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当代青年诗词一百人》新书发布会于2025年6月28日在北京举行,样书在此之前也一一寄出,收到书后的青年诗人们会是怎样的反应,为此列了四个问题。当然,每位诗人的回答是不可能一致的。所以,根据他们的回答后,又会延伸出话题。那具体是什么呢?请看:
固定的访谈话题:
1、您是什么时间收到《当代青年诗词一百人》这本书的?
2、您收到书后,第一件事做了什么?
3、书中哪几位诗人的作品让您印象最为深刻?
4、诗是什么?好诗又是什么样的?
(您不管是以何种方式有了这本书,想参与访谈,欢迎给我们投稿,谢谢!投稿方式:请登录中国诗歌网(www.zgshige.cn),每日好诗旧体诗栏目,标题请注明“访谈投稿”四个字。)
访谈人:张紫薇
话题1:您是什么时间收到《当代青年诗词一百人》这本书的?
答:我是6月24日收到的书,也是我的生日,所以非常开心。
话题2:您收到书后,第一件事做了什么?
答:收到书后,第一件事是翻阅了整本书,这本书裸背装帧,轻巧便携,设计简约,质感很好。
话题3:书中哪几位诗人的作品让您印象最为深刻?
罗小娟、吴健、邢建建三位诗人的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2020年《诗刊》社青年诗词网络座谈会上,初识罗小娟。当时读到她的《赠TA》:“许是前生缘已定,豆苗早已种君家。时常一个不留意,便有相思冒出芽”,顿觉眼前一亮。“不留意”“冒出芽”的“转”“合”尤为精彩,既出人意料——用“豆苗”如此具象、生活化的方式写相思,又合乎情理——情感的萌发如同植物的破土而出,不被理性所控制。生活的趣味被细腻的心灵捕捉,既亲切又有新意。
吴健的《鹧鸪天·新阅读》则体现了诗词与当代生活结合的另一面:“……无数卷,一盘储,液晶平滑纸犹粗。光纤网络呼神器,云上书香不可辜。”他将科技词汇直接入词,处理得非常自然流畅,不生硬也不突兀。生动呈现了新阅读的便捷便携和海量信息。让我们看到传统体裁容纳现代表达的可能性,为新题材的表达找到出口。
同为“北漂”,邢建建的《北漂》特别能引起我的共鸣:“储备春天梦,忽然成北漂……房间虽说小,楼层却很高。一望八千里,万象一秋毫。”道出了都市追梦者的普遍心境。一腔热血,拥抱满城冰冷;繁华都市,方寸暂栖吾身。这巨大的落差感,精准概括了都市给人的复杂馈赠:它慷慨地给予美梦、机遇与成功的可能,却又无情地伴随着空间的逼仄、内心的萧瑟以及无处不在的漂泊孤独感。
篇幅所限,不能尽举,但我深知我要向除我之外的九十九位作者学习的还有很多。
话题4:诗是什么?好诗又是什么样的?
诗是渡世的舟楫,是灵魂的高蹈,是时间的刻痕。能唤醒美感、引发共鸣、传递哲思的就是好诗。
延伸话题1:您选择了这三位诗人的作品,我看到有一个共性,就是都有时代的特点,是因为这个原因吗?
答:他们的诗词确实都有时代的特点,在这个原因之外,他们独特的风格也吸引了我。我并未广泛阅读过三位作者的其他诗词,仅就书中的三首诗词来说,我说说自己既片面又主观的拙见。
罗小娟的诗词擅长在细微处提炼诗意,她写《洪水河大峡谷》“捡个石头藏一梦,时光磨掉梦还新”,以实藏虚,实被磨,而虚还新,细微处提炼的不仅是诗意,还有哲思。
吴健的创作凸显了古典形式与现代语汇的碰撞融合,除了之前列举的《鹧鸪天·新阅读》,他的《叹暑气》“谁能解我三分热,蕉扇须开五档风”,芭蕉扇是传统生活的消暑符号,五挡风又是现代夏日的常用词汇,但这种混搭并不生硬,时空交错下,是会心一笑的共鸣。
邢建建的诗词则在尾句直击心灵。《西江月·打水漂》“……更有鸟鸣痴梦,还和风进旋涡,水花深处正飞梭,原是青春唤我”。不说青春逝去,但说“青春唤我”,究竟是青春怀恋我,还是我怀恋青春呢?我见青春多妩媚,料青春见我应如是吧。
我尝试让DeepSeek总结这三位诗人的风格,DeepSeek如此回答我:三位诗人风格迥异却共成时代镜像:罗小娟以灵心点化日常,吴健用对话激活传统,邢建建借余韵叩击心灵。他们的创作证明,诗词的生命力不仅源于时代土壤,更在于诗人如何以个体化的语言密码,为世界重新赋形。
的确如此。
延伸话题2:假如让您从书中只选一首作品推荐给大众,你会推荐哪一首?能否说一说您推荐这首作品的关键是什么?
答:推荐刘子轩的《访法源寺遇雨》
访法源寺遇雨
刘子轩
欲避喧嚣到碧苔。伽蓝逢雨寺门开。
听经石兽观花落,问法沙弥受戒回。
鸣鸟似争尘外事,残碑浑忘业中灾。
狸奴惊客还慵睡,归去方知我未来。
理由:
“我”是谁?“来”的是谁?“归去”的又是谁?“来”的我和“归去”的我是同一个“我”吗?不是我,也都是我。一超直入如来地,“归去方知我未来”。
访谈人:吴曰夏
话题1:您是什么时间收到《当代青年诗词一百人》这本书的?
答:我是6月28号收到的快递包裹。
话题2:您收到书后,第一件事做了什么?
答:拍照发朋友圈显摆因为这本书太精美了,我尤其喜欢它书皮的颜色,嫩嫩的青绿色,如刚发芽的小草,充满了生机,扑面而来是满满的青春气息。
话题3:书中哪几位诗人的作品让您印象最为深刻?
答:我平时主要写诗,极少填词,就只说让我觉得印象深刻的诗吧。有罗小娟老师的《萤火虫》、李如意老师的《溧阳行》、郑晴心老师的《归乡遇雪》、刘斌老师的《即目示儿》,还有那首《窗外》,我记得很清楚,第一次读到这首诗时的感觉:言古人所不能言,富有诗味,字里行间流露着淡淡的惆怅。
话题4:诗是什么?好诗又是什么样的?
答:我认为诗是情感志趣的寄托!因此我认为好诗一定是言之有物的,有所寄托的。我今天从李少君老师这里学到了一个令我震撼心灵的观点“天赋诗权”,我们国家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这个观点不正是最早诗歌总集《诗经》的浓缩吗?“风”“雅”“颂”几乎涵盖了社会的所有阶层,人人可作诗,而最有生命力的恰恰是扎根人民生活中的“风”,也只有如此,诗歌才能“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语言与生活,这也是我写诗看诗所追求的好诗标准。
延伸话题1:“最有生命力的恰恰是扎根人民生活中的”说的极好,有人说,当代的诗很多都是脱离生活的,写生活的又多被定义为打油诗,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能否举例说明。
答:好的诗人会有一个强大的处理器,可以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转化成富有诗味的诗句,这真的很考验诗人的功力。论生活化入诗,我首推杜甫,他特别会写生活化场景,比如看到襁褓中幼子长长了了,他说“汝啼吾手战,吾笑汝身长”,老杜也是从《诗经》中获取的养分,比如诗经里有一篇《鸡鸣》,“匪鸡则鸣,苍蝇之声”,不是鸡打鸣,是苍蝇的声音,多么的生活化口语化。无论诗人还是读者,咱自己也要有自信力,要相信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语言系统,不是说带了些现代生活的场景与新词汇就是打油诗了,要细看诗人处理的怎么样。
延伸话题2:假如让您从书中只选一首作品推荐给大众,你会推荐哪一首?推荐理由是什么?
答:罗小娟老师的《萤火虫》。
萤火虫(新韵)
罗小娟
随风自在互相寻,撩动黄昏衔草阴。
分取月光一点点,开合总是照人心。
诗人笔下的萤火虫,如夜之精灵,轻轻一点中充满着力量,赵翼评价东坡诗“举重若轻,读之似不甚用力,而力已透十分。”此诗正是如此。
访谈人:吴佳佳
话题1:您是什么时间收到《当代青年诗词一百人》这本书的?
答:6月28日是个好日子,幸福的日子,我收到了期盼已久的《当代青年诗词一百人》。
话题2:您收到书后,第一件事做了什么?
答:第一件事肯定是迫不及待又小心翼翼地拆包裹啦。然后360度无死角地欣赏了下书的封面,拍照发到诗词一百家微信群,告诉大家我收到书啦。
话题3:书中哪几位诗人的作品让您印象最为深刻?
答:张小红、邢建建、王十二、孙才、曾入龙、伍思鹏、李伟亮,这几位诗人的作品我最喜欢,读之印象深刻。
他们的作品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给人很真实的代入感,所言所感皆在当前时代,没有泥古痕迹,风格上别具一格,能见诗人性情。
话题4:诗是什么?好诗又是什么样的?
答:诗就是人对世间万物各种情绪的表达,用最接近自己灵魂的语言,刻画一个个永恒的瞬间。我心中的好诗,是读之眼前一亮、心中一动,情不自禁将自己带入诗中情境。
延伸话题1:您提到“性情”二字,清代袁枚《随园诗话》中便经常提及,如:有性情,便有格律,格律不在性情外。假如让您从书中只选一首作品推荐给大众,你会推荐哪一首?以此例引申“性情”在诗中体现。
答:若论性情体现的极致,我会推荐邢建建老师的《北漂》。
北漂
邢建建
储备春天梦,忽然成北漂。
未知地铁线,暂许南二桥。
入夜蟑螂出,趁月梨园逃。
梨园没有果,隔壁藏着猫。
中介偷跑路,房东贴封条。
几番争与辩,还需付现钞。
逢疫多不易,何必更言糟。
五月连七月,离离复迢迢。
再三搬迁后,辗转到燕郊。
临近潮白河,不挤他人巢。
房间虽说小,楼层却很高。
一望八千里,万象一秋毫。
记得09的时候,我读过一本书,叫《蚁族》,许多怀揣梦想的青年在北京独自奋斗,他们租住在城中村简陋狭窄的格间里,环境跟这首《北漂》里描写的很一致。这首诗,给我的感觉就是一部有志青年为理想奋斗的微电影,令人动容。但即便生活如此奔波艰辛,诗人仍然用心中的诗意对它进行缝缝补补,这足见诗人心存美好与希望的品质与性情。
购书请长按二按码
编辑:邢建建
二审:牛莉
终审:金石开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56634号-4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ICP备202303283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