间的湿润
洗了又洗。多么幸福
树林与河水相伴,我们的坟茔
恢复前世的欢腾。我们持久的田园
赐予静谧的情绪以自然的愉悦
而我持续守着树林,如一座坟茔
如一座植物的宫殿,如一枚银杏叶
躺着一动不动,就度过了一生
许劲草,1985年生于北京,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听花拾雨》《午后的星星》《音乐女神》等诗集。
变 形
将自己分解
每一块都会变形
未来的色彩在召唤
春雷如负鼠,悄悄蛰伏
在第一个静谧之夜
蓝尾鸢轻声哼鸣,蜂鸟振动翅膀
金属叶片上,金属蛙鼓动着气囊
蚕儿在疯狂地织网——
一张硕大、浓密,充满几何结构的网
春雷落在了网上
躲进红绸布袋里祷告
祈祷梦寐,不再
叨扰你的明眸,你的发丝,你的肌肤
你将获得不再烦扰的安宁
安宁将你紧紧包裹,在这个变形的世界
做一个舒适任意的角色
编辑:王傲霏
二审:牛莉
终审:金石开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56634号-4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ICP备202303283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