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露还悬在旌旗的尾梢
牦牛尾扫开雾霭时 车铃已在城郊
四匹黑马踏碎隔夜的霜
车辕上的铜饰 把晨曦磨成聘问的标点
我们在土路上留下第一串车辙
像未拆封的竹简 等待墨迹落定
浚邑的风掀起旗角 露出半阙谜面
而你家的方向 是旌旗始终倾斜的角度
“该带多少束帛才能叩开柴门?
或者 让马匹的鼻息先说出来意?”
第二次车轮碾过青石板时
隼鸟的图腾已在旗面振翅
五匹马的蹄音敲着更密的鼓点
街灯在车轼上投下谋士的剪影
我们穿过市集未散的暄闹
车铃比昨日沉了三度——
是车载的竹简又添了半卷?
还是马具上的玉珂 专为见你而重?
“若你肯接过这方青铜印纽
浚河的水 将为你改道流向朝堂”
第三次来临时 羽旌已漫过飞檐
六匹马的鬃毛梳成礼官的冠带
车辕空着左侧 像悬而未决的相位
连拉车的皮绳 都在等你亲手系紧
我们停在朱漆门前 门环尚未惊动犬吠
旗影却先一步爬上你读书的窗纸
这次没有捧出玉璧或竹简
只是让六匹马的呼吸 替我们说出
“天子驾六的规格本为郊祀
但此刻 车轮的半径正以你为圆心”
三叠旌旗在记忆里层层叠合
车辙从郊野漫到城邑 又在你门前凝结成琥珀
那些未说出口的“何以畀之”
最终都化作马蹄踏碎的月光——
原来最贵重的聘礼从不是车马
而是让整个浚邑的灯火 为你彻夜通明
当旌旗第三次拂过你的门槛
我们终于懂得 求贤的仪式
从来不是将贤者装入车舆
而是让自己的车马 成为贤者思想的驿站
牦牛尾扫开雾霭时 车铃已在城郊
四匹黑马踏碎隔夜的霜
车辕上的铜饰 把晨曦磨成聘问的标点
我们在土路上留下第一串车辙
像未拆封的竹简 等待墨迹落定
浚邑的风掀起旗角 露出半阙谜面
而你家的方向 是旌旗始终倾斜的角度
“该带多少束帛才能叩开柴门?
或者 让马匹的鼻息先说出来意?”
第二次车轮碾过青石板时
隼鸟的图腾已在旗面振翅
五匹马的蹄音敲着更密的鼓点
街灯在车轼上投下谋士的剪影
我们穿过市集未散的暄闹
车铃比昨日沉了三度——
是车载的竹简又添了半卷?
还是马具上的玉珂 专为见你而重?
“若你肯接过这方青铜印纽
浚河的水 将为你改道流向朝堂”
第三次来临时 羽旌已漫过飞檐
六匹马的鬃毛梳成礼官的冠带
车辕空着左侧 像悬而未决的相位
连拉车的皮绳 都在等你亲手系紧
我们停在朱漆门前 门环尚未惊动犬吠
旗影却先一步爬上你读书的窗纸
这次没有捧出玉璧或竹简
只是让六匹马的呼吸 替我们说出
“天子驾六的规格本为郊祀
但此刻 车轮的半径正以你为圆心”
三叠旌旗在记忆里层层叠合
车辙从郊野漫到城邑 又在你门前凝结成琥珀
那些未说出口的“何以畀之”
最终都化作马蹄踏碎的月光——
原来最贵重的聘礼从不是车马
而是让整个浚邑的灯火 为你彻夜通明
当旌旗第三次拂过你的门槛
我们终于懂得 求贤的仪式
从来不是将贤者装入车舆
而是让自己的车马 成为贤者思想的驿站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