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羊的家,在连绵起伏的雪峰山脉里。近在咫尺的白马山,是雪峰山脉的主峰之一。就像一道苍翠的屏风,置放于自家的客厅。
白马山海拔1781米。山上有菩萨,灵验得很。那年高考前夕,刘羊的母亲决定要登上白马山,去拜见菩萨,为儿子的前程,许一个锦绣的心愿。
和村里的几个同伴一起,母亲在星夜就出发。山高路远月明星稀,沿途要翻越七岭八寨,除了偶尔的一声两声犬吠与鸡鸣,朦胧的光影里,清晰可闻的,皆是自己沙沙的脚步声。
在丝瓜南瓜的山脚下院子里,刘羊微笑着,向我说起母亲的这件往事。恍若电影,那是一个农家母亲,辛苦的诗意的朝圣之旅。
白马山上,最常见的事物就是云海。那个早晨,当白马山寺在云海中冉冉浮现,一身香汗的母亲,在菩萨面前,都说了些什么呢?
雪峰山巍峨,清泉跌宕。刘羊的诗,是天然的山溪矿泉水,朴素干净,自然流淌。由着性子来,爱去哪里就去哪里。他享受自己骄傲又谦逊的表达方式。
刘羊的诗,就像母亲对菩萨说的话,是现实与梦想的交错重叠。日常光景,凡人故事,看似一些小我的心愿憧憬,却包含着人世间真挚的大爱。
白马山现在已经通车,风力发电和旅游带来的变化。我曾跟刘羊说过,很想去重走一遍,她母亲当年翻越七岭八寨的路线。这是一个梦想,关于重访与虚构。有一首诗在那里,只有徒步可以抵达。
刘羊诗选
山间明月
母亲熟睡后,月亮准时出来照看村庄
许多良夜,她来到窗外轻声喊我起床
山川熟睡了,四下无人,母亲正好上路
高高的白马山上,住着月亮般的宝莲寺
两个少年在月光铺设的田埂道上互相壮胆
月亮在山间移动碎步,为一群母亲引路
翻过七岭八寨和麻塘山,母亲的旧布衣裳
沾满露水。月亮一直把她们送到宝莲寺前
跪倒在仙娘前的母亲不知说了什么
空荡寂静的教室里,少年得到又一顿美睡
远山沉默
亿万年来,雪峰山闪耀着陡峭的沉思
和比沉思更加沉潜的骚动
像一条随时跃向天空的巨兽,而这
正是人们一次次逃离又返回的
理由
每次回故乡
我目睹一只只野物
为了潜回山林而把尸首扔在高速路上
血迹斑斑的辙痕
是它们留下的小传
我目睹汩汩流水四处往外冒
白衣少年的日益膨胀之心
再高的堤坝也拦不住
九头牛也拉不回
亿万年来,雪峰山以它永恒的沉思和骚动
对峙着天空
给了万物退避三舍的可能
山行
只要往山里走上三里地
便能看到满山岩壁淌出的泪水
再往里走
便是久别重逢的呜咽
越往里走,乡思如水墨在宣纸上扩散
漫山遍野的杂树林,一窝蜂涌上来围追堵截
像一支士气高涨又纪律涣散的
农民自卫军
山路如麻绳
把每一个逆子绑向宗祠
在那里,他们终将认祖归根
山川无边
扯猪草得去李山园
那里的猪草一年四季不断茬
扒叶、放牛得去椅子山
牛吃圆了肚皮会在水边发呆
取蘑菇还得往里走
二窝冲雷公岭上的蘑菇一窝窝地长
取两窝就够全家吃几顿
“莫贪玩,早些回啊”
每次出门,各家的娘都会叮嘱一声
回晚了,山里孤魂野鬼四处找伴
龙江水库的落水鬼容易缠身
雪峰山大得很
弄不好
一辈子都出不来
新鲜
大山深处的山民几乎搬空了
溪流如暑期孩子四处出没
大家在古老竹管前弯下腰来
掬水,洗脸,接受山川馈赠
崖边哗啦啦开出一树花
有人趁你不备,猛然洒你一身
鸟雀天未大亮时最为欢欣
它们在晨雾散去的枝头上迎候太阳
邀请万物一起发声
“我一时新鲜,一时混沌”
年逾九旬的祖母终日停泊在耳背中
她在三个儿子家设有港口
每月固定漂流一次
外婆的罗家湾
若想回童年,须去罗家湾
那里山在,水在,外婆在
山是白马山,水是兰河水,村是墨砚村
河流把田野拨开的样子,有些漫不经心
老宅两次失火后,外婆使劲挺直腰杆
把土砖房立在村口最前沿
早晨,能挑回兰河第一担水
傍晚,能收到白马山最后一束光
九十岁的外婆耳聪目明
每次鸡鸣狗叫都能把她从半夜唤醒
脱口而出一串乳名
那时山是山,水是水
虾蟹成群结队在江里打滚
编辑:池木
二审:牛莉
终审:金石开、符力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56634号-4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ICP备202303283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