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该诗为“物性与人性的共鸣曲”组诗节选
这里有一座二千多年的液态纪念碑——
您把百姓和山河放在心上,
百姓的掌心把您高高托举。
一颗颗粽子代表一颗颗民心,
护您湘水而行;
飞龙握桨在水面奋笔疾书,
年复一年,续写没有落款的纪念碑文。
八宝铜铃起起伏伏,摇响千载岁月:
把山脉奉为神龛,
把河流尊为祭坛,
把敬仰撒成满天星子,
把祈愿深深藏在心底。
当牛角号吹响,
百姓集合,向着火把照亮的方向走去。
这里的人们习惯古历,
常走在农事的节气里。
小满开始,薅草锣鼓在庄稼地随时响起——
雄鼓赶猎避邪是一个保命的逻辑公式,
响鼓消困提神是一首卖力诗的平仄,
只有沉鼓是加了密的:
或许是月下的红豆相思,
或许是雨打的芭蕉闲愁。
从立冬开始,用算盘盘点粮食和家禽,
还有水果和蔬菜……
珠子弹出一串串清脆的声响,
只剩心思像吊脚楼下久悬的渔网还理络不清。
腊去正来,习惯在晒坝架烧一团篝火,
手拉着手,心连着心,
围一个同心圆,
跳起那温暖和光亮千年的摆手舞。
这里有岁月沉淀的人文记忆,
也有烽火台砖缝挤压出的硝烟风云。
后人用节日解出了战争的方程。
一场迁徙与战乱,
写下物性拯救人性的传奇;
羊马节图案成为族谱的封皮。
四月八的族年染着映山红的底色,
祭祀中——
红烛火焰燃烧着对未来的期许,
香火青烟升腾着对过往的追忆。
“不惹事,不怕事”,
成为水乡山寨传承的精神基石。
腊月廿八的火塘边,
糍粑捏出团圆的玄机——
不是东坡居士的悲欢离合,
而是《凉州词》算出了“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概率。
辛亥年的火把掠过彭家祠堂,
省府回家的长袍里抖落《革命方略》,
在大溪码头组装上船。
酉水号子掀起浪涛,掀翻了黄龙旗;
您成为一河主流,
淘尽清末的沙尘,
在水中以藻类的风华生生不息,
青山围湖是对您不朽的纪念。
让母亲河休养生息,汛讯传来,
所有渔网都在月光下反刍。
所有目光都盯着掌纹滑出的鱼尾——
数十万银鳞让大溪成为了水上闹市。
直到晨雾抹去星图,
渔歌在橹声中渐渐拧干……
整条酉水开始用粼光,
续写新时代的《水经注》。
2025.05定稿于秀山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