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以 “地质学家的严谨”采集历史标本,以 “人类学家的敏锐”解码文化基因,以 “诗人的疯狂”重构情感秩序,最终在 “铝饭盒 - 罗盘 - 钢枪”的锈蚀链条中,奏响历史沧桑、文化韧性与情感温度的三重交响。
阿母的铝饭盒焊在灶台上
1949 年的饭团石化成地质标本
盒盖地图折痕里的澎湖沙
是父亲未寄出的半句乡音
每次开合的刺啦声
都震落枪管上 1958 年的霜
那霜花曾封冻基隆港的夜
如今在煤球炉蓝光里
熔成阿母蒸芋艿的雾
漫过钢盔上 “青天白日” 的弹痕
我的罗盘锈蚀在老船舷
指针凝固成北纬 25 度的泪痕
锈纹爬满 “台海” 二字的断层线
却擦不淡瞄准镜里
1965 年阿里山的雨雾
每道纹路都是风化的电报
短点是厦门湾潮湿的思念
长划是基隆港咸涩的等待
1987 年的探亲照片里
绿邮包洇着海峡的盐渍
对岸寄来的凤梨酥包装纸上
邮戳模糊成母亲偏斜的针脚
她总说 “线要往根里牵”
针脚穿过 1945 年的月光
在地图裂缝处
缝补着逐年扩大的潮湿
今夜雷达站的荧光屏泛黄
信号波织着褪色的经纬
擦拭钢枪时,枪管里
滚出 1979 年《告台湾同胞书》的纸页
我用枪管打磨成稻穗
插在澎湖荒田,让七十年露水
凝成米粒的重量
当钥匙插进海峡的锁孔
1958 年的弹壳在掌心温热
齿纹里刻着《乡愁》的断句
妈祖香灰混着福建红土
在钢盔花盆里长出榕树
根须穿透 1992 年的雾
正在接驳两岸沉默的地脉
跨海大桥的灯亮了
每盏航标灯都盛过 1987 年的烛光
桥基里的枪管熔成钢筋
血管般延伸向对岸
混凝土里的红糖浆
甜得让铺路石裂开
吐出 1949 年未拆封的春天
而弹壳铺就的人行道上
月光用锈纹刻着:中国,台湾省
每个字都渗着
潮起潮落的疼
1949 年的饭团石化成地质标本
盒盖地图折痕里的澎湖沙
是父亲未寄出的半句乡音
每次开合的刺啦声
都震落枪管上 1958 年的霜
那霜花曾封冻基隆港的夜
如今在煤球炉蓝光里
熔成阿母蒸芋艿的雾
漫过钢盔上 “青天白日” 的弹痕
我的罗盘锈蚀在老船舷
指针凝固成北纬 25 度的泪痕
锈纹爬满 “台海” 二字的断层线
却擦不淡瞄准镜里
1965 年阿里山的雨雾
每道纹路都是风化的电报
短点是厦门湾潮湿的思念
长划是基隆港咸涩的等待
1987 年的探亲照片里
绿邮包洇着海峡的盐渍
对岸寄来的凤梨酥包装纸上
邮戳模糊成母亲偏斜的针脚
她总说 “线要往根里牵”
针脚穿过 1945 年的月光
在地图裂缝处
缝补着逐年扩大的潮湿
今夜雷达站的荧光屏泛黄
信号波织着褪色的经纬
擦拭钢枪时,枪管里
滚出 1979 年《告台湾同胞书》的纸页
我用枪管打磨成稻穗
插在澎湖荒田,让七十年露水
凝成米粒的重量
当钥匙插进海峡的锁孔
1958 年的弹壳在掌心温热
齿纹里刻着《乡愁》的断句
妈祖香灰混着福建红土
在钢盔花盆里长出榕树
根须穿透 1992 年的雾
正在接驳两岸沉默的地脉
跨海大桥的灯亮了
每盏航标灯都盛过 1987 年的烛光
桥基里的枪管熔成钢筋
血管般延伸向对岸
混凝土里的红糖浆
甜得让铺路石裂开
吐出 1949 年未拆封的春天
而弹壳铺就的人行道上
月光用锈纹刻着:中国,台湾省
每个字都渗着
潮起潮落的疼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