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 :把食指竖在嘴唇的中央 |《上海诗人》

“头条诗人”2025年4月第3期

作者:梁平   2025年04月17日 09:37  中国诗歌网    2358    收藏

5673cc167631a7226e9b1eb27ee96cc

梁平,当代诗人、职业编辑。一级作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为现为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四川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院长、成都市文联名誉主席、《草堂》诗刊主编。



推荐语

天生万物,各有其用,这个用并不是只对人而言,读者最怕一首诗读完了,里面却没有作者本人,始终在复制黏贴别人的,这岂止是无意义,更是徒劳。而梁平所有的诗总是与自己紧紧相扣,他就像一棵参天大树,所要描写的都是这棵书上的枝叶,它们与他总是血脉相连,这是他的诗之所以感染人的重要因素之一。他的组诗《把食指竖在嘴唇中央》,通过诗人深沉的视角,引领我们进入诗人语言所创造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那些熟悉过又远去的生活场景,像涨满的潮水,从我们的记忆中盈满而溢出,重新有了新的意义和鲜活。

情节的完整性不是对生活一比一的复制,而是表现为情节因果的完整性。第一首《一条鱼今晚在我这里过夜》,这条鱼今晚为什么要来诗人这里过夜?有预谋的残缺与刻意留白便成为一种诱惑。“显”和“隐”的互为交替,被诗人插进文本的罅隙后,抵达了潜在的完整性;往事不去想它,是冰封的,想它时,就是一条解冻的河流,翻卷起的浪花,亦或波涛,任你怎样也无法按住。第二首《露天电影》,将童年看露天电影时的乐趣,再现在读者面前。这些记忆经过诗人的再书写与重新拂过,有着说不尽的余味和温情。让人情不由衷地感叹:一个人的童年,最好在乡村度过。在一定意义上,城里孩子是没有童年的;如何将琐碎的日常生活挖掘与提炼出来,达到美学中的典型化,有时比骆驼穿过针眼还要困难。第三首《远去的兵工厂》,从时间里跳出来,逆向而来,绵亘着那个年代所独有的浓郁的生活气息,有着人生简谱的幸福:“一个远去的词埋伏在身体里,/靶场、围墙、哨卡和高音喇叭,以及/第一个证明我身份的家属证…//男夹克工装和女背带裤,很时髦,/节假日街上一个来回拉风,/梨花压了海棠……”;怎样将生活的真实进行抽象与赋形。关系到一个人对生活和人生的体察与觉知的深浅。第四首《自力更生》,诗人将难以辨识、相互缠绕的生活显现出来,看似没有情绪的旁观里深藏着对现实的剖解; “……必须崇拜我的食指。如此温文尔雅,/又如此隐忍,以微笑面对时间,/等待伤口上的血结痂……”第五首《把食指竖在嘴唇的中央》,是对境遇的沉吟和倾诉。诗人以食指为因,然后引出果,别出心裁的想象,内敛而丰盈的表述,超越了语言所要表达的蕴含。接下来的《在陵水读诗》、《弥苴河》、《蒙顶山与采茶女邂逅》、《天眼之梦》、《冬至,煮一碗面条》五首诗,读者在阅读的同时还要学会倾听,因为所有的文字,唯有当阅读停止时,交流和倾听才能开始。

有人说:诗是活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你活到那份,你才能写得出来。梁平的诗就是活出来的。他的诗既淡定、沉稳,又温和明朗,有着时代的潜力与重量。特别是当下,很多诗人喜欢运用大量修辞时,他却惜墨如金,从而使得他的文字时时散发出一种藏香,并成为读者修心的地方。

——孙思



把食指竖在嘴唇的中央(组诗)


一条鱼今晚在我这里过夜


江湖面带愧色,

一条鱼今晚在我这里过夜。

可以肯定走的不是水路,水已稀缺。


江水见底了,

我写过的江水人间蒸发。


屈平先生在下游问天,多年以后,

还在问,没有问就没有波涛,

鱼翔的浅底很美,很虚拟。


我的孙女命里缺水,

我现在明白这是隔代遗传。


云淡风轻好难,鱼上岸,

也是奋不顾身。河床龟裂,石头裸露,

绝非七秒健忘的记忆。


一条鱼来我这里过夜,

这一夜,我知道我会继续悲壮,

用完身体里所有的水。



露天电影


这是年代记忆。

电影院一张电影票,牵一个女孩的手,

出来满面春风。更多的人只能想想,

太过奢侈。


露天的乡村晒坝,厂区篮球场,

标配一块大白布和高音喇叭,

如果有星星和月亮,浪漫可以朴素,

可以耳鬓厮磨。


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

百看不厌,遇上激动人心的时候,

满场集体吼一句台词,

还以为每个人都上了战场。


露天的电影小孩总是无辜,

站着被呵斥,只有蹲在银幕的后面,

把自己看成左撇子,左手夹菜左手打枪,

长大以后才知道行左实右。


我看过的露天电影记住的名字,

南霸天、座山雕、八姑、古兰丹姆,

男的都恶贯满盈,女的也坏,

但是漂亮得让人不能忘记。



远去的兵工厂


一个远去的词埋伏在身体里,

靶场、围墙、哨卡和高音喇叭,以及

第一个证明我身份的家属证。


三线建设的第三线,线条清晰,

卵石和水泥混凝的形象,很硬朗,

墙根的野花,白得干净。


男夹克工装和女背带裤,很时髦,

节假日街上一个来回拉风,

梨花压了海棠。


子弟校同学没有互不认识的母亲,

张妈、王妈、赵妈,梁妈,

喊久了,那些妈忘了自己的名字。


我爷爷那辈、父母辈,我这一辈,

我的晚辈、晚晚辈,上下五世家谱,

装订三线成册。


一线基因,一线血脉,

一线梦里指认的日月星辰。一首挽歌,

在记忆别处回放。


兵工厂的词已经淡出,

机油、铁屑、火药的味道随风飘散,

渐行渐远的背影,带走了秘密。



自力更生


什么事情都自己做,

谁也不欠谁。书房里的花,

没读过书不知道黄金屋、颜如玉,

自己开得尚好。

南泥湾是个好地方,种南瓜、种小米,

种信天游、种好心情。我梦里的南泥湾,

种过我自己,山一样挺拔,

生猛、粗糙,都是斧凿痕迹,

找不到一树梨花可以带雨。

我把自力更生修炼成独家秘籍,

成为我的养生之道。

我的所作所为自己动手,

拒绝怜悯、逢迎和嗟来之食,

拒绝身不由己。



把食指竖在嘴唇的中央


嘘,把食指竖在嘴唇的中央,

拦截前后左右不良情绪。一匹马

乱了发际线,鼹鼠在台前正襟危坐。


一点点光,以浩荡的名声欺行霸市,

信号灯挪动跑道,股掌之间,

魔方旋转临时起意。


爆破音休养生息,瑜伽让所有的骨头,

软了,一杯过期老酒年份不详,

岁月蒸蒸日上。


必须崇拜我的食指。如此温文尔雅,

又如此隐忍,以微笑面对时间,

等待伤口上的血结痂。


一枚紫黑色勋章硬埋在时间里,

不是终结。时间和泥土一样真实、可靠,

过眼花落花开,保持静默。



在陵水读诗


读诗的时候,想你了。

陵水文化衫上的黑底白字,

与简朴的场地匹配,与人民匹配。


夜幕下的海开始涨潮,

音响、灯光、黑白海报、过期杂志,

自由出入低矮的土墙。


诗歌断句分行之后,

我是人民在这里听诗人朗诵,

我是诗人在这里给人民朗诵。


身份不停地转换让我茅塞顿开,

万泉河的呼吸,押韵不押韵,

都注定记住这个夜晚。


在诗人扎堆的地方洁身自好,

以人民的名义,甄别情感的真伪,

任何形式的装扮无地自容。



弥苴河


弥苴河在洱源妖娆了,

澜沧江日渐清瘦的身段,唐贞观二十二年,

成型。河床人工约束、泥沙淤垫,

河水凌空,与地面的落差,

九百年经典。


地上的河水位高权重,

随便庇护一棵树就是三百岁、八百岁,

滇合欢膝下葳蕤的一草一木,

都是亲生的。


源于水。古树群显赫的身份认证,

与水芹菜含蓄的欣欣向荣,

互为骄傲。一只穿花衣的水鸟叽叽喳喳,

走漏了弥苴河身世的秘密。


在弥苴河看见了人在水上走,

鱼在天上飞,河床下农家小院柴火灶,

煮沸的神话,一碗米酒浅尝,

也是醉眼朦胧。


洱海30亿立方米蓄水,弥苴河

只是源头上的一粟,一阙如歌的慢板,

一缕绵长的荣光,清凌凌的水,

从来没有高声喧哗。



蒙顶山与采茶女邂逅


背篓里的山很柔软,

蓝天白云剪裁的布衣,发梢上的黄芽,

睫毛挑起的甘露,一幅水墨,

烟雨里。


指尖上的春风很薄、很轻,

掐下来都是叶子的摸样。一滴雨,

绿了杯沿,采茶女飘然而至,

有人在半山读《聊斋》。


茶枝桠在野地招摇苦涩,

截至西汉,蒙顶山人吴理真打坐的禅,

从野生到种植悟出的道,

大行其道。


七颗茶树成仙,七个采茶女,

穿越两千年时空,与我不期而遇。

蒙顶山2380亩茶园、2380首诗魔幻了,

每一行都是绝句。


“只有绿茶才是茶”,我的极端,

以诗为证。采茶女报以莞尔,

掀起我落座的盖碗,

唇齿留香,比岁月绵长。



天眼之梦


一只眼看天,看天之外,

望远的射电追踪光年,地球人打探宇宙,

绕不过这只眼。


银河系流窜的无线信号,

以及发出信号的智慧生物,行为轨迹,

历历在目,锁不住。


太顽皮了,那些捉摸不定的非人类,

也有一只、或者亿万只眼盯着我们,

地球是他们的谜,我们也是。


可能他们比地球上的人类更高级,

怎么称呼自己,怎么称呼我们,

所有猜测,或者自以为是都是徒劳。


外星人是我们给他们取的名字。

人类心旌荡漾了多年,比如天空飞碟,

也许就是他们失手的玩具。


像我们年少玩过的陀螺,只不过

他们玩得太大了,就算是任性、失手,

也不会让我们捉住。


想知道他们身高和体重,生活日常

有没有霓虹、高楼,砧板和鱼肉,

有没有鸽子一样的飞鸟。


如果有一天他们找到了我们,

我们的接待该有什么规格和仪仗,

想到这些有点紧张,有点头疼,天亮了。



冬至,煮一碗面条


太娴熟了,以至于想破坏操作的程序,

水温远离沸点,面条下了锅,

一个冷噤在水面打漩,

抒情有点僵硬。


我也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水很委屈,

面条也委屈。我

在它们的委屈里一意孤行。


拒绝外面的热闹有些日子了,

关心自己的饮食,关心起居的顺理成章,

有了一点点逆反。


冬至大如年。饺子、汤圆,羊肉汤,

赴汤蹈火。我还是守望面条,一根一根

整理一年的心情,软硬兼施。


世界动静大,美国总统换了,韩国的被弹劾,

俄乌那边战事还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一个锅里煮得乱七八糟,我的面条,

已经稀里糊涂。



“头条诗人”总第1070期,《上海诗人》2025年第2期



编辑:王傲霏

二审:牛莉

终审:金石开、符力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玉溪元江:志愿服务队为乡村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添“诗意”
  2. 百年丁香诗会·第二届全球华语诗歌征集活动启事
  3. 地理坐标和时间维度——论李强的诗歌创作
  4. “诗意北疆・相约东胜”诗歌作品征集启事
  5. “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 ——全国青少年儿童诗歌征文大赛
  6. 2025年新时代青年诗词十佳诗人评选
  7. “我在南京的日子”|第三届青春三行诗创作大赛
  8. “我为乌兰察布写首诗”征集启事
  9. 中拉诗人共写一首诗献给秦岭
  10. 以诗为媒,以文会友 | 《散文诗》“桃江 · 竹海”专辑征稿盛大启幕,让世界听见你的诗篇!
  11. 完整榜单>>
  1. 玉溪元江:志愿服务队为乡村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添“诗意”
  2. “诗意北疆・相约东胜”诗歌作品征集启事
  3. 翻越高山,跨过河流,把诗歌带回家
  4. 当千年鼓乐碰上现代诗——中外诗人观赏大唐芙蓉园鼓乐表演
  5. “文明会有不同,但诗歌让我们得以沟通”——中外诗人走进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与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侧记
  6. 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走进西北大学
  7. 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在陕西西安启幕
  8. 中拉诗人共写一首诗献给秦岭
  9. 2025国际青春诗会 | 艾诺依访谈
  10. 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诗歌座谈会在京举行
  11. 完整榜单>>
  1. 抚远观日 | 白庚胜
  2. “我为乌兰察布写首诗”征集启事
  3. 每日好诗第48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8月2日《诗刊》社将组织20多位全国著名诗人走进乌兰察布!
  5. 北疆诗韵·乌兰察布:《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开幕
  6. 第四届自然诗会举办, “自然诗人奖”“生态诗学家奖” 揭晓 | 附颁奖词、获奖感言
  7. 当草原遇上诗歌!《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在乌兰察布启幕
  8. “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 ——全国青少年儿童诗歌征文大赛
  9. 当草原遇上诗歌!《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在乌兰察布启幕
  10. 今晚8点|诗歌大擂台(第32期)
  11. 完整榜单>>
  1. 《诗刊》征集广告词
  2.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3. 玉溪元江:志愿服务队为乡村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添“诗意”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8.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9. 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诗人名录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
  11. 完整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