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故乡热土情/文
七律·题庐山
匡庐胜概冠江南,雾隐千峰幻翠岚。
瀑挂遥天倾玉练,峰凌浩宇入青蓝。
千年古刹音尘杳,百代骚人翰墨耽。
最是含鄱舒望眼,半川晴霭绕仙岚。
注释
1. 匡庐
庐山的别称,因相传周代匡俗(一说匡裕)在此结庐隐居而得名,为历代文人吟咏的经典意象,如李白《望庐山瀑布》中即称“匡庐”。
2. 胜概
指优美的景色、杰出的景象,比“风景”更具文学性,暗含对山水气韵的整体赞美,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中“览其胜概”已用此词。
3. 翠岚
指山间翠绿的雾气,“岚”为山林中的雾气,常与“翠”结合描绘青绿朦胧的山景,如唐代储光羲“翠岚映空碧”。
4. 玉练
比喻洁白如练的瀑布,“练”为古代白色熟绢,以“玉练”状瀑布,既写其色白如玉,又写其形态如舒展的丝绢,化用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意象,更添柔美感。
5. 青蓝
指天空的颜色,“青”“蓝”为传统色彩词,代指高远的天宇,此处以色彩呼应山峰“凌浩宇”的壮阔,拓展画面的空间感。
6. 音尘杳
“音尘”指声音与踪迹,“杳”为深远、渺茫之意,既写古刹钟声悠远难寻,又暗合“大音希声”的空灵意境,暗含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7. 翰墨耽
“翰墨”代指诗文、书画,“耽”为沉醉、执着,写历代文人对庐山的痴迷,如陶渊明、李白、苏轼等均曾为庐山留下名篇,体现庐山的文化积淀。
8. 含鄱
指含鄱口,为庐山标志性景点,因正对鄱阳湖而得名,是俯瞰湖山胜景的绝佳处,历代题咏众多。
9. 仙岚
“岚”为雾气,“仙”字融入庐山的神话传说(如吕洞宾在此修仙等典故),赋予山间雾气超凡脱俗的灵动感,呼应庐山“匡俗结庐”的仙隐文化。
匡庐胜概冠江南,雾隐千峰幻翠岚。
瀑挂遥天倾玉练,峰凌浩宇入青蓝。
千年古刹音尘杳,百代骚人翰墨耽。
最是含鄱舒望眼,半川晴霭绕仙岚。
注释
1. 匡庐
庐山的别称,因相传周代匡俗(一说匡裕)在此结庐隐居而得名,为历代文人吟咏的经典意象,如李白《望庐山瀑布》中即称“匡庐”。
2. 胜概
指优美的景色、杰出的景象,比“风景”更具文学性,暗含对山水气韵的整体赞美,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中“览其胜概”已用此词。
3. 翠岚
指山间翠绿的雾气,“岚”为山林中的雾气,常与“翠”结合描绘青绿朦胧的山景,如唐代储光羲“翠岚映空碧”。
4. 玉练
比喻洁白如练的瀑布,“练”为古代白色熟绢,以“玉练”状瀑布,既写其色白如玉,又写其形态如舒展的丝绢,化用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意象,更添柔美感。
5. 青蓝
指天空的颜色,“青”“蓝”为传统色彩词,代指高远的天宇,此处以色彩呼应山峰“凌浩宇”的壮阔,拓展画面的空间感。
6. 音尘杳
“音尘”指声音与踪迹,“杳”为深远、渺茫之意,既写古刹钟声悠远难寻,又暗合“大音希声”的空灵意境,暗含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7. 翰墨耽
“翰墨”代指诗文、书画,“耽”为沉醉、执着,写历代文人对庐山的痴迷,如陶渊明、李白、苏轼等均曾为庐山留下名篇,体现庐山的文化积淀。
8. 含鄱
指含鄱口,为庐山标志性景点,因正对鄱阳湖而得名,是俯瞰湖山胜景的绝佳处,历代题咏众多。
9. 仙岚
“岚”为雾气,“仙”字融入庐山的神话传说(如吕洞宾在此修仙等典故),赋予山间雾气超凡脱俗的灵动感,呼应庐山“匡俗结庐”的仙隐文化。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